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监测肝素的两种抗凝状况。 方法 入选(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的(6月~6岁)患儿50例。所有普通肝素剂量调整都基于aPTT指导的肝素监测方案进行。根据能否在48 h内达到治疗性抗凝并且之后始终维持aPTT于治疗范围内,将入选患儿分为达标组(n = 27)与未达标组(n = 23)。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围术期临床资料。 结果 与未达标组比较,达标组的患儿在启用肝素24 h与48 h时的aPTT均较长(P<0.01);且在肝素启用48 h达标组患儿的抗凝血酶III水平较高(P<0.01),术后24 h与48 h内的胸管引流量较少(P<0.05);48 h内的新鲜冰冻血浆总输注量较少(P<0.05)。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较短(P<0.01)。但两组患儿间的肝素维持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达到基于aPTT指导的肝素监测方案标准可以改善患儿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的出血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床旁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对老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ICU内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急性肾衰竭与肺水肿的老年患者2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体外循环术后C...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手术前后,活化凝血时间(ACT)与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在反应患者体内肝素实际浓度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选取因心脏瓣膜疾病需要进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39例,于手术过程中和术后24小时内间断抽取血样进行ACT及APTT监测,并保存血浆进行活化凝血因子抗FIIa因子及抗F_(Xa)因子定量检测,作为肝素实际浓度的指标。结果:在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全身肝素化,体内肝素浓度与ACT呈明显正相关(F_(Ⅱa)因子r=0.397,P<0.001;F_(Xa)因子r=0.461,P<0.001),停止体外循环后中和肝素,体内肝素浓度与ACT无相关(F_(Ⅱa)因子r=0.242,P=0.057;F_(Xa)因子r=0.300,P<0.001),与APTT正相关(F_(Ⅱa)因子r=0.397,P=0.008;F_(Xa)因子r=0.391,P=0.010)。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ACT是良好的体内肝素浓度评价指标,肝素中和后APTT及ACT都不能完全准确反应体内肝素浓度,APTT与实际肝素浓度的相关性要优于AC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基于体重的肝素负荷剂量下体重指数(BMI)对全血活化凝血时间 (ACT)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选男性冠心病患者 78例,年龄 45~77(63.86±6.89)岁,以 BMI 为依据将患者分为 4 组:A 组 20 例(15.57≤BMI<23.03),B 组 20 例(23.03≤BMI<25.35),C 组 18 例(25.35≤BMI<27.68),D 组 20 例(BMI≥ 27.68).所有患者给予100U / kg 负荷全量肝素,并于术前、肝素负荷剂量后 5min、10min、30min、60min抽血,采用 Hemotec 法检测ACT值,以术前 ACT(ACT0)为基线,其余 ACT值与其差值分别标记为ΔACTs,MATLAB 软件计算ΔACT- 时间曲线 下面积.结果 负荷肝素后 ACT 达峰时间各不相同:33.33%位于 ACT5 时间点,51.33%位于 ACT10 时间点,15.34%位于 ACT30 时间点,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CT-时间曲线下面积随着BMI增大而增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相对于低BMI 患者,基于实际体重给予负荷量肝素对于大BMI患者是过量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普通肝素(UH)和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急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UH组和LMWH组。UH组给予UH静脉滴注72h,根据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Y)调整滴数,使其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3d后改为LMWH 5000U,bid,皮下注射7d;LMWH组给予LMWH 5000U,bid皮下注射10d治疗,于治疗前、满3、10、21d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UH组在治疗满3、10、21d,NIHSS和MBI均明显优于LMWH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UH持续72h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通过监测APTT使其延长至正常值的1.5~2.5倍之间,UH同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主要患者,也是ICU患者的第二大死因。全身过度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被异常激活的凝血反应等是脓毒症最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1-2]。而后者则可以导致机体产生高凝状态,微循环内大量微血栓生成,从而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3]。肝素作为临床中常用的抗凝剂,能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同时也具有抗炎作用。近年来,有关普通肝素在脓毒症中的治疗作用逐渐得到实验室的论证及临床上的关注,本文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疗效。方法:6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例,一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mg,皮下注射,1次/12h,7天,另一组给予普通肝素7 500 U皮下放射,1次/12h,7天,观察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心肌梗死或死亡、出血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心绞痛、心肌缺血改善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P均<0.01),心肌梗死率、出血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具有使用方便,抗凝效果肯定,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S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10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8例)常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B组(35例)及C组(33例)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基础上分别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普通肝素钠。