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1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胆道梗阻是指由肝门部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壶腹癌、胰头癌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压迫胆道以及肝癌、胆管癌癌栓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它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黄疽,导致肝脏功能迅速恶化⑴。经十二指肠镜胆管引流术是胆管梗阻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对不具备手术条件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目前多施行经内镜胆管内置管引流术(ERBD),以减黄、消炎,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但部分患者因体质差或胆管完全梗阻等原因,不能成功地施行ERBD。为此,我们自1997年2月始开展了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性地对比分析了采用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术(EMBE)和经内镜逆行胆管内引流术(ERBD)对20例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MHBO)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有效减黄率:在ERBD和EMBE组分别为77.8%和88.9%;早期合并胆管炎发生率:ERBD和EMBE分别为55.6%和11.2%(P<0.001);支架梗阻和/或晚期胆管炎发生率两组分别为66.6%和37.4%(P<0.01);两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59±76和254±84天(P<0.01)。结论:EMBE治疗MHBO较ERBD疗效好,早期胆管炎发生率低,支架不易阻塞,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缓解胆道梗阻,对28例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行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EBD)。结果25例(89%)插管成功,共插管44次,7F管3次,10F25次,12F16次。23例(92%)减黄有效,EBD后第3天胆红素平均下降46.3%,肝外胆管径平均回缩58.6%,减黄有效者腹胀迅速消失或减轻。首次插管维持有效引流时间141.5±151.2天,早、中期并发胆管炎40%,1年以上生存17%。结果表明EBD减黄效果和症状改善是显著的,胆红素下降与胆管径回缩相平行。认为胆管是否屈曲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好坏是EBD成败的关键;腹胀再现,有胆道感染症状及B超见肝外胆管扩张为通管的指征。EBD适合高龄或高危人群的MBO患者,对延长生存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缓解胆道梗阻,对28例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行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EBD)。结果25例(89%)插管成功,共插管44次,7F管3次,10F25次,12F16次。23例(92%)减黄有效,EBD后第3天胆红素平均下降46.3%,肝外胆管径平均回缩58.6%,减黄有效者腹胀迅速消失或减轻。首次插管维持有效引流时间141.5±151.2天,早、中期并发胆管炎40%,1年以上生存17%。结果表明EBD减黄效果和症状改善是显著的,胆红素下降与胆管径回缩相平行。认为胆管是否屈曲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好坏是EBD成败的关键;腹胀再现,有胆道感染症状及B超见肝外胆管扩张为通管的指征。EBD适合高龄或高危人群的MBO患者,对延长生存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FTCD)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病人42例,其中胆总管上段(肝门部)胆管阻塞(甲组)18例,多数行左路术+右路术的左+右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胆总管中、下段胆管阻塞(乙组)24例,行左路术或右路术的左或右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42例病人置管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胆漏。甲乙两组术后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8.9%、100%。并发症主要有肝出血4.8%(242)、右侧胸腔积液2.4%(142)。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是姑息性治疗手术,对不能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一种理想的有效、安全、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引流术对各种良恶性肝外胆汁淤积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9例肝外胆汁淤积患者先行ERCP检查,确定胆管狭窄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选择以下治疗方法: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BMSD)。结果针对良性胆管狭窄行EST、EPBD、ENBD及ERBD共59例,主要见于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管乳头狭窄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针对恶性胆管狭窄行ENBD 14例,ERBD 6例,行EBMSD 26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与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TB il及DB 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术后两组分别有10、6例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增高。结论经内镜下ERCP治疗技术在肝外胆汁淤积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对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狭窄梗阻起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性的诊断意见。1B型超声(BUS)B超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确定有无胆管或胰管扩张。如有肝内胆管扩张,提示梗阻在肝门部;如并有肝总管扩张以及胆囊增大,提示梗阻在三管分叉部;如同时兼有胆总管扩张,提示梗阻在胆总管以远部位。主胰管全程扩张系...  相似文献   

9.
