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因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常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临床症状,手术治疗为其根本方法,对于无症状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不充分易出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我们成功治疗了1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术中出现儿茶酚胺诱导的心肌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敏矜  严棠 《新医学》1990,21(3):132-133
本文报告嗜铬细胞瘤20例,均有高血压。呈阵发性发作者17例,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者3例。均经尿香草扁桃酸(VMA)含量及酚妥拉明试验确诊。本组B型超声波检查阳性率达77%,方法简便,可作为首选定位检查方法。本文还讨论膀胱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心肌病、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及发作性低血压或休克型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3.
静息型(有些文献称静止型)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极为少见,常误诊为膀胱肿瘤,若处理不当,围手术期极易导致高血压危象或低血压休克,病死率极高。本院近3年来共收治静息型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阻滞试验,出现高血压危象时降压扩容期间和手术过程以及术后7d血压的连续监护,说明及时观察血压变化,合理调整降压药或升压药,对预防高血压危象或低血压休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0-03~2006-12在全身麻醉下为14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护理体会如下。1围手术期常见危险状态1.1高血压危象收缩压高于250 mm Hg,持续1 m in以上即称为高血压危象。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由于入手术室后紧张、恐惧,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刺激;翻身摆放体位时肿瘤挤压;手术探查刺激、挤压肿瘤等诱因均可导致患者高血压危象,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常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1]。1.2严重低血压嗜铬细胞瘤切除以后,因儿茶酚胺急速降低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加之麻醉作用及液体量不足等诱因,极易发生低血压或休克,这是…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本院收治1例嗜铬细胞瘤导致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同时合并低血压休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是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神经丛的嗜铬细胞。其中70%来自肾上腺。由于嗜铬细胞瘤能使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病人常表现为头痛、心悸、出汗三项主症及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三高症状。临床上如观察处理不及时,可发生嗜铬细胞瘤危象、并发脑水肿、急性左心衰竭、心肌梗塞或消化道大出血而迅速死亡。我科曾收治2例来自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患者。1例患者住院期间曾出现过急性左心衰竭;另1例患者住院期间有高血压危象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及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以提高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讨论其诊断、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结果5例患者成功切除肿瘤,患者切除肿瘤时均出现高血压危象,切除后均转为低血压。结论对异位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应高度重视,术前尽可能明确诊断、完善准备,术中采取正确措施可避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并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2例术前诊断均不能明确,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出现低血压时应想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并探索敏感的儿茶酚胺类药物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0.
正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儿茶酚胺症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有关[1]。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多为良性肿瘤[2]。由于大量儿茶酚胺的释放,患者容易引起持续或阵发性的高血压、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发作时,患者常伴有剧烈头痛、烦躁、心悸、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休克。本科收治2例巨大嗜铬细胞瘤入院时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已痊愈出院。现将治疗和护理的体  相似文献   

11.
膀胱嗜铬细胞瘤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期遗留在膀胱壁的嗜铬细胞.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膀胱嗜铬细胞瘤约占膀胱肿瘤的0.1%,占嗜铬细胞瘤的1%,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血尿和糖尿病,高血压可为持续性或发作性,特点是膀胱胀满时出现阵发性高血压、脉搏加快、面色苍白、头痛、出汗等[1],排尿过程中,症状可达到高峰,患者可发生晕厥,排尿后症状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12.
循证护理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1月一2008年12月将10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按时间顺序配对设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法,循证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即提出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的护理问题,组织护理人员查找国内外证据,通过科学的方法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案.并进行实施及评价验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高血压危象、直立性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循证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高血压危象、直立性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不仅能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而且能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及病理结果。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高血压患者2例,血尿患者4例;高血压及血尿症状均存在2例,2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右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诊断应充分结合其病史及辅助检查,治疗上早期膀胱嗜铬细胞瘤治疗首先膀胱部分切除术,晚期恶性膀胱嗜铬细胞瘤考虑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术中发现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及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以减少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讨论其诊断、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结果】11例患者成功切除肿瘤,2例死亡,患者均出现高血压危象及低血压.【结论】对异位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应高度重视,术前尽可能明确诊断、完善准备,术中采取正确措施可避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介绍1例嗜铬细胞瘤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压与高血压交替、心律失常及糖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系统损害患者的护理。经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左心衰竭的急救和护理,患者渡过危险期,为手术创造条件,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功能静止性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死亡分析刘齐贵,戚恩荣,麻律青,黄德富,熊德顺,杨树才,张勋,王传达,李彦我院曾收治1例病史14年的左侧功能静止性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探查术中探查不同部位时出现高血压、低血压、血压降至0等变化,最后死于血压不升。功能静止性...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小艳  陈再君 《临床荟萃》2004,19(22):1306-1308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或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多汗、心悸,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巨大的潜在危险,可在药物、麻醉、分娩、手术等情况下诱发高血压危象或休克,而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分析和比较嗜铬细胞瘤的各种诊断方法,旨在提高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病情突变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燕  苗京亚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7-788
嗜铬细胞瘤为功能性肿瘤 ,引起的症状错综复杂 ,是人体变化最大的一种肿瘤。[1]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 ,但危险性大。[2 ]我院手术室自 1 991年 2月至2 0 0 0年 5月共为 1 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肿瘤摘除手术 ,其中 2例术中病情突变 :1例术中发生高血压危象 ,心跳骤停 ;另 1例术中大出血致重度休克 ,均经抢救脱险。现就 2例术中病情突变和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 患者男 ,2 9岁。因头痛、头晕、阵发性高血压 4个月入院。B超及CT检查诊断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入院时血压 2 5.3 / 1 3 .1kPa…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误诊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科近10a来嗜铬细胞瘤误诊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22~53(平均31.2)岁,病程1个月~6a。本组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本组均有高血压.收缩压160~280mm Hg,舒张压90~200mm Hg,其中持续性高血压3例。阵发性高血压2例,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重3例。本组均有发作性心悸症状,伴有多汗症状6例.胸闷胸痛症状1例.视物模糊3例.持续性蛋白尿1例,间断性蛋白尿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表现为阵发性无痛性血尿1例。  相似文献   

20.
正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嗜铬细胞,90%的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髓质内。内源性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分泌过多是嗜铬细胞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由此可产生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等系列与此有关的临床症状[1]。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2]。麻醉诱导以及手术中创伤刺激,肿瘤部位的挤压等均可诱发儿茶酚胺的释放,出现严重高血压危象,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