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菌型分布和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 对3家区监测点医院开展腹泻病人监测,对符合沙门氏菌监测对象定义的病例留便进行血清型检测,并每月采集食品样本开展沙门氏菌血清分型检测.结果 2008 -2011年黄浦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率平均为3.30%(287/8695),略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3.13%).检出病例以男性为主,主要检出时间为5~ 10月,血清分型以肠炎(32.06%)和鼠伤寒(14.98%)为优势菌种.食品监测提示动物肉类在夏季每月均有沙门菌检出,其中7月最高(22.50%),8月次之(18.75%),血清分型以伦敦、猪霍乱和德比沙门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用生水、一周内可疑饮食史、前一周聚餐史为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一周内可疑饮食史为主要危险因素(P<0.001),65.02%的患者发病前一周有不洁饮食史.结论 黄浦区腹泻病人中的沙门菌平均检出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因此应加强预防控制,做好食品监测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菌株,了解上海市肠炎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2002—2007年肠炎沙门菌食品株来源并与肠炎沙门菌腹泻株作耐药性比较;对2006—2007年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表型验证、药敏试验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在本市非伤寒沙门菌病例中列首位,而80%的食品株源自禽及禽肉制品,食品株的抗生素耐药性高于腹泻株。2007年肠炎沙门菌腹泻株的耐药谱和2006年有较大差异。包括13株食品株在内共76株肠炎菌株可分为21种PFGE带型,遗传同源性接近80%,优势带型依次为3型(34株)、1型(12株)、2型(5株)和5型(5株),除2型外均发现有与腹泻株同型的食源株。2006和2007年的PFGE 1/2型病例分别为4例和12例。[结论]上海市肠炎沙门菌病例与食用污染的鸡肉等禽类制品有密切关系,PFGE 3型肠炎沙门菌是目前上海市肠炎沙门菌流行株的优势菌型,2007年发现由鹅肝传播的1/2型肠炎沙门菌可能是3型的变异株并有取代之成为流行菌株的趋势。开展对腹泻病例和食物链的综合监测和以实验室为主的实时分子分型检测能快速预警肠炎沙门菌散在爆发和追溯污染源。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流行特征及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上海市2006—2007年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追溯2002—2007年食品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来源,比较鼠伤寒沙门菌食源株与腹泻株的抗生素耐药性;对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耐药表型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经培养确认的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数,在2006—2007年本市非伤寒沙门菌型病例构成中仅次于肠炎沙门菌,食品菌株多源于禽(64.4%)和畜肉制品(17.8%),其多重耐药菌株显著高于腹泻株(P0.05)。PFGE将7株食品株和44株腹泻株分为23种带型,优势型为1型(8株)、2型(6株)、29型(4株)、49型(8株)和6型(4株),与食源菌株完全匹配的仅有49型、6型共7个病例(15.9%,7/44)。PFGE-1型腹泻株在2006和2007年分别为2例和6例,2型分别为4例和2例。[结论]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存在高度散发和分散爆发的流行特征,没有与本地食品菌株相匹配的优势克隆型分别是PFGE 2型和1型,与市售生鲜类肉食品污染株之间的遗传同源性低。推测传染源可能由输入性传染源对食品等媒介形成二次污染所致。建议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潜在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波市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腹泻病例流行特征、沙门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9年宁波市食源性腹泻病例资料,采集病例的新鲜粪便或肛拭子标本检测沙门菌,并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和药敏试验,描述性分析不同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和可疑食品暴露的食源性腹泻病例沙门菌检出情况,血清分型和耐药情况。结果 2019年宁波市共报告食源性腹泻病例4 657例,无死亡病例。共送检粪便或肛拭子标本3 091份,检出沙门菌117株,检出率为3.79%。农村食源性腹泻病例沙门菌检出率为6.87%,高于城镇的1.77%(P0.05)。1—12月均有沙门菌检出,其中5—10月沙门菌检出率较高,为5.06%,不同月份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和≥50岁食源性腹泻病例的沙门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15%和4.76%。散居儿童和农民沙门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21%和6.34%。117株沙门菌分布于9个血清群28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是优势血清型,57株占40.17%。沙门菌对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磺胺类的磺胺异恶唑、四环素类的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45%、69.61%、60.78%和57.84%。多重耐药沙门菌79株,占77.45%。结论宁波市沙门菌感染的食源性腹泻病例集中于5—10月,应重点监测农村居民、儿童和老年人的沙门菌检出情况,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菌株普遍耐药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起沙门菌爆发的菌株鉴定和分子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起沙门菌爆发的菌株鉴定和分子溯源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1起食源性沙门菌爆发病例的菌株,使用3种不同产地沙门菌分型血清进行菌株比对鉴定,测试菌株耐药性并对部分菌株进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MLST)。通过Pluse Net China非伤寒沙门菌数据库聚类分析上海市与重庆市爆发菌株的脉冲凝胶电泳(PFGE)图谱。[结果]发生在上海市黄浦区某工地爆发的1起食源性菌株,经血清学和MLST鉴定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菌株对6种抗生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氯霉素、萘啶酸、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均为100%。2007年重庆市报告多起食源性爆发案例中的C群沙门菌,经鉴定亦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与上海市的菌株间存在高度遗传同源性。[结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泰国S&A的沙门菌分型血清的H因子"c"和"k"间存在交叉凝集。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发生的食源性爆发病例可能为输入性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的多重耐药克隆株引起。  相似文献   

6.
