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116例均经彩超穿刺引导细针细胞学检查并经活体组织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数量、形态、内部回声、质地、硬度、短径和长径比值(S/L)及彩色血流信号(CDFI)、动脉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等指标分析。结果:根据超声检测判断颈部肿大淋巴是否来源于肿瘤转移。淋巴结的长径〉1cm,S/L〈2,高度提示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结论:淋巴结的S/L〈2、淋巴门髓质变窄呈细线状或消失、皮质非均匀增宽为恶性所特有;内部欠均的低回声、周边血流信号增多是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指标,且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89例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观察淋巴结的大小、长径/短径比值(L/S)、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阻力指数(RI)及血流类型等声像图特点。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颈部淋巴结在L/S、边界、内部回声、淋巴结门、血流类型及R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做出诊断,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颈部不同病因所致淋巴结肿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检测 5 2例不同病因所致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回声图像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良性淋巴结肿大 L/S>2 ,恶性淋巴结肿大 L/S<2 ( L/S是淋巴结长径与短径之比 )。回声强度为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瘤 >淋巴结转移癌 >淋巴结结核 >急性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结血流信号丰富 ,周边血流型或中心血流型 ,或两者兼有 ;良性肿大淋巴结多无血流信号 ,或散在小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对鼻咽癌(NP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NP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长径和短径之比L/S<2占80.3%,边界多模糊欠清,内部回声主要为不均匀的低回声或中等回声,髓质偏心或消失,CDFI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血流分型为Ⅲ型、Ⅳ型,RI>0...  相似文献   

5.
孙健玮  闫楠  丁丁  田宇  熊政 《当代医学》2021,27(15):149-15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9例PTC患者87枚颈部淋巴结的位置和高频超声显像的短径/长径(S/L)、短径、长径、淋巴门结构回声、皮质实性高回声团块、微小钙化、淋巴结内部血流分布以及血流Adler分级.结果 87枚淋巴结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MLN,n=31)和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NMLN,n=56).MLN组中,PTC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Ⅵ区占51.61%(16/31),在颈部Ⅱ~Ⅴ区分别占3.23%(1/31)、32.25%(10/31)、6.45%(2/31)和6.45%(2/31).除颈部Ⅲ区外,PTC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Ⅵ区占比显著高于其他颈部各区(P<0.05).NMLN组中,淋巴结在颈部Ⅲ区占比为41.07%(23/56),在颈部Ⅱ区以及Ⅳ~Ⅵ区分别占3.57%(2/56)、8.93%(5/56)、10.71%(6/56)和35.71%(20/56).除颈部Ⅵ区外,非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Ⅲ区占比明显高于其他颈部各区(P<0.05).两组S/L≥0.5、淋巴结短径>0.5 cm、淋巴门消失、皮质内实性高回声团块、微小钙化、淋巴结内部混合型血流分布和Adler≥Ⅱ级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径>1.0 cm和淋巴结内部周围型血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显像在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率超声在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胸上段、胸中段和胸下段食管鳞癌患者各30例,应用高频率超声观察所有研究对象颈部淋巴结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髓质、淋巴结内部血流及淋巴结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情况.结果 超声对90例食管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预期值达92.00%.转移组颈部淋巴结最大长径/最大短径<2,呈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淋巴门结构偏移或消失,血流类型以混合型为主,RI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上段、中段、下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00%、26.67%、16.67%,且与食管癌病变的长度呈正相关.结论 高频率超声在判断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颈部淋巴结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早期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早期恶性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分析12例(57个淋巴结)颈部恶性淋巴瘤的超声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及频谱的特征、分布的部位及结外病变.结果颈部淋巴结肿大,长径与短径比值(L/S)<2;8例内部为低回声,4例低回声内部出现液性暗区,皮质非均匀增宽(46/57),髓质结构紊乱变窄或呈线状(42/57);CDFI显示(49/57)淋巴结血流信号丰富呈不规则的树枝状或紊乱,呈点状周边有血流信号包绕(8/57);淋巴结血流速度增加,阻力指数较高.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可对颈部恶性淋巴瘤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范慧芳 《安徽医学》2013,34(9):1378-138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抽选57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炎症组)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对其超声图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抽选57例健康患儿为对照组,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57例患儿腹腔内高频彩超检测均可见淋巴结肿大,并且多位于脐周或者是中下腹,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增多;炎症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L)、短径(S)以及内部回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快速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临床首先诊断方法,同时可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浅表肿大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2个浅表肿大淋巴结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依据病理结果分为炎性组26个,淋巴瘤组38个,转移癌组38个.总结其长径与短径比值(L/S比)、淋巴门的位置形态及结内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炎性组多表现为L/S≥2,淋巴门居中,淋巴门型血流;淋巴瘤及转移癌组多表现为L/S<2.淋巴门多消失或偏心,淋巴瘤组血流分布以门型血流及中央丰富型为主,而转移癌组以边缘型血流为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恶性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0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根据手术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良性淋巴结肿大组和恶性淋巴结肿大组,分析其超声图像特点。结果:(1)良性淋巴结肿大组25例(包括反应性淋巴结15例,结核性淋巴结10例),恶性淋巴结肿大组45例(包括转移性淋巴结38例,淋巴瘤7例)。(2)恶性淋巴结肿大组淋巴结长径/短径比值(L/S)>2者占88.9%,淋巴结边缘模糊者占57.8%,淋巴门消失者占91.1%,与良性淋巴结肿大组相比(分别为20.0%、16.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良性淋巴结肿大组淋巴门型、中央型、边缘型、混合型、无血流型5种血流分布类型的比例分别为52.0%、20.0%、4.0%、20.0%、4.0%,恶性淋巴结肿大组分别为22.2%、33.3%、24.4%、13.