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柴胡(南柴胡和北柴胡)组成的逍遥散的抗抑郁功效,探寻其对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程序对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抑郁造模,在造模2周后分别ig给予由南柴胡或北柴胡组成的逍遥散(生药)46 g/kg水提取液、文拉法辛0.05 g/kg干预,每天1次,连续给药2周,观测动物行为学症状。应用核磁共振(1H-NMR)方法分析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 2种逍遥散和文拉法辛对抑郁大鼠行为学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2种逍遥散和文拉法辛干预后,大鼠血清中异亮氨酸、氧化三甲胺、胆碱水平升高,而乳酸、N-乙酰糖蛋白、肌酸、苏氨酸及β-葡萄糖等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2个逍遥散组对抑郁大鼠行为学指标的影响组间比较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同品种柴胡组成的逍遥散均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但功效有所差别,即南柴胡组成逍遥散的抗抑郁效果及起效时间略优于北柴胡。应用行为学与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逍遥散抗抑郁功效具有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Fabs)及其吸收特点。方法 建立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单层细胞模型,LC-MS/MS法分析阿魏酸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和由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用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研究阿魏酸在肠道的吸收率;通过测定大鼠ig和iv阿魏酸后的血药浓度计算其Fabs结果 阿魏酸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Papp AP→BL:(10.24±1.58)×10?6 cm/s,Papp BL→AP:(11.25±1.45)×10?6 cm/s;在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的吸收率为59.00%;在大鼠体内的Fabs为64.91%。结论 LC-MS/MS定量分析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阿魏酸在Caco-2细胞具有良好的转运,在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吸收速度快,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阿魏酸ig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达峰时间短,吸收、分布、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乙酰葛根素ig和iv给药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ig给予400 mg/kg或尾iv给予160 mg/kg乙酰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结果 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为葛根素,葛根素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ig给药葛根素AUC0~∞为(44.76±4.13)mg?h?L?1,iv给药葛根素AUC为(36.67±5.3)mg?h?L?1,ig给予乙酰葛根素后大鼠体内葛根素的暴露水平(生物利用度)为48.12%,ig给药的Cmax为(12.07±0.15)μg/mL,tmax(1±0.33)h,t1/2为(2.52±0.21)h。结论 HPLC法可作为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检测手段,ig乙酰葛根素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研究含7%单乙基二甘醇油醚(TransP)的痛宁凝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考察其透皮吸收促进效果。[方法] 采用血药浓度法,UPLC-MS/MS测定大鼠体内痛宁凝胶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同时与空白痛宁凝胶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7% Trans P组的TmaxCmax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和AUC(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UPLC-MS/MS技术测定痛宁凝胶中延胡索乙素的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表明7%TransP组促渗效果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可进一步应用于痛宁凝胶制剂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揭示少腹逐瘀汤(SZD)对布洛芬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DAD法定量分析SZD与布洛芬合用后布洛芬药动学参数的变化;采用UHPLC-QTOF-MS联用方法,利用碰撞能量梯度(MSE)和质量亏损过滤(MDF)技术,对SZD与布洛芬合用后布洛芬在血浆、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单独给予布洛芬其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快,0.5 h达峰,与不同剂量SZD合用后,tmax均延长(P<0.01),Cmax均为下降趋势,但与布洛芬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布洛芬与临床等效量的SZD合用后,AUC显著增高(P<0.05),提示其生物利用度提高,表观清除率降低;与5倍临床剂量的SZD合用后,t1/2z显著降低(P<0.05)。服药2 h后,布洛芬与不同剂量SZD合用后其血药浓度下降均较布洛芬组缓慢。布洛芬单用时其代谢产物主要为2′-羟基布洛芬、2′-羟基布洛芬-葡萄糖醛酸苷、2′-羧基布洛芬和布洛芬-葡萄糖醛酸苷;与SZD合用后,在血浆、尿液、粪便中共发现17个布洛芬的代谢物,其中粪便中存在羟基化产物、降解产物、乙酰化产物、羟基硫酸化产物等;血浆中存在去甲基化产物、羟基化产物、乙酰化产物以及硫酸酯化产物等;尿液中代谢产物除半胱氨酸共价结合物外与布洛芬单用时一致。