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廖海涛  刘立义 《广西医学》2002,24(6):771-773
目的:探讨P-耐药糖蛋白(P-gp)和P53、mdm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79例胃癌进行P-gp、P53、mdm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P-gp、P53及mdm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5%(32/79)、58.2%(46/79)、15.2%(12/79);P-g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dm2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gp过表达与P53过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mdm2过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gp、P53及mdm2蛋白多并存于胃癌组织中,可为临床判断病人耐药程度、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乳癌组织、29例良性乳腺增生病变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g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参数的关系。结果:45例乳癌组织和P-gp阳性表达22例,阳性率为48.9%;29例良性乳腺增生病变组织阳性表达8例,阳性率27.9%;15例正常乳腺组织均为阴性,3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表达与病理 组织学分类、腋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P-gp在乳癌、良性乳腺增生病变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胃癌,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8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30.8%),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5.0%),3例不典型增生(16.7%)和1例正常胃粘膜(10.0%)呈阳性表达,胃癌与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中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浸润浆膜、浆膜外者P-gp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浆膜内浸润者。结论:P-糖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原发性耐药的产生有关,且对胃癌细胞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模式加热联合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对耐药乳腺癌MCF一7/Adr细胞的增殖抑制及3,H2AX和mdr一1/P—g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金属模块加热、培养基加热、烤箱加热及水浴加热等不同模式加热联合10仙g/mLNef对经阿霉素培养的MCF-7/Adr细胞的增殖抑制,实时定量PCR检测mdr一,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rH2AX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结果:42℃及450C不同模式加热组较37℃培养组MCF一7/Adr细胞吸光度值明显下降,mdr一1/P—gP表达下降,rH2AX表达上调(均P〈0.01)。加热联合10μg/mLNef组较单纯热疗组及单纯10斗∥mLNef组MCF~/Adr细胞吸光度值明显下降(均P〈0.01),mdr一1/P—gP表达下降,rH2AX表达上调(均P〈0.05)。42℃及45℃不同模式加热组比较,水浴加热组P—gp表达下降及rH2AX表达上调最为明显(P〈0.05)。结论:加热能增加阿霉素对MCF一7/Adr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能明显增加McF-7/Adr细胞DNA损伤且随温度升高而加剧:MCF-7/Adr细胞对不同模式的加热反应可能不同;热疗联合Nef能增敏阿霉素的化学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影  张兵  孙维纲  杨素琼 《四川医学》2002,23(11):1198-1199
目的:探讨P-gp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键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LSAB法)检测80例喉鳞癌P-gp表达。结果:P-gp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阳性率为47.5%。P-gp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深度及死亡率有关(P<0.05)。P-gp阳性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检测喉癌组织中P-gp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对制定喉癌化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基质蛋白酶-2(MMP-2)mRNA的表达。方法:用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41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MMP-2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MMP-2 mRNA的表达率(25/41)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15/4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癌组织MMP-2mRNA的表达率(15/19)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10/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侵及浆膜层者的表达率(13/18)高于未侵及浆膜层者(12/23),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MP-2在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Hao Y  Wu XY  Ren HM  Ding D  Zhu GX  Yu H  Ho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641-1645
目的 观察兴奋性谷氨酸受体(NMDA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MK801)对边缘叶癫痫大鼠发作后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探讨NMDA受体是否能对癫痫发作后P—gp表达进行调控。方法 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发作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癫痫发作终止后0、3、6、24和72h组,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癫痫大鼠发作终止后不同时程海马组织P—gp mRNA的表达。另取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模型(SE)组、MK801干预组,各组均分为发作终止后6h和24h时间点。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癫痫发作终止后6h大鼠海马P-gp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癫痫发作终止后24h海马组织P—gp蛋白的表达。结果 癫痫发作终止后72h内的所有动物海马组织多药耐药基因1a(mdr1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E终止即刻其表达显著升高[5.6(2.9)×10^5 mRNA拷贝数/40ng总RNA,P〈0.05],SE终止后3h时其表达进一步升高[7.6(6.3)×10^5,P〈0.01],此后至SE终止后72h,mdrla mRNA的表达一直维持在该水平;mdr1b的表达在边缘叶发作动物呈一过性增高,发作终止后3、6h[分别为(3.3±0.4)×10^4和(3.6±1.0)×10^4,为对照组的2.2、2.4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在发作终止后6h时,MK801组mdr1a[(4.3±0.8)×10^5]和mdr1b[(2.0±0.7)×10^4]基因表达明显低于SE组(P〈0.01);发作终止24h时,MK801组P—gp[(26.6±5.0)个微血管/400倍视野]蛋白表达也明显低于SE组[(39.0±4.1)个微血管/400倍视野,P〈0.01]。