商丘市2006~2010年沙门菌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市沙门氏菌所致感染性腹泻发病特征、主要血清型别和耐药谱,帮助分析流行趋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在城市2个区的监测点社区门诊采集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及耐药监测,收集病人临床及流行病学。[结果]5年来共采集2327份腹泻病例标本,检出85株沙门菌,总检出率3.65%。鉴定出14个血清型,5株未定型,占前4位的依次为阿贡纳沙门菌、山夫登堡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构成比分别为28.24%、15.29%、10.59%、10.59%,并检出了一些少见血清型如胥伐成格隆、旺兹沃斯。已知血清型的80株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100%,对奈啶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5%、26.25%、16.25%、12.5%。[结论]应加强沙门菌监测,追踪传播来源,提高暴发流行的预警能力,经验用药治疗时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地区腹泻病例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初步构建"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区域性腹泻病综合监测网。方法根据上海市腹泻病监测实施方案,2017—2019年间隔抽取区内2家监测点医院,对其肠道门诊腹泻病例进行调查采样,同时进行11种病原菌分离鉴定和8种病毒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的部分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进行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11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结果 3年共报告急性初诊腹泻病例5 766例,采样753份,阳性检出率为40.11%,细菌、病毒及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5%、18.99%和1.06%,≥2种病原混合感染阳性率检出率为3.72%。共检出332株病原体,包括9种细菌、6种病毒,主要为诺如病毒90株(占27.11%)和副溶血性弧菌60株(占18.07%)。病原检出率呈较明显的夏季和秋冬季高峰,病毒和细菌检出率整体呈现交替互补的特点。细菌检测高峰为2017年8—10月,2018年8—9月和2019年5—9月;病毒检出高峰为2017年2—4月、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11—12月,同期细菌和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7.61%)。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沙门菌对氯霉素高度敏感(均为100.0%),3种细菌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松江地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高发季节是夏季和秋冬季,主要病原构成是副溶血弧菌、弯曲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以及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对常见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初步构建了"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综合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追踪其分子流行病学演变趋势,为感染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哨点监测结合暴发疫情监测的方法,收集2015—2020年湖南省感染性腹泻标本,对细菌病原采用细菌培养、生化鉴定进行检测;对病毒病原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型鉴定,并对部分PCR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 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总阳性率为35.61%,病毒检出率20.26%高于细菌检出率11.26%,混合病原感染检出率为4.09%。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O∶4群鼠伤寒型为主,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型和诺如病毒GⅡ.4Sydney[P31]型感染为主。不同监测、不同年份的病原谱构成及其基因型变迁规律各不相同:哨点医院监测细菌阳性率低而病毒阳性率高时,诺如暴发疫情随之增加;暴发疫情中诺如病毒感染为86.78%,其中69.43%为GⅡ型感染,12.42%为GⅠ型感染,混合感染占3.03%。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具有明显季节性,优势基因型为GⅡ.2[P16]占42.97%。 结论 2015—2020年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鼠伤寒沙门菌、A组轮状病毒G9P[8]和诺如病毒GⅡ.4 Sydney [P31]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和优势血清/基因型;GⅡ.2 [P16]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优势基因型;通过连续哨点监测的数据支持,提前为暴发疫情做好了防控,促成了湖南省感染性腹泻发病率的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对病例粪便或肛拭样本开展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2016—2020年闵行区食源性疾病就诊病例数15 951例,采集样本11 176例,阳性检出率为12.03%。腹泻占99.90%,发热占14.70%;粪便性状以水样便为主(89.70%)。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79.78%);以30~39岁年龄组和职业为干部的检出率最高(13.53%,13.49%)。病原体检出情况:副溶血性弧菌5.39%、沙门菌3.25%、诺如病毒1.44%、大肠埃希菌1.06%、空肠弯曲菌0.56%、混合感染0.34%、志贺菌无。5年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下降(χ2=97.39,P<0.01)。检出率显著上升的有沙门菌(χ2=49.48,P<0.01)、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χ2=230.40,P<0.01)、空肠弯曲菌(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进行病毒分离,研究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2日,采集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和江门市临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多重RT-PCR扩增和微球杂交技术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后,采用半巢式PCR试验对阳性细胞培养物进行G/P基因分型。结果 共纳入706例合格病例,病原体总检出率43.06%,病毒检出率18.13%高于细菌检出率8.36%高于寄生虫检出率1.27%。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和诺如病毒GII型感染为主,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和艰难梭菌为主,寄生虫以蓝氏贾第鞭毛虫为首。不同季度、不同年龄组病原谱构成各不相同。轮状病毒A组主要受累群体为≤5岁儿童,主要时间分布于1—4月,基因型呈现多样性,包括G2P[4]、G3P[8]和G9P[8]。结论 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高于寄生虫类,轮状病毒A组G9P[8]、诺如GII型、沙门菌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且G9P[8]型A组轮状病毒毒株在轮状病毒感染中占主导趋势。在防控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的同时,应警惕寄生虫所致腹泻并重视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007—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病毒性肝炎病例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运用SPSS 20.0、SAS9.1.3软件对2007—2012年肝炎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4.64/10万,2007—201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起呈上升趋势。45.83%(77/168)的病例发生在1—4月份,男女性别比为2.00∶1,以40~59岁人群为主,占59.76%(92/168)。