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下固定融合椎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时下固定融合椎(LIV)的选择。方法:2003年5月~2003年10月,采用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38例单胸弯AIS患者,其中,LenkeⅠA20例,LenkeⅠB18例,均采用站立位胸弯下旋转中立椎(NV)结合骶正线的方法确定LIV。术前摄站立前后、侧位,卧位左右侧屈位片,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平片,观察手术前后的躯干平衡、失代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融合8.4个节段。胸弯由术前平均57.4°矫正至术后平均11.3°,腰弯由术前平均26.8°自发矫正至平均4.9°;下固定融合椎的倾斜角由术前平均18.1°纠正至平均3.5°。胸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7.1°改善至平均32.3°;水平面顶椎旋转度由术前Ⅰ~Ⅲ度改善至0~Ⅰ度。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失代偿,其余患者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采用后路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治单胸弯AIS患者时结合站立位下NV和CSVL确定LIV,可在保证矫形效果的同时节省融合节段,保存更多的腰椎活动节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连续或间断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 93例脊柱侧凸患者 ,平均年龄 14 .3岁 ,特发性 5 1例 ,先天性 4 2例 ,术前Cobb角分别为 71.2°和 6 8.3° ,根据畸形程度和脊柱柔韧性 ,采用一次性矫形或分期矫形。结果 特发性侧凸术后Cobb角和矫正率分别为 2 8.7°和 6 1.5 % ,先天性侧凸为 32 .6°和 5 3.8%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脊柱产生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作用 ,其矫正力大 ;且不占据椎管空间。尽管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难度较大 ,风险较高 ,但因其能对脊柱产生撑开、加压及旋转矫正作用 ,矫正力大 ,且不占据椎管空间 ,因此在具备一定技术条件时 ,该方法应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青少年脊柱侧凸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测量 2 0例正常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参数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 (Scofix器械 ) ,对 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进行了矫正治疗。结果 :正常青少年T4椎弓根横径最小 ( 3 9± 0 6 6mm) ,胸椎椎弓根中点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与中点之间 ,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在T11、T12为负角 ,T10以上为正角 ,T1最大 ( 35 8°± 0 84°)。 2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11个月 ,特发性和先天性侧凸的矫正率分别为 5 7 8%和 46 4%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根据测量结果 ,如选择好进钉点、方向及深度 ,Scofix器械对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矫正可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对2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术中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侧凸矫形,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5个月.结果 随访8~36个月,平均22个月.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67.1°,术后Cobb角平均为25.4°,畸形矫正率为62%,随访中角度丢失平均为3.3°,身高平均增加约6cm.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表现,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结论 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强大的三维矫正力,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节段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总结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方法选取入组患者1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9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2~19岁,平均15.9岁。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30~82°,而平均为52°。全部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0例行胸廓成形术。结果术中术后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手术切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3~44个月,平均23.5个月,无术后疼痛,X线正侧位及动态位片未发现断钉、假关节形成。术后平均矫正Cobb角41°,16例患者术后Cobb角平均为11°,矫正率达78.8%。所有患者均在4~8个月内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结论后路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侧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选择性地对 16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行椎弓根螺钉三维矫形 ,均采用美国 AST公司的 Trifix- system椎弓根螺钉系统 ,作为三维矫形的节段性内植物。结果 本组 Cobb's角由术前平均 5 7°,改善为术后 14°,平均矫正率 75 .4 % ;无脊髓损伤、血气胸、断钉、松棒、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随访半年以上 ,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 ,平均身高增长 3.7cm;随访中无出现矫正丢失或“曲轴效应”现象。结论 椎弓根螺钉矫形具有更高的三维矫正率 ,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可取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非影像监视下行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螺钉非影像监视下徒手置入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57例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手术,徒手法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术后常规拍摄脊柱全长X线片,随机选取10例患者行CT扫描观察,了解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362枚。术后X线片观察到10枚螺钉偏外,4枚螺钉偏下,其中2枚螺钉引起轻微肋间神经痛,3周后完全缓解。CT观察47枚螺钉有2枚螺钉导致椎弓根内壁膨胀内移,没有相应神经症状。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60.4°(32°~121°),术后平均18.3°(1°~70°),平均矫正率71.9%(38.1%~98.0%)。结论:徒手法置入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螺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6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采用钩-棒、钩-钉-棒或钉-棒固定的方法进行矫正,对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畸形程度、矫正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组在畸形程度、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椎弓根钉-棒固定组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正率和维持矫正效果均较钩-棒或钩-钉-棒固定组明显提高。结论: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提高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4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22例行减压+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腰背痛和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结果: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83.3%,间歇性跛行改善率91.6%。术前Cobb角平均22.7°(17°~42°),术后Cobb角平均8.3°(0°~32°),改善率63.4%;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19.1°(-45°~11°),术后平均-34.4°(-60°~-16.2°),改善率80.1%。随访14~50个月,平均21个月,未见矫正明显丢失,无断钉及螺钉松动。