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抑瘤膏对血瘀体质lewis荷瘤小鼠血流变学的干预作用。方法:首先进行血瘀体质模型的建立,继而进行lewis肿瘤细胞的接种,将体质造模成功并且荷瘤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血瘀对照组和血瘀给药组,给药组给予肺抑瘤膏灌胃,观察两组小鼠外周血Fib、D-dimer、全血黏度的差异性。结果:肺抑瘤膏可以有效改善血瘀体质荷瘤小鼠的高凝、高黏状态。结论:对肿瘤患者偏颇体质进行调整,是中药治疗肿瘤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评价中药寒热药性的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考察寒凉药与温热药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生长增殖的影响来建立评价中药寒热药性的实验方法。方法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考察4种寒凉药和5种温热药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生长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寒凉药、温热药对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法分析所选寒凉药和温热药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寒凉药(50~800μg/mL黄连、虎杖、竹叶、夏枯草)抑制MCF-7生长增殖,随质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温热药干姜和白胡椒(50~800μg/mL)促进MCF-7生长增殖,干姜的促进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白胡椒的促进作用先增大后减小。其余温热药低质量浓度(肉桂与花椒50~200μg/mL、仙茅50~400μg/mL)促进MCF-7生长增殖,促进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高质量浓度(肉桂与花椒400~800μg/mL、仙茅600~800μg/mL)抑制MCF-7生长增殖,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形态学观察表明寒凉药(黄连、虎杖、竹叶、夏枯草)在所选质量浓度范围内使MCF-7密度减小,细胞固缩变圆;温热药(干姜、白胡椒、肉桂、仙茅、花椒)在各自起促进作用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使MCF-7密度增大,生长旺盛。台盼蓝染色表明各寒凉药与温热药对MCF-7没有细胞毒性作用。结论本方法有可能用于中药寒热药性的实验评价。  相似文献   

3.
岩黄连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岩黄连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腹腔注射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岩黄连的抗炎作用.结果:岩黄连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岩黄连对多种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对MDR模型小鼠S180肉瘤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探讨其逆转多药耐药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模拟临床PFC方案,建立小鼠S180肉瘤细胞多药耐药在体模型,同时给予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灌胃10d,流式细胞仪荧光检测观察细胞凋亡因子Fas、Trail、细胞黏附因子CD54等指标。结果: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增加耐药细胞凋亡因子Fas、Trail表达率,促进耐药S180细胞的凋亡,降低细胞黏附因子CD54的表达。结论:黄连解毒汤70%醇提物促进耐药细胞凋亡因子的高表达,是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麻黄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及其抗炎作用的变化,探讨两药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GC-MS测定各水煎液中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盐酸去甲基麻黄碱、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甲基麻黄碱的煎出量;采用HPLC测定各水煎液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煎出量。通过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来观察麻黄、甘草药对不同配伍配比水煎液的抗炎作用。结果:与单煎液相比,麻黄与甘草配伍后,随着配伍药材比例增大,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味麻黄或甘草组比较,麻黄甘草(12:3)组和阳性对照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配伍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黄甘草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推断二药配伍后,甘草中有机酸和麻黄中生物碱之间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生物碱有机酸复盐,导致配伍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降低。麻黄甘草配伍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甘草配伍比例的增加,抑制作用降低,推断是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抑瘤膏对痰湿体质lewis荷瘤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痰湿体质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lewis细胞的接种,将荷瘤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痰湿对照组和痰湿给药大、中、小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组给予肺抑瘤膏灌胃,观察4组小鼠血中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的差异性。结果肺抑瘤膏可以有效降低痰湿体质荷瘤小鼠的血脂指标,调节偏颇体质,为中医药抗肿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皂角刺总黄酮体内外对小鼠肺癌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皂角刺总黄酮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和L929胚肺成纤维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与黏附,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观察细胞连接通讯的功能。