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急性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时机,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及手术时机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例颈椎管内自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和改善指数,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发病到手术的间隔时间是6~216h,术后没有出现新的并发症。不完全脊髓损伤组和完全性脊髓损伤组的术前与术后的改善率均存在差异(P<0.05);术后5个月随访时,不完全损伤组的脊髓功能恢复率明显好于完全损伤组(P<0.05)。此外,12h以内手术的患者,其术后功能改善率大于12h手术的患者,分别为(80.8±24.5)%和(44.4±35.6)%。结论颈椎管内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预后可能与患者当初的神经损伤程度有关,术前脊髓损伤越严重,术后功能恢复越差;反之,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对于不完全性神经损伤,且出现进行性恶化的患者,应在12h内完成脊髓减压术,可能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对于完全性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尽量在24h内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2.
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固定牵拉可能导致脊髓功能障碍,因此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是预防术后脊髓永久性损伤的关键,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术中唤醒试验;即要求病人在手术中途清醒并主动活动双下肢,以证实是否有脊髓损伤。我科应用异丙酚复合麻醉在12例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资料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接受的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8例,按照Frankel脊髓损伤评定标准分为A-E级,其中A级21例,B-E级47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所有患者脊髓损伤术后恢复效果进行判定。结果术后脊髓完全损伤21例中优良率28.57%,脊髓不完全损伤47例中优良率61.70%,总优良率达到51.74%。结论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受伤后早期采用大量激素对脊髓减压治疗效果显著,适合早期手速治疗,及时解除患者脊髓压迫和进行脊柱内固定能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手术后脊髓功能恢复D级以上,9例完全脊髓损伤,手术后4例上肢疼痛麻木缓解,5例肌力有所恢复。ASIA分级评分术前与术后各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中无1例出现脊髓、神经根及喉返神经损伤、植骨块脱落、褥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患者实施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对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23例行手术治疗(A组),17例行非手术治疗(B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分级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每个患者随访10个月.依据神经功能改善国内标准,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2.60%,B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颈前路、颈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廖忠林  俞新胜 《江西医药》1999,34(6):334-335
目的 研究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2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并对100例进行了3 ̄5a随访。结果 脊柱内固定器材,以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最好,能达到坚强的固定,稳定脊柱;对脊髓损伤的后路手术只要在术中保留小关节,减压充分,同时在伤后一周内手术,可收到较好效果;大网膜移植覆盖脊髓可改善脊髓血供,有效防止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7.
<正>胸椎管狭窄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一般病史较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症状的轻重往往与脊髓的受压程度有关,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但术中器械操作时的振动、局部出血、脊髓的缺血再灌注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的创伤反应,术后可出现症状加重或运动障碍。糖皮质激素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有极重要的作用[2]。本文就甲泼尼龙(MP)和地塞米松(DX)对胸椎管狭窄症的术后应用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重要性。方法对我院所收治的104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83例患者有Ⅰ~Ⅲ级的恢复,有效率达79.8%。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效果满意,应该根据骨折类型和脊髓损伤程度确定不同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Ⅰ级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改善,上肢疼痛麻木缓解,肌力有所恢复,无褥疮、肺部感染和严重泌尿系统症状出现。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保持颈椎稳定,加强对各项生命指针的观察、监测,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椎不稳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5例6岁以下幼儿寰枢椎不稳症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术后CT扫描了解螺钉固定等情况,及分析术前术后JOA变化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为60%~98%(平均88.7%)。术后1年JOA改善率为68%~99%(平均92.1%)。术后复查提示螺钉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无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幼儿寰枢椎不稳的螺钉后路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手术操作安全可行、内固定坚强牢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入路方式对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骨折90例,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后入路组和前入路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前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后入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后入路手术均是急性脊柱爆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不同时机进行手术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老年患者病例的恢复情况,为改善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5年6月某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患者126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74例。观察组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后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首先进行康复锻炼治疗和术前检查,待脊髓损伤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用NDI评分、JOA评分两种评分系统分析患者预后情况,SF-36量化患者术后生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3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发生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时尽早实施手术,对患者的术后脊髓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术后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护对临床诊治及提高疗效的意义。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监护组中,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死亡率17.5%;而对照组并发症较多,死亡率为33.3%。结论颅内压监护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相关护理和康复训练,总结护理效果。结果:27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护理方面的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能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骨科84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优质组与常规组,均为42例,优质组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优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 <0.05);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97.6%)高于常规组(85.7%),差异显著(P <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分别接受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两组患者均骨折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前路手术组患者在伤椎高度恢复情况、cobb角、触觉评分和运动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后路手术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行前路手术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重症胸椎管狭窄术后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管狭窄手术治疗在脊柱外科手术当中,手术风险大,术后效果不理想,因为其部位特殊性,及手术要求麻醉方式为全麻,更加要求术者在操作过程中,解剖操作技术过硬,手术精细,但手术过程中对脊髓所造成的创伤可引起脊髓水肿,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减轻脊髓损伤和神经根的水肿,并且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脊髓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通过增加脊髓的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生理功能恢复[1].自2003年1月以来,我科对18位重症胸椎管狭窄术后1 h内开始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以达到预防和减轻脊髓水肿、促进脊髓生理功能的恢复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治疗,能有效促进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改善及伤椎高度、Cobb's角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对本组患者均进行颈椎前路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术后对68例患者进行随访,在脊髓未完全损伤的56例患者中有31例术后恢复了行走能力,在脊髓完全损伤的12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由于肺部受到感染发生死亡,其余9例患者部分感觉功能恢复,其中有2例患者可以坐起。本组患者中,除去死亡的3例患者以外,其余患者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对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且这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保守治疗脊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脊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患者37例,前路手术治疗24例,后路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6例.比较治疗前、后的JOA评分.结果 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4~24个月.术后改善率:前路手术组(68.21±25.57)%,后路手术组(60.61±9.63)%,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46.41±7.18)%(P<0.05).结论 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治疗脊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效果明显好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