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MK801下调癫痫大鼠发作后P-gp的过度表达,提示NMDA受体可能参与癫痫发作过程中P—gp表达的调控,有效抑制NMDA受体的过度活化可能有助于防止癫痫发作后P—gp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及Bcl-2蛋白和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AI和Bcl-2蛋白,P-gp的表达在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例重度肠上皮化生(IM)三种吵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12例IM,13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32例胃癌(GC)三组中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I依次减少,Bcl-2蛋白与P-糖蛋白表达依次增加,AI与Bcl-2蛋白,P糖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Bcl-2蛋白与P糖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癌前病变转化为胃癌与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P-gp的表达变化有关,同时P-gp,Bcl-2蛋白具有抗凋亡,耐药的双重作用,P-gp与Bcl-2蛋白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例胃癌细胞原发性MDR1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且对其影响肿瘤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因素采用多因素电子计算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细胞MDR1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分期、分化程度等因素之间无统计学关系(P>0.1);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107)、局部组织浸润(P=0.0009)关系密切。提示:胃癌病人术后化疗方案的设计应根据肿瘤细胞mdr-1基因检测结果而拟定。对术中肿瘤已有淋巴结转移和(或)已有局部组织浸润的胃癌病人,应尤为重视其MDR1mRNA表达的检测,以选择最适宜的化疗方案,达到满意的化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CK-20 mRNA)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应用ELISA检测其血浆IL-10浓度。结果 对照组25例健康查体者,其外周血中未见CK-20mRNA的表达;观察组46例大肠癌患者,25例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阳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与Dukes分期关系为:A组20.0%(1/5),B期27.3%(3/11),C期61.1%(11/18),D期83.3(10/12);其中C,D期与A,B期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且与Dukes分期显示相关。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的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阴性者。结论 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与IL-10,掌握检测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大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FN和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84例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FN蛋白、PTEN蛋白、mRNA表达情况。分析FN和PTEN基因表达及肝细胞肝癌的关系。结果:FN蛋白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外基质中。FN m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阳性率为79.76%,高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明确定位于肝细胞胞质内。PTEN m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阳性率为38.09%,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N在合并癌栓,淋巴结转移,AFP阳性,肿瘤数目多发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而在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肿瘤直径的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N在低分化肝癌细胞,合并癌栓,AFP阳性,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cm的肝癌组织中表达较低,而在不同肿瘤数目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表达与HBsAg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及转移有关。结论:肝癌组织中FN mRNA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而肝癌组织中PTEN mRNA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FN和PTEN基因可能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起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mRNA水平探讨uPA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中的表达,从蛋白水平探讨uPA在肝癌组织中的代表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检测uPA在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中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PA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uPAmRNA在高转移潜能肝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呈高表达,在相应低潜能转移细胞株呈低表达;uPA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对照组,在有转移及静脉癌栓形成的肝癌组织阳性表达高于无转移及无癌栓者,癌巢边缘的癌细胞表达强于癌巢中央,血管内癌栓呈强阳性表达。结论:uPA在肝癌的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治疗的操作、预防转移复发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otch1、Jagged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患者35例,每例患者均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3 cm处),其中肝细胞癌组织3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13例,癌旁正常肝组织2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1mRNA、Jagged1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tch1、Jagged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 mRNA、Jagged1 mRNA的表达分别为(4.58±0.77)、(4.96±0.8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肝硬化组织[(1.16±0.37)、(1.42±0.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旁正常肝组织与癌旁肝硬化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25/35)、68.6%(24/35);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8/22)、40.9%(9/22);癌旁肝硬化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4/13)、30.8%(4/13)。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χ^2otch1=6.81,χ^2agged1=4.24,P〈0.05)及肝硬化组织(χ^2otch1=6.55,χ^2agged1=5.57,P〈0.05)。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在癌旁正常肝组织与肝硬化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的表达与Jagge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P〈0.05)。③Notch1、Jagge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数目、有无癌栓形成无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Notch1、Jagged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低分化癌组织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Jagged1对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可为判断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Fan ZJ  Fang XJ  Wang JX  Xue JF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6):2546-2548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中肝肠钙黏连蛋白( LI-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cadherin的mRNA及蛋白在56例肝癌组织、44例癌旁肝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均有Ll-cadherin mRNA的表达,正常肝组织中均未枪测到LI-cadherin mRNA的表达。