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中痉挛型占 2 / 3 ,因患儿四肢肌张力高 ,导致关节畸形 ,运动障碍 ,给康复带来极大困难。我中心自 1 999年将针灸和穴位注射用于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4例均为我中心 1 999年 9月— 2 0 0 2年 3月住院及门诊的脑瘫患儿 ,全部符合 1 988年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确定的标准[1] ,均为痉挛型。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45例 ,男 3 4例 ,女 1 1例 ;6个月~ 3岁 2 6例 ,~ 6岁 1 5例 ,~ 1 0岁 4例 ;对照组 2 9例 ,男2 1例 ,女 8例 ;6个月~ 3岁 1 7例 ,~ 6岁 9例 ,~…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脑多肽和乙酰谷酰胺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比穴位注射脑多肽和乙酰谷酰胺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以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脑多肽组(实验组)和乙酰谷酰胺组(对照组)。根据PALCI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P、A、L、C、I分别表示肢体位置、日常生活、移动、语言、智力),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瘫患儿进行评价并对比评价结果。结果发现,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提高,脑多肽组的疗效优于乙酰谷酰胺组。  相似文献   

3.
王洁荣 《山西中医》1991,7(2):36-37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有的还伴有智力低下及语言障碍。其分型有痉挛型、强直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瘫痪部位见四肢瘫、双侧瘫、偏瘫、截瘫等。本文对自1989年8月至1990年2月采用头针为主配合体针治疗的31例小儿脑瘫病例作一总结。一、病例资料病例来自经神经科门诊确诊的脑瘫患儿。本组31例中,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5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病,其中以痉挛型脑瘫发病率最高,占60%~70%[1]。临床表现为不能坐、爬行或站立,从而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综合康复训练作为临床中治疗脑性瘫痪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改善患儿运动功能上有一定疗效,但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在降低痉挛的疗效欠佳,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5-06~2009-12儿科脑瘫门诊和脑瘫病区病例按治疗方法的差异随机抽取121例作为观察样本,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小儿脑瘫病例中都采用Vojta疗法,Bobath技术和神经发育疗法(NDT),上田法等现代医学康复技术作为基础康复疗法,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疗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瘫患儿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力及运动功能的作用,对患儿预后的改善。方法:采用针刺头部和体部相关穴位对108例偏瘫型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6个疗程后采用肌力的评价标准及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评定患儿的上下肢功能,108例偏瘫型脑瘫患儿53例基本治愈,31例为显效,17例为有效,7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3.5%。结论:针灸治疗偏瘫型小儿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蕾 《河北中医》2003,25(5):370-371
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简称脑瘫 ,是指脑发育时期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CP发生率为 1 .8‰~ 6‰[1 ] ,目前国内外无明确特效的治疗手段。 1 9981 2~2 0 0 1 0 7,我科采用针刺为主治疗CP 2 2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均为住院患儿 ,男 1 4例 ,女 8例 ;病因 :产程中窒息 1 4例 ,高热引起 6例 ,产后昏迷 >6h 2例。按脑瘫临床表现分型 :痉挛型 1 3例 ,强直型 2例 ,手足徐动型 2例 ,弛缓型 3例 ,混合型 2例。1 …  相似文献   

9.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往往存在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2001-01~2002-12,我们采用功能训练配合中药穴位渗透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54例,并与单纯功能训练治疗4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萍 《中国民间疗法》2024,(6):67-70+110
胶东柳氏医派代表人物柳吉忱、柳少逸先生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方面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运用小儿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收效良好。该文介绍痉挛型脑瘫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并介绍应用小儿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脑瘫患儿采用穴位注射为主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及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40例忠儿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GMFM和FMFM评估各项数据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行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结果 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 穴位注射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是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自 1 996年以来 ,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脑瘫患儿 31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1例中男性 1 4例 ,女性 1 7例 ;年龄 6个月~1 2岁 ;其中痉挛型 2 5例 ,迟缓型 6例。经 CT诊断 ,脑室积水 1例 ,脑外脑积水 4例 ,脑出血 3例 ,大脑发育不全 1 8例 ,脑萎缩 4例 ,脑先天性穿通畸形 1例。治疗方法手法 :滚法、揉法、拿法、点压法、擦法、拔伸、摇扳法。取穴 :头颈部取攒竹、坎宫、百会、风池、哑门、大椎穴 ;背部取脊椎旁开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诸俞穴及督脉上的俞穴。上肢部取肩…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为主配合体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针刺为主配合体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 4 5例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的诊断标准按 1988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分型标准。 4 5例中 ,男 31例 ,女 14例 ;年龄 7个月至 1岁 12例 ,1+~ 2岁 2 5例 ,2 +~ 3岁 8例。其中痉挛型 32例 ,手足徐动型 6例 ,肌张力低下型 3例 ,混合型 4例。治疗方法1.针刺疗法(1)取穴 第 1组取四神针 (百会穴左右前后各旁开 1.5寸 )、智三针 (即神庭和本神穴 )、脑三针 (即脑户和脑空穴 )、颞三针 (耳尖直上 2寸为第一针 ,其前后各 1寸分别为第二针、第三针 )、曲池、合谷、髀…  相似文献   

15.
局部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肌力低下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脑性瘫痪中痉挛型剧多,但多数患儿伴有肌力低下,目前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肌张力高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但对肌力低下脑瘫患儿,目前的康复治疗疗效并不理想。笔者将中医针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肌力低下患儿56例进行局部穴位注射治疗,同时配合推拿、按摩,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运用电针,按摩及穴位注射方法等治疗瘫痪94例,收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94例中,男49例,女45例:一个半月~12岁者68例,12岁以上者26例;因难产而致一侧上肢瘫痪者(即臂丛神经损伤)6例,臀部肌肉注射引起下肢瘫痪者(即坐骨神经损伤)37例,小儿麻痹症者27例,脑性偏瘫者24例;病程3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Bobath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甘肃省康复中心收治的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大椎、肾俞、足三里)。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3.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Bobath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肉电生理及影像学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组)及非穴位注射组(对照组),治疗组89例,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加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治疗前后进行腓肠肌肌肉超声、表面肌电图及GMFM量表评分比较。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1在表面肌电图比较中,治疗组腓肠肌波幅均值有提高,腓肠肌肌电积分值有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在超声比较中,治疗组中腓肠肌肌肉纤维结构紊乱好转4例;对照组中肌肉纤维结构紊乱好转3例;治疗组中肌肉回声增强好转3例;对照组中肌肉回声增强好转2例,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GMFM评分比较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均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能够使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收缩时参与的肌纤维数量增加,超声影像显示肌肉纤维走行及回声有好转趋势。提示该疗法能够改善肌肉萎缩程度,提高肌肉电活动,增加肌肉收缩、舒张活性,进而使脑瘫患儿运动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我国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痉挛型脑瘫是小儿脑瘫的最常见类型,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及全身肌肉的痉挛。目前,西医临床对于痉挛型脑瘫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痉挛、改善患儿运动障碍的康复训练为主。而以针灸疗法、中药熏蒸法、蜡疗、穴位埋线及推拿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对于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治疗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分析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从而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对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肱二头肌与下肢腓肠肌进行表面肌电测评,观察治疗前后积分肌电值的变化,从而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结果:常规康复治疗加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肱二头肌与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全部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可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说明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