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ASC)来源的外泌体在白色脂肪棕色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ASC细胞;慢病毒转染构建过表达 miR-27的 ASC细胞;超高速离心提取正常及过表达 miR-27的 AS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RT-PCR)分析外泌体中 miR-27的表达量;高脂喂食构建肥胖小鼠模型,分别注射过表达 miR-27外泌体(过表达组)、正常 ASC外泌体(正常表达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寒冷暴露条件下监测体质量变化;剥离小鼠附睾皮下脂肪组织和肩胛骨脂肪组织,比较组织大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解偶联蛋白 1(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 γ(PPARγ)、含 PR结构域的锌指蛋白 16(PRDM1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 γ共激活因子 1α(PGC-1α)的表达。结果 成功提取 ASC及其外泌体,并成功转染 miR-27;ASC及其外泌体中的 miR-27显著高于白色脂肪组织(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及正常表达组的小鼠体质量下降幅度小,随时间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P<0.05)。过表达组及正常表达组的小鼠的附睾皮下脂肪组织较对照组的小鼠要稍大;而肩胛骨脂肪组织的大小无明显变化。正常表达组与过表达组的 UCP1、PPARγ、PRDM16及 PGC-1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能够抑制白色脂肪细胞的棕色化。  相似文献   

2.
肥胖已成为糖尿病和内分泌紊乱等疾病的重要诱导因素,抗肥胖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抑制脂肪合成并促进脂肪分解是药物抗肥胖治疗的重要方式,随着对机体脂肪组织分布、形态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含有多腔室脂滴和丰富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组织引起了人们关注。此外,一种与棕色脂肪细胞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米色脂肪细胞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该类细胞可在外界刺激或褐变剂诱导下由白色脂肪细胞转化而来,称为“白色脂肪棕色化”。在此过程中,细胞内促能量消耗的蛋白表达增加,使脂肪细胞功能由储能转为耗能,从而增加体内过多能量消耗,减少脂质堆积,因此,诱导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为治疗肥胖带来了新思路。但褐变剂的系统给药存在对非靶组织如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限制了其在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中的应用。通过构建靶向白色脂肪组织的药物递送系统实现褐变剂靶向给药可降低其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本文将从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机制、常用褐变剂及诱导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靶向递送载体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肥胖及脂肪代谢相关性疾病已成为了世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脂肪分化是决定脂肪组织生成,造成肥胖的关键过程。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人体脂肪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诱导作用,与肥胖及脂肪代谢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本文综述了POPs对脂肪分化调节作用的研究新进展,继而对肥胖及脂肪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长期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Dahl大鼠60只,体质量(180±1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饮食对照组(含0.3%NaCl)、正常饮食给药组(0.3%NaCl+姜黄素150 mg·kg-1·d-1)、高血压组(含8%NaCl)以及高血压治疗组(8%NaCl+姜黄素150 mg·kg-1·d-1)。采用无创大鼠尾动脉监测系统测量每组大鼠血压变化。经姜黄素连续灌胃6周后,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然后处死大鼠提取下丘脑室旁核组织和血浆,采用RT-PCR、ELISA、免疫荧光检测下丘脑室旁核中NAD(P)H氧化酶亚基NOX2、NOX4、过氧化物歧化酶(SOD-1)、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白细胞介素6(IL-6)、IL-1β、MCP-1及IL-10指标的RNA及细胞水平,采用DHE法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利伐沙班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作插线处理;其余3组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于手术前7 d灌胃给予10、30 mg·kg^(-1)利伐沙班,每天1次,第7天给药1 h后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后再分别灌胃给予10、30 mg·kg^(-1)利伐沙班,每天1次,持续3 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在同一时间灌胃给予等量0.9%NaC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高剂量实验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的ET-1水平分别为(197.53±29.63)、(155.66±23.35)、(270.16±40.53)和(123.57±18.53)ng·L^(-1),IL-8水平分别为(1.51±0.23)、(0.98±0.15)、(1.96±0.29)和(0.53±0.08)ng·L^(-1),TNF-α水平分别为(0.81±0.13)、(0.57±0.09)、(1.06±0.16)和(0.25±0.04)ng·L^(-1),p-p38MAPK/p38MAPK分别为0.75±0.08、0.57±0.07、0.92±0.09和0.45±0.06,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7±0.09、0.73±0.08、0.99±0.09和0.61±0.06。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低、高剂量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NF-κB通路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功能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脑内P物质在哮喘发作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腹腔注射含百日咳和氢氧化铝的卵蛋白溶液制备哮喘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哮喘大鼠脑内c-fos蛋白,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内P物质(substance P,SP)的含量及正中隆起(ME)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和外周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含量,PVN内分别微量注射外源性SP、SP受体拮抗剂S0145,观察其对哮喘大鼠肺功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活动的影响。结果哮喘大鼠发作时PVN内SP含量升高;正中隆起CRH与外周血中ACTH、CORT含量均降低(P<0.05),呼/吸时程比和气道阻力增加,膈肌放电积分、肺顺应性减小(P<0.01)。PVN内微量注射SP后哮喘大鼠的肺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CORT、ACTH、CRH含量进一步降低(P<0.01)。SP受体阻断剂S0145则可逆转哮喘发生时大鼠肺功能与HPA轴的改变。