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为临床常用的张仲景方。《伤寒论》中“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然该方的临床应用并不仅止于外感病,因其具有疏利少阳、和调营卫、协调阴阳之功,导师袁红霞教授临证多年常用之有效治疗多类病证。笔者有幸侍诊见其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乳腺癌等多种杂病性汗出疗效显著,故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柴胡桂枝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桂枝汤新用许文洲(湖北省武汉市空军东湖疗养院430072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的合方,原用于太阳与少阳合病或并病之证。笔者认为疾病之作多为人体失和,临床多用和解之法,本方外解少阳、内调气血,可扩大应用于多种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咽异感...  相似文献   

3.
先圣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取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之意,列柴胡桂枝汤,为治太阳外证未去而见少阳经证之太少合病之经典方。今医家已将其博施于杂病之疗。通过研究经案文献,试从脏腑辨证解析柴胡桂枝汤广用之妙。  相似文献   

4.
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实乃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原为伤寒太阳少阳合病而设,它治疗太阳表证又兼有少阳不和,太阳表证也不重,少阳不和也不重,所以是太少2证都轻的证候,笔者临床加减运用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满意,值得总结推广,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5.
柴胡桂枝汤治疗顽固性感冒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第146条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 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取半量合而成方 ,按<伤寒论>原意,此方为治疗少阳证兼太阳表证之主方.近年来,笔者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病程在2周~1个月的顽固性感冒患者32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系指伤寒多日,太阳表邪未解,部分传入少阳,而见太阳、少阳两经之合病,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柴胡、桂枝、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白芍)合方组成。该方具有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燮理阴阳、升清降浊之功效。笔者临证运用本方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名中医刘方柏教授临证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本文介绍刘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合达原饮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案例。临床上,无论少阳证还是邪伏膜原,病位均在半表半里,其热型及证候特点亦多相似之处,而治疗则各有侧重。临床发热既久,病常相兼。柴胡桂枝汤重在调达枢机、和解少阳,达原饮则侧重透达膜原、疏利化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柴胡桂枝汤在神志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柴胡桂枝汤的历史沿革、理法方药及神志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分析柴胡桂枝汤在神志病治疗中的遣方道理与可行之处,同时结合古今医家对本方的认识见解、临床运用实例以及药理研究加以佐证论述。结果:柴胡桂枝汤治疗部分神志类疾病不仅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而且具有现代医学生物学依据。结论:柴胡桂枝汤对神志疾病的治疗是对其原方方证的延伸和发展,具有较为肯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由柴胡、桂枝、黄芩、半夏、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和少阳的并证. 陈世昊系兰州市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老临证法尊仲景,在古方新用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尤善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各科疾病,精巧化裁,运用独到.笔者跟随陈老侍诊,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结合陈老医案,将其相关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改花主任医师从事脑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长期潜心研究仲景学说,临证擅用经方治疗脑病科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陈师临证学习,受益颇深。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原文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是治疗太阳表证未除,邪气又入少阳,并兼太阴表证之方,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取半量合方而成。小柴胡汤通利枢机,和解少阳;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以治太阳之表,并疏通经脉,祛除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  相似文献   

11.
柴胡桂枝汤治疗心身疾病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原文是:“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传统认为是一首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的专方。笔者“精究其意,推广其义”,应用柴胡桂枝汤作为疗心的方剂,用于多种心身疾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对其临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2.
柴胡桂枝汤新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东明 《山西中医》1996,12(1):38-38
柴胡桂枝汤新用举隅盂县中医院(045100)张东明关键词柴胡桂枝汤,痹证,发热,胃脘痛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组成。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和解表里;又能疏利肝胆,调理脾胃。临床治疗范围颇广,兹举验案3则如下。1痹证刘某,男,35岁...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113方中。应用桂枝汤以及用桂枝汤随证加减共70方,约占63%。综观仲景立方之意,是为治疗太阳中风及其变证而设。然而,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桂枝汤及其加减应用,又有所发展,常用以治疗里证、痛证,笔者在临床应用中,亦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柴胡桂枝汤治疗验案3则。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之轻证的方剂,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该方治疗一些疑难病症,收到奇效。本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以柴胡汤和解少阳,宣散枢机,以治半表半里。文中"双手掌胀痛"一则,证属枢机不利,经络气血营卫失和;"感冒后低热缠绵不愈"一则,证属太阳少阳并病;"三叉神经痛"一则,证属外邪侵袭,经络营卫气血失和,均采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收到满意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该3则病案再一次证明:只有抓住了疾病的本质—病机,才能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5.
<正> 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柴胡、白芍、黄芩、白芍、黄芩、人参、甘草、半夏、大枣、生姜九味药组成。是临床上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方剂。笔者查阅有关文献千余种,从中收集柴胡桂枝汤古今医案185例(全部均为个案),经过统计分析,揭示柴胡桂枝汤证的证治规律,以便更好地启发和指导今后的科研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原文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曰:"《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本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仲景用此方治疗太阳外证未罢,邪已入少阳之证,柯韵伯谓之"为双解两阳之轻剂".本方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又能和解表里,疏利肝胆,临证治疗范围颇广,应用机会亦甚多.  相似文献   

17.
<正> 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古方,由小柴胡合桂枝汤组成。该方在日本的临床应用甚广,尤以近年来对其临床与药理的研究颇有进展,本文试行综述,供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参考。一、神经药理学的研究柴胡桂枝汤的神经药理学研究,是根据日本的临床治疗体会,发现该方对不同类型的癫痫和其他一些需要镇静的神经病有一定疗效,有时它的镇静效果是显著的。为了探求其作用机理,因而应用柴胡5克,黄芩3克,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146条所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从条文中,我们知肢节烦疼属桂枝证。心下支结,微呕,则属柴胡证。因此这个病症就是邪入少阳,而太阳未罢;或叫做太少合病。所用之方也就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方。而取半剂量,旨在以桂枝汤解太阳未尽之邪,以小柴胡汤之半和解少阳之微结。笔者有幸入室国中伤寒名家陈瑞春先生门墙,受其亲炙。  相似文献   

19.
柴胡桂枝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既无中医的表证、也无中医的里证,表现为肌肉疼痛僵硬,伴有抑郁、心情不舒的特点,笔者认为其病位在营卫之间,治疗当调和营卫、疏肝解郁,其症状与《伤寒论》柴胡桂枝汤的主证极为相似,故投以柴胡桂枝汤原方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适用于太阳表证未解,邪犯少阳的太阳少阳合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太阳之表;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达枢机,治半表半里。笔者常用此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