将小鼠分成模型组、槲皮素(100 mg/kg)阳性对照组、皂角刺总黄酮高和低剂量(100、30 mg/kg)组,每周2次、连续5周ip乌拉坦制备小鼠肺癌模型,ip乌拉坦1次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周,另设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肿瘤部位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建立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模型和肺转移模型,实验设模型组、阿霉素(5 mg/kg)阳性对照组、皂角刺总黄酮高和低剂量组(100、30 mg/kg),模型建立后次日给药,连续给药3周,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时间。结果 皂角刺总黄酮可剂量相关性抑制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增殖;降低Lewis肺癌细胞黏附,并以剂量相关方式促进Lewis肺癌细胞间连接通讯,但对L929胚肺成纤维细胞黏附无影响;对乌拉坦诱导小鼠肺癌有预防作用,增强Cx43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对Lewis肺癌皮下肿瘤及实验性肺转移均具有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能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 皂角刺总黄酮能增强细胞连接通讯,选择性预防和治疗肺癌,是潜在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痛灵胶囊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镇痛实验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的抗炎实验和大鼠血瘀证模型血流变性实验。结果:颈痛灵胶囊能降低扭体次数,减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渗出,减轻小鼠足肿胀度,并能显著改善急性实验性血瘀证大鼠血流变性。结论:颈痛灵胶囊具有抗炎、镇痛和降低血粘度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碎米果水煎液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光热刺激法、醋酸致痛扭体法等实验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方法及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方法.结果:碎米果水煎液对小鼠热刺激致痛、光热刺激致痛及注入醋酸致痛均有抑制作用,还能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碎米果水煎液有一定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卫  王芳  李谈  李平 《天津中医药》2002,19(5):29-32
目的观察石氏捻转补泻手法对健康小鼠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穴位局部组织选取足三里周围的骨骼肌,远端选取胃.将组织切片进行酶组化染色,以Pearson法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eligman法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以Niles法显示骨骼肌M-ATP酶,Wachstein-Meisel法显示胃Mg2+-ATP酶.结果1)石氏捻转补法使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ATP酶的积分光度、总面积、面积百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表明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强.2)石氏捻转泻法使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ATP酶的积分光度、总面积、面积百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表明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减弱.结论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操作后能量代谢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温度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附子配伍和汤剂pH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附子配伍和汤剂pH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探究附子配伍禁忌的化学实质.方法:HPLC测定生附子配伍半夏、瓜萎、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以及附子采用不同pH的酸水、碱水煎煮,或附子配伍酸性药物、附子配伍碱性药物汤剂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附子配伍半夏、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与其单煎液比较,配伍组汤剂pH均变小(酸性增强),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升高,二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附子用酸水煎煮或配伍酸性药物,随着汤剂酸性增强,其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升高;附子用碱水煎煮或配伍碱性药物,汤剂pH >7,其双酯型生物碱完全破坏.结论:附子配伍禁忌的化学实质为汤剂的pH降低,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毒性增大;双酯型生物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附子、白及配伍规律与应用条件的研究。方法:在"中国中医药数据库"84 464首方剂中,共检索出含附子白及处方27首,对其主治、病机、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处方一致的病机是阳虚寒凝,瘀血阻滞。配伍规律是温阳散寒,开通道路,乌附为君;祛腐生肌敛疮,白及、白蔹为通用药;祛风解表,白芷、防风为首;活血化瘀,以当归、川芎为先;调畅气机,以木香、杏仁常用;清热解毒,以大黄、黄芩为佐。推测祛风散寒与活血化瘀药物能缓解附子、白及配伍产生的毒副作用,白芷与当归可能是附子、白及配伍的"解毒药"。结论:附子、白及并非绝对的相反,在一定配伍条件下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风湿骨痛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甘草进行鉴别 ;采用 TL C法对处方中盐酸麻黄碱进行鉴别 ;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制剂中乌头总生物碱。结果 在显微镜检出制川乌、制草乌、甘草 ,在 TL C色谱中检出盐酸麻黄碱 ;乌头总生物碱在 5 .2 90 μg~ 2 6 .4 5 0 μg范围内显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96 ,平均回收率 97.87% ,RSD=1.2 3%。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 ,重现性好 ,为风湿骨痛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四逆汤组方不同配伍毒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药效和毒性两个方面对于四逆汤处方配伍进行研究,为四逆汤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平行比较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小鼠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开展了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影响研究,观察了受试物对心衰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量、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 及左室内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的影响。 