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锦草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溶液(80 mg·kg-1)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悬浊液25 mg·kg-1·d-1),地锦草低、中、高剂量组(59,118,236 mg·kg-1·d-1),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其血糖、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锦草各剂量组小鼠体重下降不明显(P0.05);与给药前及模型组比较,地锦草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血糖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锦草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胰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均升高(P0.05),MDA的含量降低(P0.05),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地锦草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弱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的损伤,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旨在探讨参芪复方调节胰岛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GK大鼠每日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连续4周,随机从GK大鼠中选取大鼠检测随机血糖,验证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参芪复方组(1.44 g?kg~(-1)),西格列汀组(16 mg·kg~(-1)),于灌胃前、灌胃4周、灌胃8周测早上8:00各组大鼠尾尖血糖;灌胃8周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INS)水平;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荧光法定量检测并观察胰岛β细胞凋亡情况;运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各组大鼠胰腺组织进行差异基因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关键差异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灌胃前、灌胃4周、灌胃8周,GK大鼠各组血糖显著升高(P0.01);灌胃4,8周,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血糖均显著较低(P0.01)。灌胃8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NS水平显著较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组具有INS水平更高的趋势,西格列汀组INS水平显著较高(P0.01)。灌胃8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组、西格列汀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数均明显较低(P0.05,P0.01)。基因芯片及Real-time PCR检测均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受体1(PIK3R1)在参芪复方组/模型组中表达上调,在西格列汀组/模型组、模型组/空白组中表达下调;蛋白激酶B1(Akt1)在参芪复方组/模型组、西格列汀组/模型组中表达上调,在模型组/空白组中表达下调。结论:参芪复方可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分泌,上调基因PIK3R1,Akt1的表达,推测具有养阴益气活血功效的参芪复方可能通过上调基因PIK3R1,Akt1的表达,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调节胰岛素分泌,从而防治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疾病后的第三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类型,它的发病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及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1]。胰岛素抵抗指的是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和反应性下降,其发病受胰岛素、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等多种复杂分子因素影响,且与基因关系密切[2]。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胰岛β细胞数量的减少[3],而细胞数量的减少源于细胞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高脂饮食和运动量减少使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升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找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日益迫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其在糖尿病发生的作用尚未阐明。TGF-β信号通路可被多种因素激活,直接或间接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和胰岛素抵抗(IR),有望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新靶点。TGF-β相关信号通路包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糖基化终产物受体、c-Myc、SnoN、Smurf1、miR-335-5P等信号分子,参与IR、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障碍、脂肪细胞纤维化表型及脂肪细胞代谢障碍的发生发展,并抑制白色脂肪棕色化,在人类糖尿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为气阴两虚,后期除气虚外兼有阳虚血瘀,治以益气养阴,后期兼有温阳活血。研究发现部分中药和复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与其对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高度相关。现综述TGF-β信号分子相关多条信号通路,阐明其在糖尿病形成过程中的病理机制,并就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与TGF-β信号通路相关性进行展望性分析。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通过0.5 mmol·L~(-1)棕榈酸联合9×10~(-4)U·L~(-1)胰岛素孵育24 h诱导Hep 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确定葛根素给药浓度。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素各剂量组(40,80,160,320μg·L~(-1))。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葡萄糖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肝糖原测定试剂盒测定Hep G2细胞内肝糖原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I3K,Akt,磷酸化(p)-Akt,GSK-3β,p-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率明显下调(P0.05),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P0.05),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增加(P0.05),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下降(P0.05),GSK-3β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细胞葡萄糖消耗率(P0.05),增加细胞内肝糖原含量(P0.05),降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P0.05),增加PI3K蛋白表达,上调Akt蛋白磷酸活化水平(P0.05),下调GSK-3β蛋白表达并增强其磷酸失活水平(P0.05)。结论:葛根素可通过增强PI3K/Akt/GSK-3β信号转导过程,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从而改善Hep 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黑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海马区β淀粉样多肽1-42(β-amyloid 1-42peptide,Aβ1-42),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胰岛素抵抗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表达的影响。方法:42只APP/PSI双转基因小鼠称体质量后,按随机原则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多奈哌齐,3. 25 mg·kg-1),黑逍遥散高、低剂量组(6,3 g·kg-1)。10只同月龄、同种系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12周后,Morris水迷宫予以行为学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NEP,IDE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跨原平台次数减少(P 0. 