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感应式人工耳蜗装置将声音信息转变并处理为适当的电信号之后,采用电磁感应的方式将此信号送至植入全聋患者内耳耳蜗靠近听神经纤维的作用电极上,刺激神经发放冲动,使全聋患者恢复音感。本装置经临床全聋患者使用,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单导感应式人工耳蜗植入术,国外及我国都在开展与探索,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本文对9例全聋哑患者,经听力计检查听力损失在95dB以上者,都进行了单导感应线圈式人工耳蜗植入术,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就其临床适应症、手术方法、疗效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耳蜗是为重度、极重度聋以及全聋患者重新获得听觉的电子仿生装置。它的研制工作经历了大约150多年的历史,在临床中使用的历史有20多年。人工耳蜗技术引进中国在临床中应用有11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约有4000耳聋患者接受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其中澳大利亚Cochlear人工耳蜗2900例,占72%,奥地利Med-el人工耳蜗800例,占20%,美国Bionice人工耳蜗300例,占8%(2006年1月各人工耳蜗厂家汇报数字)。1人工耳蜗的临床应用基础1.1人工耳蜗装置与工作原理人工耳蜗装置由两个部分组成:(1)体内部分(植入体);(2)体外部分(言语处理器和发射线…  相似文献   

4.
多导人工耳蜗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使双侧极重度耳聋患者进入有声世界的有效手段。课题组秉承"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围绕建立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术后康复体系,优化手术技术等关键环节,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引起了社会关注并推动了人工耳蜗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完成单位: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完成人:韩德民赵啸天刘博李永新陈雪清黄丽辉刘莎莫玲燕郑军王振常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是使双耳极重度聋患者进入有声世界的有效手段,对于先天性极重度聋儿,该技术更是使之脱离无声、无语世界,回归主流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感应式单导电子耳蜗的临床应用:附108例报告空军兰州医院耳鼻咽喉科姜明显,文国远,代从哲,雷汉飞,卢瑛,张辉,姜秧根电子耳蜗是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内耳是禁区的传统观念,使一向无法解决的感音性耳聋有了新的希望。30年来经过许多专家们...  相似文献   

7.
1987年初我们开展了单导感应式电子耳蜗植入技术,现已完成6例。女5人,男1人,年龄为19~64岁。语前聋4人,语后聋2人,均为“全聋”6例病人的外耳、中耳均正常。X片显示乳突气化良好。鼓室压曲线正常,镫骨肌反射消失。鼓岬电刺激有反应者3人,无反应者3人。前庭功能检查无反应者2人,暂短微弱眼震者4人。助听器实验均为阴性。身体健康,智力发育正常。语后聋讲话时的  相似文献   

8.
人工耳蜗     
王鑫  许轶 《开卷有益》2010,(6):12-13
<正>在我国,听力残疾居最常见的五种残疾之首,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残疾人已达2780万,其中7岁以下儿童有80万,12岁以下儿童有100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造口术后切口愈合 ,防止粪便污染及感染的措施。方法 :将 76例肠造口术后病员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观察组 ) 4 0例 ,使用人工肛门碗 ;另一组 (对照组 ) 36例 ,使用人工肛袋 ,对术后伤口感染 ,切口一期愈合及粪便污染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对比。结果 :两组切口感染和一期愈合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粪便污染情况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肠造口术后使用人工肛门碗优于人工肛袋  相似文献   

10.
侯颖  李淑琪  唐海兰 《西部医学》2008,20(5):1074-1074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切口愈合,防止粪便污染及感染的措施。方法将76例肠造口术后病员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40例,使用人工肛门碗;另一组(对照组)36例,使用人工肛袋,对术后伤口感染,切口一期愈合及粪便污染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对比。结果两组切口感染和一期愈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粪便污染情况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1)。结论肠造口术后使用人工肛门碗优于人工肛袋。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1988年3月至1989年3月对双耳全聋患者施行后鼓室进路感应式单导电子耳蜗植入术1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10~25岁。选择的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健康的语后聋患者,有语言能力;②双耳全聋,听力计最大输出无听觉反应;③年龄在10岁以上,无颅内占位性病变和中耳乳突炎症;④智力发育正常。本组采用的是辽源市电子耳蜗厂制造的人工电子耳蜗。  相似文献   

