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人体内叶酸,维生素B12(Vit 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重者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和出血。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髓劳"、"虚劳"、"血证"范畴,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脏腑虚损所致。现将运用中医辨证成功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的1例个案报道如下。1典型案例患者陈某,男,61岁,农民,于2014年3月7日初诊。患者  相似文献   

2.
营养性贫血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两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和)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农村多见.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伴有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胞体变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粒细胞核右移,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等造血特点,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广东地区儿童以缺铁性贫血为主,但在一些营养不良的儿童由于喂养不当,导致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也会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近3年,笔者采用健脾补血法治疗部分叶酸缺乏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某省某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276例,健康对照者11例,均进行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并对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各证型与健康人相比,除痰湿内蕴型在CD3+T细胞水平方面没有表现显著性下降,其余各证型CD3+、CD4+T细胞水平均较健康人明显下降(P<0.05);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在CD8+ T细胞亚群数量方面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76例HIV/AIDS不同证型对比,CD3+T细胞水平在气血亏虚兼痰湿组最低,与气血亏虚兼血瘀组、气血亏虚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在痰湿内蕴组最低,与气血亏虚组、气血亏虚兼血瘀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胃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研究中医证型与脂代谢的相关性,为胃癌术后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胃癌术后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主要症状和体征聚类分析中医证型,将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的脂代谢相关指标带入到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胃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60例胃癌术后患者中,脾胃虚弱证26例,气血亏虚证17例,肝胃不和证15例,痰湿内蕴证11例,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为主;脾胃虚弱证与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具有相关性(P <0.05),而气血亏虚证、肝胃不和证、痰湿内蕴证与脂代谢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脾胃虚弱是胃癌术后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乏力是最常见的症状。脾胃虚弱证与脂代谢指标TG和LDL-C具有相关性。对于胃癌术后患者而言,TG和LDL-C水平越高越容易患脾胃虚弱证。  相似文献   

5.
程远  王桂红  刘岚 《光明中医》2009,24(2):313-313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特点.结论:本组病例中营养不良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比例较高.与本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新鲜蔬菜和肉类食品的摄入缺乏,导致农村中老年人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比例增高.另外,节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可辨证分为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正虚毒炽证、气血两亏证、脾胃虚弱证,临床护理时应根据不同证型分别施以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癌性疼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癌痛患者分为气机郁滞证、瘀血阻滞证、痰湿凝聚型、毒热蕴结证、气血亏虚证、正虚瘀结型及其他证型,分析各辨证分型的发展趋势,并总结出癌痛的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和该证相关症状频数规律及各证型的疼痛轻重程度趋势。结果60例癌痛患者出现正虚瘀结型为58.3%(35/60),气血亏虚证为20%(12/60)。结论癌痛患者中医证型以正虚瘀结型为主,气血亏虚证其次。瘀血阻滞型的肿瘤患者疼痛程度较重,气血亏虚型患者疼痛较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骨肉瘤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为骨肉瘤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113例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病理类型和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毒热炽盛证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中均位于证型首位,其次为肝肾亏虚证和气滞血瘀证。ⅡA期主要以气滞血瘀证为主,ⅡB期和ⅢA期以毒热炽盛证为主,ⅢB期以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不足证为主。结论:湖北地区骨肉瘤患者中医证型与骨肉瘤病理类型和病理分期中,骨肉瘤早期主要为气滞血瘀证和毒热炽盛证,晚期主要为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不足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癌Ⅲ~Ⅳ期患者化疗前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变化规律,为中医药辅助化疗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胃癌Ⅲ~Ⅳ期患者62例,于化疗开始前3天及第2次化疗结束后第7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临床症状、舌脉及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结果:化疗前患者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寒、气滞血瘀、气血亏虚为主,化疗后以胃阴亏虚、气血亏虚、痰湿凝结为主;化疗后胃阴亏虚证明显增加(P0.05),脾胃虚寒证及气滞血瘀证明显减少(P0.05)。结论:化疗会影响胃癌Ⅲ~Ⅳ期患者的中医证型,化疗后患者以胃阴亏虚、气血亏虚、痰湿凝结证型为主,提示中医药干预应注重养阴,酌情加用补益气血、健脾化湿、化痰散结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综合疗法加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综合疗法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24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现代医学常规综合疗法加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疗效显著,临床医生宜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指导临床治疗。并认为观察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小剂量应用铁剂及氯化钾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规律和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原则和方法,纳入鼻咽癌放疗后患者94例,收集临床中医证候信息,构建证候信息数据库,对四诊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再进行鼻咽癌放疗后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得出6种鼻咽癌放疗后中医证型.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各证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疗后时间段在肺胃阴虚证、肾阴亏虚证、脾胃虚弱证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疗方式在肺胃阴虚证、脾胃虚弱证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中医证型为热毒伤阴、脾胃虚弱、痰热困结、肺胃阴虚、肾阴亏虚、痰瘀互结6种,中医证型分布与不同放疗后时间、不同放疗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瑾等 《陕西中医》2014,(4):83-85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和证候演变规律。