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 118例热性惊厥患儿 2 4h动态脑电监测 (AEEG)分析 ,以探讨热性惊厥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1996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诊治的热性惊厥儿 118例 ,男 72例 ,女 46例 ,年龄 3个月~ 8a。有具体体温记载的 92例 ,体温 37.5℃~ 41.5℃ ,余仅记录高温或高热。发热原因 :呼吸道感染 2 6例 ,肠炎 5例 ,腮腺炎 1例 ,余 86例发热原因不详。二、方法 采用英国OxfordModilog - 85 18型 4道 2 4h磁带记录动态脑电监测仪进行监测 ,常规操作。脑电图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 。结  果118例热性惊厥AEEG …  相似文献   

2.
热性惊厥10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于2002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09例,全部治愈出院。为了解病程的规律性,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其定义为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无热惊厥病史。反复发作可以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对儿童的脑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可移行为癫痫。本文对我院1997年8月~2004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FC患儿热退一周后脑电图(eletroencephalography,EEG)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FC患儿EEG异常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发作次数、体温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热性惊厥48例视频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复杂性热惊厥(CFS)视频脑电图特点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8例CFS视频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脑电图异常率为77.08%,癫癎发生率为8.1%。结论 视频脑电图对CFS临床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热性惊厥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热性惊厥发病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微量全血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磷酸酶桥联酶标染色技术(即APAAP法)检测60例热性惊厥(单纯型、复杂型各30例)及35例正常儿童的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明显降低,CPM和SI均显著低于正常组,CD3、CD4、CD4/CD8比值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水平下降与T淋巴亚群的CD4/CD8比值下降至正相关。结论热性惊厥患儿细胞免疫状态存在着数量及功能的异常改变,并以复杂性热性惊厥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热性惊厥起病的复发性惊厥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性惊厥 (febrileconvulsions,FC)是儿科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 ,约 4 0 %的病例复发 ,年龄多不超过 6岁[1,2 ] 。但部分病例反复发作 ,甚至出现无热大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等发作。Scheffer等[3 ,4] 提出热性惊厥附加的全身癫(generalizedepilepsywithfebrileseizuresplus ,GEFS+ )概念 ,其表现型包括FC ,热性惊厥附加症 (febrileseizuresplus ,FS+ ) ,FS+ 加失神 ,FS+ 加肌阵挛 ,FS+ 加肌阵挛 站立不能癫(MAE) ,FS+ 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对122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对122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随访,单纯性98例中94例脑电图随访正常,有4例移行为癫痫,占4.08%;复杂性24例中9例脑电图随访正常,15例移行为癫痫,占65.2%。结论小儿热性惊厥是一种特殊的癫痫综合征,应重视临床发作和脑电图的特点,尤其应该强调的是定期复查脑电图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有癫癎高危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与托吡酯口服治疗4年的临床与脑电图改变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的132例有应用抗癫癎药物指征的热性惊厥患儿给予丙戊酸钠与托吡酯口服治疗,每半年随访一次病情变化、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每一年随访一次睡眠脑电图,共随访4年。结果:随访时间1~10年,丙戊酸钠口服液单药治疗110例,长期控制率为98.2%,95例已停药,10例正处在减药过程中。托吡酯单药治疗13例,均发作控制,顺利停药。无一例出现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异常表现。治疗后睡眠脑电图恢复正常者102例,出现局灶性改变者8 例,两侧同步性棘慢波4例,3 Hz棘慢波及多棘慢波2例。结论:对于癫癎高危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早期使用抗癫癎药物丙戊酸钠或托吡酯,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抗癫癎药物治疗后大部分患儿睡眠脑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两者结合脑电图(EEG)检查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005-08—2006-12在潍坊医学院儿科就诊的52例FC患儿作为FC组,健康儿童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K-BB和血浆ET的测定及EEG检查,CK-BB采用比色法测定,ET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FC患儿血液中CK-BB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单纯热惊厥(SFC)组CK-BB和ET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杂热惊厥(CFC)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F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CFC组血清CK-BB与血浆ET呈正相关(r=0.652,P<0.01)。FC患儿惊厥发作后第1天EEG异常率为80.77%,其中SFC组78.12%,CFC组85.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4天为32.69%,SFC组仅18.75%,CFC组则5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CK-BB和ET水平与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CK-BB和ET含量越高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热性惊厥后及时检测CK-BB和ET,并结合脑电图检查对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热性惊厥影响患儿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热性惊厥(FS)对患儿行为的影响及其特点.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38例FS患儿进行行为评定,与128名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并将复杂型热性惊厥(CFS)与单纯型热性惊厥(sFS)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3岁、>3~5岁FS患儿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5);2~3岁、>3~5岁CFS患儿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SFS(P<0.01,P<0.05);2~3岁、>3~5岁FS患儿睡眠问题、躯体诉述、攻击等行为因子分数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3岁、>3~5岁CFS患儿睡眠问题、躯体诉述、攻击等行为因子分数及总分高于SFS(P<0.01,P<0.05);CFS首次发病年龄与行为总分呈负相关,反复发作次数与行为总分呈正相关,惊厥持续时间≥15min者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15min者(P<0.05).结论 FS可影响患儿行为,主要表现在睡眠问题、躯体诉述、攻击行为方面;CFS对患儿行为的影响较SFS严重.  相似文献   