结论 布洛芬与SZD合用后,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发生变化,且该变化与SZD的剂量存在一定关系,为二者临床联合用药及进一步揭示其药效变化与机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揭示少腹逐瘀汤(SZD)对布洛芬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DAD法定量分析SZD与布洛芬合用后布洛芬药动学参数的变化;采用UHPLC-QTOF-MS联用方法,利用碰撞能量梯度(MSE)和质量亏损过滤(MDF)技术,对SZD与布洛芬合用后布洛芬在血浆、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单独给予布洛芬其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快,0.5 h达峰,与不同剂量SZD合用后,tmax均延长(P<0.01),Cmax均为下降趋势,但与布洛芬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布洛芬与临床等效量的SZD合用后,AUC显著增高(P<0.05),提示其生物利用度提高,表观清除率降低;与5倍临床剂量的SZD合用后,t1/2z显著降低(P<0.05)。服药2 h后,布洛芬与不同剂量SZD合用后其血药浓度下降均较布洛芬组缓慢。布洛芬单用时其代谢产物主要为2′-羟基布洛芬、2′-羟基布洛芬-葡萄糖醛酸苷、2′-羧基布洛芬和布洛芬-葡萄糖醛酸苷;与SZD合用后,在血浆、尿液、粪便中共发现17个布洛芬的代谢物,其中粪便中存在羟基化产物、降解产物、乙酰化产物、羟基硫酸化产物等;血浆中存在去甲基化产物、羟基化产物、乙酰化产物以及硫酸酯化产物等;尿液中代谢产物除半胱氨酸共价结合物外与布洛芬单用时一致。结论 布洛芬与SZD合用后,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发生变化,且该变化与SZD的剂量存在一定关系,为二者临床联合用药及进一步揭示其药效变化与机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检测抑郁模型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水平,并观察氟西汀治疗后抑郁模型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和5-HIAA的含量变化。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氟西汀治疗组,每组8只。造模第35天,待行为学测试后取大鼠脑脊液,用蛋白沉淀法进行前处理,然后采用UPLC-MS/MS测定5-羟色胺和5-HIAA的含量。色谱柱为ACE C18-PFP柱(4.6 mm×150 mm,3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25℃,质谱检测采用动态多反应监测(DMRM)模式。结果 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和5-HIAA分别在0.10~100.00 ng/mL和1.00~1 00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15.00%,提取回收率为86.86%~98.49%,基质效应为89.80%~95.25%,样品稳定性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的含量降低(P<0.01),5-HIAA含量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含量上升(P<0.01),5-HIAA含量降低(P<0.01)。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检测抑郁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栀子甘草豉汤的LC-PDA-MS/MS分析方法,研究该传统经方的化学组成;初步探讨该经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通过LC-PDA -MS/MS系统分离分析化合物,色谱柱为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1%乙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利用ESI-MS/MS技术和UV特征光谱归属主要色谱峰对应的化合物;采用小鼠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模型,考察栀子甘草豉汤的抗抑郁作用。结果: 有效分离了栀子甘草豉汤中的成分,鉴定出其中10个化合物,这些成分分别属于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和三萜皂苷类;首次发现该经方在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模型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结论: LC-PDA-MS/MS方法能有效分离和鉴定栀子甘草豉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栀子甘草豉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其药效物质成分与已识译出的化学成分群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射干提取物中鸢尾苷及鸢尾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Wistar 大鼠一次性 ig 给予相当于 32 倍临床等效剂量即 10.8 g/kg 射干提取物 (每 1 g 提取物相当于 5 g 生药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中鸢尾苷和鸢尾黄素进行定量测定,应用 DAS 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鸢尾苷及鸢尾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时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max均为 1.5 h,Cmax 分别为 0.89、3.35 μg/mL,AUC0-t 分别为 0.983、19.769 mg·L-1·h,AUC0-∞ 分别为 1.034、23.927 mg·L-1·h;鸢尾苷及鸢尾黄素的 t1/2 分别为 1.05、8.863 h。结论 鸢尾黄素与鸢尾苷的达峰时间相同,但鸢尾黄素的消除半衰期比鸢尾苷消除半衰期长,说明鸢尾黄素在体内的药效有可能发挥得更持久。  相似文献   

10.
陈纭  金涌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3):526-529
目的 比较注射用苦参素纳米球(KU-PLGA-NS)与注射用苦参素普通粉针剂(KUI)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建立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苦参素,采用ANOVA法选择房室模型,将所测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程序进行分析,根据F值与AIC选择房室模型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等剂量KU-PLGA-NS和KUI的AUC0-t分别为(785.57±170.92)、(342.43±54.49)mg·L?1·min,Cmax为(18.51±2.47)、(28.48±5.40)mg/L,t1/2Ke为(91.69±1.94)、(11.51±2.47)min。结论 KU-PLGA-N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与KUI比较AUC和Cmax增加,t1/2延长。  相似文献   

11.