01),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强,NEP与IDE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P 0. 01),HE染色显示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跨原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 0. 05,P 0. 01),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NEP与IDE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 0. 05,P 0. 01),HE染色显示各治疗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减轻。结论:黑逍遥散能够显著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调节Aβ在海马区的异常沉积和降解作用等方面来减轻AD小鼠认知能力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龙血素B对棕榈酸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以小鼠胰岛β细胞系NIT-1细胞作为实验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5,10,20 μmol·L-1龙血素B对照组,0.5 mmol·L-1棕榈酸处理组,5,10,20 μmol·L-1龙血素B干预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测定葡萄糖转运受体-2(GLUT-2)编码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和棕榈酸处理组比较,龙血素B高剂量组可使NIT-1细胞活性存活率显著上升(P<0.05),能显著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和细胞早期凋亡率(P<0.05),可提高GLUT-2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 结论: 龙血素B对棕榈酸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ROS含量、显著上调受抑制的GLUT2编码基因表达、降低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减少游离脂肪酸引起的NIT-1细胞早期凋亡、逆转由氧化应激激活的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1(FOXO1)导致的葡萄糖代谢障碍和其他效应,产生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黄、干姜、黄芩、桑白皮4味归肺经中药对小鼠肺热证的影响,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麻黄、干姜、黄芩、桑白皮组(20,10 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7 d,每天1次,于实验第4,5,6天鼻腔滴入肺炎链球菌菌液建立小鼠肺热证模型,病理学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TNF-α,白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实变(P<0.001),血清TNF-α含量升高(P<0.01),肺组织TNF-α,IL-1β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麻黄低剂量组,干姜高、低剂量组,黄芩高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有明显改善(P<0.01,P<0.05);血清TNF-α含量降低,除干姜高剂量组、黄芩低剂量组,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肺组织TNF-α,IL-1β蛋白表达降低,其中,TNF-α表达除干姜低剂量组、桑白皮高剂量组,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L-1β表达除麻黄低剂量组、桑白皮低剂量组,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麻黄、干姜、黄芩、桑白皮可以干预肺热证,抑制TNF-α,IL-1β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减轻小鼠肺热证肺组织损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抗氧化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 kg-1)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桑叶总黄酮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桑叶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分别ig给药50,100,150,1.8mg·kg-1.d-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服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5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和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末端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法(TUNEL)加免疫组化法测定胰岛β细胞凋亡率.结果:桑叶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胰腺组织MDA,提高SOD,GSH-Px(P<0.05或P<0.01),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P<0.05或P<0.01),降低胰岛细胞凋亡率(P<0.05或P<0.01),并能降低FBG,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或P<0.01),以150 mg·kg-1最为明显.结论:桑叶总黄酮能改善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缓解胰岛β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筛选二者联合用药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小鼠随机被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1)),联合用药给药剂量均为60 mg·kg~(-1),联合用药1(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1∶3)组、联合用药2(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2∶3)组、联合用药3(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1∶1)组。在造模前各治疗组ip给药7 d,1次/d,其他各组ip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ip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ip 0.1%四氯化碳(CCl_4)花生油(20 m L·kg~(-1))建立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18α-,18β-甘草酸高、中、低剂量(15,30,60 mg·kg~(-1))组,联合用药3个不同配伍比例组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和肝组织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的影响,并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筛选二者联合用药的最佳配伍比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ST,肝组织AST,ALT,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18α-甘草酸组,18β-甘草酸组均可降低小鼠血清中AST,肝组织AST,ALT活力,MDA含量,升高肝组织中SOD活力;比较二者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 18β-甘草酸组对肝组织中AST,ALT水平影响优于18α-甘草酸组,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二者联合用药的最佳配伍比例为2∶3,其对肝组织中AS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均优于单用18α-或18β-甘草酸治疗组。结论:18α-与18β-甘草酸可保护急性肝损伤小鼠,后者保护作用比前者强,二者配伍的最佳比例是2∶3,其对AST,MDA水平影响优于单用18α-或18β-甘草酸。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对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近年来胰岛β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和β细胞损伤的病因病机,从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两方面介绍了中医药对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说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有优势和潜力.但中医药在改善胰岛β细胞机制的分子水平研究方向还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田建华 《光明中医》2008,23(10):1482-1484
