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感染。本病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累及全身各器官,造成多种器官的损害。为了解金华市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及历年来的动态变化,笔者将1993—2005年的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孕期梅毒妇女胎儿宫内感染的超声影像特征以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孕期梅毒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抗梅治疗的38例孕妇为治疗组,18例未接受抗梅治疗的孕妇为未治疗组,治疗组中根据接受抗梅治疗的时间分为早孕组(≤12周)、中孕组(13~28周)以及晚孕组(>28周);对所有孕妇进行产前超声影像监测,统计并比较28例孕期梅毒孕妇胎儿的异常超声表现发生情况;比较正常与梅毒胎儿比例及各组患者生产情况。结果 56例孕期梅毒孕妇中单胎分娩32例,双胎分娩4例,分娩失败20例,存活胎儿40例;治疗组存活胎儿30例,其中正常胎儿28例、先天性梅毒胎儿2例,未治疗组存活胎儿10例,其中正常胎儿4例,先天性梅毒胎儿6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三组患者梅毒胎儿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中孕组无流产和死胎,足月产75%,未治疗组流产、死胎均>20%,足月产20%左右,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梅毒妇女妊娠水平较低,超声影像能够直观反映孕期梅毒妇女胎儿宫内感染情况,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胎儿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的结局分析。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4月于本院进行生产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12周治疗组)14例、B组(13~28周治疗组)14例、C组(≥29周治疗组)14例和D组(未治疗组)14例,将4组患者的足月分娩率、早产率、死胎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畸形率、Apgar评分及母婴RPR滴度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A组的足月分娩率高于B、C及D组,以D组最低,A组的早产率、死胎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畸形率均低于B、C及D组,以D组最高,母婴RPR滴度A组也最佳,A组中治疗2个疗程者母婴RPR滴度优于1个疗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治疗对改善妊娠梅毒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主张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感染现状与特征,探索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0年珠海市医疗机构检测的梅毒螺旋体阳性孕产妇及新生婴儿信息,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接受梅毒螺旋体检测的产妇共195 414人,筛查率为99.50%;总阳性检出率为0.12%。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共44例(19.38%),其中死胎6例(13.63%)、死产2例(4.55%)、早产22例(50%)、低出生体重19例(43.18%)、新生儿先天梅毒1例(2.27%)。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时期为产后(OR=4.884)与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结论 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仍较高,应进一步加强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的筛查工作,并进行规范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干预对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梅毒确诊时间、治疗时间将255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分为4组:孕前干预组80例,在怀孕前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早期干预组57例,在妊娠<16周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中期干预组53例,在妊娠16~28周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晚期干预组65例,在妊娠29周以后至分娩前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比较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孕晚期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孕中期干预组(χ2=4.145,P<0.05),孕中期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孕前干预组、早期干预组(χ2值分别为10.360、4.510,均P<0.05),孕前干预组与孕早期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844,P>0.05)。孕晚期干预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显著高于孕中期干预组(χ2=7.707,P<0.05),孕中期干预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显著高于孕前干预组和孕早期干预组(χ2值分别为9.827、6.725,均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尽早接受临床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深圳市福田区921例妊娠梅毒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制定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921例妊娠梅毒患者依据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时间分为早期干预组(<孕28周)、晚期干预组(孕28 ~35周)及未干预/不完整干预组,并依据妊娠梅毒患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水平分为低滴度组(≤1∶4)、中滴度组(1∶8~1∶16)及高滴度组(>1∶16),研究相同干预时机不同血清TRUST水平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相同滴度水平下不同干预时机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665例接受规范治疗干预患者未发生先天梅毒、早产及新生儿死亡;256例未干预/不完整干预患者先天梅毒、早产、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死亡及死胎发生率分别为3.13%、3.91%、6.25%、1.56%、9.38%.患者在早期(<28周)或晚期(28~35周)接受规范干预均能够获得满意的干预效果,未干预/不完整干预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规范干预者(P<0.05);未干预/不完整干预妊娠梅毒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与血清滴度水平有关(P<0.05).结论:规范长效青霉素治疗能使妊娠梅毒患者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即使在孕28 ~35周接受规范干预仍能获得理想效果.妊娠梅毒患者发生先天梅毒儿、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的危险性与血清TRUST滴度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S)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湖北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已分娩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发生APOS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梅毒感染孕产妇4 859例,年龄(29.59±5.50)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3 092例(63.64%),职业以家务及待业者为主,3 312例(68.16%)。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APOS发生率21.24%(1 032/4 859), 2012—2021年,APOS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10.48, P=0.001)。鄂东部地区梅毒感染孕产妇APOS的发生率为23.56%,高于鄂中部(19.68%)和鄂西部地区(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0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15~<20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永康市181例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为更有效地做好梅毒母婴传播消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2018年永康市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梅毒感染孕产妇个案进行分析.