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发生和持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炎症反应与心房纤颤(房颤)发生和持续关系.方法 选择心房纤颤患者58例,其中孤立性房颤22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36例;根据病变性质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共24例,持续性房颤组共34例.根据有无既往病史分为初发房颤组共20例,复发房颤组共38例;选择身体健康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CRP水平,同时测量各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结果 房颤组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房颤组CRP水平高于复发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前后径明显增加,与阵发性房颤组左房前后径及对照组左房前后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持续性房颤组,CRP与左房前后径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炎症反应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永久性房颤36例、阵发性房颤27例、正常对照组27例。对3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永久性房颤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最高,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相较,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其C反应蛋白上升非常明显,这表明在高血压心房颤动中,炎症状态起到了心房颤动得以维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夏曙光  张桂新  徐禀起 《河北医药》2011,33(10):1493-1494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100例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变化;其中包括阵发性房颤55例,持续性房颤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5例比较,并对阵发性房颤组中房颤复发的机率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水平增加,房颤复发的机率也增加(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对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和复发有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比较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同对照组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各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hs-CRP比阵发性房颤亚组高(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亚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患者hs-CRP增高,且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均高于阵发性房颤,表明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彭峰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33-34
目的:以C反应蛋白为观察指标,探讨炎症反应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按入选标准纳入房颤患者64例入试验组,门诊就诊的窦性心律患者30例入对照组。心房颤动患者分三亚组,分别为: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比较试验组、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亚组间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结果:各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hsCRP浓度比阵发性房颤组高(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组hs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症在心房颤动的发生、维持与复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辛伐他汀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胺碘酮、缬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照组仅服胺碘酮,分别观察12个月后对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左房内经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房内经显著小于对照组、血清CRP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房颤复发,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心平律丸对阵发性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心平律丸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用药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疗效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阵发性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反应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待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阵发性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反应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阵发性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反应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心平律丸对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有明显疗效,且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于治疗阵发性房颤,促使患者心律恢复正常,还能有效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十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在心房纤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6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P水平与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结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59例)与无房颤组(53例),对患者的心电图、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对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观察分析。测定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关系。结果 房颤组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各为21、16、22例。房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未房颤组患者,P<0.05;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永久性房颤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房颤组患者与未房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型利钠肽水平与高血压房颤发作有直接关系,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出现房颤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给予胺碘酮+稳心颗粒治疗)和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每组各40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波离散度、CRP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两组P波离散度和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对降低P波离散度、CRP和房颤复发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收治的8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6w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IL-6、TNF-α水平及左房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房颤复发控制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水平,降低房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梁海雁  骈晶  姚传臣 《河北医药》2012,34(19):2907-290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CRP)、左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胺碘酮)和对照组(可达龙),每组50例,随访10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CRP、左心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 2组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个月,他汀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的复发与维持与CRP及心房结构重构关系密切,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炎性因子CRP水平,有效的抑制心房重构,降低房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随访1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6、12个月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脂、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转化为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RP明显下降,观察期内阵发性房颤再发率、转化为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CRP,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5,(20):2824-2827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房内径(LAD)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胺碘酮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及治疗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12个月(T4)的NT-pro BNP水平、hs-CRP及LAD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房颤(AF)复发率,分析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NT-pro BNP及hs-CRP在T3~T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AD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T-pro BNP及hs-CRP下降幅度及下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3~T4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T-pro BNP和hs-CRP与LAD呈现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 BNP水平、hs-CRP、LAD与患者房颤复发呈正相关;NT-pro BNP降幅及hs-CRP降幅与患者房颤复发率呈负相关。结论:血浆NT-pro BNP和hs-CRP水平与老年高血压伴PAF患者LAD以及房颤复发密切相关,奥美沙坦可降低血浆NT-pro BNP及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及改善左房重构,从而降低患者的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中的变化。方法选择住院心房颤动患者8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53例,阵发性房颤32例。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测量。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的血清IL-6和hsCRP浓度增高与房颤的发生可能相关,而hsCR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房颤患者76例,按房颤持续时间的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6例。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个亚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血浆D-dimer、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持续性房颤组D-dimer、hs-CRP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③持续性房颤4个亚组,随着心功能级数的增加D-dimer、hs-CRP浓度逐渐增高。D-dimer、hs-CR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D-dimer与hs-CRP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炎症与凝血共同参与和促进了房颤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房颤患者联合检测D-dimer、hs-CRP有助于预测血栓性疾病及近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患者循环中凝血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阵发性房颤30例,持续性房颤22例,永久性房颤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循环中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别有显著性,阵发性房颤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持续性房颤与永久性房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指标无明显增加,而持续性与永久性房颤患者血中凝血指标增加,处于血栓前状态,应给予积极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沈正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47-284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6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临睡前口服,持续1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18个月测定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左房内径和射血分数;随访18个月,观察阵发性房颤再发率、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发生率,同时观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CRP、血脂水平、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 <0.05).研究组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心衰加重再次住院的发生率分别为4.69%、7.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23.43%(χ2--5.133、5.926,均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CRP水平,改善血脂水平,减少房颤的复发和进展,减少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通州区人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8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治疗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情况、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及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合用治疗老年人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5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COPD组(25例),COPD合并糖尿病组(25例),同期体检健康的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MMP-9,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结果 COPD组,COPD合并糖尿病组血清MMP-9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糖尿病组血清MMP-9和CRP水平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COPD合并糖尿病组Pa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糖尿病组PaO2,水平低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COPD合并糖尿病组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糖尿病组肺功能水平低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糖尿病检测各项指标更差,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更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