目的:探讨使用胰岛素辅助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的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两组患者均停用其它降糖药而根据血糖监测结果使用胰岛素。其中观察组配合应用中药而对照组停用一切中药。结果:通过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C肽的差值比较,观察组方法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纯化方法培养EPCs。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MP对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结果200mg·L–1 TMP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功能;但是25mg·L-1 TMP显著减少H2O2致细胞凋亡和细胞生长停滞在G0/G1期,而L-单甲基精氨酸(L-NMMA)抵消TMP的保护作用。结论TMP对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和生长停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eNOS受体拮抗剂L-NMMA能抵消TMP这种保护作用,说明TMP对EPCs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eNOS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细胞内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的机制,参与细胞诸多生理病理过程,维持机体内稳态。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调控肿瘤的形成、增殖、转移以及能量代谢等诸多方面。自噬对肿瘤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自噬能抑制早期肿瘤的生成,促进晚期肿瘤的发展。目前自噬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调控肿瘤细胞自噬水平的作用。相对应于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复杂角色,抗癌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亦具有多面性,或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引起细胞死亡、抑制肿瘤转移;或抑制自噬,增强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甚至可能在不同肿瘤类型中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自噬性死亡或保护性自噬作用。目前调控肿瘤自噬水平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皂苷、生物碱、多酚、黄酮和内酯类化合物,既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自噬达到抗肿瘤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发挥抑瘤作用。因此,本文对抗癌中药单体在调节肿瘤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有助于研制以自噬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逐渐成为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的焦点,中医中药则在胰岛细胞修复与保护方面显示出特色与优势,并取得较大进展。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在胰岛细胞保护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胰岛细胞保护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们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一般情况下,心肌细胞依赖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所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来维持其舒缩功能和离子泵功能。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程序性降解机制,是机体组织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和自我修复过程,也是细胞凋亡的一种方式,是维持人体细胞能量平衡的一种基本现象。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是受损线粒体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线粒体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稳态非常重要。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或其提取物被证实可以通过自噬或者调节线粒体的功能来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损伤。这更加启发着中医药工作者以线粒体为靶向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化颗粒对具备"热"证素特征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胰岛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招募符合具备中医"热"证素特点(《证素辩证学》)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平均年龄(57.9±6.9)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保留原降糖方案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清化颗粒,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每日1包,冲服,疗程为12周。服药前后分别于空腹、标准馒头餐后120 min留取血清。主要评价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次要评价指标:稳态模式评估指数(HOMA2%B、HOMA2%S、HOMA2%I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MDA),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组间疗效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HbA1c明显下降、HOMA2%B明显上升,对照组未见显著性变化,2组间存在差异(P=0.044,P=0.016)。治疗组SOD明显上升、MDA明显下降,对照组未见显著性变化,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11,P=0.049);血脂等其它评价指标未见改变。结论:清化颗粒能改善具备"热"证素特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和氧化应激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杜仲叶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及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分为4组,即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格列本脲,10 mg·kg-1)、杜仲叶黄酮(2.5,5.0 g·kg-1)组,并设立正常组。ig给药,每日1次,连续28 d.取血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游离胰岛素(FINS)水平,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部分胰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部分胰胰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及HE染色,镜下观察胰岛形态及细胞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FBG显著升高,FINS下降,糖耐量降低,胰腺组织中的SOD及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病理切片显示胰岛明显发生萎缩(P0.01);与模型组比较,杜仲叶黄酮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MDA水平、提高SOD及GSH-Px水平,并能降低大鼠的FBG,改善糖耐量,提高FINS水平(P0.01,P0.05),病理切片显示大鼠的胰岛面积增加、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P0.05)。结论:杜仲叶黄酮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善糖耐量,增加FINS水平,对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推测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脏毒清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脏毒清(0.05,0.10,0.15,0.20,0.25 g·m L-1)进行干预12,24,36,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不同质量浓度脏毒清(0.10,0.15,0.20 g·m L-1)作用SW480细胞24 h后,另设空白组,采用用荧光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测定半胱天冬酶-3(Caspase-3),Caspase-9的酶活性,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脏毒清对其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脏毒清0.10,0.15,0.20 g·m L-1组能明显诱导SW480细胞凋亡,Caspase-3及Caspase-9酶活性明显升高,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升高,抗凋亡蛋白Bal-2表达明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脏毒清具有促进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作用,并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