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减少误、漏诊.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6例HN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特征,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 活检标本中淋巴结多呈破碎状(22/36),形态特征为细胞碎片、增生的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构成大小不一的凝固性坏死灶,无中性粒细胞.结论 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复杂,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此病预后良好,但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16例白细胞减少,淋巴结活检可见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组织细胞及T细胞较多,很少见到B细胞.14例经激素治疗,疗效显著,随访3年,3例复发,1例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 结论 HN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淋巴结活检可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多良好,部分有复发,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123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HNL患者淋巴结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以12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RLH)、10例猫抓病(CSD)和1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作为对照,比较CD123的表达。结果:CD123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的阳性表达为89.74%,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为33.33%(P<0.01),猫抓病中为30%(P<0.01),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为16.67%(P<0.01),CD123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表达的敏感性是89.74%,特异性是73.53%。结论:CD123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是诊断HNL较为理想的免疫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lymphadenitis,HNL),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也称菊池(Kikuchi),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炎症性,非肿瘤性,自限性淋巴结疾病,临床上易被误诊.  相似文献   

5.
<正>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病,以长期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白细胞计数下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确诊需要淋巴结活检。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小儿HNL少见,早期确诊困难。现将本院收治的7例HNL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进一步提高对  相似文献   

6.
贺海燕  张淼  李燕  孙琪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1):823-824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对32例HNL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7例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2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数有发热,1例有皮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形态特征为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的背景下,出现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内外见不等量碎片。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及浆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坏死灶及边缘CD68、CD3、CD45RO呈片块状( )。CD20在滤泡生发中心,少数散在淋巴细胞阳性。结论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女性多见,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iocyticnecrotizinglym phabenitis ,HNL) ,又名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Kikuchi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多见于青年人的良性自限性疾病。 1972年首先由日本人Kikuchi和Fujimoto描述。由于本病病因不清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易与淋巴瘤、淋巴结炎、淋巴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相混淆 ,误诊率高达 30 %~4 0 % [1] 。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现将我院1993— 2 0 0 0年的 1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例资…  相似文献   

8.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以往称为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氏坏死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结炎,首先由日本学滕本吉秀和菊池昌弘于70年代初报道,到80年初逐渐被认识的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HNL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情在1-5月内缓解,预后良好,少数可复发。临床上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激素治疗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9.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淋巴结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本病的病理形态与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现对我院1990~2008年间病理诊断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标本33例回顾总结分析如下已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分析24例NHL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其HE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应用SP法及TUNEL法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凋亡。结果24例HNL中女性20例,男性4例;年龄18~46岁,平均29岁;主要累及颈部淋巴结伴发热。病理组织学淋巴结副皮质区各种大小散在或融合病灶,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以及凋亡碎片组成,缺乏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淋巴细胞表达CD3和CD45RO,不表达CD15、CD20、CD30;组织细胞表达CD68;凋亡细胞及碎片TUNEL强阳性。结论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HNL临床病理特征复杂,临床及病检均易误诊。淋巴结活检显示有多种形态组织细胞,转化的T淋巴细胞以及凋亡碎片组成的病灶,不伴有粒细胞浸润,有助于HNL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55例HNL的临床资料,应用光镜观察其病理形态改变。结果55例中女性35例,平均27.5岁。47例头颈部淋巴结肿大。形态特征为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病变的背景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淋巴细胞凋亡及核碎片几乎见于所有病例,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吞噬现象明显,无中性粒白细胞浸润,组织学上可分为3型:增生型,坏死型及黄色瘤样型。结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复杂。确诊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此病是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但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和组织细胞增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个自限性淋巴结病变,在临床上及组织学上易与淋巴瘤相混淆,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1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HNL的临床资料,观察描述其病理特征;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HNL多见于年轻女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高热,外周血WBC降低。活检标本常呈破碎状.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区可见片状或融合的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内可见嗜础胜核碎片和嗜酸性颗粒辟屑,伴有T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B细胞少量散在分布。结论:淋巴结肿大、高热,淋巴结内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散在或片状凝固性坏死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i LF  Liu X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147-3149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9-2009年住院治疗的68例HNL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及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果 HNL多见于年轻人,发病年龄平均(19±13)岁,男女性别比为1∶1.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65例(95.6%)伴发热,25例(36.8%)伴肝脾肿大,17例(25.0%)伴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10例(14.7%)伴一过性皮疹,35例(51.5%)伴不同程度外周血白细胞下降,17例(25.0%)伴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72.1%(44/61)血沉增高,11.1%(6/54)抗核抗体(ANA)阳性.淋巴结活检HE染色及免疫组化可见典型的病理学改变.34例(50.0%)患者应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2周至3个月.7例(10.3%)患者复发,再次激素治疗仍有效.ANA阳性者中,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例在2年后诊断为SLE.结论 HN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因不清,易误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预后良好,但易复发,且可合并或进展为SLE,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病1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年龄15-28岁,临床上有发热、颈部及其它表浅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淋巴结中心多灶性坏死及组织细胞浸润。皮质激素治疗全部治愈。结论临床表现是诊断线索,病理所见是诊断依据,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诊断体会。结果:10例患者临床特点包括:发病以青年女性为主,以淋巴结肿大和发热最常见;少数病例与结缔组织病伴发;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被膜及皮质浅层多灶性坏死,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具有较典型的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上易与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相混淆,并有与其他疾病伴存现象,该病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探讨诊治方法。 方法 分析本院发热疾病科收治的1 例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的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 结果 患者56 岁女性,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伴关节肌肉痛、咽痛、一过性皮疹、甲状腺肿大、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贫血,根据其临床表现、病理及骨髓穿刺结果确诊为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结论 此例病症临床罕见,对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应想到坏死性淋巴结炎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的可能,确诊依据病理,治疗主要依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8.
黄小杏  吴秋良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83-4284
目的:对8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对86例从病理上确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例,结合临床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78例坏死从皮质区开始呈三角形向下延伸;坏死灶内明显的核碎片及淋巴细胞凋亡见于所有的病例;淋巴结内出现片状或灶状形态多样的组织细胞增生。40例病灶区免疫组化标记LCA、Mac387及CD3均为阳性表达。结论:本病病理形态以淋巴结灶性坏死及组织细胞反应为特征,免疫组化标记Mac387及CD3阳性表达,对本病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器官受累情况及治疗、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997年7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34例HNL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器官受累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 HNL可累及多个器官。34例患者均有淋巴结受累,血液受累者占67.6%(23/34),累及皮肤者占23.5%(8/34),累及肺脏者占14.7%(5/34),累及浆膜腔者占11.8%(4/34),累及脑膜者占5.9%(2/34),累及关节占2.9%(1/34)。同时累及3个及以上器官者32.3%(11/34),定义为多器官受累,激素治疗起始剂量比非多器官受累组大(t=3.126,P0.05),激素治疗时间亦较长(t=2.446,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6.2±8.7)和(14.0±5.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1,P=0.465)。结论 HNL激素治疗有效,多器官受累患者激素治疗起始剂量较大、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