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真性向前滑脱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腰椎真性向前滑脱病例的CT扫描结果。扫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倾斜机架与滑脱椎体椎弓平行,以层厚3mm、层距3mm扫描椎弓;二种是采用螺旋扫描,层厚1mm、层距1mm,从第2腰椎一直扫到第1骶椎,再分别重建椎间盘层面、椎体及滑脱椎体椎弓层面的MPR。结果:CT扫描显示双侧椎弓峡部骨质不规则缺损;椎弓峡部裂与关节突关节呈双关节征;椎管前后径增加,呈"三叶草"形;椎体后缘呈"双边征"改变;椎间盘特征性变形。结论:腰椎真性向前滑脱具有特征性CT征象,CT扫描能够确诊。笔者认为螺旋扫描后矢状位重建椎弓为观察椎弓峡部骨质缺损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平片和CT对真假性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12例有完整影像及临床资料的腰椎滑脱症的影像表现特征.结果:212例腰椎滑脱中,真性滑脱79例,假性滑脱133例.X线片检出峡部裂56例,CT检出79例;真假性滑脱均可出现假性椎间盘膨出、双椎体后缘、椎管狭窄,而真性滑脱还有椎弓裂隙征、锥管冗长征.平片能直观的显示真假性滑脱的椎体滑移情况,CT对椎管前后径、椎间孔、侧隐窝狭窄的显示明显优于平片.结论:CT对腰椎滑脱症的分型、椎管狭窄情况的判断优于平片.  相似文献   

3.
腰椎滑脱21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脊柱滑脱的X线、CT影像表现,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对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定诊断为腰椎滑脱的病例21例,全部病例行腰椎正侧位片摄影,其中17例行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16例行腰椎双斜位摄影,11例行腰椎CT扫描,采用与椎间盘平行的角度,自病变椎体的上一椎体下缘扫描至下一椎体上缘,层厚5 mm,间隔5 mm.结景21例病例中真性滑脱9例,其中X线腰椎双斜位摄影7例,确诊6例,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8例,5例显示有椎体移位程度的改变,CT扫描5例,确诊5例;假性滑脱12例,其中X线腰椎双斜位摄影7例,确诊4例,腰椎过伸过屈位摄影10例,椎体移位变化均不明显,CT扫描6例,确诊6例,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椎小关节及间盘退变.结论 腰椎双斜位摄影更容易直接显示真、假性滑脱的存在;过伸过屈位摄影对于判定滑脱腰椎的稳定程度有重要意义;CT扫描对显示病变区椎管形态、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及软组织状况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4.
张路  蔡玉新  张立明 《新疆医学》2012,42(10):113-114
腰椎滑脱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分为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前者即合并椎弓崩裂的椎体滑移;后者是指不伴有椎弓崩裂而常伴椎小关节、椎间盘及椎体退行性变的椎体滑移,目前大多数文献统称为腰椎退变性滑脱症。收集我院5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对不同程度的滑脱及继发性改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R平片、CT和MRI的影响学检查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32例经CR、CT、MRI检查确诊的椎弓峡部裂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椎弓峡部裂中的不同应用价值。结果32例CR平片显示椎弓峡部裂并伴有不同程度滑脱29例,3例峡部裂无滑脱,椎弓峡部均出现带状密度减低的裂隙影,即典型的"项圈征"。裂隙愈宽椎体移位愈显。32例CT扫描显示椎弓峡部关节突间低密度裂隙透光影,即"裂隙征"。裂隙边缘硬化,周围出现碎骨片和钙化块,伴有椎体滑脱和假性椎间盘突出。32例MRI检查椎弓峡部均出现不同规则T1WI低信号,T2WI低或高信号骨性缺损,椎管前后径增大,也伴有椎体滑脱和假性椎间盘突出,且有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受压。结论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的CT检查清晰显示率明显高于CR平片,MRI检查对骨性结构显示较差,对椎管、椎间孔、侧隐窝等结构显示良好,观察神经受压情况优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角度CT扫描(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常规腰椎X线侧位片检查确诊为椎体滑脱且疑诊为腰椎椎弓峡部裂,回顾分析180例患者的椎间盘常规CT扫描、椎弓RGACT检查结果。结果椎间盘常规CT扫描侧位定位像结果显示125例患者存在腰椎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69.44%;椎弓RGACT检查结果显示146例患者腰椎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81.11%,椎弓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椎间盘常规CT扫描(P<0.05)。结论椎弓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具有检出率高、指导治疗方案制订、可鉴别陈旧性或创伤性椎弓峡部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腰椎滑脱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正确认识腰椎滑脱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有完整影像及临床资料的腰椎滑脱症172例,探讨腰椎滑脱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172倒腰椎滑脱中,椎弓崩裂性滑脱41例,退变性滑脱131例.