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姬 《海峡药学》2015,(4):256-258
对我院2013年度上报的5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ADR中涉及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占总数的70.69%。ADR损害类型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总数的63.08%。结论: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强化合理用药意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对2006—2014年我院上报的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上报发生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的155例病例中,女性96例,男性59例;60岁以上老人45例,15岁以下儿童4例,其他年龄段109例。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多,用药途径主要以口服给药为主,且大多为首次发生的不良反应。结论:尽管中成药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规范、谨慎使用注射剂型,注意口服给药的合理性,加强对医护人员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教育,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50例中成药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丽霞  许应强 《海峡药学》2009,21(6):231-232
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8月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室收集到的50例中成药致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中成药涉22品种。50例ADR中,41~50岁发生率最高.占36%;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占42%).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  相似文献   

4.
唐荣  孟祥林  刘佳  梁鹦 《中国药业》2014,(13):46-48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并预防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将医院2013年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应用Office 2007 Excel软件。结果 ADR的常发人群为老年人;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结论临床、护理及药学人员应加大配合力度进行ADR报告的收集工作,且工作重点在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ADR的根本原因,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贺桂泉  史勇 《天津药学》2007,19(4):24-26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上报的46份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结论: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感染药物最多见,ADR报告数量偏少,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杨小娟  彭薇  曾文干 《河北医药》2013,(21):3315-3317
药品不良反应(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我院ADR监测工作从2003年开始启动,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探索,临床医护人员的ADR监测意识不断加强,监测工作正日趋完善。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收集整理上报的533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18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89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51例,占27.0%),其次为中药制剂(29例,占15.3%);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146例,占77.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2例,占32.8%),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57例,占30.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保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6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 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 月1 日– 2011 年12 月31 日临床上报的603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603例ADR 报告中,男性235例,占38.97% ;女性368例,占61.03%;> 60岁患者178例,占29.52% ;静脉滴注的ADR 发生率最高,占54.56% ;按药品分类统计,抗菌药物引起ADR例数最多,占45.44% ;引起ADR 频率最高的前10 位药品包括6 种抗菌药物、3 种中成药以及前列地尔注射液;按ADR 临床表现分类,最常见皮肤损害,共计312例,占51.74%.结论:ADR 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 报告与监测工作,提高抗菌药物和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降低ADR 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成药不良反应(ADRS)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发生的由中成药引起的ADRS94例进行分析,并调查了发生ADR的43种中成药说明书,将其ADR临床表现与说明书描述进行对比。结果:94例ADR报表涉及中成药43种,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53.01%),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损害;43种中成药说明书仅有21种(48.88%)较明确标注了ADR情况;17种(39.51%)标注“尚不明确”:5种(11.61%)无不良反应项。结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中成药的说明书书写不规范。中成药ADR的监测对药品生产使用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中成药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支敏倩 《中国药业》2014,(24):91-92
目的为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至2013年收集的1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52例60岁以上患者,占35.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20例,占82.76%;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共77例,占53.10%。结论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其合理使用,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上报的200例临床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菌药(120例,60.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3例,56.5%);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高(89例,44.5%);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8例,84.0%)。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院这3年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把本院这3年收集的137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涉及14类药品,抗感染药居首位。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要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加强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院2010年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Microft Office Excel和SPSS 19.0等软件,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上报到广东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6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其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ADR类型及不同剂型药物的分布情况等。结果 ADR发生的性别分布偏向男性患者(60.95%),这一偏向比2010年8月前更为明显(P<0.01),尤其是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注射剂的ADR发生率最高,占86.64%,其次口服制剂,占13.16%,其中口服剂型发生的ADR中严重的28例(43.07%);引起ADR前3类药物分别是抗微生物药物、中成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结论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培训,对已知的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怀疑药物应重点监控,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和中成药,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掌握ADR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定相应对策,减少ADR事件的伤害。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1月上报ADR 217例,按性别、年龄、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217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报告比例最高,占85.25%;涉及药品品种以抗菌药物为首,占38.71%;ADR累计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重视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利于为调整医院用药方式及筛选用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谭敏秀  邓智明 《中国药事》2010,24(2):207-208,F0003
目的探讨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对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7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不同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见。结论应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分布情况。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陈丰庆 《海峡药学》2015,(4):260-261
对2013年某院收集、上报的3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对涉及的101例抗感染用药相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101例ADR中,青霉素类比例最大(31.1%),其次为喹诺酮类,头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个品规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16.98%),其次为头孢美唑、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相似文献   

18.
林薇  余莉  吴伦 《中国药师》2017,(8):1442-1444
摘 要 目的:了解中成药不合理使用对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上报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从适应证、用法用量、中成药联用、中西药联用、用药疗程等5个方面分析评价处方或医嘱中的用药合理性,计算不合理用药比例。 结果: 共收集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217份,涉及患者217例,用药原因排前3位为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共涉及药品81个品种,发生例数最多的为参麦注射液(37例)。217份不良反应报告中适应证、用法用量、中成药联用、中西药联用、用药疗程的不合理比例分别为6.45%,5.99%,2.76%,0.92%,1.84%,共计17.97%。结论: 不合理用药可能是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中成药使用需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加强用药监护,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汇总统计我院2013年呈报的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剂型、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年龄段ADR发生率构成比为35.64%;静脉滴注给药ADR发生率构成比81.93%;药品种类发生ADR前三位的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中成药;报告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加强抗微生物药、抗肿瘤和中成药注射剂管理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7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5.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3.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7.50%)。结论:应以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为重点,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