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理健康热线5202例次咨询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热线四年中5202例次咨询问题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较完整的热线咨询记录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析较完整的资料5202例次,咨询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和30-岁两个年龄组(77.39%),文化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者占87.43%。主要咨询问题为:精神疾病(23.61%),情绪问题(19.74%)恋爱问题(17.07%),人际关系(9.69%),婚姻问题(9.15%),代人咨询(7.67%),性问题(6.36%)等。结论 咨询者以青年和高文化层次人群为主,咨询问题以精神疾病最多,但涉及面较广,不同人群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热线四年中5202例次咨询问题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较完整的热线咨询记录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析较完整的资料5202例次,咨询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和30~岁两个年龄组(77.39%),文化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者占87.43%。主要咨询问题为:精神疾病(23.61%),情绪问题(19.74%)恋爱问题(17.07%),人际关系(9.69%),婚姻问题(9.15%),代人咨询(7.67%),性问题(6.36%)等。结论 咨询者以青年和高文化层次人群为主,咨询问题以精神疾病最多,但涉及面较广,不同人群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笔者收集本院儿保门诊1999~2000年的203例心理咨询的患儿,并对其个人史、家族史、家庭教养、生活、学习状况、体格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智力测验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分析1.1 一般资料203例心理咨询儿童中,年龄、性别分布详见表1。其中最小的为1岁4个月,最大的为14岁。独生子女占90.0%。其中小学生为多,占总数的81.2%(182/203),且1~3年级的小学生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数的61.6%(125/203),学龄前及初中生分别为总数的9.9%(20/203)及9.4%(19/203)。  相似文献   

4.
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在认知、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解决在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林桂华  杨如霄 《当代医学》2012,(34):157-158
儿童卫生保健不仅包括身体的保健,而且还包括心理方面的卫生保健,儿童要健康地成长,就必须同时满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要求.因为只有当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时,他们才能够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6.
儿童心理咨询2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综合医院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咨客的特点。方法总结近3年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咨客的临床资料。结果咨客年龄在2~17岁之间,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青春期是来访最多的群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47∶1。破坏性障碍是儿童心理门诊常见的一组疾病。排列前五位的心理问题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交往障碍。不同性别年龄儿童咨客的心理问题临床类型具有不同特点。结论在综合医院儿童心理门诊,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咨客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其特点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8.
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有序竞争不断深入。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进步,传统的健康概念已发展为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处于完好状态。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门诊心理咨询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咨询者咨询的初衷及相关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儿童传染病及营养不良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使得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障碍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儿童的一生,家长应充分重视,早期加强对儿童的心理卫生教育,可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人格,促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将从从儿童心理卫生及儿童保健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找出儿童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总结做好儿童心理卫生教育的合理建议,旨在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实现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性。方法:对115名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结果:经干预,显效14例,占12.1%;改进88例,占76.5%;无效13例,占11.3%;总有效率为88.7%。结论:心理干预是处理儿童心理缱康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咨询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咨询手段和适应证.方法 收集并统计分析2002~2005年1023例初次在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咨询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咨询者主要以神经症和一般心理问题较多,年轻人较多.主要集中在学习问题、工作问题、健康、家庭关系、恋爱问题、夫妻关系、人际关系、性问题、躯体不适、情绪问题等,且在性别、年龄中分布不同.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涉及问题广泛,以轻度精神障碍和一般心理问题为主,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应开设并加强心理咨询门诊,提高对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以适应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问题较突出,他们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负担来自疾病本身、家属态度、社会公众和经济压力等。大多数儿童存在自卑、焦虑、害怕、悲伤等心理问题,这与艾滋病对家庭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有关。因此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改善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4.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展特点,为单纯性肥胖的预防、临床诊断及心理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BCL量表及自制的家庭调查表,对来本院就诊的6~11岁单纯性肥胖儿童88例作问卷调查,前者包括113个项目,后者包括15项。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进行Y2检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等,以89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肥胖男童比非肥胖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男童的体诉、攻击、分裂性、抑郁、交际不良、强迫性、社交退缩、违纪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肥胖女童比非肥胖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肥胖女童体诉、攻击、分裂性、社交退缩及总分均高于非肥胖组。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可表现出多方面不良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深圳市青少年心理叛逆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碧涛  周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717-1718
目的 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心理叛逆的表现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心理叛逆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2005年3月至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9所深圳市大、中学校学生4000名,进行青少年心理叛逆的相关表现及行为调查。结果作为心理叛逆的表现之一,20.8%的深圳市青少年近一年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5.8%的人曾经尝试过离家出走,其中男生尝试离家出走率为7.4%,女生为4.3%。初中/高中学生离家出走想法的发生率高于大学生(x^2=51.1,P=0.000),但不同学校类型问尝试离家出走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9,P=0.392)。在过去12个月中孤独感、在过去12个月中失眠的次数、在过去12个月中是否连续两周感到伤心或绝望、网络成瘾、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吸烟量、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饮酒量是尝试离家出走的危险因素,而女生、学习成绩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深圳市大、中学生心理叛逆较普遍,他们中离家出走想法和尝试离家出走的发生率较高,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消除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可最大限度预防青少年的心理叛逆。  相似文献   

17.
预防接种过程中儿童心理问题及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晓琴  吕鑫品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94-1295
目的分析儿童免疫接种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的0-3岁儿童中恐惧感较强的200人进行心理干预,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采取心理干预措施之前接受率为47%,干预后接受率为74%,干预后的接受率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护人员采取语言、眼神、肢体安抚等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18.
19.
戴兰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49-151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2013年1~3月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岗护理人员147名进行调查,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对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发生情况与护龄、学历及婚姻状况的关系。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总数为38例,占25.8%,其中女性32例,比例为30.7%,男性6例,占14.0%。男女两组在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精神科护理人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23、2.57、3.21、2.22,P〈0.05);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这4项的因子分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不同护龄、婚姻状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2、3.280,P〈0.05);在不同学历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