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弱视形成与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未接受弱视治疗的5~18岁弱视青少年49例,其中单眼弱视组28例,双眼弱视组21例.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患者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分别将单眼弱视组患者弱视眼与正常眼、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组右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在黄斑中央1 mm区弱视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厚于对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各个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组右眼的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及屈光度均无显著相关(P> 0.05).结论: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中央区较非弱视眼增厚,但与双眼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95%参考值范围,观察其与人口学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测量80例8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和结论正常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73±13)μm,其95%参考值范围为148~198μm。即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直径区域(黄斑中心区)内视网膜厚度为(193±13)μm,其95%参考值范围为168~218μm。正常人经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左右眼别之间、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年龄不相关。内环的视网膜厚度大于外环的视网膜厚度。鼻侧的视网膜厚度大于颞侧的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RNFL)变异情况及其与屈光度、年龄、性别和眼别的关系。 方法 选择高度近视172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测全周和各象限RNFL的厚度,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全周及4个象限的平均厚度与屈光度、年龄、性别和眼别的。 结果 高度近视172只眼RNFL平均厚度分别为全周(112.523±12.053)μm、上方(134.942±21.016)μm、下方(135.488±25.058)μm、颞侧(112.198±27.145)μm,鼻侧(68.3895±17.554)μm;高度近视RNFL全周平均厚度与屈光度的偏相关系数为-1.225,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5.415,与年龄的偏相关系数为-0.117。RNFL上方平均厚度与年龄的偏相关系数为-0.623,与眼别的偏相关系数为4.780。RNFL下方平均厚度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6.632。RNFL颞侧平均厚度与性别的偏相关系数为10.048,与屈光度的偏相关系数为4.264。RNFL鼻侧平均厚度与眼别的偏相关系数为-6.905。 结论 年龄、性别、屈光度是高度近视患者RNFL平均厚度的影响因素,眼别是RNFL上方和颞方平均厚度的影响因素,RNFL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为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诊提供依据,对加强高度近视患者病情进展的监测和健康宣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32-5633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另选1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OCT测量。在临床上观察组患者表现弥漫性黄斑水肿、囊样黄斑水肿以及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的人数较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有视网膜渗出的患者人数也较多。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黄斑病变,患者视力下降是一个较强的信号,临床上还需进一步做好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OCT测量与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深度增强成像(EDI)模式检测我国正常人群视网膜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探讨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形态特点。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名正常志愿者为研究对象,20~30岁(含)、30~40岁(含)、40~50岁(含)、50~60岁(含)、60岁以上各40人,各年龄段男女比例均为1∶1。应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 EDI模式行黄斑区扫描,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中心凹中心(即中心小凹)、黄斑中心凹边缘(距中心小凹175μm)、旁中心凹区边缘(距中心小凹675μm)三个部位下的脉络膜厚度。统计学分析正常人群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与性别、年龄、测量部位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295.83±32.01)μm、(292.92±33.88)μm,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P=0.53)。各年龄阶段人群(从低龄到高龄)的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319.95±33.67)μm、(306.52±30.38)μm、(293.11±32.45)μm、(279.23±27.09)μm、(261.86±24.62)μ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20,P<0.01)。黄斑中心小凹下、黄斑中心凹边缘下和旁中心凹区边缘下平均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5.71±29.33)μm、(293.26±26.58)μm、(274.97±27.33)μ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00,P<0.01)。旁中心凹区边缘下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四个方位平均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0,P<0.01),其中鼻侧旁中心凹区边缘的脉络膜厚度小于其他三个方位(q颞上=2.13,P>0.05;q颞鼻=10.71,P<0.01;q颞下=3.26,P>0.05;q上鼻=8.58,P<0.01;q上下=1.13,P>0.05;q鼻下=7.45,P<0.01)。结论 EDI OCT能清晰显示脉络膜结构特点。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呈负相关,黄斑鼻侧脉络膜厚度较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糖尿病患者黄斑区厚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做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60例,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macular thickness,CMT)和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total average macular thickness,TR)。结果 手术前及术后7d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增加,以糖尿病组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仅糖尿病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ranibizumab, IVR)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过程中对视网膜外层结构完整性的恢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观察我院24例(28眼)已确诊DME患者,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 ml,平均随访时间(8.21±1.56)个月。详细记录所有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SD-OCT仪分析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黄斑区特征,包括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视网膜外界膜(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ELM)及光感受器椭圆体带(ellipsoid zone, EZ)完整性的变化。结果 28眼基线平均logMAR视力为1.38±0.21,首次注射后6个月的平均logMAR视力为0.39±0.08,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平均CMT为(416.36±23.10)μm,首次注射后6个月的平均CMT为(231.15±38....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负压吸引对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对31例(55眼)LASIK手术患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测量LASIK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眼底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6mm半径内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以地形图分9个区域显示.结果 31例(55眼)LASIK术前及术后黄斑视网膜9个区域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对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早期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来评估视网膜形态改变。方法:比较15例轻度AD患者和15例对照组视网膜的形态差异。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测定视网膜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的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AD患者的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在各象限的数值和均值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在轻度AD患者中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的减少提示在疾病早期即存在视网膜形态改变,OCT可能作为辅助手段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采用OCT测量正常对照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及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患者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在视乳头旁RNFL厚度比较中,N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薄,NP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厚。