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伤寒论》113方中,后列有加减进退的小柴胡汤、小青龙汤、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真武汤、白通汤、四逆散、理中丸七主加减进退配伍精义的辨析,如治“热深厥深”的四逆散加干姜、附子的原因,真武汤以姜术为君落,加减中去附子之论,以及小柴胡汤在有咳症时去参、姜、枣而加干姜五味子的道理,还有小青龙汤证的喘去麻黄,以及桂枝附子汤和去桂加白术汤中大便硬而加白术的原因,还有同是心悸而却有加桂、加苓之不同等等,说明了方剂配伍的精髓是辨证施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2.
痹证是一种中医病证名,这类病证的主要表现是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部位产生疼痛、酸楚、麻木之感,并可伴随有关节的屈伸受限以及变形肿大等症状。在现代医学的体系中,诸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有关节疼痛表现的疾病,均可归属于痹证之范畴。尽管《伤寒论》中未直接论述痹证的治疗方法,但已有与痹证相关的论述,且其所载的经典方剂,如桂枝汤、白虎汤、当归四逆汤等,在痹证的临床治疗中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对《伤寒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研究也逐渐揭示了这些方剂治疗痹证的内在机制。本文对《伤寒论》中与痹证相关的论述及方药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痹证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浅析《伤寒论》药对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在该书中极其重视药物的相互配伍和剂量增减,首创了麻黄与桂枝、柴胡与黄芩、芍药与甘草、栀子与淡豆豉等著名药对,对后世方剂的发展影响很大。所谓“药对”,狭义专指具有阴阳对立特性而配伍的两味药物,凡寒与热、润与燥、升与降、散与收、走与守等对立属性配伍的两味药,可称之“药对”。例如黄连与肉桂、塾地黄与苍术、桔梗与牛膝、干姜与五味子、大黄与人参、白术与枳实等。广义则泛指由两味药组合成方的,或经常联合使用的,统称为“药对…  相似文献   

4.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因其附生于母根鸟头之上,如子附母,因而得名附子。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善通十二经。《伤寒论》对附子应用极广,配伍精当,功效众多,《伤寒论》运用附子的方剂有20方,涉及条文37条,其中8个方是四逆汤类皆为生用,剩下12方皆为炮制用。本文探讨《伤寒论》中附子的配伍运用。  相似文献   

5.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方生块根.具有回阳补火、散寒除湿的功能.主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用附子重实效的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伤寒论》对附子的运用,总结张仲景灵活运用附子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体现附子运用的典范作用,旨在更好地发挥附子独特疗效,尤其是指导临床危急重症以及沉疴痼疾的救治,对临床疗效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98条是展示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及进一步明辨柴胡汤证性质和掌握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的重要条文。针对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对该条所作诠释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认为此条是在阐明小柴胡汤临床适应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小柴胡汤的禁忌证,并由此也昭示了阳明病之实和太阴病之虚及太阴病之虚和少阴病之虚的二种鉴别诊断,从而强调了临证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伤寒论》中附子的应用分析,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安全应用附子的方法,为常用中药,为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有毒中药提供借鉴。方法:对《伤寒论》认真阅读学习分析用药方法、总结用药规律,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加以印证。结果:发现仲景应用附子时配伍精当、炮制合理、煎煮时间较长,同时根据患者体质选择服药方法等环节,有效的控制了附子的毒性,发挥附子最大的药效,这些方法与现代关于附子的一些研究均不谋而合。结论:通过学习、归纳仲景关于含附子复方的用法经验,可为当今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附子的方剂有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等19首。其使用药物除附子外,还有桂枝、生姜、细辛、干姜、人参、白术、芍药、茯苓、黄连、黄芩、大黄、葱白、大枣、猪胆汁、甘草,共计16味,涉及的范围有解表、补益、温里...  相似文献   

10.
仲景《伤寒论》中每用一药,均根据不同证候,配伍或君或臣,用量或轻或重,变化从心,极尽其妙。既体现了药物个性的专长,又反映出药物合群之妙用,故为后世医家用方遣药的典范。兹就论中附子的运用,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附子汤证的两条经文各有重点 ,同样是一方多证 ;黄连阿胶汤证的病机是阴虚热盛 ;少阴病篇中吴茱萸汤证、四逆散证是与少阴病四逆汤证进行类证鉴别 ,而非少阴病   相似文献   

12.
【组成】瓜蒂(熬黄),赤小豆各等份。 【功用】涌吐痰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症见胸中胀闷,胃脘痞鞭,懊憔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  相似文献   

13.
14.
经方多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剂,经方立法严明,配伍精当,虽历经千百年,若用之得宜,仍效如桴鼓.何庆勇副教授善用经方,强调方证辨证,指出桂枝附子汤的方证是畏风、肌肉疼痛、阴雨天加重、脉虚浮涩;推崇运用仲景本源相对剂量,特别强调附子的剂量;注重随证活用或叠用经方.临床使用桂枝附子汤治疗痹证,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15.
笔者多年来以四藤汤合四物汤加味辨证治风、寒、湿邪侵袭后致肝肾亏损、气血两虚、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的痹证, 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炙甘草汤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是<伤寒论>中为数不多的以滋阴为主的方剂,传统上认为炙甘草汤具有养心气、益心血、滋心阴、通心脉之功.但考历代医家之论却不局限于此,如柯琴[1]就认为其"出补阴制阳之路,以开后学滋阴一法".因此,有必要对炙甘草汤阐幽发微,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小柴胡汤为“柴胡证”而设,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善于灵活运用小柴胡汤,除方后对7个或然证的加减外,临床还可用治多种疾病。驱邪与扶正是小柴胡汤的组方特点,它切合了临床多数疾病皆由邪实正虚、阴阳失调这一基本病机,故小柴胡汤既能和解少阳,又能治疗其他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8.
讨论《伤寒论》中“和法”的传统概念,提出张仲景并未明确指出治疗少阳病的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而是成无已的一家之言。认为仲景明示的“和法”应为较缓和的祛邪方法,半非单用于少阳经病。  相似文献   

19.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孔祥梅,赵习德,刘鹤香关键词伤寒论;小柴胡汤;少阳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的.何谓“经”,历来看法不一。柯韵伯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篇》指出的“仲景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  相似文献   

20.
整理归纳了《伤寒论》小柴胡汤应用范围,从治少阳肝脾不和证、外感表证初入少阳、太少两感轻证,治阳微结,少阳阳明同病,三阳同病,热入血室,黄疸,功能性发热等9个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