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扭伤的疼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732-2733
腰扭伤疼痛部位大多涉及多个神经节段分布区,范围广,界限不清,具有深部痛的特性,且主诉痛区往往难找到明确的压痛点。临床上针对痛区的治疗,疗效不佳或不持久,止痛药物亦如此。因此,有必要对腰扭伤引起的疼痛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加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疼痛与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VAS与RM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 资料 :自我科 1993年以来,我科分别采用红外线、加生物信息波和频谱波、加电脑中频电治疗急性腰扭伤 378例,其中男 202例,女 176例,年龄 23~ 59岁,病程 2~ 15d,均有急性腰扭伤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有的可向臀部及大腿放射,活动受限,检查患者腰部肌肉疼挛,局部压痛。 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第 1组 (治疗组 )198人,采用国产红外线机局部照射,功率 250W,灯距 20~ 30cm,以病人有舒适温热感为宜,每次治疗 20min,然后采用广州产 BM- D生物信息波治疗仪,将两块稍大于电极板、厚度在 0.5cm…  相似文献   

4.
浮针治疗急性腰扭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 1999年 9月以来 ,笔者采用浮针治疗急性腰扭伤 ,并与传统针刺方法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 86例均为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3例 ,其中男性 32例、女性 11例 ,年龄17— 5 5岁 ,病程 1h— 90h ;对照组 4 3例 ,其中男性 30例、女性 13例 ,年龄 19— 5 1岁 ,病程 2h— 10 4h。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扭伤史和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部活动受限 ,体检腰骶部中线或两旁肿胀、有明显局部压痛 ,腰大肌及骶棘肌痉挛 ,双下肢无明显体征。全部病例经X光片检查未见骨质异常。1.2方法 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 ,方法为寻找…  相似文献   

5.
传统治疗急性腰扭伤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采用综合治疗急性腰扭伤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疼痛5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针刺后溪穴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并进行疗效比较研究。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05.P&;lt;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中医护理技术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为本病的疼痛护理提供有效手段及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分为中医护理组40例和常规护理组4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临床药物及针灸推拿治疗,中医护理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进行中药熏蒸、点穴和捏脊治疗.疗程前后采用疗效评定、疼痛评分以及腰部活动度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中医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0.0%,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是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0.47 vs 1.22±0.42,t=7.41,P<0.05),腰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9,P<0.05).结论 急性腰扭伤患者在常规药物结合针灸推拿治疗中配合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急性腰扭伤疼痛,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度,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
陈海峰  陈晓云 《现代康复》1998,2(9):984-984
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学生体育运动的科学指导,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方法:采用点穴按摩法,斜板腰部法及针灸对急性腰扭伤的中学生进行治疗。结果:总优良率达93.7%,其中完全康复占73.7%.疗效满意.且无副作用。结论:以点穴按摩法有效率最高.但疗程相对较长,斜板腰部法疗程短、见效快,需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急性腰扭伤是因活动不慎,腰部闪挫,使气滞血瘀,气血受阻,经脉淤滞,经络失养,不通则痛。闪电穴是经外奇穴,针刺本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多能迅速获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中医护理技术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为本病的疼痛护理提供有效手段及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分为中医护理组40例和常规护理组4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临床药物及针灸推拿治疗,中医护理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进行中药熏蒸、点穴和捏脊治疗.疗程前后采用疗效评定、疼痛评分以及腰部活动度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中医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0.0%,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是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0.47 vs 1.22±0.42,t=7.41,P<0.05),腰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9,P<0.05).结论 急性腰扭伤患者在常规药物结合针灸推拿治疗中配合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急性腰扭伤疼痛,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度,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1.
郑赞锋 《中国康复》2001,16(2):95-95
腰扭伤患者 96例 ,男 82例 ,女 14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2 2岁 ,平均 37岁 ;病程 3- 15 d,平均 7d。治疗方法1第二掌骨侧针刺法 :取第二掌骨侧腰穴 ,左病右取 ,右病左取。医者用左手托住患者的手 ,让患者手半握拳 ,虎口朝上 ,肌肉自然放松 ,医者用右手拇指尖压第二掌骨侧腰穴有明显压痛 ,此点即为针刺有效点。用 1寸毫针沿着第二掌骨桡侧边缘向掌心方向刺入约 8分。有强烈针感后留针30 min,其间 10 m in行针 1次。并嘱患者左右摇摆 ,前俯后仰 ,下蹲起立 ,活动腰部 2 0 m in。 2刺络拔罐 :患者俯卧床上 ,常规消毒后 ,用梅花针中度叩打患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针加中医护理改善急性腰扭伤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腰扭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中医护理,包括中药熏蒸和点穴,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在治疗第3、5天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结合中医护理有利于减轻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腰痛,缩短疗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14.
针灸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郭靓雯 《现代康复》1998,2(8):869-869
急性腰扭伤,中医称“闪腰”,岔气.是指没有骨质及关节破坏腰局部软组织损伤疾病.临床表现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运用针刺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属门诊患者,男48例,女12例,年龄18~45岁.病程最短半小时,最长14小时.腰肌扭伤41例,单侧扭伤15例,双侧扭伤26例;韧带扭伤19例,棘上韧带扭伤14例,棘间韧带扭伤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痛点针刺与腕踝针联合用于腰扭伤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就诊的急性腰扭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痛点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腕踝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疼痛情况、功能障碍.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腰痛程度、腰部功能障碍、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较对照...  相似文献   

18.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多因体位不当,负重过大,用力过猛,扭转过度等原因所致。笔者自1999年以来.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80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眼针治疗急性腰扭伤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俗称闪腰。此症是在外力作用下腰部肌肉或腰背筋膜的损伤,一般多因在搬运物体或负荷过重时,用力不当,姿势不良,动作不协调,使腰部过度后伸、前屈或扭转而产生。急性腰扭伤的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压痛。腰部活动或用力时疼痛加剧。腰部僵硬,活动受限,且有腰痛步态,少数患者的疼痛可累及臀部和腹股沟部[1]。临床上我们应用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症85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从1993年1月~1998年12月共治疗85例,患者均系门诊与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