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德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4):245-245
近年来,随着钩体菌多价菌苗的预防注射,我县的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从1985~1990年中平均每年收治367例降至近年的20多例,但属肺大出血型的钩体病比例明星升高。1991~1996年,我科先后收治钩体病146例,属于肺大出血型的27例,占135%。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12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1:1,25。年龄16~58岁。青壮年17例,占63%。发病至入院时间,1天以内8例,2~3天13例,4天以上6例。入院后1天确诊12例,2~4天确诊历例。27例均符合戴自英主编的《实用内科学》第九版中构端螺旋体病(肺大… 相似文献
2.
散发性钩端螺旋体病5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结晶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6):962-963
对 5 1例散发性钩体病人的诊疗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由于无流行病学资料参考 ,早期误诊率高达 88.2 % ( 4 5 /5 1) ;提示在流行季节来自非流行区的疑似钩体病人 ,应根据钩体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作出早期诊断。必要时可用青霉素作治疗性诊断。为防止赫氏反应发生 ,可辅用激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是构端螺旋体病常见的临床类型,肺弥慢性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将我院收治的64例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的诊断、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56例,女性8例,年龄12—61岁,平均43岁。普通型41例,肺弥漫性出血型23例。先兆期9例,极期8例,重危期6例。二、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组病例100%有发热,>96%有头痛、身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和淋巴结肿大等钩端螺旋体病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咯血55例(85.94%)。其中痰中带血23例,多数病人小量咯血,咯血量一次超过300毫升5例,口鼻涌血4例。9例病程中始终无咯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青霉素的剂量与钩端螺旋体病赫克斯海默尔反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均用大剂量的青霉素,其中60例在使用青霉素前加用安定和地塞米松。结果:本组60例治疗方法一致的病例,无1例发生赫克斯海默尔反应。结论:治疗诊断明确的钩端螺旋体病,用大剂量青霉素,无赫克斯海默尔反应,临床症状改善快,疗程短。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042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中,89.99发生~9月;11~25岁占60.21,男女之比为1.22:1;农民占59.17%,学生占25.5%。感染方式以型为主,临床以流感伤寒型为主(占87.57%)。从患者体内分离出694株钩体,菌型鉴定主要为巴叶赞型(24.5%)和型(15.70%)。8042例中、死亡153例,病死率为1.90%。 相似文献
15.
<正> 1973年6月7日至7月30日,凌洁、龙显两大队相继暴发钩端螺旋休病流行,病人达124例。我们及时组织医疗队深入疫区,开展防治工作,迅速地扑灭疫情,自始至终无一例死亡。现将流行情况及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调查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肺钩端螺旋体病为少见疾病,现将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驻江南某部农场士官,20天前(2001年9月中旬)曾赤脚下水田劳动,有疫水接触史。无粉尘长期接触史,无慢性支气管炎、血吸虫、肺结核等病史。3天前无明显诱因畏寒、发热、头痛、腰膝酸痛、咳嗽、咳痰,曾在卫生队以感冒治疗,效果不佳。后又出现咯暗红色血块、黑便,2001年10月9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①支气管扩张,②肺炎收入内科。查体:体温39℃,血压98/68mmHg。双下肺呼吸音弱,右下肺闻及湿啰音,腓肠肌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6×109/L,血沉45mm/h… 相似文献
18.
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是一种常见的流行病。它引起的儿童脑血管病在我省报道尚少。我院1979收治4例儿童脑血管钩端螺旋体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及分型患儿3岁1例,7岁1例,9岁2例,均为男性,住在农村。于夏秋季呈散在发病,查明猪是主要传染源。患儿都有下田、玩水与病猪及病猪的粪尿接触史。临床表现以肢体瘫痪和失语为突出症状,还伴有头痛、呕吐、肢体麻木、一侧身体感觉障碍。严重者大小便失禁,后期出现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流涎、声哑、发音困难、表情呆滞、强哭、强笑等.本组4例起病可分以下三型:一、急起型(2例):突然出现偏瘫,于48小内时症状达顶峰。 相似文献
19.
20.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人兽共患的最常见病之一,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发生或流行,东南亚地区的流行较为严重。在我国广泛分布和流行,50~80年代南北方均有较大规模的流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钩体病的防治工作逐步深入,其发病率大大下降,但近几年来,钩体病在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一直处于前10位[1]。本文旨在通过报道1a多来我院检查出12例钩体病,表明广东省对钩体病的防治工作仍需重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14~53岁,平均35-5岁。全部来自广东各地,其中4例从事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