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中, N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薄,NP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厚。【结论】OCT能定量观察糖尿病患者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密度。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于重庆市中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非缺血型BRVO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眼睛非缺血型BRVO。将20只患眼纳入A组,20只对侧眼纳入B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技术测定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采用增强深部成像(EDI)-OCT技术测定脉络膜厚度。比较两组的脉络膜厚度、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析BCVA与脉络膜厚度及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的相关性。结果A组中央脉络膜厚度、中心凹上、下方4.5 mm脉络膜厚度均厚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ogMAR BCVA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BCVA与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与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呈低负相关(P<0.05)。结论BRVO患者的脉络膜厚度、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与患者视力预后紧密相关,OCTA技术在BRVO的诊疗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146例(184眼)患者眼底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主要包括检查前护理、检查中护理和检查后护理,检查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充分散瞳等,检查中护理主要包括调整体位、调整注视方式等,检查后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相关宣教。认为眼底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有效护理能提高检查速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外伤性黄斑病变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外伤性黄斑病变(56眼)行OCT检查,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OCT检查显示全层黄斑孔23眼、板层黄斑孔3眼、黄斑前膜3眼、黄斑区出血8眼、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5眼、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各4眼、黄斑水肿4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6眼。结论OCT在外伤性黄斑病变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对其发病机制的分析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厚度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CT2000型对正常人42例(60)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6眼)的黄斑区厚度进行测量,观察两组人群黄斑厚度地形图的图像特征;并将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黄斑厚度值进行比较;用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receive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ROC)的分析方法找出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最佳指标。结果正常人黄斑厚度地形图呈“马蹄形”,青光眼患者“马蹄形”特征不典型或“马蹄形”特征消失;青光眼患者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均比正常人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青光眼患者的黄斑外环各分区厚度也较正常人减少,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之间比较,黄斑下方外环区的AROC值最大(早期青光眼患者为0.719;青光眼患者为0.881),表明该指标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最大。结论OCT测量黄斑厚度是青光眼诊断和早期诊断的新型敏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特发性黄斑前膜 9例和继发性黄斑前膜 13例患者进行经黄斑中心凹的OCT线性扫描并测量膜厚度。结果 OCT图像能清晰显示与视网膜分离或部分分离的前膜 13例 ,并可显示与视网膜紧密粘连的前膜及其对视网膜的牵拉形态改变。结论 OCT能直接客观地显示黄斑前膜横断面特征及其与玻璃体视网膜的关系并能提供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明显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NDR)及轻、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病人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普查的2型糖尿病病人128例(256只眼),依据检查结果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分期标准分为NDR组42例(79只眼)、轻度NPDR组46例(89只眼)、中度NPDR组45例(88只眼)。选择正常人38例(76只眼)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瞳孔散大后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扫描。[结果]DM病人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较薄,NDR组上方象限,轻度NPDR组上、下象限和中度NPDR组各象限及全周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DM病人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视盘周围RNFL厚度逐渐降低。DM早期OCT定量检测RNFL厚度变化,为严格控制血糖情况下疾病的转归提供了可靠的有力依据。DM早期加强护理指导,对于预防延缓DR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斑区形态改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DR患者108例,其中非增殖性DR(NPDR组)68例,增殖性DR(PDR组)40例,同时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各组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检查,比较各组黄斑区血流密度(M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及黄斑视网膜厚度差异。结果NPDR组和PDR组黄斑区MVD分别为(0.48±0.02)%和(0.47±0.03)%,低于对照组(P < 0.05);NPDR组和PDR组FAZ竖径分别为0.37±0.03 mm和0.38±0.02 mm,高于对照组(P < 0.05);PDR组FAZ面积为0.49±0.04 mm2,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P < 0.05);对照组、NPDR组和PDR组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MVD、FAZ竖径、FAZ面积诊断NPDR和PD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840和0.922(P < 0.05),截断值分别为0.50%、0.37 mm和0.43 mm2,敏感度分别为80.50%、79.80%和88.50%,特异性分别为78.00%、75.00%和84.00%。结论DR患者黄斑区MVD降低,而FAZ竖径及面积扩大,在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未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硅油取出术后短期内黄斑区血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眼科确诊并接受微切口玻璃体切割并硅油填充术未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2例22只眼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55±7.8)岁。所有患者均在微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复位联合硅油填充术后3个月行硅油取出术,在术前及术后10 d、1个月、3个月,患眼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瞳眼底检查、彩色眼底照相、非接触性眼压检查,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扫描患眼黄斑区视网膜,测量黄斑区无血管区(FAZ)面积以及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CP)血流密度和灌注密度。结果 手术前及手术后10 d、1个月、3个月,患者FAZ面积分别为(0.37±0.10) mm2、(0.33±0.09) mm2、(0.32±0.11)mm2、(0.32±0.10) mm2;SCP中心凹血流密度分别为(7.18%±2.05%)、(7.98%±2.36%)、(8.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红细胞浓度变化,预判颅内载瘤动脉血管的完整性.方法采用高分辨度与无损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结果 OCT系统可以对红细胞浓度为16 980个/mm^3的脑脊液进行有效计数;通过加装匹配凹透镜,系统还可对浓度为932个/mm^3的血溶液进行计数,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OCT技术能够对不同浓度下脑脊液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因而可用来实时监测颅内载瘤动脉血管的破裂,预防蛛网膜下腔的出血.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是目前常见而又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患者自身术前已经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更容易出现黄斑水肿。虽然这一问题已经被广泛认同,但是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真正机制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是目前较先进的医学诊断成像技术,它可以在组织结构内进行分辨率高达微米级的断层扫描成像。由于OCT是通过光学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