使用增剪侧孔的PTCD引流管治疗高位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增剪侧孔的PTCD引流管治疗高位胆道梗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3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部胆管癌32例,肝转移癌4例。经皮穿刺一侧肝内胆管,增剪侧孔的PTCD外引流管通过闭塞段,猪尾型头端置于接近闭塞部的肝总管或胆总管,侧孔位于梗阻近段,实现全肝(Bismuth-CorletteⅠ、Ⅱ型梗阻)或一侧肝脏(Ⅲ、Ⅳ型梗阻)无肠液返流的内外引流。Ⅳ型梗阻病变累及肝段胆管时,引流管侧孔置于穿刺道所在肝管,头端通过闭塞段置于另一闭塞的肝段肝管,增强引流效果。结果 31例成功施行跨越闭塞段后置管,完成内外引流27例和多闭塞段的单引流管外引流4例,技术成功率86%。5例因导丝未能通过闭塞段,用常规方法行一侧肝叶或肝段胆管外引流。术后1周左右总胆红素平均值由术前(189±53)μmol/L降至(135±34)μmol/L,平均下降幅度(33±13)%;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应用增剪侧孔的引流管治疗高位胆道梗阻灵活、方便,近期疗效肯定,可选择做为临床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危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和引流及并发症的探讨厉振凯自70年代初期,日本千叶大学Okuda创用了外径0.7mm细软钢针作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后,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革新,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老年高危病人,改进为经皮肝穿刺胆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方法根据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报告、B超和CT之影像学检查对我科于1987-1995年的8年间确诊的95例梗阻性黄疸进行了病因分析.结果梗阻性黄疸95例中,53例为良性梗阻(558%),42例为恶性梗阻(442%).良性梗阻中以胆结石、胆虫症和胆道感染居多(773%),恶性梗阻中以胰腺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居多(642%).恶性梗阻的平均发病年龄(476岁)比良性梗阻(343岁)大.B超对良性梗阻的阳性率为905%(48/53),恶性梗阻为952%(40/42).CT对良性和恶性梗阻分别为829%(34/41)和933%(28/30).结论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B超和CT检查能满足梗阻性黄疸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和介入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ERCP支架置入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并置入内支架(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ing,PTBS)是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胆胰管恶性梗阻,恢复胆汁、胰液引流,进而改善全身症状.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经ERCP支架置入和PTBS治疗胆管癌、胰腺癌及肝门部肿瘤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资料,分析比较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清CA19-9在肝胆胰良恶性疾病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7月-200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伴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或胆管梗阻的肝胆胰良恶性疾病患者中血清CA19-9水平,并结合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进行分析.结果 胰腺癌组和胆管癌组血清CA19-9水平较良性疾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细胞癌组与良性疾病组血清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43);在恶性疾病中,胰腺癌组血清CA19-9水平明显高于胆管癌组和肝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胆管癌组则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血清CA19-9对胰腺癌、胆管癌、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3.5%、53.8%、23.5%,胰腺癌和胆管癌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1),但二者与肝细胞癌相比,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5);良性疾病组血清CA19-9水平与胆红素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性(0.8<r<0.9,P <0.001),与肝转氨酶相关性较弱(0.16 <r<0.18,P>0.10),但恶性疾病组血清CA19-9与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均无明显相关性(P>0.10);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血清CA19-9诊断胆胰癌的最佳阳性参考值为55.2 U/ml.结论 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或胆管梗阻的肝胆胰疾病中,血清CA19-9对胆胰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而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不大;良性疾病中,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或者胆管梗阻可相应使血清CA19-9水平不同程度升高,但恶性疾病中血清CA19-9水平的高低主要与肿瘤本身表达强弱有关;使用CA19-9的最佳阳性参考值并联合检测其他肿瘤标志物可以明显提高其对胆胰癌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间接征象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经CT、MR及手术证实的72例肝外胆管癌病例。空腹常规超声检查肝胆胰脾。重点观察梗阻段胆管及近段胆管扩张情况和相关器官继发改变的超声间接征象,详细记录并留存图像信息,随访临床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72例肝外胆管癌病例中,全部具有近段胆管扩张,显著扩张64例,中度扩张7例,轻度扩张1例。本组胆管扩张的显示率为100%。依据梗阻段胆管狭窄的程度与形态、近段胆管扩张的程度与范围、扩张段与狭窄段胆管的移行状态等超声间接表现,判断梗阻部位的准确率为97.22%(70/72),病因提示其诊断相符率为94.44%(68/72)。结论注重超声间接征象表现,无疑对梗阻部位的判定及病因的提示性诊断皆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胆管癌细胞是否存在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胃泌素(gastrin)自分泌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探测了胆管癌细胞QB、OC及42例胆管癌标本中CCK8和Gastrin17的表达,胆管癌细胞QB、OC培养上清及细胞提取液中CCK8和Gastrin17的含量,胆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浆CCK8和Gastrin17浓度的改变。结果发现胆管癌细胞QB和OC及胆管癌标本中均无CCK8和Gastrin17的表达;QB和OC中未检测到CCK8和Gastrin17的存在;胆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浆胆囊收缩素、胃泌素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胆管癌细胞无自分泌胆囊收缩素、胃泌素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6.
