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呼吸道感染在神经外科的医院感染中占第一位,而吸痰管消毒不严格也是导致感染的因素之一。强化戊二醛消毒液具有对吸痰管伤害小、配制简单、疗效高、作用持久、性质稳定等优点,因此,大多数医院神经外科选用其浸泡消毒吸痰管,以达到彻底消毒吸痰管,减少因吸痰管消毒不严格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但是浸泡消毒后的吸痰管在保存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2004年3月,我科引进武汉市安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的安净杀菌柜1台,其消毒方式为强化戊二醛气雾熏蒸法,以用来消毒吸痰管。我们将这2种消毒方式对吸痰管的消毒效果作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强化戊二醛对吸痰管消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探索一种高效快速、安全实用、价廉的吸痰管消毒方法。方法 将 6 4条使用过的吸痰管 ,分成三个组 ,分别用 2 %强化戊二醛、0 5 %过氧乙酸、2 %消佳净浸泡法进行消毒 ,于浸泡 10、15、2 0、30min后 ,各取样一次做细菌培养。结果  2 %强化戊二醛与 0 5 %过氧乙酸比较 ,在不同的时间段 ,消毒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 ;2 %强化戊二醛与 2 %消佳净比较 ,各时间段的消毒效果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 0 0 0 1) ,尤其是浸泡 30min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2 %强化戊二醛具有高效快速、实用安全、价廉的优点 ,是消毒吸痰管的理想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是一种呼吸支持技术,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麻醉及外科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在预防肺部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2]。临床上主要的吸痰方式最常见的为开放式、密闭式吸痰以及新研究提出的半开放式吸痰,3种吸痰方式各有优势,本研究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经囗/鼻吸痰患者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00例老年经口/鼻吸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管置管,实验组采用满含无菌生理盐水的吸痰管置管;观察两组在一次性成功置管、有效置管操作时间、黏膜损伤、患者耐受方面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黏膜损伤、提高患者耐受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吸痰管内满含无菌生理盐水置管方法置管效率高、易于操作、利于达到满意的吸痰效果。  相似文献   

5.
吸痰操作规程中要求,暂停吸痰时,连接吸引器与吸痰导管的玻璃接管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置于消毒液瓶或试管内备用[1].但在如何放置接管方面,实际操作中发现,接管放置在消毒液瓶中不够稳定,经常脱出掉在地上而造成污染,影响正常使用及造成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代替玻璃接管[2],用一次性头皮针做成针座来放置和保护吸引器与吸痰管间的接管,并与将接管放于消毒液的方法来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05-1707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器与一次性吸痰管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ICU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器,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由护士随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器的临床吸痰效果优于一次性吸痰管,增加了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氧储备,提高了护士吸痰操作的主动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7.
吸痰操作规程中要求,暂停吸痰时,连接吸引器与吸痰导管的玻璃接管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置于消毒液瓶或试管内备用。但在如何放置接管方面,实际操作中发现,接管放置在消毒液瓶中不够稳定,经常脱出掉在地上而造成污染,影响正常使用及造成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用一次性1ml注射器代替玻璃接管,用一次性头皮针做成针座来放置和保护吸引器与吸痰管间的接管,并与将接管放于消毒液的方法来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2种吸痰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比较2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感染发生率、痰液喷出情况及平均操作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延长(1周后),感染率低(P〈0.05),观察组工作量及喷出痰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密闭式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能降低肺部感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操作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吸痰管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因会厌暂时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咳痰能力下降或丧失,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因此,人工吸引成为清除气道分泌物的重要手段。为减少反复气道内吸引时气管黏膜的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作者采用一次性呼吸道吸引导管作吸痰管并与传统的吸痰管比较在人工气道吸痰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化吸痰管前端对婴儿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入住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并需要吸痰的肺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吸痰管前端进行软化处理;对照组患儿吸痰管不经处理。比较两组患儿吸痰过程中呼吸道黏膜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共吸痰30次,其中发生出血者为5例,占16.7%;而对照组患儿共吸痰30次,其中发生出血者11例,占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9,P<0.05)。结论吸痰管前端软化能有效减少黏膜的损伤,增强吸痰安全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密闭式吸痰管更换频率对吸痰管管壁细菌定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4h和72h更换密闭式吸痰管对吸痰管尖端细菌定植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制定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人选的66例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24h组(每24h更换1次密闭式吸痰管)及72h组(每72h更换1次密闭式吸痰管)各33例,其中72h组有6例被剔除,实际为27例,比较两组更换的吸痰管尖端管壁细菌定植率及定植菌密度的差异。结果导管细菌定植总发生率、24h组发生率及72h组发生率分别为65%、61%、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植菌密度72h组与24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每24h与每72h更换1次吸痰管对密闭式吸痰管细菌定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每72h更换密闭式吸痰管也是安全的,进一步的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浅吸痰,即将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小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的长度;B组为深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时再上提1~2 cm;C组为间歇声门下吸痰:即在喉镜下挑起会厌,窥见声门后插入吸痰管吸痰。