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在36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近端制备大小为0.8cm×1.2cm×1.8cm的矩形骨缺损并注入金色葡萄球茵,以构建感染性骨缺损模型.2周后再次手术清除病灶。实验分为ARBX组(植入ARBX)、RBX组(植入RBX)及对照组(不植骨),每组12只。术后12周对缺损修复情况行大体解剖学、影像学、组织学、细菌学观察。结果:ARBX组骨缺损骨皮质与髓腔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与相邻正常组织连接较佳,均无明显的骨髓炎表现,而RBX组标本外观显示骨折、死骨、脓液征象,修复新生骨增生与缺损交替存在,与相邻正常组织连接松散,髓腔可见炎症细胞和脓肿存在。ARBX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线N0rden感染分值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ARBX抗感染的同时可诱导成骨,是一种较理想的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2.
袁志  刘建  胡蕴玉  刘建敏  孟国林  李丹  毕龙 《医学争鸣》2008,29(24):2271-2273
目的:研究和验证抗感染活性骨(ARBX)Ⅰ期同步植骨治疗儿童慢件血源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在获得临床试用研究许可的基础七,自2001-09起将ARBX用于临床治疗儿童慢性血源性骨髓炎15例,获得12 mo以上系统随访的患儿12例.随访时间12~79(平均32)mo.结果:12例中除1例骨髓炎未能治愈,1例骨髓炎治愈后复发,1例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在术后发生骨不连外,其余9例骨髓炎均获得完全治愈,病变部位均获得确实骨修复,无骨髓炎复发.本组儿童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感染治愈率为83.3%,完全治愈率(既控制感染又完成骨修复)为75.0%,远高于传统治疗方法.结论: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效抗感染能力,能Ⅰ期植骨有效治疗儿童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一种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降低骨髓炎发生率 ,同时能促进骨损伤快速修复的方法 .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RBX)基础上 ,结合抗生素缓释技术 ,研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 (ARBX) .并进一步采用兔胫骨近端骨髓炎模型 ,于胫骨近端骨窗内注入金葡菌后即刻 ,分别植入ARBX(ARBX组 )、植入RBX并肌注庆大霉素 (RBX加全身用药组 )、单纯植入RBX(RBX组 ) .术后 8wk无菌取材 ,通过解剖学、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查 ,比较上述各组方法对骨髓炎的预防作用 .结果 :术后 8wk ,RBX加全身用药组的细菌计数及改良的Norden分值较RBX组明显…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骨移植动物实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超  孙怡群 《医学争鸣》1999,20(1):62-63,67
目的:研制既有抗感染能力又有较高成骨活性的新型骨移植材料.改进开放性骨损伤以及感染后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制备400g/L明胶包裹16mg庆大霉素的条型重组合异种骨,植入污染的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观察其感染发生及骨修复情况.结果: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gen-tamicin-reconstituedbonexenograft,G-RBX)植入组无一例发生感染,术后2wk内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其他对照组,16wk后全部获得骨性愈合;而未复合庆大霉素的重组合异种骨植入组10只动物中2例死于金葡菌败血症,其余8只均发展为慢性骨髓炎.结论: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一期植入污染病灶能有效的清除感染,促进骨修复,同时避免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感染活性骨(ARBX)应用于成人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诊治的成人创伤性骨髓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取ARBX进行同步植骨,通过随访对ARBX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7.3%;其中治愈患者为63例,治愈率为87.5%(63/72);另外9例患者因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重新进行清除和植骨术,但均存在术后恢复不良和残留膝关节强直等后遗症.结论:采用ARBX应用于成人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结果表明,ARBX对于成骨活性具有高诱导性和较强的抗炎机能,是成人Ⅰ期植骨的有效方式,对于成人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为开放性骨折合并骨缺损、感染性骨缺损清创后一期植骨提供理想的骨移植材料.方法:采用具有高效骨诱导及骨传导能力的重组合异种骨作为载体,复合庆大霉素制备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并对药物体内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庆大霉素浸泡的复合体于3d内骨粒及其周围组织有高的药物浓度,并可在12h于软组织中产生187.2mg/L的高浓度.浸泡后明胶包裹的复合体具有较强的缓释功能,可在10d内产生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的局部浓度,并可在12h于软组织中产生144.5mg/L的高浓度.结论: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有良好的体内缓释作用,有望成为临床开放性骨折合并骨缺损、感染性骨缺损一期植骨治疗的理想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抗菌素化松质骨植骨治疗小段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方法:通过24例小段感染性胫骨骨不连,骨缺损的病人闭式引流冲洗清创后,植入抗菌素化松质骨,修复骨缺损。结果;感染控制率87.5%,骨愈合率100%,关节功能保存较好。结论:清创,闭式引流冲洗后,植入自体抗菌素化松质可有效控制炎症,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8.
