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方法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与发生瘀紫血肿情况比较.方法将600例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头皮动脉、肱动脉穿刺采血,记录4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结果各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采血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最高为92.8%,桡动脉组采血后淤紫和血肿发生率最低为7.1%.结论新生儿采血应用桡动脉穿刺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及血标本的质量,探讨最佳采血部位,提高采血质量;减轻新生儿疼痛。方法将396例新生儿按单日、双日出生分成两组。观察组采血部位在新生儿手背浅静脉;对照组采血部位在新生儿足跟内侧或外侧缘。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检验P〈0.01。结论应用手背浅静脉采血,可以提高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及一次性标本合格率,避免新生儿足底水肿及瘀斑,减轻新生儿疼痛,缩短新生儿啼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3种方法 对新生儿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新生儿568例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再根据患儿的血管状况,将患儿分为头皮小动脉采血组(头皮小动脉组),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采血组(股动脉组),对早产儿和足月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早产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头皮小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4,P<0.05);足月儿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法,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2,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应选择头皮小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对于足月儿应选用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  相似文献   

4.
钟金富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5+17-15,17
目的研究并分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外周动脉采血法,对照组使用常规股静脉穿刺法,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一次采血的成功率与患儿疼痛度。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5.0%(38/40),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85.0%(34/4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3/40)和20.0%(8/40),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是一种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的采血方式,值得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全面概括了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护理研究与改进。与传统方法相比,新生儿沐浴后采血法、新生儿抚触后采血法、新生儿足浴后采血法、新生儿哺乳后采血法,采血部位与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动脉采血护理技术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疾病判定是否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等的病情判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临床上,动脉采血常用的动脉主要是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认为桡动脉是动脉采血首选部位。现将各采血部位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血部位动脉采血首先选股动脉腹股沟位置为宜。因为选腹股沟部位采血第一较安全,第二病人看不到、不宜紧张,腹股沟动脉较粗易找到。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工作中,新生儿血液标本的采集是难度比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由于新生儿血管细、不合作、循环不良等诸多因素,使新生儿采血的失败率增高,而桡动脉采血是一种安全的采血方法,因桡动脉具有位置表浅,?定位简单,易于暴露,采血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新生儿采血的主要途径,因而新生儿动脉采血中广泛应用此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护理干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出生的新生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法,观察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比较2组新生儿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一次性采血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疼痛率(78.18%)明显低于对照组(9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3,P=0.012)。观察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0.014)。观察组新生儿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39)。结论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能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采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方法,最佳采血部位与血样干燥最佳时间,以提高采血的质量,降低假阳性率及复查率。方法将18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90例,采血部位为足跟内侧静脉及足跟外侧的小静脉分支处;对照组90例采血部位选择足跟两侧随意部位。其中又将实验组9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观察采血后干燥时间。结果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和一级率片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采血部位宜选在小隐静脉、足底内侧静脉分支处,血样干燥时间以3~6h为宜。  相似文献   

11.
赵艳玲  王屹  吕璐瑜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76-2877
目的:探讨门诊就医儿童血标本采集部位及方法。方法:对门诊采血室11 836例儿童(新生儿组386例,婴儿组4 476例,幼儿组6 974例),分别从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进行采血,并对不同部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小儿静脉采血不同部位,一次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较股静脉成功率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90.3%;婴儿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最高为93.7%;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略高于手背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与采血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动脉血气分析不同采血部位的比较,寻找更合适的采血部位.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为任何表浅易接近的动脉血管,常采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方法:自2009年1月-10月,我科对160例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随机分四组,分别从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行标本采集.比较从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采血所需时间、患者疼痛感、血肿发生率、皮肤淤青发生率,结果:见下表.结论:从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淤青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与检验数据可靠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因病情治疗需要采集动脉血样标本的新生儿210例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研究,采用短头皮针连接无菌玻璃行桡动脉采血,其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动脉血中是否混有空气,凝血发生几率均比短头皮针连接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少。结论本研究方法得众多新生儿家属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暴露患者肢体面积小,操作方便,减少对病人的搬动,穿刺成功率高,效果良好,其他部位因为几种常见的原因导致穿刺不成功,比如足背动脉太滚动,股动脉穿刺时病人暴露面积大,操作不方便等。结论:经桡动脉穿刺采血比其他部位采血更加方便,易触摸便于操作,穿刺成功率高,所以桡动脉穿刺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足月新生儿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临床上分别采用干预护理方法采血和传统方法采血,观察两组采血所需时间、血斑直径大小、一针成功率以及对新生儿损伤情况。结果干预组采血所需时间较少、血斑直径较大、一针成功率较高,足跟扎针部位红肿发生率下降。结论应用干预护理采血方法,采血时间短、血标本合格率高,一次成功率高,对新生儿的损伤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桡动脉置管与传统方法采集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优缺点。方法将82例新入院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置管采血组与传统方法采血组,每组41例,统计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操作所需时间,血气结果的准确度。结果新生儿桡动脉置管采血护士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损伤小,能很好地保护新生儿血管,所需操作时间短,血气结果的准确度高。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置管采血优于传统方法采血.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桡动脉置管在采集血气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桡动脉置管与传统方法采集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优缺点。方法将82例新入院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置管采血组与传统方法采血组,每组41例,统计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操作所需时间,血气结果的准确度。结果新生儿桡动脉置管采血护士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损伤小,能很好地保护新生儿血管,所需操作时间短,血气结果的准确度高。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置管采血优于传统方法采血,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就婴幼儿颞浅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效果比较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某科收治的70例住院患儿,其中男40例,女30例,体质量4.5~18.5 kg,月龄1~24个月.由专职护师采血,专职化验师操作机器.颞浅动脉组用45℃~50℃热水袋敷采血部位颞浅动脉3~5 min,常规消毒皮肤后针刺入3mm让血自然或轻加压流出0.2 ml,将血液迅速收集于专用的肝素化毛细管内送检.对照组:采取传统桡动脉采血方法.结果 颞浅动脉组采血成功率39例(85.71%)明显高于桡动脉组采血成功20例(66.7%),而颞浅动脉组的误穿静脉1例(2.5%)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1例(2.5%)均低于桡动脉组的误穿静脉8例(26.67%)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6例(20%).颞浅动脉组疼痛反应也明显低于桡动脉组.结论 颞浅动脉采集优于桡动脉采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穿刺采血的选择部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138例需动脉采血的患者,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交替使用4种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结果4种采血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误穿静脉的发生率、操作所需时间、穿刺局部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背动脉穿刺误穿静脉的发生率为0,无皮下血肿发生。结论足背动脉采血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穿刺采血是护士常见的、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是,采血能否成功,将会直接影响化验结果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尤其是新生儿血管细小,在处置时患儿活动不受约束,加之新生儿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菲薄,常用的股部穿刺技术难度大,往往失败于采血过程中的针头固定上;且股部穿刺采血也易损伤股神经。后来又开展了后囟技术,此种方法采血成功率虽很高,但由于部位特殊,采血结束针孔压迫止血困难,经长期临床观察,处置后并发症很多,如患儿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