LI-cadherin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0.653±0.147 vs 0.534±0.138),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cadheri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64.29%( 36/56),在癌旁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22.73%(10/44),在正常肝组织中没有发现其表达。LI-cadherin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的形成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 LI-cadherin在肝癌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LI-cadherin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栓有关,提示其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检测LIM和SH3蛋白1(LASP-1)mRNA和乙酰肝素酶-1(HPA-1)mRNA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肝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别检测62例原发性肝癌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距癌2cm)和正常肝脏组织(距癌大于5cm)中LASP-1mRNA和HPA.1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HPA-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7.25±16.65、23.15±14.89、7.56±5.15,LASP-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1.66±20.12、35.73±15.07、10.17±8.29。HPA-1mRNA及LASP-1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均〈0.05)。HPA-1及LASP-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ASP-1mRNA和HPA-1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OR=0.421,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LASP-1mRNA与HPA-1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密切相关。二者联合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基因(SLC7A1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了解SLC7A11基因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02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通过半定量PCR 、Real-time PCR测定SLC7A11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该基因与肝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HBV感染、淋巴结转移、生存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随机挑选20对肝癌和癌旁组织进行半定量PCR,SLC7A11基因在85.0%(17/20)的肝癌组织较癌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Real-time PCR检测102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SLC7A11 mRNA表达水平,72.5%(74/102)肝癌组织中SLC7A1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在64例肝癌患者中SLC7A11 mRNA高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6个月,低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2个月,SLC7A11 mRNA高表达组生存期较短(P<0.01)。SLC7A1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成正相关,肿瘤大于3 cm的肝癌患者SLC7A1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SLC7A1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HBV感染、淋巴结转移与否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SLC7A1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影响着肿瘤的增生及患者的生存期,提示SLC7A11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组织中TLR4、MyD88、NF-κB表达量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肝细胞癌患者并采集血清、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选择健康志愿者并采集血清,检测肝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的mRNA含量及血清中AFP、TK1、GP73、ASPH的含量。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TLR4、MyD88、NF-κB的mRNA含量均高于癌旁组织;TNM III-IV期、低未分化、淋巴结转移的肝细胞癌组织中,TLR4、MyD88、NF-κB的mRNA含量均高于TNM I~II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肝细胞癌组织;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TK1、GP73、ASPH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与肝细胞癌组织中TLR4、MyD88、NF-κB的mR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中TLR4通路功能增强且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α 1,3岩藻糖基转移酶 (α 1,3 fucosyltransferase,FucT)的各亚型Ⅲ、Ⅳ、Ⅴ、Ⅵ、Ⅶ的mRNA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获得无DNA污染的RNA ,经RT PCR扩增后对各亚型FucTPCR产物测序鉴定并扫描定量。结果 肝癌组织未发现FucT Ⅲ、ⅤmRNA的表达 ,FucT Ⅶ在癌和癌周组织的表达都很低 ,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肝癌组织FucT Ⅳ、Ⅵ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 ,转移性肝癌FucT Ⅳ、Ⅵ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性肝癌者。结论 FucT Ⅳ、Ⅵ与肝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0例肝癌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检测OPN的表达,并分析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1),而肝硬化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且OPN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包膜不完整(P=0.044)及早期转移、复发(P=0.003)显著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OPN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肿瘤包膜完整性、早期复发、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口腔鳞癌临床最多见的是高、中分化程度的鳞癌,低度分化极为罕见,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与愈后关系紧密,多药耐药糖蛋白p-gp170和人抗增殖核细胞抗原ki-67较具代表性,检测多药耐药糖蛋白p-gp170和人抗增殖核细胞抗原ki-67在不同分化的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以探讨二者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gp170和ki-67在41例高分化和17例中分化口腔鳞癌中的表达,p-gp170在高、中分化的口腔鳞癌表达关系采用χ2检验,ki-67在高、中分化的口腔鳞癌表达关系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p-gp170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鳞癌之间的关系应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相关分析,χ2值为15.172,P值为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67高分化组平均值为5.40,中分化组为10.34,ki-67采用秩和检验,Z值为-3.567,P值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鳞癌恶性程度越高,耐药指标多药耐药糖蛋白p-gp170的表达水平越高,其增殖指标人抗增殖核细胞抗原ki-67表达水平越高,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