分型监测显示乙型肝炎发病位居首位,占43.45%(73/168);其次为戊肝,占38.10%(64/168)。结论近年来,黄浦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和戊肝所占比重上升,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肝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肝、戊肝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献血人群的HBsAg感染情况及特点,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经输血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采供血信息系统"中2009—2011年的团体预约献血人群HBsAg感染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 019名团体预约无偿献血者中,HBsAg检测呈阳性者437名,阳性率为2.18%,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79%,女性阳性率为1.32%,男性高于女性。HBsAg阳性率以18~20岁年龄段的人群最高(3.06%),51~60岁年龄段人群最低(0.71%),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结论]男性献血者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献血前的献血者挑选等干预措施能降低献血人群的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黄浦区放射诊疗机构运行现状、卫生防护现状的调查,为加强日后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4月至8月,以问卷调查及现场检查方式对上海市黄浦区放射诊疗机构进行全覆盖调查。[结果]该区共有放射诊疗机构54家,设置放射卫生管理员50名,拥有各类放射诊疗设备170台。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共396人,其中男性242人,女性154人。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者292人,占73.74%;从事介入放射学者56人,占14.14%;从事核医学者20人,占5.05%;从事放射治疗者28人,占7.07%。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体检率100%,个人受照射剂量监测率99.7%。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检测率为6.89%。[结论]该区放射诊疗机构防护现状较好,但放射卫生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检测率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7-2011年上海市青浦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的发生、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7-2011年12月期间青浦区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7268份,对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腹泻病患者,采集肛拭子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在以下5种培养基(双洗碱性蛋白胨水、WS琼脂、麦康凯琼脂(MAC)和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钠(XLD)、山梨醇麦康凯琼脂)中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疑似0157的检验。结果在7268份标本中,共分离到83株菌,检出率为1.14%。其中副溶血弧菌位居阳性检出菌的首位,占86.75%(72/83);志贺菌和沙门菌分别占7.23%(6/83)和6.02%(5/83)。将每年的阳性监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43,P〈0.01)。结论青浦区感染性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2001—2008年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8年间黄浦区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的数量、结构变化等情况。[结果]黄浦区疾控中心在岗人员2008年较2001年增加了26.7%,员工的平均年龄增加了2.3岁。2008年,拥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占52.6%,中高级职称人员占41.4%,卫技人员占76.7%。[结论]2001—2008年,黄浦区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在结构和质量上呈现出总体向好的趋势。但人员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方面与相关标准或全市平均水平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机构应明确人员的准入标准,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宋琴  袁家麟 《职业与健康》2014,(15):2113-2116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黄浦区结核病的发病规律及流行特性,及时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辖区有效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2009--2012年新登记肺结核病例资料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该区累计报告肺结核病例946例,查痰率为99.79%,涂阳检出率为38.98%;该区居民以中老年发病为主,外来人口以中青年发病为主;男女发病比为2.45:1;患者职业中离退休人员居首位,占30.02%;新发涂阳治愈率为84.32%,复发涂阳治愈率为82.81%;年龄小于60岁者治愈率为87.08%,年龄大于等于60岁者治愈率仅为76.92%。结论该区居民2009--2012年肺结核疫情相对较稳定,疫情仍处可防可控状态;老年人和外来人口的肺结核病成为该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亟需关注的问题。针对影响本区结核病疫情及转归的主要因素,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从而降低该区的肺结核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2005—2009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探讨发病规律,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细菌性痢疾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2007—2009年检出的55株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闵行区2005—2009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为5.43/10万~39.01/10万,年均发病率为19.06/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发病高峰期为9月,月均发病率达4.09/10万。0~4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为189.38/10万。发病数居前三位的人群是散居儿童、学生和工人。55株痢疾杆菌分型结果,福氏志贺菌36株,占65.45%,宋内志贺菌19株,占34.55%,福氏志贺菌以F2 a、F4 c和F1 a为主。菌株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以及庆大霉素较敏感。[结论]闵行区近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明显下降。应在夏秋季将0~4岁组婴幼儿、散居儿童、学生和工人作为细菌性痢疾重点防治的对象。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朱群  周子荣  陈军  薛少华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23-2424
目的调查上海市黄浦区初高中(含职校)毕业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区8516名初高中(含职校)毕业生进行HBsAg检测,并对检测结果按不同年级和性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共计8516例初高中毕业生(含职校生)HBsAg总的阳性率0.73%,高三(含职校)和初三阳性率分别为0.66%和10.83%,男性和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0.70%和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黄浦区初高中(含职校)毕业生的HBsAg携带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