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观察颈部淋巴结的长径与短径之比,淋巴结门部回声,皮质区回声等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包括血流形态,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结果:恶性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小于2,形态更接近圆形,多融合,其周边型血流明显高于良性淋巴结(P<0.05),呈高阻力,为不规则扭曲紊乱血流;良性肿大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大于2,门部强回声规则存在,血流分支细小,走行规则,呈低阻力。按淋巴结皮质部回声分析其低回声程度:恶性淋巴瘤<淋巴转移癌<淋巴结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论:高频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前、后超声影像学特征的变化情况,从而判定放疗疗效的价值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放疗前后对168例鼻咽癌患者经临床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25个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长径(L)、短径(S)、长径/短径(L/S)、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血流强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25个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前与放疗4w后的L、S、L/S、PSV、RI、血流强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检查在评价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的近期疗效以及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检查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正常淋巴结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0例正常淋巴结56个、21例良性肿大淋巴结75个及32例恶性肿大淋巴结95个的L/S比值、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DPI)表现及脉冲多普勒(PWD)频谱特征.结果:内部回声多呈髓质宽、增强,皮质相对变窄;恶性肿大淋巴结内部回声髓质部强回声明显缩小或消失,皮质非均匀性增宽.正常淋巴结L/S比值2.50±0.22;良性肿大淋巴结L/S比值2.2±0.2;恶性肿瘤大淋巴结L/S比值1.58±0.25.CDFI显示良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多呈较丰富、规则的树枝状分布,而恶性肿瘤大淋巴结内血流则多呈不规则紊乱血流信号,DPl比CDFl显示更为敏感.门髓质动脉干Vmax分别为(16.2±1.5)cm/s, (18.6±5.5)m/S、(29.6±13.7)cm/S.RI分别为0.55±0.04,0.65±0.07,0.71±0.0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可作为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桂玲 《当代医学》2011,17(32):78-7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疾病的诊断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疾病的患者进行彩超颈部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良性组以中央型为主,边界光滑、走行规则,中央向边缘逐渐变细,无扭曲表现,内部回声多为髓质增强、增宽,皮质相对变窄;恶性肿大淋巴结以周边型和混合型为主,淋巴结呈融合现象或分叶状,内部可见走行迂曲不规则的血管,内部回声以皮质低回声为主,缺乏淋巴门样的规则血流。结论彩超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观察102例经彩超检查,并经穿刺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对其声像图特点进行二维图像和彩色血流指标综合分析.结果 良性和恶性肿大淋巴结在超声特征上有较大差别.结论 彩超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2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148枚淋巴结行超声检查,同时对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分析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表现.结果 148枚淋巴结中有119枚淋巴结为转移性.占穿刺淋巴结的80.4%,非转移性淋巴结29枚,占19.6%.转移性淋巴结中有34.5%出现在Ⅲ组,有40.3%出现在Ⅳ组.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类圆形,呈等回声或偏高回声结节,回声分布不均匀,淋巴结内部有钙化,血流信号2~3级.若根据超声表现为短轴/长轴〉0.5,回声分布不均,淋巴结内部有钙化,淋巴结内血流信号2~3级其病理诊断为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在形态、内部回声结构及血流分布等方面有较为特征性表现,同时结合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可对颈部淋巴结的病理性质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结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35例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的患者,采用灰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观察肿大淋巴结的长径/短径(L/S)值、形态、内部结构及CDFI特征。结果: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各有其超声特征。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34例,急性淋巴结炎26例,结核性淋巴结肿大20例,恶性淋巴瘤19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36例。结论: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明显提高了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及检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出定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探讨彩超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彩超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63例,统计转移淋巴结纵横比<2、淋巴门结构消失、点状强回声、融合淋巴结、囊性变、血流信号、边界以及转移区域等出现的百分比,并与增生淋巴结上述特征进行对比。结果:63例病例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61例,彩超综合诊断符合率为96.8%。纵横比<2敏感度82.95%,特异度为75.26%;淋巴门结构消失敏感度75.97%,特异度为89.13%;点状强回声敏感度51.94%,特异度为96.07%;融合淋巴结敏感度27.91%,特异度为100%;囊性变敏感度34.88%,特异度为84.56%,转移淋巴结上述彩超特点与增生淋巴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淋巴结丰富的血流信号及边界不清则与增生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区域在Ⅳ、Ⅲ、Ⅵ、Ⅴ区较为多见(94.5%),Ⅱ、Ⅰ区转移率相对较少(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超提示淋巴结纵横比<2、淋巴门结构消失、具有点状强回声、融合淋巴结、囊性变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反应性淋巴结(23例)、恶性淋巴结(26例)和淋巴结结核(33例),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淋巴结的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一定典型超声征象,17个淋巴结为淋巴结门部血流型,12个淋巴结为边缘型血流,13个淋巴结混合血流型,11个淋巴结内部及周围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血流频谱表现为低阻力型血流。结核性淋巴结及反应性淋巴结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阻力指数(RI)均显著低于恶性淋巴结,L/S比值显著高于恶性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核性淋巴结及反应性淋巴结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淋巴结的边缘型及混合型血流信号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恶性转移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典型超声特征,配合其他辅助检查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57枚肿大淋巴结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57枚淋巴结中反应性增生18枚,淋巴结核8枚,转移性淋巴结31枚.淋巴结的形态、长轴长度/短轴长度(L/S)、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特点是鉴别其性质的要点,淋巴结形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L/S小于1.8,内部回声不均匀,髓质变形或消失,周边型及混合型血流预示为转移性淋巴结.结论 超声检查对颈部肿大淋巴结性质的鉴别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