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学超 《国医论坛》2002,17(3):15-16
郁者 ,滞而不通之义也。所谓郁证就是指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在体内运行不畅 ,甚至停滞于体内形成有形之实邪的一类疾病。消法是通过消坚散结和消食导滞的作用对停滞于脏腑、经络、肌肉之间的气、血、痰、湿、食等有形实邪 ,使之消散的一种治法。元·朱丹溪首创越鞠丸 ,用于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引起的“六郁”,是消法治疗郁证的典范。笔者根据邪郁人体的轻、中、重程度不同 ,将消法亦相应分为轻消、中消、重消三个层次。目前通常使用辨证的方法 ,将临床上常见的郁证分为气郁、血郁、痰郁三个证型 [1] 简化讨论。今就此“三郁”谈谈…  相似文献   

2.
所谓消法,就是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用于治疗积滞痞块的方剂,统称为消导剂。它的立法依据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消之”和“结者散之”的原则立法的。凡是由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壅滞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金匮》消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1,19(4):19-20
消法是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早所结成的有形这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本文结合《金匮》原文从消瘀、消痰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消法属中医"八法"之一,是通过消积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凝结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岭南地区炎热潮湿,加之岭南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性有其独特性,脏腑气机失调,气滞、痰浊、食积、血瘀应之而发,故治疗岭南儿科疾病用消法中的理气、化痰、消导、祛瘀之法,可消散痰浊瘀滞食积,使邪去病退。  相似文献   

5.
浅论"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法是通过消积导滞、消坚散结作用,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结聚、积滞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其核心是“消”与“散”,适用于蓄积有形之邪的病证。临床有消导食积、消痞化癜、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浅论气郁     
<正> 《丹溪心法》有气、血、痰、食、湿、热之郁,然六郁之中尤以气郁为首。“气为百病之母”,从某种程度上讲气郁是病因,而痰、血、食、湿、热为气郁之果。所以张石顽云:“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因此,本文仅对气郁的有关问题作一浅论。气郁的分类世人言郁者,多以丹溪六郁之论分类论治,而不晓气郁之分类,惟张介宾独具只眼,他在《景岳全书》中云:“自古言郁者,但知解郁顺气,通作实邪论治,不无失矣。予辨其三证,庶可无误。盖一曰怒郁,二曰思郁,三曰忧郁。”此论甚为精辟,一语道破气郁辨证论治之要点。气郁为概括之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4)
火郁证外感六淫邪气,或内滞之气、血、痰、饮、湿、食阻滞气机,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机体产生怫郁,气血循行滞阻,郁内不宣,邪气不得泄越,郁而生热化火,蕴蓄于里致成火郁证。带状疱疹又名蛇串疮、蛇窠疮、缠腰火丹、火带疮,具有火郁证的临床表现,符合火郁证病机,宗火郁证辨治此病,以升降散为主方,据病因、兼邪、临证表现、患病部位之不同,选择配伍相应药物,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崔瑛 《江西中医药》2008,39(4):12-13
食郁证属于中医郁病范畴,为气、血、痰、火、食、湿六郁证之一。最先提出六郁之名的是元代医家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中首创六郁之名,并且创制了越鞠丸、六郁汤等有效方剂。而郁证作为病名最早是在明代虞抟所著《医学正传》中出现。关于郁的论述就更早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五气之郁的文字,如“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  相似文献   

9.
谢晶日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核心病机是六郁伐脾,脾失其用,升降失司,壅滞中焦,以生满痛。气、血、痰、火、湿、食郁等六郁为其发病诱因,脾胃虚弱为其发病基础,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提出“无郁不成痞,消痞先解郁”的学术理念。治疗上主张通、消、补三法同用,善于肝脾同调以行气郁、袪湿(痰)郁,辅以消食郁、降火郁、化血郁等治法清化六郁治其标,健脾扶正治其本,攻补兼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与精神状态异常、过度疲劳、不良饮食习惯等相关。TAO的发展可分为活动期与非活动期2个阶段,治疗提倡活动期进行早期干预。中医学认为,TAO活动期的发生与肝气郁结、痰阻湿滞、血脉瘀滞、郁久化热等“郁证”密切相关。“六郁”包括气、湿、火、痰、血、食,“六郁”常相互影响,亦可诸郁并见,但多以气郁为先,气机郁滞引发气、血、津液运行失调,继则导致其他郁证。本文试从“六郁”理论探讨TAO活动期病因病机及治疗,提出TAO活动期应以行气解郁为先,辅以清热祛火、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消食化积之法,同时兼顾脾胃健运,以期为治疗TAO活动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郁分虚实,治从气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者论郁证,谓有六郁。六郁者乃气、血、痰、火、湿、食。其治多偏从实证施药:气郁者以理气破气、血郁者以活血行郁、痰郁者以化痰豁痰,火郁者以清热泻火、湿郁者以燥湿化湿、食郁者以消散食积,凡此用药,相沿至今,鲜见逾越。然临证所见,郁证患者,证情繁复,若从六郁辨证,难免牵强附会,且每每有虚有实,何能一味从实证施药?  相似文献   