方法:以本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设计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填写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结果:血管性痴呆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痰浊阻窍证、肾精亏虚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火热内盛证及瘀血阻窍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是影响MMSE-R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各证型进行两两对比时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7)。结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型分布中以痰浊阻窍证为多,且中医辨证量表(SDSVD)分值也最高,表明痰浊阻窍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气血亏虚是MMSE-R及CDR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中医证型,并分析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聚类分析中医证型,并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的中医证型,其中气血亏虚证23例,所占比例最多(38.34%);其次为湿热蕴结证17例(28.33%)、脾肾阳虚证12例(20%);肝郁气滞证8例,所占最少(13.33%)。湿热蕴结证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气血亏虚证、脾肾阳虚证及肝郁气滞证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气血亏虚证为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最常见中医证型;湿热蕴结证与凝血指标PT、TT存在一定相关性,PT、TT可作为湿热蕴结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流性咽喉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临床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95例LPRD患者进行调查填表,了解其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辨证,将所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反流性咽喉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辨证共得7个证型:肝胃不和证(34.36%)、肝郁脾虚证(22.56%)、脾胃虚弱证(14.36%)、肝胃郁热证(10.26%)、痰气交阻证(8.72%)、胃阴亏虚证(5.64%)、气滞血瘀证(4.10%)。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痰气交阻证患者病程多小于6月;肝郁脾虚、胃阴亏虚证病程多为1~5年,脾胃虚弱证病程多为5~11年。脾胃虚弱以饮食因素及饮酒为主要诱因;而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阴亏虚则以烟酒及情志因素为主。肝郁脾虚证与脾胃虚弱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胃阴亏虚证与痰气交阻证咽喉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胃阴亏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是反流性咽喉炎的主要证型,各证型病程、诱因、RSI总分和RFS总分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对96例农村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6例农村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占同期住院的农村贫血患者的14%,老年女性为主,维生素B12缺乏多见。69%患者伴全血细胞减少,59%伴黄疸,46%合并感染。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部分伴黄疸、舌炎及神经精神异常。常见原因为长期素食,摄入减少。结论在农村积极开展营养饮食宣教,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发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将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诊疗信息结构化、标准化处理,积累原始病历资料,实现医院病历信息管理,利于临床科研探索和发现。方法:对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进行结构化、标准化录入,构建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的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平台,应用该系统对病历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探究高血压群体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对中医证候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发的高血压中医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已录入4万余条患者的门诊就诊记录。采用该系统,本研究对高血压群体中医证候特点挖掘分析,研究表明:①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症状分布最常见的前10位依次为眩晕、头痛、失眠、心悸、胸闷、急躁易怒、头胀、头重如裹、心烦、肢麻或偏瘫。最常见脉象为脉弦细。最常见舌象为舌红苔薄白。②原发性高血压各证型与其症状、体征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全面地反映该证型的症候特征。③高血压患者证型分布依次为气血亏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气虚血瘀型混合型痰湿壅盛型。从发病率来看,气血亏虚型多见于女性,男性患者阴虚阳亢、肝火亢盛型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肝火亢盛型患者比率降低,阴虚阳亢、气血亏虚、气虚血瘀型患者比率上升。④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值的变化特点:肝火亢盛型患者舒张压明显升高,阴虚阳亢型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升高,气血亏虚型收缩压升高较为明显,且压差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探讨贫血性疾病辨证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调查。对纳入的573例贫血患者进行症候资料采集、辨证分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贫血性疾病脏腑辨证以脾肾为主,外周性贫血以脾为主,骨髓性贫血脾肾兼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气血阴阳辨证以气血亏虚为主,各占97.6%、89.0%。贫血性疾病无单纯实证,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为主,各占33.9%、66.1%。兼夹证依次为血瘀、痰浊、水湿、痰热、气滞。结论:脾肾虚类证型系贫血疾病基本中医证型,呈现外周性贫血从脾辨治为主、骨髓性贫血从肾辨治为主的趋向,提示常呈虚实夹杂证型,为构建脾肾辨证体系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附100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对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资料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呈现虚实夹杂、痰瘀互结的临床特征,具体表现为虚证以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为主;实证之痰湿壅盛在风寒湿邪证候中占主要成分:瘀血痹阻关节经络贯穿于疾病的始末。淡红、胖大、瘀点瘀斑舌,白腻、黄腻苔,细滑脉是本病的主要舌脉象。除关节疼痛以外,关节晨僵、肿胀也占较大比例。提示气血亏虚、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100例乳腺癌术后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黎萍  李娟娟 《陕西中医》2008,29(7):798-80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疲劳综合征(POF)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对100例乳腺癌POF的患者进行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及予量化,收集中医四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中医证候可分为:气血亏虚、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肝气郁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SA)的证候特征及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根据Gihnan 等提出的MSA 诊断标准,对采集的36 例住院病例症状及证型、中药处方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中以步态不稳、震颤、头晕、二便障碍、性功能障碍等为主;中医证型中以肝肾亏虚、脾肾阳虚、气血亏虚、中气亏虚、气虚血瘀为主;方剂以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八珍汤、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对证治疗.结论:治疗MSA 应根据临床证型,辨证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