12.
13.
电子耳蜗(又名人工耳蜗和耳蜗植人),是用于恢复全聋病人的听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装置是由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及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经两年努力并在有机氟材料研究所的协助下研制成功的。电子耳蜗的原理是利用聋人耳内残留的听神经,运用电于技术,模拟耳蜗功能,将电极植入耳蜗,将声音变换成电流形式激活节细胞产生听觉。该装置包括体内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耳蜗畸形与耳蜗正常患者经人工耳蜗微创植入后其听力恢复及残余听力保护的情况。 方法 经术前颞骨CT、内耳水成像及听力学检查对患者进行分组纳入,分析38例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资料,耳蜗畸形16例,耳蜗正常22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分以及残余听力保留情况,听力保留标准:125、250、500 Hz平均阈值较术前升高<10 dBHL。 结果 人工耳蜗电极均能顺利植入,术中检测电极阻抗均正常,开机后两组对象人工耳蜗均工作正常,听觉反应良好。16例耳蜗畸形患者术后1个月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82%,完全保留率33%,部分保留率49%。22例耳蜗正常患者,低频残余听力保留率100%,完全保留率82%,部分保留率18%。随访6个月、1年听力保留率与1个月时无变化。耳蜗畸形患者术后CAP和SIR值分别为5.7±1.2、3.5±1.0;耳蜗正常患者术后CAP和SIR值分别为6.4±1.1、3.7±0.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耳蜗畸形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言语康复情况、对声音的反应能力与耳蜗正常患者术后无明显的差异。但耳蜗畸形由于结构的影响,耳蜗畸形组低频残余听力的保留率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本研究耳蜗正常与耳蜗异常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其术后疗效及残余听力的保留情况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为临床诊治该类患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镁硅玉人工骨关节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2月开始对镁硅玉石进行了成份分析,理化性能测试和动物实验:结果证明镁硅玉能满足制造人工骨关节要求。随后设计制造了十余种人工骨关节,其中包括股骨头,全髋,半膝,全膝等。经临床应用174例,观察一年以上131例,最长53个月,平均32.8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局部反应良好,无1例假体破碎者,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61年House研究人工耳蜗植入以来,近年国外和国内相继正式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初步经验。我科从1986年12月起,应用北京协和医院监制的单导感应式电子耳蜗(以下简称人工耳蜗)治疗8例双耳全聋病人。现就手术径路,临床效果等初步经验及有待探讨的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后的疗效及言语康复效果。方法:6例重度与极重度聋患者经面神经隐窝径路埋植Nucleus-22或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术后给予数次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结果:植人手术全部成功。术后连续言语识别率由术前的0%—22%达到42%—79.5%;言语清晰度从术前的0%—46%达到53%—81%。3例患者术后完全可以利用听觉进行交流。结论:NucleusM人工耳蜗植入术成功率高,术后经开机调试和言语康复训练,人工耳蜗装置工作状态正常。  相似文献   

18.
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全国约有 2 0万聋哑人 ,让他们从无声世界到有声世界来 ,能开口说话 ,这是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声。结果 实践证明 ,安装人工耳蜗的患儿术后听力及语言能力都有极大改善 ,他们的学习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从而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让他们重返有声世界 ,享有美好人生。结论 积极有效地术前、术后护理工作 ,可使安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病人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为预防和发现术后并发证提供重要资料 ,从而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耳蜗义称电子耳蜗,是目前惟一能使重度或全聋患者恢复听觉,回到有声世界和言语社会的医学装置。将其植入内耳取代丧失功能的耳蜗,使之重获听力即为人工耳蜗植入术。2001~2005年,我科成功地为6名儿童做了此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由于此手术是将一异物植入耳内,与一般耳部手术不同,更由于手术对象是聋哑人-社会特殊群体,因此,在护理上有其特殊性,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工耳蜗植入是为患有重度或先天性耳聋的患者,通过利用内耳的替代装置——人工耳蜗,使其听力接近正常,并经过训练达到语言交流目的的矫正方法,从而使患者走进有声世界,我科从2002年6月至今共有8例先天性耳聋的患者接受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