12.
郁证范围较广。如戴氏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丹溪心法》)。六郁有气、血、痰、火、湿、食之分,乃朱丹溪所创。张景岳则有“气、血、食、痰、风、湿、寒、热,或表或里,或脏或府,一有  相似文献   

13.
李伟令  宋堃  张晓晶 《河南中医》2013,33(3):336-337
内热与中满直接关系到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故选用辛开苦降的大柴胡汤治疗2型糖尿病.该方一方面疏利肝胆之气滞,又可涤荡肠胃之实热,瘀浊,肝气条达,清除郁热,气滞除邪热消,使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气机和调,经络通利,津液输布运行无阻,血行无滞,则脾健胃和,痰浊、血瘀散而不结;另一方面通腑泄浊,则邪热除,痰浊、瘀血之有形实邪消,脉道通畅,血运无阻.故治疗2型糖尿病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衰竭(CRF)为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肾功能下降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患者病程长,病情复杂,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CRF的中医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治疗上多以消、补两法为基本治疗大法,但临床上患者病情缠绵,随病程进展瘀血、痰浊、滞气诸邪渐成为影响正气恢复及病情进展与否的关键所在,而消法可散瘀血、化痰浊、行滞气,故临床上消法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咽炎属郁证,也称梅核气,多见于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证型上气郁与痰郁较常见,临证应辨清六郁与虚实,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为治疗原则。越鞠丸是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代表方,以"胸膈满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为辨证要点。香附行气解郁,为君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气行血亦行,既祛瘀消肿,又治血郁,助香附行气解郁;炒栀子清热泻火,又不伤胃气;苍术燥湿健脾,以袪痰湿;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以上诸药合用,辨证施治,无论急性或者慢性咽炎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附肝气郁结、脾虚痰瘀、气郁血虚梅核气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6.
牛玉凤 《河北中医》2004,26(4):269-27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多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上腹饱胀、隐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消法为程钟龄的“八法”之一,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1]。笔者临证治疗慢性胃炎常用消法,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连温胆汤出自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清胆和胃、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效。笔者根据其功效对诸证加味治疗,收到满意效果。1 梅核气梅核气常表现为咽部有物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胸闷,微有呕恶,小便黄,舌苔白,脉滑,此乃痰气凝结所致。临床常用黄连温胆汤加苏梗、瓜蒌和胃化痰,理气开郁,正中病机,故获良效。2 郁证郁证有六,如气、血、痰、火、湿、食,朱丹溪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郁证在临床多发生于气滞,继之以食滞易停,脾气不振,更易聚津成痰,而湿痰久又易化热,常扰动心神。初期多用疏肝解郁理气为治,若痰…  相似文献   

18.
慢性单纯性苔癣患者或先有血郁、或先有痰郁、或先有湿郁、或先有火郁、或先有食郁等,继而引起其他郁滞,诸郁互为因果,循环而生,而不独一脏一腑。在整个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气、火、痰、血、湿、食之郁均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环环相扣,在风邪的感召之下,协同作病。故徐老师认为,气、火、痰、血、湿、食郁于体内是慢性单纯性苔癣发病的基础,风邪介入是其发病条件。在治疗过程中,当同解气、火、痰、血、湿、食之郁,疏外风、熄内风,以除风解郁之法治疗。徐老师认为,解郁之方虽多,但均不如越鞠丸诸法兼备,临证多用越鞠丸辨证加减治疗,加用其他治风药物,以增强治风之力。同时注重寻找、去除诱发及加重因素,加强日常调护。  相似文献   

19.
梅核气,一般认为是由肝气郁结,气痰交阻于咽喉所致,但老年人却非仅止于此。溯老年人一生,坎坷艰辛,优思过多,气机郁滞难免;至年老之时,又由于身体内外环境的不协调变化,使之心绪不宁,郁思难解,故气郁日久,可进而产生湿、痰、热、食、血等郁证。正如《医学正传》所说:“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消化,此六者皆相应而为病者也。”因而不可执一而论。兹将六郁辨治心得略述如下: 一、肝气郁结咽喉不利情志不遂,抑郁伤肝,肝失条达,导致气机郁结,治宜疏肝理气,选柴胡疏肝汤加味,此为因郁而病。又可因体衰或久病,精血亏虚,木少滋荣而致肝气郁结,治宜滋阴疏肝,选一贯煎加味,或养  相似文献   

20.
郭老在临证论治中,善于使用下法,今初步整理其经验于下。下法的作用郭老认为,下法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一、直接排除肠胃内的有形之物,如痰、饮、食、血、燥粪、蛔虫等。二、攻逐邪热。凡肺胃郁火、肝火、风热怫郁于上,可使用下法以釜底抽薪;若中下焦热盛,热结宵肠,可使用下法以斩关夺将。三、攻逐寒积,如暴食过量冷物,冷积停滞肠胃;寒痰结滞,脾胃冷积,寒实结胸等。四、调整气机。顺应胃、肠、胆等腑气的下行,借以调整全身气机升降流通,消除体内有形或无形之郁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