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处方配伍中附子配伍甘草对附子的减毒作用要优于附子配伍干姜,在减毒方面甘草起主要作用。四逆汤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和单用附子药效作用相似,均是通过增加心率、提高LVSP、增加+dp/dtmax,提高颈动脉血液流量起到治疗作用。附子配伍干姜对于附子的药效促进作用优于甘草,在增加处方药效方面干姜起主要作用。 结论: 四逆汤组方中甘草在减低处方的毒性方面起主要作用,干姜在增强附子药效方面起主要作用,从药效和毒性两方面阐明四逆汤处方配伍规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甘草、干姜对附子作用基因"效-毒网络"交集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Cytoscape软件和插件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附子、甘草、干姜作用的基因相互关系网络;根据附子抗心衰、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形成附子"效-毒网络"交集;应用插件Clusterviz进行靶标基因聚类,从DAVID数据库中对甘草、干姜调控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可能通路进行预测。结果:与附子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抗心衰作用同时相关的基因有5个,AKT1,BAX,HCC,IL6,IL8,形成附子"效-毒网络"交集有47个节点基因;甘草、干姜与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重合基因分别有29个和27个,可能调控通路有23条和17条。结论:在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甘草、干姜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细胞凋亡-自噬信号通路、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保护信号通路等途径调控附子的效/毒效应。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止痛膏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 TL C法对活血化瘀止痛膏中大黄、延胡索、川乌和草乌进行了定性鉴别 ,方法简便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药材的"增效减毒"研究一直是中医药学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然而多数人主要将目光集中在雷公藤、附子、川乌、草乌等毒性较强的中药上,对于一些常用的、毒副作用少的中药缺乏足够的认识。远志是临床常用益智药,是目前抗衰益智类实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远志有明显的胃肠副作用,且毒性成分即具有抗衰益智作用的远志皂苷。通过归纳近年来远志常用配伍的实验研究进展,包括远志-石菖蒲、远志-厚朴、远志-白蜜、远志-酸枣仁、远志-人参、远志-茯苓(茯神)、远志-甘草、远志-拳参等配伍,研究者发现几乎没有将益智、减毒相结合的实验研究,从有效性和安全性考虑,基于配伍学角度探讨远志"减毒增效"的机制,从实验室获得有价值的证据,对于指导远志的临床用药、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含不同类型成分的中药与大黄配伍对其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的影响规律,为合理制定大黄临床调剂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不同成分类别的中药(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中药以及动物药、矿物药等)与大黄合煎时对其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的影响规律。结果:在相同条件下,与大黄单煎样品对比,含皂苷类药材(生黄芪、三七、甘草、远志、人参)与大黄合煎显著增加蒽醌类成分煎出量;含生物碱类药材(黄连、苦参、熟附子、黄柏、生附子)与大黄合煎显著降低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矿物药(芒硝、石膏、牡蛎、明矾)与大黄合煎也使蒽醌类成分煎出量不同程度下降。另外,与姜黄合煎使大黄蒽醌类成分煎出量显著增加,而与地黄、茵陈、金银花、连翘和土鳖虫合煎则不同程度地降低总蒽醌煎出量。在所考察的分煎与合煎组合中,大黄总蒽醌的最高与最低煎出量相差2.3倍,其中大黄素甲醚的煎出量差异最大,达到13.5倍。结论:大黄与含不同成分类别的中药配伍时,单煎与合煎的方式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煎出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含皂苷类药材与大黄合煎可能会增加其蒽醌类成分煎出量,而含生物碱类药材与大黄合煎可能会降低其蒽醌类成分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19.
煎煮工艺对四逆注射液强心和升压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罗生  郭健新 《中成药》1999,21(6):277-278
四逆汤是档汉张仲景所创造的著名急救要方。本实验观察了3味药同煎;3种药单煎后合并等不同提取工艺所制备的5种注射液在强心和升压方面的差异。应用SAS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干姜附子同煎加甘草单煎所制备的注射液强心作用甚弱,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别,甘草附子同煎加干姜单煎制备成的注射液其强心和升压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查阅有关心律失常的文献,在认真研读所有文献、领会文献精神之后,再次纵观临床实践和文献记载,得出心律失常的论治主要有,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的具体病名进行辨疾病论治,主要有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肺心病、抑郁、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进行的辨单药论治,提及了有代表性、研究较多的苦参、人参、丹参、川芎、延胡索、附子、甘松、黄连、麦冬等中药;结合现代制剂技术进行中药制剂静滴,是广泛应用的中药现代化新剂型;根据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型论治,有一证一方和多证多方两类;经临床验证,效果卓越的辨古方论治;根据腧穴理论进行辨体穴论治,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观点分为穴位针刺、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按摩;辨耳穴论治,综合运用这7个方面,虽然有毒性低、副作用小、具有全局调理和强身健体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等优点,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缺憾,所以中西汇通,完善理论,增大研究样本,指标评价客观化,才可以增加说服力,以期对临床用药有所裨益,力求在新药开发上有新突破,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