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观察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显微管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对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偏头痛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而言,显微管减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偏头痛症状,而且见效比较快。  相似文献   

2.
苯妥英钠口服治疗伴有神经症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桂琴 《河北医药》2000,22(4):268-269
目的 验证苯妥英钠治疗伴有偏头痛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对119例伴有神经症偏头痛的患者予以苯妥英钠,观察神经症临床消失率及偏头痛缓解率。结果 神经症消失有效率77.31%(92/119),偏头痛缓解有效率73.41%(87/119),两者同时均有效率为73.11%(87/119),结论 苯妥英钠是一种安全有效,服用方便、价格低廉治疗伴神经症偏头痛患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西药联合中医辨证疗法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并平均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止痛药西比灵胶囊加乙酰氨基酚合用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实验组疗效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明显的增强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治疗偏头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常用抗偏头痛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新药舒马坦具有理想的选择性抗偏头痛活性,布托啡烷等的经鼻喷雾用药系统为以前不能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提供一种新的给药途径,这些新的或正在 研究中的疗法将给临床医师提供治疗偏头痛患者更广泛的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探讨对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64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为85%,总有效率为97%以上。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以其微小的损伤,良好的疗效成为顽固性偏头痛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四物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100例临床明确诊断的偏头痛患者进行EEG描记及TCD检测,并给予中药治疗.结果 TCD正常患者有效率92.42%,TCD异常患者为72.09%.结论 采用EEG与TCD相结合对偏头痛的诊断有指导价值,EEG有鉴别诊断价值,加减四物汤对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院患者38例,记录患者治疗前偏头痛情况,对患者进行中医结合配合康复指导治疗,治疗60天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偏头痛情况。结果:在进行60天治疗后,停止用药半年至一年内,偏头痛痊愈患者例数为23例,治疗显效患者例数为14例,无效患者例数为1例,总治疗有效例数为37例,治疗有效率为97.4%。治疗无效率为2.6%。结论:对偏头痛进行中医结合配合康复指导治疗能帮助患者更快地缓解病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莫西平在治疗各种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1年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偏头痛患者,同时设置了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每组分为典型偏头痛、普型偏头痛、丛集型偏头痛三种。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典型偏头痛有效率为93.3%,普通型偏头痛有效率为83.3%,丛集型偏头痛有效率为8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在治疗偏头痛特别是典型偏头痛上显示了优越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偏头痛是一种慢性、致残性原发性头痛。偏头痛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跳动样、一侧或单侧头部剧烈疼痛。我国偏头痛发病率约为3.0%~18%,男性患者发病率低于女性患者,3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主要有曲普坦、麦角胺、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镇静剂和地塞米松等[2,3],这些药物疗效不同,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丙戊酸钠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急性偏头痛药物。研究表明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可以治疗急性偏头痛[4],但其疗效存在一定的争议。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偏头痛患者中西医治疗和护理经验.方法 对8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并对过程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加用川芎茶调散后,偏头痛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2.6%,与对照组(62.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透刺配合腕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4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电针透刺配合腕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及结束治疗后3~6个月患者头痛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结果治疗后及结束治疗后3~6个月疼痛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01)。结论电针透刺配合腕针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erenumab是一种新型成人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是首个批准上市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仅限于皮下注射。药物通过靶向结合并拮抗CGRP受体起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临床试验显示,在患有发作性或慢性偏头痛患者中,每月皮下注射erenumab 70 mg或140 mg可显著降低月平均偏头痛日数,证明erenumab可预防治疗偏头痛。  相似文献   

13.
《药学进展》2009,33(5):232-234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最常见的头痛症状。目前针对偏头痛的药物疗法分为缓解性和预防性疗法,前者也被称为顿挫疗法。美国头痛治疗协会推荐5-HT1B/1D受体激动剂(包括曲坦类化合物)为中、重度偏头痛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曲坦类药物并非对所有偏头痛患者都有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黛力新与心理干预联合的方法治疗患有偏头痛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偏头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黛力新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黛力新与心理干预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偏头痛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黛力新与心理干预联合的方法对患有偏头痛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用氟桂利嗪与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老年偏头痛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例,实验组采用氟桂利嗪+血塞通展开偏头痛治疗,参照组采用氟桂利嗪展开偏头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老年偏头痛患者总疗效数据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老年偏头痛患者总不良反应数据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氟桂利嗪对老年偏头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塞通,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天丸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运用正天丸对 3 4例偏头痛患者治疗 ,并与去痛片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结果  正天丸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1)。结论  正天丸治疗组与去痛片对照组相比较 ,对偏头痛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黛力新在偏头痛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对60例偏头痛患者给服黛力新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治疗前后偏头痛的疼痛强度、发作次数、抑郁、焦虑程度。结果在服药4周之后,患者在抑郁、焦虑评分、头痛的强度、发作次数等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黛力新对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和中药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针灸和中药治疗,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治疗周期,进行3个治疗周期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偏头痛症状有较大的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中药联合进行偏头痛治疗的效果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效果突出,是临床中治疗偏头痛的比较好的方法,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一种重要的神经肽,具有扩血管的作用。针对CGRP的治疗在临床试验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而且不引起血管收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对安全。最早合成的药物是小分子量CGRP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但因肝脏毒性使其研发过程屡屡受挫,目前尚无该类药物获得上市批准。随后出现的CGRP单克隆抗体在预防治疗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充分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已经有3个单克隆抗体获得上市批准。本文主要对CGRP与偏头痛的关系以及CGRP单克隆抗体治疗偏头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于35~45岁之间达到高峰,之后,偏头痛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目前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学的分子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其治疗方法较多,如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麦角胺类止痛剂以及各种中枢神经性镇痛剂等单一或联合应用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本文选择门诊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间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患者100例,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曲坦类药物尤舒与常规治疗方法心得安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疗效、安全性的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