比较3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B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且出血并发症少。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是治疗UAP安全、有效的方法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患者输注血浆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情况,旨在更好的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血浆。方法:选择2017-03—2018-03内科重症监护室130例患者(血浆置换患者除外)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30例患者共181人次输注前后凝血结果PT和APTT变化情况与血浆输注次数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共181人次血浆输注后,其PT(120例),APTT(106例)明显降低,降低者分别占66.3%,58.5%,说明血浆输注有效。30%的患者输注前后凝血检查结果无变化或者升高;血浆输注后PT和APTT同时降低的概率在分组中占大多数(91人次),特别输注量在600~800 mL,PT和APTT同时降低的概率在其相应的分组中最多。结论:按规范和要求进行血浆输注,对于凝血功能紊乱患者,输注后大部分PT和APTT明显降低,凝血功能紊乱得到有效改善。血浆输注的主要目的是为患者补充凝血因子,不合理输注反而会增加患者用血风险,输血治疗对于重症患者病情改善是有效的手段之一,需要进一步提高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的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同一时期收住院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TIA患者随机分组,入院后在给予相同的改善脑循环、脑保护药物静脉输液治疗基础上,A组(普通肝素组)给予肝素钠注射液700~1 000 U/h持续静脉泵入,每6 h测定APTT,据此调整剂量,使APT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1.5~2.5倍;B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速碧林5 000 U经腹部皮下注射,1次/12 h;均连续应用7 d后,改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d维持治疗.观察并记录TIA发作频率的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近期发生脑梗死情况,出院后随访3个月.设治疗1 w、3个月两个观察点.根据临床症状评价疗效.结果 1 w、3个月两个观察点均显示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对于治疗TIA的疗效无差异.结论 在减少TIA临床发作方面,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疗效无差别,出血副作用小,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7例符合UA诊断标准、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1)低分子肝素组(26例):予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2)普通肝素组(21例):先予肝素5000U静脉推注,然后以1000U/h静脉滴注,调整剂量使APTT维持正常对照的1.5~2倍,持续48小时后改为5000U静脉滴注,每天2次,两药均连用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最长持续时间;(2)硝酸甘油消耗量;(3)心电图改善程度;(4)不良反应等。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均较治疗前缓解,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8.5%:81.0%,P>0.05),低分子肝素组的出血并发症少于普通肝素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均有效,但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无需监测,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血液透析中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抗凝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病情稳定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31例,分成UFH组(15例)和LMWH组(16例)两组,第1年2组均按个体化使用肝素抗凝;第2年前组继续使用肝素抗凝,而后组改用LMWH,于血透前动脉端1次注入LMWH.2组分别于实验前、实验第1年和实验第2年结束时检测血浆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LP(a)及载脂蛋白(ApoA1、ApoB)水平.结果 UFH组患者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血浆CH、TG、LDL、ApoB水平明显升高,HDL、ApoA1明显降低,而LMWH组患者前1年使用UFH,血脂变化与同期UFH组相似,改用LMWH 1年后CH、TG、LDL和Apo-B水平明显降低,HDL、ApoA1水平升高.结论长期使用肝素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低分子肝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脂血症和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3.
张国强 《山东医药》2009,49(29):45-4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R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AMI患者105例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LM-WH5000 U,2次/d腹部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RH5000 U,2次/d腹部皮下注射;治疗7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电图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发生率、1 a内再梗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皮下注射LMWH治疗A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老年脑梗死进展期患者疗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脑梗死进展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予基础治疗后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两组疗效、APTT、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各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7. 5%,χ2=4. 62,P<0. 05)。治疗前两组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APTT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3. 62,P<0. 05)。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指标有所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3. 74,P<0. 