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尤瑞克林可有效地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C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许文勇  杨昌梁 《山东医药》2011,51(17):81-82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和巴曲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巴曲酶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疗组(P〈0.05);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2例,依据用药方式的差异予以分组,其中对照组90例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试验组92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恢复和保护患者神经元功能及疗效方面,均较单用尤瑞克林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疗程14d。评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颅脑CT检测梗死灶体积。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均显著降低(P〈0.01),第7、14天治疗组NIHSS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梗死部位体积均有缩小,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梗死部位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小(P均〈0.05)。结论尤瑞克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灶体积,能有效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尤瑞克林+依达拉奉静点70例),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静点64例)。两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原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控制血压及神经康复等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 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 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有效率达90.42%,近期治愈率达49.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0例APCI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取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和不良反应。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0% vs 81.25%)、预后良好率(91.25% vs 80.00%)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治疗3、7、14d的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1.881,95%CI:1.113~3.181)、糖尿病(OR=1.657,95%CI:1.117~2.457)、颈动脉内粥样斑块(OR=2.208,95%CI:1.285~3.792)均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APCI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干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连萍  苗成  刘惠萍 《山东医药》2010,50(13):88-89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治疗前后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HISS评分均有所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HIS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干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尤瑞克林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治疗前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用卒中量表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Rankin Scale量表(mRS)评定残障程度;检测肝肾功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C反应蛋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改善,NIHSS、mRS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1),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无明显改变。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李庆玉  崔勇  齐登斌 《山东医药》2012,52(11):85-86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拜阿司匹林、甘露醇、胞磷胆碱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尤瑞克林静滴,14 d为一疗程。分别评估两组用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判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3.3%(P<0.05);仅观察组1例出现血压下降,滴速减慢后逐渐缓解,余患者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肾定眩汤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肽Y(NPY)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4年武汉市汉口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益肾定眩汤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2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血清CRP、NPY及皮质醇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16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7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NPY及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NPY及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定眩汤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CRP、NPY和皮质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ET)的影响,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对照组他汀类药物选择阿托伐他汀,20 mg/次,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尤瑞克林治疗,0.15 PNAU/次,qd,连续治疗2 w,治疗前后进行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含量,分析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及TOAST分型是影响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小动脉闭塞型(SAO)患者效果更佳,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OCSP分型对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疗效无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ADL,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与其对抗血管收缩有关,其效果受糖尿病及TOAST分型影响,临床医师应考虑血糖控制及临床分型,规范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6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予尤瑞克林联合降纤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2.73%(P0.05);治疗后1、2周、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林德琳 《山东医药》2011,51(45):77-78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14 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以观察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WSI)患者血清补体末端复合体(TC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CWSI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7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血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TC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T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TC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CWS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TCC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单用尤瑞克林治疗14 d,与同期未用尤瑞克林者进行对照,观察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有显著差异.认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仇靖  王敏  龚启明 《山东医药》2009,49(9):70-7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和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尤瑞克林和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RS)评分;监测血压,治疗前和治疗后10d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检查,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尤瑞克林治疗后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1),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尤瑞克林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显著改善(P均〈0.01)。尤瑞克林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检查均无异常,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出血事件。认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适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曲克芦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东海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联合曲克芦丁治疗。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7例,治疗组47例,两组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0.15PNA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7~14天,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伤残或严重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伤残或严重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伤残或严重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远期疗效仍需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