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Chemerin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取体外培养的生长良好的RF/6A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5 ng/ml浓度Chemerin组、10 ng/ml浓度Chemerin组、20 ng/ml浓度Chemerin组。在RPMI-1640 培养液中进行培养24、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基质胶法检测细胞管腔形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TT检测结果提示,同对照组比较,10、20 ng/ml浓度Chemerin能够显著促进细胞增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5 ng/ml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结果提示,同对照组比较,3 种Chemerin浓度均能够显著促进细胞迁移,呈剂量依赖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基质
胶法检测细胞管腔形成结果提示,同对照组比较,3 种Chemerin浓度均能够显著促进细胞管腔形成,呈剂量依赖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脂肪因子Chemerin能够促进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提示Chemerin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探讨TNF-α参与视网膜血管形成的初步机制.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生长良好的RF/6A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TNF-α组(1、10、100 ng/ml)、TNF-α+AMD3100组(SDF-1拮抗剂AMD3100预处理1h,培养液中最终浓度为1μg/ml,然后加入TNF-α).培养24h、48h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DF-1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基质胶(Matrigel)法检测管腔形成.结果 ①TNF-α(1 ng/ml)作用24和48 h,RF/6A的SDF-1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NF-α(10、100ng/ml)作用后两个时间点SDF-1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F-α (10 ng/nl)+AMD3100组SDF-1表达量较TNF-α (10 ng/ml)组明显减少(P<0.05).②TNF-α不同浓度作用24 h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除1 ng/ml浓度组外,TNF-α各组作用48h的相对增殖率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TNF-α(10 ng/ml)+AMD3100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在24h和48h时均明显小于TNF-α(10 ng/ml)组(P<0.05).③TNF-α (10 ng/ml)组RF/6A细胞24h的迁移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TNF-α (10ng/ml)+AMD3100组迁移距离较TNF-α(10ng/nl)组减小(P<0.05);培养48h后,各组之间的差异与24h的结果类似(P<0.05).④TNF-α (10 ng/ml)组管腔形成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1),TNF-α (10ng/ml)+ AMD3100组明显少于TNF-α(10 ng/ml)组(P<0.01).结论 TNF-α能够促进RF/6A细胞表达SDF-1,诱导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拮抗SDF-1的作用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生成.提示TNF-α促进RF/6A细胞的血管生成过程可能是通过刺激细胞产生SDF-1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脂联素(adiponectin,APN)对体外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探讨APN对脉络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生长良好的RF/6A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重组APN组(5 pg·mL-1、50 pg·mL-1、500 pg·mL-1预处理1h).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基质胶(Matrigel)法检测管腔形成.结果 不同浓度重组APN组24 h的细胞增殖均弱于对照组(均为P<0.05),不同浓度重组APN组细胞24 h的迁移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均为P<0.05),不同浓度重组APN组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为P<0.05),且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均随着重组AP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APN能够明显抑制RF/6A细胞的血管生成过程,提示APN对于脉络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糖条件下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自噬对其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干预将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及3-甲基腺嘌呤(3-MA)+高糖组。对照组细胞在无糖DMEM培养基中常规培养24 h,高糖组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 -1葡萄糖溶液处理24 h,3-MA+高糖组细胞先用10 mmol·L -1 3-MA处理24 h,然后更换培养基再加入30 mmol·L -1葡萄糖溶液处理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标志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 3(microtubule-rel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I型和I型的比值(LC3-II/LC3-I)、Beclin-1及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3(autophagy-related gene 3,Atg3)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ARPE-19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表达。比较三组ARPE-19细胞LC3-II/LC3-I、Beclin-1、Atg3及VEGF的蛋白表达量。然后将以上三组ARPE-19细胞上清液分别加入RF/6A细胞培养基中,将RF/6A细胞也按以上方法分组,分别采用Transwell法及Matrigel胶法检测并比较三组RF/6A细胞迁移数及细胞管腔形成数。结果 对照组、高糖组和3-MA+高糖组ARPE-19细胞中LC3-II/LC3-I比值分别为0.405±0.095、0.932±0.024和0.635±0.048;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05±0.035、0.590±0.120和0.425±0.082;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7±0.035、0.539±0.071和0.389±0.019。