11.
热性惊厥预后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简称FC)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5%,在小儿发作性疾病中,FC约占30%。现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高热惊厥200例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症状之一 ,多数患儿呈良性经过 ,无后遗症 ,不影响生长发育。但一部分高热惊厥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者可造成缺氧性脑损伤 ,部分可移行为癫。及时诊断及早期发现癫颇为重要 ,脑电图 (EEG)为首选的不可缺少的诊断工具。资料和方法一、对象 为 1998~ 2 0 0 1年高热惊厥患儿 2 0 0例 ,男12 9例 ,女 71例 ;年龄 2 4d~ 11岁。体温 37.5~ 4 1℃ ,发热原因均为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感染 ,多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抽搐 1次~数次。惊厥呈全面性发作 170例 ,限局性发作 2 4例 ,失神样发作 1例 ,5例新生儿表现仅…  相似文献   

13.
反复热性惊厥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近代医学研究证实免疫功能异常参与了部分癫痫及惊厥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该文通过观察反复热性惊厥 (FC)患儿免疫功能的异常情况 ,探讨热性惊厥复发的高危因素 ,为防治反复热性惊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 ,流式细胞法及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分别测定了热性惊厥组和正常对照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Ig)、T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浓度。 结果 热性惊厥组 :IgG 5 .32± 2 .2 1g/L ,IgA 0 .6 3± 0 .16g/L均降低 ;CD4+ 36 .6 1%± 5 .39%降低、CD8+ 30 .80 %± 7.36 %增高、CD4+ /CD8+ 1.2 2± 0 .11降低 ;sIL 2R 70 5± 2 84U/L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反复热性惊厥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 ;这一紊乱的机制可能参与了热性惊厥的发生 ,也可能是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示免疫调节剂的治疗对改善FC的预后和防止其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儿热性惊厥60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 FS)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严重者会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导致智力不同程度低下、学习和行为障碍,甚至转为继发性癫癎(EP)。现将我科1986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600例FS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年间共收治FS患儿600例,占同期住院患儿的3.1%(19251例),其诊断及分型均根据国内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癞痫(EP)和热性惊厥(FC)患儿脑脊液(CSF)生长抑素(SS)含量及其与EP和FC发病机制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EP和FC患儿CSF中SS含量。结果EP组CSF中SS水平(139.59±45.95)ng/L明显高于FC组(89.71±37.51)ng/L和对照组(77.31±37.10)ng/L(P均<0 05);FC组CSF中sS水平(89 71±37 51)ng/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严重组EP和FC患儿CSF中SS水平与普通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SS参与EP发作,可能有致EP发作作用,而与FC的惊厥发作无关。  相似文献   

16.
热性惊厥的遗传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系分析显示热性惊厥(FS)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性,部分呈多基因遗传。目前连锁基因标记显示,在多一位于19杂色体上,定位于8号染色体仅在一个家族中发现,今后还可能在其他家族中发现FS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7.
热性惊厥的新进展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一、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5岁以内儿童热性惊厥(feverileconvulsion ,FC)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9 % ,在北美和欧洲为2%~5 % ,日本为6 %~9% ,西太平洋马利亚纳群岛高达14 %。这种地域差异是否与局部环境、感染因素及民族的不同有关目前尚不清楚。FC发病呈明显的年龄依赖性 ,呈钟型分布 ,90 %在6个月~3岁 ,4 %<6个月 ,6 %>3岁 ,中间年龄为17个月~23个月。这种年龄的分布特点可能与脑发育、免疫状态或遗传因素紧密相关。在FC患儿中 ,1/3有第二次惊厥 ,其中1/2有第三次惊厥 ,大约1/10…  相似文献   

18.
热性惊厥(FS)是常见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一般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目前仍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在FS定义、临床诊断评价、治疗和药物预防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FS的临床特征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家长存在过度紧张和焦虑,有时存在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对个别检查也存在过度解读现象。根据FS存在的问题,从临床实用的角度出发,现结合现有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和临床情况,重点阐述与FS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诊断程序,针对FS不同的类型、发作频率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癫癎(EP)和热性惊厥(FC)患儿脑脊液(CSF)生长抑素(SS)含量及其与EP和FC发病机制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EP和FC患儿CSF中SS含量.结果 EP组CSF中SS水平(139.59±45.95)ng/L明显高于FC组(89.71±37.51)ng/L和对照组(77.31±37.10)ng/L(P均<0.05);FC组CSF中SS水平(89.71±37.51)ng/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严重组EP和FC患儿CSF中SS水平与普通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SS参与EP发作,可能有致EP发作作用,而与FC的惊厥发作无关.  相似文献   

20.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存在于大脑神经元中 ,血液和脑脊液中NSE的水平变化与脑损伤呈正相关[1] 。热性惊厥 (FS)属小儿急症 ,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惊厥发作控制之后预后如何 ,脑缺氧之后是否会造成脑损伤 ,血清NSE与热性惊厥脑损伤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