椎弓崩裂性滑脱CT表现:椎弓裂隙征;椎管冗长征;假性椎间盘膨出;双椎体后缘;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腰椎退变性滑脱CT表现:椎弓完整,小关节面滑移不对照,下关节突前移,单层面双椎体后缘,椎管诸径狭窄,可出现椎体阶梯性滑脱.结论 CT对腰椎滑脱症的分型,诊断价值明确,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常规椎间盘CT扫描在腰椎滑脱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CT扫描对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的椎间盘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见假性椎间盘膨出征,少数见双边征;椎弓崩裂并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缘层面拉长,椎小关节多正常,部分可见椎弓峡部裂隙征;退变性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层面可不同程度变小,椎小关节均见矢状改变、半脱位及退行性变.结论 腰椎间盘CT扫描可初步诊断腰椎滑脱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9.
敖淑云  刘宝音 《吉林医学》2006,27(9):1097-1098
目的:回顾性分析假性脊柱滑脱的CT表现并讨论其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25例患者先行腰椎侧位扫描定位图像,采用与椎间盘平行的角度,自病变锥体的上一椎体下缘扫描至下一椎体上缘,层厚5mm,间隔5mm。结果:25例中前滑脱18例,占72%,其中L32例,L412例,L54例;后滑脱7例,占28%,其中L11例,L21例,L34例,L41例,腰椎滑脱程度均不大于Ⅰ°。结论:CT对诊断脊椎滑脱及评价脊椎滑脱的病因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腰椎滑脱的CT征象的认识。方法:利用300EZ扫描仪对20例腰椎滑脱病人进行扫描。结果:CT扫描显示以下特征:①双侧关节突间部不规则骨性缺损伴骨质增生;②椎管前后径延长;③椎间盘假性膨出及夹心征;④叠椎征;⑤椎弓狭部裂。结论:CT扫描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显示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患者的CT表现,加深认识。方法回顾腰椎峡部裂(62例)并脊柱滑脱(44例)患者的CT平扫资料。结果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患者的CT表现:①关节突间部的骨性缺损;②椎管狭窄;③侧隐窝狭窄;④椎间盘变形。结论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CT平扫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赵喜滨  徐万龙  袁宏 《北京医学》2012,34(10):878-880
目的探讨利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利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19例,对比观察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患者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22.3个月,经X线及CT检查,19例患者椎弓根峡部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骨不连及内固定断裂,脊柱稳定性好。术前患者疼痛评分为(9.7±2.1)分,术后为(0.4±0.1)分,疼痛明显缓解(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较好选择,可以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脊柱后部结构,避免了医源性的脊柱失稳,术后椎节即刻获得稳定并保留了病椎相邻椎间盘的活动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之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其中合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52例(44%)。由于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诱因,故一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问题。诊断依据和手术指征是放射性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神经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平片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CT扫描证实有椎间盘突出,中央椎管矢状径<11.5mm,侧隐窝矢状径<3mm,黄韧带厚度>4mm或伴有骨化以及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方式是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间盘切除同时扩大侧隐窝以使被卡压的神经根获得彻底减压,使其能移动0.5~1cm。除有退变性或椎弓崩裂性滑脱不作融合术。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优良率86.5%,无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等并发症。为获得优良效果,作者强调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必须彻底解除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才能彻底根除症状。  相似文献   

14.