ARPE-19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表达量三组分别为(44.03±9.08)ng·L -1、(205.70±17.90)ng·L -1和(112.52±21.06)ng·L -1;RF/6A细胞迁移数三组分别为(125.60±6.35)个、(153.60±19.20)个和(67.40±7.95)个;细胞管腔形成数三组分别为(12.22±0.84)个、(18.44±1.68)个和(5.44±0.51)个;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ARPE-19细胞的LC3-II/LC3-I比值、Beclin-1及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RF/6A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3-MA+高糖组ARPE-19细胞中LC3-II/I比值、Beclin-1和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VEGF表达量、RF/6A细胞迁移数和细胞管腔形成数均较高糖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 高糖激活ARPE-19细胞自噬,进而上调VEGF的表达并促进RF/6A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自噬抑制剂3-MA可抑制ARPE-19细胞自噬,并下调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RF/6A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apelin-13对体外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迁移和毛细血管样管腔形成的影响,探讨apelin-13是否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取生长状况良好的RF/6A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0.1μmol/L apelin-13)和高剂量组(1μmol/L apelin-13).培养细胞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基质胶法检测管腔形成. 结果:不同浓度apelin-13作用24h的细胞增殖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pelin-13组RF/6A细胞24h的迁移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pelin-13组毛细血管样管腔形成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均随着apelin-1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Apelin-13能够明显促进RF/6A细胞的血管生成过程,提示apelin-13是一种促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0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60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48例),DR组又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NPDR,34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PDR,26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VEGF水平,分析对比。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和VEG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R组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P<0.05)。结论:血清TNF-α和VEGF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血清TNF-α、VEGF水平可反映DR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激光诱导的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野生型C57BL/6J小鼠36只(72只眼),每只眼视网膜上做4个光凝斑诱导CNV生成.小鼠分别于光凝前3 d或后3 d腹腔内植入渗透泵,给予TNF-α抑制剂依那昔普(5μg/h,n=12)或英利西单抗(5μg/h,n=12),持续7 d,对照组给予PBS(n=12).光凝前3 d的用药组分别于光凝后1和2周,光凝后3 d的用药组于光凝后10 d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之后立刻取左眼行视网膜组织学检查,右眼制作脉络膜平片,免疫组化方法 标记内皮细胞,测定荧光素渗漏面积及脉络膜平片CNV相关荧光面积,比较CNV病变的大小及程度.用免疫印迹法分析比较小鼠光凝前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上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光凝后1周,免疫印迹法结果 显示小鼠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TNF-α表达增加.光凝前3 d用药,光凝后1周,荧光素渗漏面积为(0.74±0.33)×104 像素,2周时则为(0.63±0.20)×104 像素,与对照组[(2.61±0.80)×104 像素]比较均显著减少(t=3.69,3.56;P<0.05).光凝后1周对照组、依那昔普组和英利西单抗组CNV面积分别为(3.61±0.93)×105、(1.89±0.62)×105和(2.14±0.72)×105像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2.51;P<0.05.但光凝后3 d用药,则只有依那昔普能显著抑制CNV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证实,治疗组小鼠的CNV病变直径及厚度小于对照组.结论 TNF-α参与激光诱导的CNV的形成.TNF-α抑制剂能抑制激光诱导的CNV的形成及渗漏.(中华眼科杂志,2008,44:200-206)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与肿瘤坏死因子-α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证实二者在角膜、视网膜等眼部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参与多种眼部疾病病理过程,如在干眼症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病理性升高,且参与慢性变应性结膜炎的发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二者含量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用肿瘤坏死因子-α阻滞剂治疗葡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8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经常规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凡有微血管瘤、点片状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者,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32例.其余36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为DM组.正常对照组24例,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经询问病史及眼底检查排除眼病疾患.结果 DR组及DM组血清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60)ng/ml对(0.71±0.27)ng/ml,P<0.01;(0.911±0.40)ng/ml对(0.71±0.27)ng/ml,P<0.05.DR组测定值高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0.60)ng/ml对(0.91±0.40)ng/ml,P>0.05.结论 TNF-α在DR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ype2diabeticretinopathy,T2DR)患者血清中趋化素(chemer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60例研究对象分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组4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组40例,单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组患者40例以及健康对照(normalcontrols,NC)组40例。观察4组研究对象的体检指标,并检测空腹胰岛素、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中chemerin、TNF-α等含量。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resistancein-dex,HOMA-IR)。结果 DM组[chemerin为(3.83±0.46)mg?L-1、TNF-α为(37.69±5.07)ng?L-1]、NPDR组[chemerin为(4.68±0.74)mg?L-1、TNF-α为(40.69±5.90)ng?L-1]、PDR组[chemerin为(5.86±1.29)mg?L-1、TNF-α为(44.17±6.63)ng?L-1]血清中chemerin、TNF-α水平均较NC组[chemerin为(2.01±0.54)mg?L-1、TNF-α为(22.60±9.78)ng?L-1]升高,且随着DR病情的进展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r=0.331、0.361、0.251、0.348、0.306、0.523、0.644,均为P<0.05);血清中TNF-α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r=0.299、0.159、0.605、0.262、0.407、0.282、0.619、0.809,均为P<0.05);血清中chemerin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38,P<0.05)。