《医学教育探索》2010,33(2):110-115
目的:建立寻找枳壳提取物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联用(UPLC-PAD-Q-TOF/MS)方法对枳壳水提液及其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光谱、质谱数据等对化合物进行解析。结果:从枳壳水提液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9个多甲基黄酮类化合物;在小鼠血浆中检测到6种原型成分和4种代谢产物。结论:UPLC-PAD-Q-TOF/MS法可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胆木药材水提液进行吸附,用不同比例的乙醇水溶液对其梯度洗脱,通过分离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短小舌根草苷单体。用UPLC-QTOF/MS分析技术鉴定大鼠灌胃短小舌根草苷后,尿液、粪便以及胆汁中该成分可能的代谢产物。采用全扫描方式采集所有成分准确MS/MS数据,利用MetaboLynx软件分析处理,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短小舌根草苷单体并鉴定出了其在大鼠体内的4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和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考察阿德福韦混膦酯衍生物阿德福韦单L-硫代异亮氨酸乙酯、去氧胆酸丙酯(Q3-I2)的稳定性及体外代谢产物,将Q3-I2和对照药阿德福韦酯与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大鼠空白血浆和大鼠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共孵育,采用UPLC-MS/MS和UPLC-QTOF-MS分别测定各孵育体系中的化合物剩余质量浓度和肝微粒体体系中的代谢产物,并通过底物消除法计算半衰期和清除率。化合物Q3-I2在胃肠道中稳定,延长了血浆、肝微粒体半衰期,同时能降解出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通过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共检测到8种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水解、氧化、乙酰化、葡萄糖醛酸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 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蒙药草乌芽的药效组分。方法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对蒙药草乌芽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了直接分析鉴定。结果 ESI-MS可以给出相对分子质量信息,ESI-MSn方法则可以从复杂体系中获得结构信息,在草乌芽中发现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及它们的水解产物和脂类生物碱等15种二萜类生物碱。结论 草乌芽中的药效组分二萜类生物碱为首次报道,这些生物碱的结构相似,在电喷雾串联质谱中碎裂方式相同,因此根据电喷雾串联质谱结果确定了这些生物碱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用于衰老大鼠模型的血清指纹图谱,探讨其体内药效成分。方法 建立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同时ig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制备衰老大鼠的含药血清,采用HPLC-UV和HPLC-ESI-MS法,分别针对黄酮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建立指纹图谱,分析入血成分。结果 HPLC-UV指纹图谱显示了10个入血成分,大多为代谢成分;HPLC-MS指纹图谱标定了9个共有峰,其中7个为原型成分。结论 首次进行了银杏叶提取物的血清药物成分图谱研究,可反映银杏叶提取物口服给药吸收入血药物成分的变化,为其体内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对淫羊藿炮制品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宝藿苷I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别ig给予相同剂量(15 g/kg)的淫羊藿生品提取液、加热品提取液、羊脂油炙品提取液,HPLC-ESI-MS法测定大鼠宝藿苷I血药浓度,经DAS 2.0程序处理数据,比较宝藿苷I药动学参数。结果 3种淫羊藿炮制品提取物在血液中的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药动学参数大小为油炙品>加热品>生品,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羊脂油能促进淫羊藿提取物中宝藿苷I的口服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简称葛根芩连颗粒)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综合因素(高糖和高脂饮食+高温和高湿环境+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致病因子)制备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利用HPLC-DAD-MS技术对大鼠ig葛根芩连颗粒后尿液中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检测波长272 nm;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甲醇(6∶4),梯度洗脱。结果 从给予葛根芩连颗粒的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5种主要代谢产物,分别为葛根素、异甘草素、甘草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其中葛根素来自葛根,汉黄芩素与千层纸素A来自黄芩,异甘草素与甘草素来自甘草。结论 在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尿液中,葛根芩连颗粒中黄芩与甘草的代谢产物主要以苷元为主,葛根中的葛根素主要以原形排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3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HPLC法,并用于蟾酥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分别于大鼠尾iv给予蟾酥提取物0.8 mg/kg后2、5、10、15、20、30、45、60、90 min,眼眶取血,采用乙腈沉淀蛋白与液液萃取相结合方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以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质量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均得到很好的分离,重现性、精密度、线性关系良好,达到体内分析要求;经非房室模型拟合,得到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iv给药30 min时,血药浓度均降至Cmax的1/5以下。结论 建立的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蟾蜍甾烯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较为迅速,所得数据可为蟾酥提取物的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法分析地榆水提物在大鼠血清、尿液及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探讨地榆中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方法 采用Thermo AcclaimTM RSLC 120 C18色谱柱(3.0 mm×100 mm,2.2 μm),以0.1%甲酸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