朱耀宗  潘梅圃  王强 《当代医学》2009,15(10):81-81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骨骨折伴骨缺损一期植骨以避免患者二期手术植骨的可行性。方法对轻、中度污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伴骨缺损,彻底清创牢固内固定或牵引,一期自体植骨及良好的软组织覆盖或创造条件软组织覆盖。采用Johner-wrhu评分标准评估治疗结果。结果全组36例随访6个月以上无骨不连及骨髓炎发生,创面愈合29例,延迟愈合5例,2例浅表感染,骨愈合后拆除固定物。结论开放性胫骨骨折伴骨缺损一期植骨预防骨不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刘明  刘建  袁志  孟国林  姥伟 《医学争鸣》2009,30(11):1004-1006
目的:探讨用新型抗感染活性骨(NAAB)一期植骨修复下肢骨干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1例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的患者在清创、适当固定后采用NAAB一期植骨.结果:经过10~54(21.4±5.1)mo的随访,19例骨缺损完全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未愈合,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NAAB一期植入治疗开放性骨折骨缺损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骨开放植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总结提高治愈率的因素.方法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42例中车祸伤31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3例,爆炸伤1例.平均年龄(38.2±1.3)岁.骨缺损1.5~6cm,平均(3.5±0.8)cm.清创去除失活的软组织及死骨,感染初步控制后用自体骨粒或骨条与敏感抗生素混匀植骨,开放伤口,术后创面肉芽覆盖后行植皮术或创面瘢痕愈合.结果 平均随访(2.8±0.3)年,平均术后(8±0.2)周移植骨创面被肉芽组织覆盖,其中4例于术后5周游离植皮、闭合创面,38例于术后10周左右创面瘢痕愈合.41例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7±1.1)个月,1例感染复发植骨未愈合.结论 自体骨开放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与传统治疗比较,方法简单、病程缩短、疗效满意,术中彻底清除肉芽组织、充分植入松质骨,术后无菌换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RBX、牛BMP、经处理的同源松质骨粒、羟基磷灰石移植建立4组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术后2、7、14、28、42天杀鼠取脾细胞.留取上清液.3H-TdR掺入法时体内植骨及体外同源抗原刺激后IL-2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RBX(BMP)移植后2天IL-2一过性升高;②术后7、14天IL-2水平显著降低;③体外抗原刺激各时间点3H-TdR掺入cpm值明显降低,且与抗原量呈剂量依赖关系.上述结果提示,RBX移植对T淋巴细胞和IL-2诱导CTLL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可能对IL-2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作者认为,本研究对用RBX移植后既能成骨及不发生明显免疫排异的机理是一种有意义的探讨,为临床使用提供了免疫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修复家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对照组(缺损区植入金世植骨灵),C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DBM骨泥)。建立家兔单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采用同种异体骨DBM骨泥复合BMP进行修复,复合骨泥中加入骨胶原作为塑形剂,术后4、8、12周观察新骨生成情况,通过形态学、X线、组织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观察指标,并与对照组及空白组进行比较,客观评价骨泥诱导成骨及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DBM与BMP复合骨泥易根据骨缺损大小塑形,术中操作简单。术后A组骨缺损未获骨性修复,B、C组骨缺损均获得骨性愈合,且新骨面积测定显示B、C组间成骨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比A组快(P〈O.01)。结论:异体DBM骨泥复合BMP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孔碳酸钙陶瓷(PCCC)修复骨缺损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兔桡骨干1.5 cm缺损的动物模型并植入多孔碳酸钙陶瓷,分别于术后12及16周处死后取材,分成术后12周弯曲试验组和压缩试验组、术后16周弯曲试验组和压缩试验组,另取正常桡骨为正常对照组。在万能材料力学试验机上行三点弯曲和压缩试验。结果:12周组、16周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12周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点弯曲试验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周组各指标小于对照组(P<0.05);压缩试验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组与对照组比较,三点弯曲试验及压缩试验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孔碳酸钙陶瓷具有良好的力学特征,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的理想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cm骨缺损,海水浸泡3 h,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兔。A组为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B、C、D三组为实验组,B组植入自体髂骨/可吸收胶原海绵(ACS)/BMP-2;C组植入自体髂骨/ACS/VEGF;D组植入自体髂骨/ACS/BMP-2/VEGF。