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简单、长期、有效的避孕方法,成为我国育龄期女性避孕的主要方式.但是,研究表明绝经期妇女取环时存在困难,为女性带来了身心痛苦.本文首先概述了宫内节育器及妇女取环术,然后分析了取环困难的原因,最后阐述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普及,使用年限的延长,进入绝经期取环的对象逐渐增多,绝经后取环困难者亦明显增多:我院自2008年9月-2009年6月共收治了42例门诊估计取环困难的绝经期妇女,均安全地将环经阴道取出。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倍美力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妇女普遍采用的长效节育措施,绝大多数受术者均能耐受常规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而绝经后妇女因其内生殖器萎缩,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差,增加了取环的难度,甚至导致取环术失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上环前告知对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影响。方法对我站2005年4月-2014年3月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224例绝经后妇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4例患者中,经阴道顺利取出宫内节育器者195例,取出困难后经B超监测下辅助取出宫内节育器者24例,转外院经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取出者5例。结论取环时机宣教及选择恰当时间取环有利于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的顺利取出,减少取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米索前列醇配伍雌激素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月孝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7):80-80,82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初IUD在我国应用于育龄妇女避孕以来,至今已有上千万妇女进入绝经期。绝经期的妇女由于内生殖器萎缩、子宫颈缩紧变硬及官内节育环放置时间较长,造成取环手术的困难和手术失败,给她们带来了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宫内节育器是我国妇女普遍采用的长效节育措施,绝大多数受术者均能耐受常规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而绝经妇女由于子宫萎缩,宫颈组织坚硬,弹性差,取环困难大,痛苦大,向时易引起子宫穿孔,损伤组织、器官、宫颈等,是计划生育中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我院采用米索前列醇阴道置药用于绝经妇女取环术,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妇女绝经年龄普遍推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年限也相应延长,有的绝经妇女由于无不适症状,加上有思想顾虑而一直未取器,致使取器难度增加,现在在取器一周前给妇女服尼尔雌醇,改善生殖器条件后取IUD,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1998年~2002年10月来我院门诊要求取  相似文献   

8.
妇女绝经后,因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萎缩,宫内节育器(IUD)放置时间较长,在节育器取出术中往往遇到节育器与宫壁黏连,部分嵌顿或宫颈口过紧、封闭致使取IUD困难.本院对困难取IUD的绝经妇女采用利多卡因与阿托品联合宫颈封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站于2001年10月-2003年12月,采用术前外用尼尔雌醇的方法为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IUD),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蔡群 《中国医师杂志》2003,(Z1):202-203
放置宫内节育器已作为育龄妇女一种较普遍的避孕方法。随着早年放置节育器的城乡妇女相继进入绝经期 ,由于绝经后取环困难 ,妇女本人惧怕手术疼痛及少数医务人员怕困难 ,导致众多妇女在绝经多年后出现不适才就诊要求取环。为了提高对绝经后取环的手术质量 ,防止发生并发症 ,本文观察了绝经后取环术前用宫颈局部放置米索作宫颈准备的效果 ,并与未采用米索作术前宫颈准备的妇女作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6年 12月~ 2 0 0 2年 6月 ,选择绝经后宫颈萎缩的妇女 10 0例 ,其中最大年龄 70岁 ,放环 30年 ,绝经 2 2年余…  相似文献   

11.
陈丽 《中国校医》2002,16(3):280-281
妇女绝经后 ,其内生殖器萎缩 ,宫颈组织变硬 ,弹性差 ,使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 (IUD)难度增大。我科于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对 3 0例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 ,采用局麻镇痛疗法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然绝经 1年以上妇女 3 0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最小 46岁 ,最大 61岁 ,平均年龄 5 4岁。在同样条件下 ,采用传统扩宫法不用任何药进行取环术 2 0例 ,作为对照组。1.2 方法 术前常规测血压、呼吸、脉博作为基础值 ,受术者取膀胱截石位 ,外阴、阴道、宫颈管常规消毒后铺巾 ,暴露宫颈固定后 ,先后…  相似文献   