结论 血清中chemerin和TNF-α水平的升高是T2DR的危险因子,可能共同参与了T2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局部干预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BALB/c小鼠45只,利用碱烧伤法制作左眼CNV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分3组实验进行研究。①CNV模型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自伤后分别给予100、500μg/ml TNF—α(实验组)或0-2%透明质酸钠(HA,对照组)点眼1周。于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小鼠取眼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CD31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TNF-α对碱烧伤CNV形成的作用。②CNV模型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给予100μg/mlTNF一仅点眼,对照组给予0.2%HA点眼。分别于伤后第2天和第4天随机取5只小鼠处死取角膜.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TNF—α对碱烧伤角膜中VEGF表达的影响。③利用二氯亚甲二磷酸脂质体(Cl2MDP—lip)射制作小鼠巨噬细胞特异剔除模型,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Cl2MDP—lip实验组及PBS—lip对照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自碱烧伤后均给予100μg/mlTNF-α滴眼1周于.伤后第14天拍照记录CNV形成情况,图像分析软件测算CNV长度及面积,分析巨噬细胞在TNF—α调控碱烧伤后CNV形成中的作用。结果①碱烧伤后第14天,100μg/mlTNF-α组CNV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500μg/ml TNF-α组CNV形成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整张切片和热点区域MVD值,100μg/ml TNF-α组为63.25±9.75和114.94±12.93,500μg/ml TNF-α组为39.53±10.41和108.04±23.55.0.2%HA对照组为30.99±7.08和73.81±13.80和100μg/mlTNF—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00μg/mlTNF-α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②碱烧伤后第2天和第4天VEGFmRNA与β—actin的比值,100μg/mlTNF-α组为0.40±0.12和1,51±0.21,0.2%HA对照组为0,31±0.10和0.58±0.3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碱烧伤后第14天,Cl2MDP—lip组CNV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l2MDP—lip组的CNV长度和面积分别为(0.84±0.10)mm和(6.64±1.19)mm^2,PBS—lip对照组为f1.37±0.24)mm和(12.25±1.33)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TNF-α可通过上调碱烧伤角膜组织中VEGF表达来促进CNV的形成,其促进碱烧伤CNV形成机制主要是通过巨噬细胞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缺氧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3-MA+缺氧组,对照组细胞在常氧条件下培养,缺氧组细胞在缺氧箱(1%O2/5%CO2/94%N2)中进行培养,3-MA+缺氧组先在培养基中加入10 m M 3-MA,然后置于缺氧箱中继续培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B (LC3B)、Beclin-1及p62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结果 (1)对照组、缺氧组、3-MA+缺氧组细胞的TNF-α浓度分别为(59. 46±5. 22) pg/ml、(135. 80±11. 30) pg/ml和(105. 88±10. 42) pg/m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 53,P=0. 000),缺氧组的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缺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3-MA+缺氧组的TNF-α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对照组、缺氧组、3-MA+缺氧组细胞中的LC3B-II/LC3B-I值、Beclin-1值及p62值分别为(0. 20±0. 03、0. 58±0. 07和0. 40±0. 09)、(0. 32±0. 04、0. 97±0. 05和0. 78±0. 06)和(1. 03±0. 02、0. 32±0. 10和0. 78±0. 08),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C3B-II/LC3B-I:F=21. 73,P=0. 002; Beclin-1:F=149. 34,P=0. 000; p62:F=69. 53,P=0. 000)。缺氧组细胞中LC3B-II/LC3B-I值和Beclin-1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缺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MA+缺氧组的LC3B-II/LC3B-I值和Beclin-1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缺氧组细胞中p6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3-MA+缺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3-MA+缺氧组的p62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缺氧激活RPE细胞自噬并促进其TNF-α的表达,自噬抑制剂3-MA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噬进程,从而发挥抑制细胞表达TNF-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是引起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致血管通透因子,临床上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形成取得了一定疗效[2.但新生血管形成受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单纯抗VEGF治疗并不能完全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3].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人小梁细胞(humantrabecularmeshworkcells,HTM)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原发性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小梁细胞,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不同浓度的rhTNF-α与细胞共同孵育24h,采用Annexin-ⅴ联合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合荧光显微镜来观查凋亡细胞。结果:浓度低于0.01MU/L的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24h对人小梁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浓度0.01MU/L及以上的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24h可明显增加人小梁细胞凋亡率,凋亡率与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成正比。