结论: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畸形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回顾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进展的基础上 ,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矫治的策略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本院骨科连续治疗 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 ,其中 7例先行一期前路脊柱松解 ,二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 ,后外侧植骨融合 ;16例行后路椎管减压、PLIF椎体间支撑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9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板截骨短缩、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 ,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 ,4例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 ,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 18个月~ 3年 ,平均 2 .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 ,无交界性后凸。术前、术后及 18个月随访时进行Oswestry评分 ,统计结果表明术后和 18个月随访时ODS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 ,椎弓根螺钉三维矫正技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 ,重建脊柱稳定性 ,适当的前路松解和椎体间支撑性植骨有利于矢状面畸形的改善 ,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矫正,对Cobb角20°的1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对Cobb角20°的19例患者行椎管减压、椎体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未出现术后感染及断钉、断棒等情况。Cobb角、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JOA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椎管减压是减轻患者疼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4-02采用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的93例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15~189(147.87±24.51)min,术中出血量210~730(357.33±27.44)ml,术后引流量230~550(441.39±31.39)ml。4例因椎管狭窄及粘连严重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头低足高位治疗,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切口积血,延期3~5 d愈合。93例均获得随访16~63个月,平均54.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效果良好,但手术既要达到治疗目的,又要减少脊柱结构单元的破坏,更要兼顾术后是否会并发邻近节段退变、侧凸畸形进一步加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髋关节疾病的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手术的DS患者180例,其中合并髋关节疾病并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6例。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行腰椎手术患者11例(A组),先行腰椎手术再行THA患者15例(B组)。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腰椎手术时间、THA手术时间、腰椎术中出血量、THA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日。同时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双肩平衡情况、Cobb角、矢状位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髋臼前倾角(anteversion of acetabulum,A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腿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B两组年龄分别为58~69岁(64.2±3.4岁)和60~68岁(64.3±2.5岁);THA出血量分别为420.9±2.6ml和331.3±26.7ml,手术时间分别为2.3±0.2h和1.6±0.2h,住院时间分别为6.8±0.6d和5.9±0.8d;腰椎手术出血量分别为873.6±37.8ml和812.0±19.7ml,手术时间分别为6.6±0.3h和6.4±0.3h,住院日分别为14.7±0.6d和17.4±0.7d;其中,A组的THA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日均多于B组,腰椎手术住院日少于B组(均P0.01)。两组术前Cobb角、LL、PT、SS、SVA、TK、AA、ODI评分、腿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末次随访时,A、B组Cobb角分别为2.8°±1.7°和3.0°±1.3°,LL分别为43.7°±1.7°和44.9°±1.8°,PT分别为23.3°±0.9°和23.8°±1.4°,SS分别为39.9°±1.3°和39.9°±0.8°,SVA分别为5.7±0.4cm和5.7±0.2cm,TK分别为28.4°±2.1°和27.9°±2.7°,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8±0.8分和2.9±1.0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A分别为26.8°±1.0°和20.5°±1.5°,ODI评分分别为25.8±1.0分和17.5±2.0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1.3±1.8分和88.0±1.2分,A组的AA值大于B组,ODI评分明显高于B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B组(均P0.01)。术后随访,A组出现5例双肩不等高,躯干向一侧倾斜。B组腰椎术后未行THA之前,有8例患者因髋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走路,活动受限程度重于腰椎术前。结论:对于合并髋关节疾病的DS患者,先行脊柱手术解决腰椎神经症状并纠正脊柱矢状位平衡,再行髋关节置换,既简化了关节置换难度,也可以通过关节置换最后调整脊柱手术残留下来的不平衡因素。但同时也面临腰椎术后、THA术前的手术间隔时间直立和行走活动的严重受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水泥钉道强化治疗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的74例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且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根据椎弓根螺钉周围有无骨水泥强化,分为两组:骨水泥钉道强化(polymethylmethacrylate 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组,36例,男3例,女33例,年龄70.61±6.37岁,手术节段L4/5 32例、L5/S1 4例,骨密度-3.38±0.77SD;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组,38例,男2例,女36例,年龄69.79±5.90岁,手术节段L4/5 32例、L5/S1 6例,骨密度-3.32±0.57SD。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根据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或CT检查,比较两组的融合率、螺钉松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PS组平均手术时间147.21±17.11min,术中出血量138.03±42.45ml,平均住院天数8.82±1.07d;PMMA-PS组平均手术时间185.75±18.37min,术中出血量142.64±35.08ml,平均住院天数9.36±1.17d。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PS组与PMMA-PS组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16±0.82分、6.93±10.88分;1.74±0.49分、1.92±0.47分;1.76±0.43分、1.81±0.40分;ODI分别为(51.84±4.41)%、(52.50±4.71)%;(18.03±2.74)%、(18.89±3.61)%;(17.24±2.77)%、(16.67±2.67)%;两组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ODI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PMMA-PS组中无螺钉松动,CPS组中1例(2.7%,1/36)患者的2枚(1.3%,2/152)螺钉出现松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MMA-PS组融合成功率(100%)相比CPS组(97.3%)无统计学差异(P0.05)。PMMA-PS组有27枚钉道周围(18.7%,27/144)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相应的神经并发症。结论:对于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融合术时,在规律抗骨质疏松的基础上,骨水泥螺钉强化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均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但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减少手术时间,避免骨水泥发生渗漏造成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故不推荐常规行骨水泥钉道强化。 相似文献
17.