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切取标本,每组每个时相点根据随机原则取6个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痂灰度值、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各时相点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①1、2周时,四组X线差异不明显,4、8、12周时B、C、D三组与A组的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骨缺损修复早期BMP-2、VEGF二者相互促进,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①BMP-2、VEGF单独应用均能促进海水浸泡兔桡骨开放性骨缺损的修复。②BMP-2和VEGF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修复,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自体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将自体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移植于兔桡骨的骨缺损,研究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45只兔,年龄在1岁~1.5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只,造成两侧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其中一组植入CPC/自体颗粒骨为B组,其他两组分别植入单纯CPC为A组和单纯自体颗粒骨为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通过大体标本、X线片,组织学检查评估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在术后各时期,CPC/自体颗粒骨组的新骨形成量均优于单纯CPC组,骨缺损修复的方式和速度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组相似。组织学检查表明,CPC/自体颗粒骨组CPC的降解率快于单纯CPC组,这更符合骨缺损修复的需要。结论:CPC/自体颗粒骨复合物的新骨形成能力优于单纯CPC,并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每只兔右侧桡骨以桡骨隆凸处为中心造成10mm长的完全骨-骨膜缺损。实验组于手术当日及术后第7天、14天、21天往骨缺损处局部注射100μl含游离bFGF50ng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局部注射100μl的生理盐水。术后2周、4周、8周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组织学检查等相关指标检测,分析两组骨缺损处的骨痂生长情况。结果(1)X线检查:术后4周与8周实验组桡骨骨缺损断端出现骨痂并相对生长,骨缺损断端间骨痂逐步增多,骨缺损断端间的距离逐步减小,而对照组骨痂较少。(2)单光子骨密度(BMD)测定:术后4周与8周实验组桡骨断端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与8周,实验组新生骨组织的形成量逐步增多,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动物体内骨缺损局部应用显示良好的成骨作用,对骨缺损的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硫酸钙片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3种经不同方法制备的硫酸钙片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A组:空白对照组;B组:常规方法制备的硫酸钙组;C组:加压方法制备并经壳聚糖包衣的硫酸钙组;D组:壳聚糖包衣的复合rhBMP-2加压硫酸钙组.术后4、8、12周进行四环素荧光和组织学观察,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壳聚糖包衣的复合rhBMP-2加压硫酸钙组、壳聚糖包衣的加压硫酸钙组骨缺损愈合,而且前者优于后者.壳聚糖包衣的复合rhBMP-2加压硫酸钙组和壳聚糖包衣的加压硫酸钙组抗弯曲强度高于其他两组,而壳聚糖包衣的复合rhBMP-2加压硫酸钙组义高于壳聚糖包衣的加压硫酸钙组(F=125.3,P<0.01).结论 壳聚糖包衣的加压硫酸钙片降解时间与新骨形成时间趋于一致,而且抗压强度高,可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复合rhBMP-2后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PHBV复合HA纳米纤维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复合羟基磷灰石(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硫酸钙人工骨,各16只;空白对照组8只。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大体观察,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周植入材料处有片状密度增强,截骨处有骨痂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有骨性缺损,术后12~16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干结构,髓腔再通。与对照组相比,8周之前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的作用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到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现了更好的成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9.
在54只兔的108例桡骨上分别造成1cm的骨缺损,将其平分为三组,分别植入脱钙同种异体骨、新鲜自体骨和新鲜同种异体骨。并于第1、3、5、7、10和13周,每组杀3只兔,用X线照片及组织学切片观察骨的愈合情况。结果发现新鲜异体骨植入后有排斥反应,而脱钙异体骨植入无此反应。实验证明脱钙同种异体骨是一种较好的植入物。彼优于新鲜异体骨,与新鲜自体骨植入无显著差异。新骨及软骨出现在植入物中而不在邻近宿主骨处,表明新骨形成可能是骨诱导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