胆管腔内射频消融(endobiliar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EB-RFA)是一种治疗恶性胆管梗阻(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MBO)的新方法,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应用于胆管癌、胰头癌、转移性淋巴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MBO。因其具有微创及可重复进行等优点,在M...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预后较差。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者,通常选择内镜下置人胆道支架以解除梗阻,然而该技术对进展期肝门部肿瘤的疗效报道不一。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对肝门部胆管癌和肝外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82例接受ERCP下置入自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引流治疗的恶性胆道狭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肝门部胆管癌组和肝外恶性胆道梗阻组,对其ERCP参数和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随访期间急性胆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与肝外恶性胆道梗阻组相比,肝门部胆管癌组术后1周总胆红素降低显效率较低,术后6个月内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增高,初次发生时间提前,支架再狭窄率增高(P=0.000)。ERCP术中括约肌切开为随访期间发生急性胆管炎的危险因素(P=0.004,OR:8.196)。结论: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不及肝外恶性胆道梗阻,且更易早期发生急性胆管炎和支架再狭窄,术中括约肌切开可增加术后急性胆管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完成ERCP诊治的患者10955例,其中男6186例,女4769例,平均年龄(65.57±14.44)岁。总结并分析ERCP诊治病种、发病年龄、年度数量、麻醉方式及插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10955例患者中,诊断性ERCP167例,治疗性ERCP10788例。2002年至2012年ERCP手术例数年平均增长率是19.58%。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是97.23%,总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是99.59%。常见的ERCP诊治疾病包括肝外胆管结石(40.85%)、肝门部胆管癌(10.53%)、化脓性胆管炎(10.44%)、胰头癌(10.04%)、慢性胰腺炎(8.24%)、肝外胆管癌(7.68%)、壶腹周围癌(6.96%)、胆源性胰腺炎(3.94%)、良性乳头狭窄(3.88%)、乳头癌(3.50%)。肝外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良性乳头狭窄高发年龄是40~50岁,慢性胰腺炎高发年龄是50—60岁,胆源性胰腺炎、肝门部胆管癌、肝外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乳头癌的高发年龄是70—80岁。2011年至2013年中,98.74%患者行全凭静脉麻醉ERCP。结论ERCP已经成为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适合于肝外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恶性胆管梗阻等疾病,尤其是高龄患者的诊治。全凭静脉麻醉ERC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恶性胆道梗阻的内镜治疗(附9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80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中,发现恶性胆道梗阻121例。93例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其中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60例,胆管内引流术(ERBD)33例(22例为塑料内置管,11例为金属支架)。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胆管支架治疗肝外胆管梗阻已经是当前内镜下治疗的研究热点.肝外胆管梗阻的常见病因有:胆管结石、胆管慢性炎症狭窄、胆管恶性肿瘤、壶腹部肿瘤、肝门部胆管癌、慢性胰腺炎、胰头癌等.胆管支架治疗可以是恶性肿瘤的姑息性退黄治疗,也可以是外科手术前的暂时性退黄治疗或不宜手术患者的对症治疗.但是关于胆管支架治疗肝外梗阻目前国内未有一致意见的报道,统一标准的缺失使得临床的诊治工作仍面临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