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我院1981年5月至1986年12月经胃粘膜活检证实的8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的胃酸分泌功能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观察测定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粘膜pH值及粘膜电位(PD)的变化,探讨了中药大黄片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防治机理,结果表明:中药大黄可升高GMBF,抑制胃酸分泌,升高PD。并能预防应激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粘膜有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其中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佰,病变以胃窦为主的称为多灶萎缩性胃炎;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的称为自身免疫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由不同病因所致,临床较少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胃炎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粘膜的影响。方法 大鼠以去氧胆酸钠等建立慢性萎缩性骨炎(CAG)模型后,随机分为正常组、胃炎冲剂大剂量组、胃炎冲剂小剂量组、叶酸组和模型组,观察胃粘膜炎症,检测血浆胃动素(MTL)浓度、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及生长抑素(SS)含量。结果 各胃炎冲剂组胃粘膜镜下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胃炎冲剂可使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SOD、SS明显升高(P<0 05),使MDA、MTL显著降低(P<0 05)。结论 中药胃炎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粘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能改善和逆转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萎缩程度。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素(PGS)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影响胃肠的各种功能,PGE可保护胃粘膜,PGA和PGE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特别是PGE可由胃粘膜合成。1981年开始,我们开展了胃粘膜的PGE测定(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两部分),动物实验目的是探索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临床研究是根据Robert的提示,企图寻找萎缩性胃炎与PGE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1,2 ) ,萎缩性胃炎是Hp相关胃炎很常见的发展结果( 2 ) 。Hp感染对胃酸分泌的损害可能存在 ,但其感染后引起胃酸分泌的改变至今没有形成共识( 3) 。本研究观察了Hp感染萎缩性胃炎病人在Hp根除前后胃液酸碱度的变化 ,并依此来估价Hp感染对胃酸分泌的影响。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以 1 997~ 2 0 0 0年间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并完成下述各项测试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病人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定为Hp感染( 4) 。诊…  相似文献   

7.
采用氢气清除法和滴定法观察大鼠胃内灌注蛋白胨对胃酸分泌和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胃内灌注蛋白胨刺激胃酸分泌时,GMBF增加,但平均动脉压没有明显改变;(2)静脉预先注射阿托品可以完全阻断胃内蛋白胨引起的胃酸分泌增加效应,部分阻断GMBF的增加效应,但平均动脉压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愈萎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酸分泌功能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发现,愈萎平治疗CAG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改善CAG大鼠胃酸分泌功能及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血清中壁细胞抗体pavietal Cell Antibody(简称PCA)的检查,根据Strick-land等报告,认为可作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简称CAG)免疫分型的主要依据。结合胃镜、胃粘膜活检、病变程度,以及胃酸胃泌素功能等测定,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B两型。A型患者血清中壁细胞抗体阳性,胃窦  相似文献   

10.
胃粘膜血流改变与慢性胃病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粘膜血流量与慢性胃病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门脉高压性胃病三组患者进行辨证分析 ,用激光多普勒仪检测胃粘膜血流量值 ,分析三组患者胃粘膜血流量值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粘膜血流量值 ( 32 8.5 2±5 1 .5 8) ml/min,慢性萎缩性胃炎 ( 2 70 .0 9± 5 9.2 8) ml/min,门脉高压性胃病组 ( 2 5 6.60± 71 .5 6) ml/min。三组胃粘膜血流量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胃粘膜血流量与中医辨证关系密切 ,检测胃粘膜血流量值有助于指导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问: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 答: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动脉硬化、胃血流量不足、烟酒茶的嗜好等都容易损害胃粘膜的屏障机能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甚至细胞增生而致癌变。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粘膜有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其中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佰,病变以胃窦为主的称为多灶萎缩性胃炎;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的称为自身免疫胃炎.  相似文献   

13.
崔宝英  仲影 《大家健康》2013,(14):41-42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以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萎缩,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后者萎缩性改变主要在胃体,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体胃炎发展而来[1]。属于中医学胄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1发病原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西医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病率高(年长者更明显),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或缺乏。目前本病尚无根治办法。现据有关文献结合本院临床观察,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的前期病变,亦有认为萎缩性胃炎可能是胃癌的潜伏因素。因此,本病在国内外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运用中医中药的理论,研究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文章时有报导,现就有关中医研究本病的资料,加以综合评述如下: 中西医诊断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胃酸分泌功能及血清壁细胞抗体检查,也受到重视。李益农等提出慢性胃炎的诊断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病因诊断,如酗酒、吸烟、药物、胆汁返流等。(2)病理诊断,首先是部位,其次是病变程度;增生应包括腺窝增生及异型增生。(3)功能诊断,如泌酸功能等。(4)自身免疫指  相似文献   

16.
中性红清除法测定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简便的胃粘膜血流量(GMBF)测定方法——中性红清除法(NRC),并用此法测定了正常大鼠、肝硬化大鼠和侧脑室注射五肽胃泌素大鼠的GMBF。结果表明:NRC是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对GMBF变化较敏感的GMBF测定方法,可用于对胃粘膜生理、病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杭H.Pylori、分子生物水平、组织形态水平、胃粘膜血流和胃肠运动的协调和胃分泌调节作用6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瞿绪军 《华夏医学》2005,18(4):608-60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酸分泌减少,胃粘膜、胃固有腺体萎缩为主要表现特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发病广泛,以中老年多见,并且病史大都在10年以上,可因炎症的粘膜内渗入内源性的亚硝酸基因而发生癌变.因此,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有着现实的临床意义.自1999年以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健脾生津法对62例此病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引起的原因很多,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HP为非侵袭性病原,但是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它直接刺激免疫细胞,引起粘膜炎症或直接刺激上皮的细胞因子。HP相关性胃炎与胃酸分泌功能二者间是有双向关系的,一方面胃酸的分泌影响HP寄居在胃粘膜的数量及其分布,并影响感染后粘膜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HP相关性胃炎改变了胃粘膜的胃酸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氢气清除法和滴定法观察大鼠胃内灌注蛋白胨对胃酸分泌和胃粘膜血流量(gastricmucosalbloodflow,GMBF)的影响。结果如下:(1)胃内灌注蛋白胨刺激胃酸分泌时,GMBF增加,但平均动脉压没有明显改变;(2)静脉预先注射阿托品可以完全阻断胃内蛋白胨引起的胃酸分泌增加效应,部分阻断GMBF的增加效应,但平均动脉压没有明显改变。实验结果提示:蛋白胨刺激胃酸分泌引起的GMBF增加过程中胆碱能受体起部分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