马平克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0-61,98
目的提高对退变性腰椎滑脱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5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平扫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病例中,第四腰椎滑脱33例,第五腰椎滑脱19例。CT可见椎体滑脱导致椎体后缘呈"双边"征,椎间盘膨隆或突出,椎管前后径变窄,椎间小关节不同程度脱位,并可见关节呈退行性改变,椎管内后突的椎间盘钙化或黄韧带钙化等。结论 CT检查是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与X线平片结合,能较好地对本症作出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因椎体因素致假性腰椎间盘膨出的CT征象。方法对87例腰椎间隙上下椎缘平面大小不一的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在CT轴位图像上测量椎间盘与相邻椎缘平面最大横径和在定位像上测量出的椎间盘不大于相邻较大椎缘平面,且无腰椎间盘膨出的征象。结果87例中,80例L4椎体下平面>L5椎体上平面。7例L3椎体下平面>L4椎体上平面。结论CT诊断腰椎间盘膨出时,应注意膨出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平面大小的比较,以排除假性腰椎间盘膨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招收飞行学员体检中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要点.方法 以27例诊断L5双侧峡部裂为研究对象,采用CR或DR机行立位拍摄腰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10例加做腰椎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 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并二、三维重建.结果 正位片X线征象:①"裂隙征"显示率18.5%(5/27)...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行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置钉,探讨DR及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at按八院时间“日序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l2年6月所做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0人和治疗纽40人,各置入160枚椎弓根螺钉,分别采用十字交叉法[1]及改良方法置入,根据术后CT扫描情况(是否有宇破椎弓根或椎体前方骨皮质,侵犯小关节,进入关节内及神经损伤情况),评估胸、腰椎骨折后的椎弓根螺钉置八效果。结朵各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置八l60枚螺钉中,十字交叉法纽置钉失误率达15.63%.改艮定位法置钉失误率达2.50%。结论对于基层医院医师,手术中结合DR及CT扫描所取得的病椎体上、下相邻椎体的置钉相关参数,有利于减少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失误率。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的矢状位重建诊断。方法对20例椎弓峡部裂的病例进行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获得矢状位图像。随机选择3具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腰椎标本直接矢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再将横断位扫描的图像重建成矢状位和三维图像。结果在直接矢状位上腰椎椎弓峡部显示良好,上、下关节突及椎弓峡部和椎弓根同时显示在同一图像上,矢状位重建图像与直接矢状位图像完全一致。在20例椎弓峡部裂病例中单腰椎19例,双腰椎1例,裂隙的形态及角度显示良好。结论矢状位重建可清晰的显示椎弓和椎弓峡部裂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CT manifestations of 36 patients with lumbar posterior marginal intraosseous cartilaginous node (LPMN) were analysed. Of the 36 patients, 27 were male and 9 female, most of them were young adults. The posteroinferior margin of L4 was the commonest site and the posterosuperior margin might also be involved. Two patients had multiple lesions. Typical radiological findings included a defect in the posteroinferior (or posterosuperior) margin of the affected vertebral body and behind the defect a bony ridge protruding into the spinal canal. CT scan showed a cartilaginous node in the posterior zone of the vertebral plate. It is suggested that LPMN was the result of disc material herniating into the posterior aspect of vertebral body through ruptured cartilaginous end-plate during the adolescenc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limbus vertebra. Hyperflexion and hyperextension of the spine probab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The existence of LPMN favours posterior disc herniation in the same disco-vertebral junction.
  相似文献   

20.
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腰椎峡部裂为关节突间的骨性缺损,易导致脊柱滑脱,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变等。结论:CT能客观地提示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