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小梁细胞发生凋亡,可能参与了青光眼发病中小梁细胞的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NFα和EGF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EC)增殖的作用。结果0.1U/ml的TNFα即可明显促进人、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EGF为1、10ng/ml时可明显促进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结论细胞因子TNFα、EGF通过促进LEC的增殖参与后囊混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1α是调控基因表达以适应或改善缺氧状况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在视网膜和脉络膜缺血、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1α能上调多种细胞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血管生成素2、胎盘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和干细胞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相互配合、精细协调,促进了新生血管的产生.缺氧诱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周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除A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外其余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6周后,C组每只大鼠双眼球周给予空白乳剂5μL,D组双眼球周给予β-榄香烯5μL,E组每只大鼠同时双眼球内给予空白乳剂5μL,F组双眼球内给予β-榄香烯5μL,B组未采取局部注射作为对照。末次给药48h后处死大鼠,取眼球固定视网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TNF-α的表达情况;提取视网膜蛋白,采用WesternBlot检测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A组视网膜未见阳性染色,B组视网膜全层可见阳性表达,C组及E组阳性表达分布与B组相同,而D组及F组棕色阳性表达下降,其中F组更显著。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C组及E组TNF-α蛋白的表达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较A组增高(P<0.01),而D组及F组表达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β-榄香烯球周及球内注射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TNF-α的表达,且眼内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与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RMEC)随机分为三组:高糖组、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高糖组、CY-09+高糖组。高糖组在M199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 -1葡萄糖溶液处理48 h;3-MA+高糖组和CY-09+高糖组分别先用5 mmol·L -1的3-MA和10 mmol·L -1的CY-09处理2 h,然后更换培养基再加入30 mmol·L -1葡萄糖溶液处理48 h。分别采用MTT、Transwell及Matrigel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情况,比较三组细胞活力、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细胞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NLRP3、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Caspase-1及自噬标志性蛋白LC3-II、LC3-I、Beclin-1的表达并对比;采用Ad-mCherry-GFP-LC3B腺病毒转染细胞观察自噬流的情况。结果 高糖组、3-MA+高糖组、CY-09+高糖组HRMEC细胞活力分别为(153.56±1.46)%、(115.33±3.26)%和(116.10±1.66)%,细胞迁移数分别为(117.33±7.23)个、(70.00±2.00)个和(71.67±2.52)个,细胞管腔形成数分别为(88.33±2.08)个、(61.33±1.53)个和(62.00±3.00)个。与高糖组相比,3-MA+高糖组及CY-09+高糖组HRMEC的细胞活力、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减少(均为P<0.001),而3-MA+高糖组与CY-09+高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3-MA+高糖组及CY-09+高糖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Beclin-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LC3-II/LC3-I比值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细胞内自噬流明显减弱。结论 抑制NLRP3炎症小体与自噬均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二者在其中可能发挥相互正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行玻璃体切除术(PPV)患者玻璃体样品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并探讨其对DR的影响。方法:将伊斯坦布尔Bilim大学眼科系的57例(57眼)DR患者和22例黄斑裂孔未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所有79例患者行3切口,20G PPV。PPV手术眼内灌注前,用Vitrector抽吸0.5mL玻璃体样品并稀释。样品转至冷藏室,存放在-70℃。IL-8和TNF-α的测量结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以pg/mL为单位计算。结果:DR患者玻璃体样本中IL-8水平[82.7891±74.08700(0.08-307.0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9805±3.77546(0.08-18.53)pg/mL](P<0.001)。同样,DR患者TNF-α水平[18.0007±13.90015(2.32-51.11)pg/mL]也显着高于对照组[1.7005±1.26949(0.1-5.17)pg/mL](P<0.001)。结论: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TNF-α和作为炎症和血管生成介体的IL-8水平在DR患者玻璃体样本中明显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脂联素(APN)对高糖培养条件下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甘露醇对照组(含20mmol/L甘露醇的培养基培养)、高糖组(含25mmol/L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和高糖+APN组(含25mmol/L D-葡萄糖+10μg/mL APN的培养基培养)。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基质胶(Matrigel)法检测细胞管腔形成能力。 结果:空白对照组与甘露醇对照组细胞增殖率(100.00%±0.00% vs 99.09%±0.46%)、迁移数(121.60±6.02个 vs 119.60±9.39个)及管腔形成数(12.11±0.84个 vs 12.22±0.96个)均无差异(P>0.05)。高糖组细胞增殖率(71.42%±2.29%)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甘露醇对照组,细胞迁移数(144.20±9.65个)和管腔形成数(16.00±2.90个)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甘露醇对照组(P<0.05)。高糖+APN组细胞增殖率(90.87%±1.68%)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甘露醇对照组,明显高于高糖组; 细胞迁移数(73.00±6.04个)和管腔形成数(7.89±0.38个)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及高糖组(P<0.05)。 结论:APN可以促进高糖条件下RF/6A细胞存活及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提示APN对高糖导致的RF/6A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抑制病理刺激条件下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