Ahmet Yılmaz Şarlak Bilgehan Tosun Halil Atmaca Hasan Tahsin Sarisoy Levent Buluç 《European spine journal》2009,18(12):1892-1897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s a challenging procedure in thoracic spine, as inadvertently misplaced screws have high risk of complications.
The accuracy of pedicle screws is typically defined as the screws axis being fully contained within the cortices of the pedicle.
One hundred and eighty-five thoracic pedicle screws in 19 patients that were drawn from a total of 1.797 screws in 148 scoliosis
patients being suspicious of medial and lateral malpositioning wer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Screw containment and the
rate of misplacement were determined by postoperative axial CT sections. Medial screw malposition was measured between medial
pedicle wall and medial margin of the pedicle screw. The distance between lateral margin of the pedicle screw and lateral
vertebral corpus was measured in lateral malpositions. A screw that violated medially greater than 2 mm, while lateral violation
greater than 6 mm was rated as an “unacceptable screw”. The malpositions were medial in 20 (10.8%) and lateral in 34 (18.3%)
screws. Medially, nine screws were rated as acceptable. Of the 29 acceptable lateral misplacement, 13 showed significant risk;
five to aorta, six to pleura, one to azygos vein and one to trachea. The acceptability of medial pedicle breach may change
in each level with different canal width and a different amount of cord shift. In lateral acceptable malpositions, the aorta
is always at a risk by concave-sided screws. This CT-based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4–T9 concave segments have a smaller safe
zone with respect to both cord-aorta injury in medial and lateral malpositions. In these segments, screws should be accurate
and screw malposition is to be unacceptable.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比较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2 年12月在本科室住院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18例A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年龄46~73岁,平均63.2±8.2岁。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36枚,根据辅助置钉方式分为两组,3D打印个体化导板组(3D打印组,11例,置入142枚椎弓根螺钉)和机器人辅助组(机器人组,7例,置入9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均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术前测量并比较顶椎旋转角、侧凸Cobb角;术后1周采用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所有椎弓根螺钉进行判断分类,对比两组患者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满意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D打印组年龄(63.6±9.0岁)、性别(男/女:2/9)、平均置钉数量(12.91±3.83枚)、侧凸Cobb角(40.36°±11.82°)、顶椎旋转角(30.27°±7.25°)分别与机器人组[年龄(62.6±7.3岁)、性别(男/女:1/6)、平均置钉数量(13.43±3.60枚)、侧凸Cobb角(38.14°±12.84°)、顶椎旋转角(29.86°±9.6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长(354.29±53.73min vs. 282.27±73.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结果统计,3D打印组共置入14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A类128枚,B类10枚,C类4枚;机器人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94枚,其中A类86枚,B类5枚,C类3枚;两组患者均未出现D、E两类;3D打印组置钉准确率(90.14%)及满意度(97.18%),分别与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91.49%)及满意度(96.8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3D打印组(36.36%)与机器人组(57.1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辅助置钉方式均可以协助脊柱外科医师进行ADS患者的精准置钉,但3D打印个体化导板置钉用时更短。 相似文献
19.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钉、钩系统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全节段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钉、钩系统固定治疗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3年10月治疗24例单胸弯AIS患者,12例采用全节段胸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行脊柱畸形的矫正(A组);12例采用腰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胸椎钩系统固定矫正畸形(B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并发症;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矫形效果;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行肺功能测试和SRS-24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56min(A组)和262min(B组),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735ml(A组)和812ml(B组),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没有出现神经性损害。手术后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A组胸弯矫正率79.6%;B组胸弯矫正率66.5%,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平均融合10.6个椎体,较B组平均节省了0.8个椎体。术后4年随访时,A组FvC较术前增加0.23L,B组增加0.12L,但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SRS-24评分平均为101,B组平均为10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于传统钉钩系统,全节段胸椎弓根螺钉技术可以在更短的固定融合范围内取得并维持更为理想的三维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