结果 共181例梅毒感染孕产妇纳入分析,其中户籍组50例,非户籍组131例,经比较户籍组孕产妇平均年龄(31±6)岁明显高于非户籍组(30±6)岁...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梅毒在我国已呈现广泛流行之势,妊娠合并梅毒也随之增加,不可避免地对围产儿造成影响。现对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近年来收治的15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机下梅毒感染孕妇梅毒抗体滴度改变与母婴结局,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梅毒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机分为孕早期组(<13周)36例、孕中期组(13~28周)45例、孕晚期组(>28周)27例,比较三组梅毒感染孕妇的梅毒抗体滴度改变及母婴结局。结果三组梅毒感染孕妇足月分娩、流产、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组足月分娩发生率高于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孕晚期组流产发生率高于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孕中期组早产发生率高于孕早期组和孕晚期组;三组梅毒感染孕妇低体质量儿、死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晚期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高于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P<0.05);三组梅毒感染孕妇血清TRUST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孕早期对梅毒感染孕妇进行科学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当前性病流行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梅毒感染。我市梅毒感染呈逐渐上升趋势,现将我中心近几年来对直管的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及母婴垂直传播情况,并对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方法将2012-2014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379例HIV、TP、HBV感染孕产妇按照感染情况分型,另选取同期90例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统计不同类型传染病的构成情况、孕产妇妊娠结局及垂直感染情况,分析母婴垂直传播相关因素。结果孕产妇单一HIV感染者占22.2%~25.0%,单一TP感染者占24.8%~28.5%,单一HBV感染者占37.4%~38.3%,合并两种或以上感染者占0.8%~6.9%,"三病"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HIV、TP、HBV感染孕产妇的总流产率为4.7%(18/379),死胎率为1.6%(6/379),早产率为8.9%(34/379),其中单一感染TP者流产率(7.0%,7/100)、死胎率(4.0,%,4/100)以及早产率(11.0%,11/100)均最高,合并"三病"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体垂直传播率为4.6%(16/350),单一合并TP感染者最高(7.9%,7/79),其次为单一合并HBV感染者(4.3%,6/138),不同感染类型垂直传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垂直传播与是否接受母婴阻断干预措施强相关(r=0.584,P0.05),与是否合并TP及喂养方式弱相关(r=0.106~0.156,P0.05)。结论 2012-2014年单一HIV、TP、HBV感染是孕产妇"三病"的主要类型,合并HIV者多合并TP、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PV以及结核等感染。"三病"整体母婴垂直传播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仍存在患者未接受母婴阻断、阻断不彻底及阻断干预效果不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不良妊娠结局妇女再次妊娠前,TORCH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接受孕前检查的1 823名妇女临床资料,根据其既往妊娠结局分为正常组和不良妊娠结局组。结果 在1 823例妇女中,总体TORCH-IgM阳性率7.4%,其中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最高为2.7%(50/1 822),单纯疱疹病毒Ⅱ型IgM阳性率为2.6%(46/1 789),风疹病毒IgM为1.4%(26/1 821),最低为弓形虫IgM 0.8%(14/1 822)。巨细胞病毒IgG阳性率最高,为92.7%(1 688/1 822),风疹病毒IgG阳性率为90.7%(1 654/1 823),单纯疱疹病毒Ⅱ型IgG阳性率为5.8%(105/1 798),弓形虫IgG阳性率最低,为4.1%(74/1 821)。巨细胞病毒IgM和IgG抗体同时阳性的妇女为0.8%(15/1 823),风疹病毒IgM和IgG抗体同时阳性的妇女为0.6%(10/1 823)。不良妊娠结局组和正常组妇女再次妊娠前,TORCH IgM和IgG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不推荐孕前常规筛查TO...  相似文献   

14.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可造成多器官损害。近年来,梅毒发病率逐年增加,妊娠合并梅毒也不断增加[1]。  相似文献   

15.
<正>前言梅毒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梅毒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妊娠梅毒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如死胎、死产和先天梅毒儿。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从传播和流行的规律看,疫情的重心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转移,而且性传播比例在增加。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市性传播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梅毒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态势,为今后实施干预对策和评价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肝炎、艾滋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从母婴保健角度出发,现将我院2001年8月~2003年12月每月随机抽样的1114例临产妇女脐血的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河北省农村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自然流产、引产、死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先天性畸形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全省11个市50个县中的191个乡镇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2002年7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早期妊娠的妇女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自妊娠早期至婴儿出生满1周岁。结果:随访孕妇总例数为24052,自然流产率3.5%、引产率1.5%、死产率为0.64%、早产率4.2%;新生儿死亡率6‰,孕妇死亡率0.1‰;该次调查发现56种共226例畸形儿,其中单发畸形32种(172例);多发畸形24种(54例),畸形儿总发生率为94.0/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6.4%,与年龄、既往不良孕产史、家族病史等有关,并有明显的地区差别。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了河北省农村孕妇妊娠结局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今后在河北省开展优生优育工作和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丙型肝炎、艾滋病以及梅毒指标感染状况,探讨其与医院感染的关联价值。方法选自2008-2010年住院患者38 952份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结果 HCV感染402例,感染率1.03%,TP感染298例,感染率0.77%,HIVAb经天津市疾控中心确认16例,感染率0.04%。结论患者入院后病毒筛查阳性感染HCV、HIV、TP不容忽视,尤其艾滋病以及梅毒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3种疾病阳性指标的检出对医院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山东省邹城市农村外籍嫁入妇女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5年以来由外省迁入邹城市与当地农民婚配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4 ml,检测HIV抗体和梅毒抗体.结果 邹城市外来妇女HIV感染8例,感染率为0.30%;梅毒感染38例,感染率为1.41%; HIV和梅毒双重感染者4例.HIV感染者原籍均为云南省,HIV感染者迁入时间最早为2003年.同时发现3例通过性接触将HIV传染给配偶,1例经母婴传播将HIV传染给子女.梅毒感染者中云南籍占81.58%.结论 邹城市农村外来妇女存在HIV和梅毒的感染流行,并已有HIV二代传播;外来妇女成为当地传播HIV/AIDS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