比较3组吸痰安全性及吸痰效果。结果 C组呛咳、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氧症、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及B组(P0.05),B组呛咳、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氧症、气道黏膜出血率高于A组(P0.05),而A组肺部感染高于B组(P0.05)。C组日吸痰量、吸痰次数明显少于A、B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短于A组、B组(P0.05)。结论声门下间歇吸痰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降低吸痰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提高吸痰效果,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供氧吸痰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4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需供氧吸痰的患者采用自身对比观察,分别使用供氧吸痰管和普通吸痰管吸痰,观察吸痰前、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供氧吸痰管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无下降,与吸痰前对比无显著差异;普通吸痰管吸痰后血氧饱和度下降,与吸痰前对比有显著差异;供氧吸痰管与普通吸痰管,吸痰前和吸痰后心率变化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供氧吸痰管在吸痰同时供给氧气,能减轻低氧血症,增强吸痰的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ventilation sputum-aspirating tube.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lifesaver or incision of trachea used sputum-aspirating tubes with ventilation and with normal tubes for self-contrasted observation.Then, the heart rate and 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 before and after suctioning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 in patients who used ventilation sputum-aspirating tube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Howe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 in the normal sputum-aspirating tube group.Furthermor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heart rate in both tubes. Conclusions Ventilation sputum-aspirating tube may supply oxygen to lighten hypoxemia.This method may enhance the safety of aspir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方法将40例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采取受试者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吸痰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结果密闭式吸痰前后患者呼吸循环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吸痰前后心率、SpO2、Ppeak、Pplat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RR、PaO2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PaCO2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方法较开放式吸痰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吸痰器的消毒装置,由于其未能形成规范化,导致消毒效果很不理想,如存放吸引管末端的消毒瓶及固定支架使用不规范,容易造成污染。液态的消毒液经常被吸引管内的负压吸走,导致消毒瓶空瓶或消毒液过少,吸痰管道末端不能达到浸泡消毒的效果,且消毒时往往要用到较多的物品,操作繁琐,效果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吸痰方式对雾化吸入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意 《护理研究》2009,(8):2106-210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前后不同吸痰方式对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5例不能自行排痰的肺感染病人分为3组,A组于雾化吸入结束后10min进行吸痰;B组于吸痰10min后给予雾化吸入;C组先行雾化吸入,结束后10min吸痰,10min后再次给予雾化吸入。观察雾化吸入的效果。[结果]A组和B组干预前后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干预前后呼吸和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能自行排痰的肺感染病人,采取“先行雾化吸入,结束后10min吸痰,10min后再次给予雾化吸入”干预后,呼吸和SpO2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强化戊二醛气化消毒的效果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强化戊二醛消毒液经过气化消毒柜气化用于临床物品消毒,为研究其实际杀菌效果,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及现场消毒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以20 g/L强化戊二醛消毒液经AJSJ消毒柜内温度44℃条件下气化熏蒸,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繁殖体作用2 h,杀灭率达100%,并可完全破环载体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血清的抗原性。结论,20 g/L强化戊二醛在专用设备内进行气化消毒,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灭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8.
孙静意 《护理研究》2009,23(23):2106-210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前后不同吸痰方式对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5例不能自行排痰的肺感染病人分为3组,A组于雾化吸入结束后10 min进行吸痰;B组于吸痰10 min后给予雾化吸入;C组先行雾化吸入,结束后10 min吸痰,10 min后再次给予雾化吸入.观察雾化吸入的效果.[结果]A组和B组干预前后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干预前后呼吸和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能自行排痰的肺感染病人,采取"先行雾化吸入,结束后10 min吸痰,10 min后再次给予雾化吸入"干预后,呼吸和SpO2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天津护理》2009,17(5):291-291
【用物准备】 密闭式吸痰管(见图1)、一次性输液器、无菌生理盐水袋/瓶、吸引器。  相似文献   

20.
两种吸痰管及吸痰程序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双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B组用单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结果显示:常规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试验吸痰法,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吸痰管对吸痰效果的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