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t=5. 34、4. 12,均P<0. 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t=4. 27,P<0. 05)。结论普罗布考对老年脑梗死进展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APTT、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动脉血压对肝素抗凝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01例,对入院收缩压、舒张压,入院后1 d~5 d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高血压病史及住院天数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结果平均舒张压对改善率影响最大,无论是单因素分析(P=0.003),还是多因素回归分析(P=0.047),其统计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评分与平均收缩压关系(P=0.0 0 8)较平均舒张压(P=0.0 7 5)为强。7 d以下的住院改善率与7 d以上的住院改善率并没有差别(P=0.402)。改善率与高血压病史无相关性(P=0.084)。结论在肝素抗凝基础上,平均舒张压对改善率影响最大,与出院评分关系较强的为平均收缩压,住院天数、高血压病史在肝素抗凝的过程中未见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枸橼酸抗凝与普通肝素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得到更为有效的抗凝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选择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MICU诊治的SAKI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行对照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都给予持续性血液滤过(CBP)治疗,对照组使用全身肝素抗凝,观察组使用枸橼酸抗凝抗凝,剂量都为10mg?kg-1,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BUN与Cr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BUN与Cr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CT值分别为117.30±13.49s和138.24±12.48s,而治疗前分别为114.29±10.59s和113.19±18.50s,观察组治疗后的ACT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6例发生2级凝血;对照组有15例发生2级凝血,9例发生3级凝血,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的滤器寿命(25.90±7.66)h 明显低于观察组(37.80±5.72)h(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2.0%(3/150) 少于对照组14.0%(21/150),28 d 病死率20.0%(30/150) 低于对照组38.00%(57/1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肝素,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能更有效发挥抗凝作用,能改善肾功能与显著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减少出血并发症,降低28 d 病死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抗凝在ACS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UFH应用相当广泛,但目前临床上UFH的应用非常不规范.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CS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UFH抗凝至少24 h,并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试验组,按预先设定的肝素标准化治疗方案调节剂量;B组为对照组,由值班医生凭经验调整剂量.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5~75 s作为UFH抗凝治疗范围.结果:A组和B组分别测量APTT共195和197次,达标比例分别为74.9%(146次)和49.7%(98次),P<0.01;B组中有近一半的病例未达到治疗范围;试验组超出治疗范围的比例高(10.3%),但未见严重出血病例.A组达标所需时间为(2.8±3.2) h、B组为(7.8±3.1) h,P<0.01;24 h内维持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A组(16.3±3.2) h、B组(11.4±4.1) h,P<0.01.结论:UFH标准化治疗方案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ACS患者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H)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适合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A组,LMWH组,即PCI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应用LMWH;B组,UH组,即PCI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应用UH;C组,交叉抗凝组,即PCI手术前用LMWH,手术中应用UH,手术后用LMWH.观察30 d内三组临床效果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果 C组反复心绞痛发作患者较A组、B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脏性死亡、中风、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或急性再次血运重建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少量出血患者较A组、B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严重出血,特别是需要输血的患者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室使用LMWH的A组患者出现2例导管内血栓形成.结论 LMWH和UH都各有优缺点.LMWH无需监测活化凝血时间,无需静脉持续输注,而UH用药期间需要监测APTT,有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IT).应用LMWH的个别患者会出现导管内血栓形成,交叉抗凝临床效果,如反复心绞痛发作较高,在出血不良事件方面也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范晓英 《山东医药》2009,49(17):69-70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与普通肝素治疗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5例UA病人,随机分为LMWH组(33例)和UFH组(32例),对比观察风组病人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LMWH组和UFH组心绞痛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3.9%和75.0%,P〈0.05),心电图变化情况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6.7%和62.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1%和15.6%,P〈0、05)。结论 LMWH治疗UA较UFH治疗可显著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