12.
刘兴文 《中国保健》2010,(11):80-80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期女性最常用和最易接受的工具避孕方法。从使用宫内节育器以来,现如今已有成千上万广大妇女已进入绝经期,绝经后IUD取出的时机,何时取出最佳以及取环术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史皓璐 《药物与人》2014,(7):116-116
我国自1957年开始研制和临床使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目前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节育器一次放置于宫腔可避孕多年,不同类型节育器放置时间不同,一般应在规定期限取出。绝经后妇女生殖器官发生萎缩退行性变,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子宫及子宫颈萎缩,宫颈管粘连,易致环嵌顿,另一方面,宫颈管狄窄,宫颈组织变硬,宫口紧,容受性下降,常造成取环困难,且绝经妇女生殖道免疫力下降,环长期存放易引起感染,故主张在绝经后1年内取出为宜。然而,目前带环进入绝经期妇女日益增多,绝经时间越长,取环难度越大,有的农村妇女甚至绝经30年才来取环,这就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为减少术中痛苦,我站采用米索前列醇口服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用于绝经后取环,取得较好的宫颈扩张软化及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晓茹 《现代保健》2011,(14):134-135
目的讨论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有效、便捷的方法。方法将49例绝经后妇女IUD取出随机分为两组,米索组32例,术前2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17例,不用任何方法,直接行取环术。结果应用米索前列醇提高了取环的成功率。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IUD取出提高了取环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30多年前,一种新的计划生育工具——金属单环宫内节育器,开始在我国妇女的子宫里安营扎寨。后来,不断改进的T形、V形宫内节育器相继问世。如今,当初那些接受宫内节育器避孕的育龄妇女,都相继进入了人生的秋天,有的甚至已是暮年。她们该怎么处置那些  相似文献   

16.
刘晓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58-3758
宫内节育器(1UD)具有安全、长效、可逆、简便和不影响性生活等优点,一直是广大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由于妇女过了绝经期,其内生殖器官逐渐萎缩,组织变硬,弹性降低使绝经后取环难度大,往往造成患者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心理。患者拖延时间取环,以致错过了取环的最佳时  相似文献   

17.
王俊  陈霞 《江苏卫生保健》2002,4(6):319-319
我院从 1 998年起对要求取环 (宫内节育器 )的绝经后妇女给予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 (简称米索 ) ,结果显示米索确能软化绝经后妇女的宫颈组织 ,使子宫口易于扩张 ,提高了取环成功率 ,减轻了病人痛苦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 1 998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雌三醇乳膏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绝经后妇女阴道用雌三醇乳膏,连续阴道用药7 d后行取环术,术后随诊6个月,B超监测子宫内膜情况。结果30例绝经后妇女惰性宫内节育器不锈钢单环均取环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诊6个月,B超未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及乳腺增生。结论雌三醇乳膏用绝经后妇女的取环术,效果好,减少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马笑云 《现代保健》2010,(24):40-4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取环难易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6例绝经后取环妇女的临床资料.结果 56绝经后取环妇女,绝经后1~2年实施取环术31例,全部成功取出,环完整仍未变形;绝经后3年以上实施取环术25例,成功取出16例,环完整仍未变形,5例环丝断裂拉出,4例因宫内环嵌顿断裂行宫腔镜检查后取出.结论 绝经后妇女应在一年内尽快取环,绝经后3年以上取环者雌激素下降明显,子宫萎缩明显,实施取环术困难,易于引起环嵌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下称取环)中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108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术前1h用米索前列醇200μg放置于阴道后穹隆后取环;对照组54例术前不作任何处理,直接按常规方法取环。结果观察组使用米索前列醇后宫颈扩张度满意率为92.6%,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宫颈扩张度满意率为5.6%,取环有效率为48.1%。两组比较,观察组取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采用术前1h于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能减轻取环困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取环成功率,适合绝经后妇女在取环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