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火绒草降血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焦淑萍  陈彪  姜虹  张立明 《中草药》1997,28(11):673-675
用火绒草水煎剂30g/kg给小鼠灌胃10d,可以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糖尿病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并可对抗肾上腺素或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2.
火绒草抑菌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管碟法”用8种细菌对火绒草水提物、水提醇沉物、水提物3个分离组合、水提醇沉物3个分离组分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8种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81484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水提物,水提物第1分离组分和水提醇沉物等2分离组分的抑菌环直径均在20mm以上,而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溶血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猪丹毒杆菌、禽巴氏杆菌、绿脓杆菌10104等7种细菌抑菌作用较差或无抑菌作用。提示火绒  相似文献   

3.
火绒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火绒草的来源、性味功能、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资源状况 ,概述了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表明火绒草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火绒草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管碟法和试管法。结果:火绒草提取物出现抑菌作用。结论:火绒草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弱或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华火绒草黄酮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华火绒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结果:从华火绒草(Leontopodlum sinense)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将它们分别鉴定为3,5-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6。7-Dimethoxy-3,5-dihydroxyflavonol)(1)、3,5,7-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8-methoxy-3。5。7-trihydroxy flavonol)(2)和槲皮素(qllercetin)(3)。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B环未取代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建立对火绒草进行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方法:薄层鉴别方法。结果:以有效活性成分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为指标,建立了火绒草的专属性薄层色谱。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火绒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材火绒草抑菌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以36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为自变量,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得到36个色谱峰的相关系数。结论:初步确定火绒草中与16个色谱峰对应的化学组分具有抑菌活性,其中色谱峰X10为原儿茶酸,X13为原儿茶醛,X14为绿原酸,X16为咖啡酸。  相似文献   

8.
火绒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国内外有关火绒草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涉及到该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作用 ,为今后该属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火绒草对动物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火绒草提取物(ip50~100mg/kg)对动物逆转性Arthus反应,抗鼠血清兔血清引起的足肿胀、溶酶体所致的出血斑、毛细血管返透性以及羧甲基纤维索引起的白细胞移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作用并不依赖于肾上腺和溶酶体膜的完整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火绒草中木犀草苷和咖啡酸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咖啡酸的检测波长为320nm,木犀草苷的检测波长为350nm;柱温:25℃。结果:木犀草苷在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1.35%,RSD=1.58%;咖啡酸在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7%,RSD=2.34%。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火绒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鬼箭羽的降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对鬼箭羽9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从鬼箭羽降糖有效部位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香橙素(aromadendrin),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槲皮素(quercetin)和芦丁(rutin)。其中rutin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坚杆火绒草不同部位中总酚酸含量的差异,验证"坚杆火绒草的采收时间为花期,使用部位为叶子和花"的合理性。方法:以绿原酸为对照品,以福林酚为显色剂,检测波长765 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含量。结果:绿原酸吸光度与质量浓度在0~20 mg·L-1线性良好(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95.8%(RSD 1.0%)。坚杆火绒草花期的叶中总酚酸提取量高达190.606 mg·g-1;花期总酚酸含量明显高于果期,同一植株叶子和花中总酚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总酚酸可作为坚杆火绒草最佳采收期及药用部位的评价指标,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HPLC测定新疆产短星火绒草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方法,并用于短星火绒草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溶液(10∶90),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0.08~0.76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48%,RSD 2.82%。咖啡酸线性范围0.051~0.459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1%,RSD 0.96%。结论:该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短星火绒草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成分的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藜蒿叶水提物中抗白色念珠菌功效的主要活性物质。方法:对藜蒿叶水提物中可溶性成分进行初步检测分析,并以HPD600型大孔树脂对藜蒿叶水提物进行分离,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用30%乙醇,50%乙醇,70%乙醇水溶液洗脱所得不同组分及其对应阴性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辨识藜蒿叶水提物中对抗菌功效贡献最大的活性组分,并结合HPLC-MS进行初步的物质成分分析。结果:藜蒿叶水提物可溶性成分中糖、蛋白等营养物质质量分数占78%左右,多酚类化合物占16%左右。藜蒿叶水提物经HPD600型大孔树脂,70%乙醇水溶液洗脱后所得组分C是藜蒿叶中主要的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药效组分,其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呈剂量依赖效应;质谱分析出组分C主要成分为丹参二萜醌类和萘啶酸类化合物,包括脱氢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Ⅰ,以及3种萘啶酸衍生物,以上物质均为首次从藜蒿植株中发现。结论:利用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别分析了藜蒿叶水提物中抗白色念珠菌的主要药效组分,为进一步研究藜蒿叶水提物具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乌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乌蕨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 Sephadex LH-20 柱色谱对乌蕨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乌蕨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4-羟基-2,6-二氧甲基-苯甲酸(2),胡萝卜苷(3),芹菜素(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6),丁香酸(7),原儿茶醛(8),2,5-二羟基苯甲酸(9),原儿茶酸(10),秦皮素(10),6-氯-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牡荆素(13)。结论:化合物6,1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地蚕(Stachys geobombycis)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干燥的地蚕块茎粗粉10 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适量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分别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其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通过硅胶色谱法,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依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地蚕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苷(1),异类叶升麻苷(2),对羟基苯甲酸(3),latifolicinin C(4),papuline(5),亚油酸甲酯(6),α-亚麻酸(7),3,4-二羟基苯甲醛(8),尿嘧啶核苷(9),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10),β-谷甾醇(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10,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9,12为首次从地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匙羹藤果水提液的降血糖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对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以四氧嘧啶致高血糖的糖尿病小鼠和大鼠为模型,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药,以葡萄糖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测定小鼠和大鼠血糖,观察匙羹果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的降血糖作用,分别按照SOD活性试剂盒,总胆固醇试剂盒(COD-CE-PAP法),甘油三酯试剂盒(GPO-PAP法)检测法,GOD-POD法测定高血糖小鼠用药前后的SOD活性,高血糖大鼠给药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正常小鼠糖耐量等指标,比较用药前后高血糖大鼠胰胰腺组织的病理状态,探讨匙羹藤果水提液降血糖的作用机制。结果:匙羹藤果水提液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66.65 g·kg~(-1),水提液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和大鼠血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高糖尿病小鼠SOD活性,降低糖尿病大鼠甘油三酯,修复糖尿病大鼠的胰腺和增加其胰岛数量,同时不影响正常小鼠的糖代谢。结论:匙羹藤果水提液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调节脂代谢和糖代谢有关,为明确匙羹藤果降血糖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金丝草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禾本科金发草属植物金丝草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丝草干燥全草的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6-C-β-D-鸡纳糖苷(1)、牡荆素鼠李糖苷(2)、异牡荆素-4’-O-α-L-鼠李糖苷(3)、金丝桃苷(4)、槲皮素-3-甲醚(5)、D-甘露醇(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金发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药大通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通筋根茎中共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表木栓醇(2),木栓酮(3),5,3',5'-三甲氧基-7-甲基黄酮(4),大黄素甲醚(5),大黄素(6),5,6,4'-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7),β-胡萝卜苷(8),蒙花苷(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