结论哮喘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SP可影响HPA轴的功能,参与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丘脑室旁核(PVT)和下丘脑外侧区(LH)在环境线索(CC)或条件性线索(CS)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进行生理盐水(对照组)或海洛因的自身给药训练,随后自然戒断,海洛因戒断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CC组和CC+CS组;在戒断d 14,对照组和CC组均以环境线索诱导、CC+CS组以环境线索联合条件性线索诱导测定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模型组不测定;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组别大鼠PVT和LH脑区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均能够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环境线索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恢复时PVT脑区c-Fos免疫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LH脑区c-Fos免疫阳性表达在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恢复时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 PVT参与环境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过程,而LH同时参与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综合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给予一次性尾静脉注射5 mg·kg^(-1)的阿霉素制备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实验组给予20 mg·kg^(-1)白藜芦醇,每天灌胃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量0.9%NaCl,每天灌胃1次。治疗8周后,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和松弛素(Relaxin)的表达水平,并检测血清肌酸酐和尿素氮等生化指标。结果给予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升高3倍以上,表示造模成功。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AGE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3.30±0.44和2.65±0.17,Relax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59±0.07和2.97±0.29,肌酸酐分别为(37.86±5.94)、(39.40±4.47)和(25.95±8.47)μmol·L^(-1),尿素氮分别为(7.40±0.53)、(6.87±0.95)和(7.10±1.01)mmol·L^(-1);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控AGER和Relaxin的表达,从而减轻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丹参素异丙酯[isopropyl3-(3,4-dihydroxyphenyl)-2-hydroxypropanoate,IDHP]能否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来抑制肝细胞的脂肪蓄积,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脂肪过度蓄积症状。方法利用游离脂肪酸棕榈酸和油酸(PA∶OA摩尔比=1∶2)诱导肝细胞脂肪蓄积,模拟细胞脂肪化模型。首先,利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PAOA及IDHP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选用600μmol·L^(-1) PAOA诱导4株肝细胞脂滴蓄积,通过检测尼罗红(Nile Red)荧光信号和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胆固醇(TC)含量来判定细胞脂肪化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分别检测经不同浓度IDHP干预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结果PAOA诱导后,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蓄积,TG、TC含量升高,生成过量的ROS,同时GSH活性降低,ATP合成减少且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随着IDHP干预浓度的增加,能有效改善脂滴蓄积,抑制TG的累积,减少活性氧的生成,提高GSH的活性,ATP生成量增加,且线粒体膜电位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IDHP可通过发挥抗氧化作用缓解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能量代谢,进而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托芬那酸对大鼠大肠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Wistar清洁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二甲基肼(dimethylhydrazine,DMH)诱癌组、托芬那酸(tolfenamic acid,TA)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只大鼠,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DMH诱癌组给予二甲基肼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大肠癌模型;托芬那酸对照组单纯给予托芬那酸注射液;实验组分为0.1和0.2 ml/kg托芬那酸组,给予二甲基肼溶液皮下注射的同时分别给予0.1和0.2 ml/kg托芬那酸注射液,腹腔注射,1次/d,连续32周,大鼠分别于12和32周进行解剖,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以及肿瘤发生情况,并对32周的托芬那酸对照组大鼠的形态以及毒性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12周时,各组大鼠均无肿瘤产生;32周时,DMH诱癌组20只,19只产生肿瘤,发生率为95.0%;0.1 ml/kg托芬那酸组20只大鼠,9只产生肿瘤,发生率为45.0%;0.2 ml/kg托芬那酸组20只大鼠,3只产生肿瘤,发生率为15.0%,与DMH诱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和托芬那酸对照组所有大鼠在实验32周时均未产生肿瘤。对肿瘤大小进行测量,发现实验组的肿瘤直径为1~7 mm,普遍低于DMH诱癌组。托芬那酸对照组所有大鼠一般状态良好,给药32周未出现死亡,体质量与阴性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2例大鼠腹腔给药30 min后出现身体震颤、尾巴隆起症状,1例大鼠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肉眼观察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组织器官,未发现任何增生组织。结论托芬那酸对二甲基肼诱发的大鼠大肠癌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硫酸化茯苓多糖(SP)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抗超氧阴离子活力、MDA及过氧化氢含量,探讨SP对帕金森小鼠中脑和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和SP治疗组(SP 50、100、150mg·kg^(^(-1))),腹腔注射给药,取中脑和脑皮层匀浆,利用酶标仪检测小鼠中脑和脑皮层中SOD、GSH-Px、CAT活性、抗超氧阴离子活力、MDA及过氧化氢含量。结果 SP治疗组小鼠中脑和脑皮层3种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升高、MDA及过氧化氢含量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SP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中脑和脑皮层神经元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PTEN依赖的假定激酶1(PIN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各1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均腹腔注射25 mg·kg^(-1)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构建PD小鼠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分别于建模前后灌服多巴丝肼片125 mg·kg^(-1),每天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均于建模后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均连续干预10 d。用悬挂实验评价各组小鼠行为学改变,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检测左侧中脑和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右侧中脑PINK1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小鼠悬挂实验评分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左侧中脑多巴胺含量分别为(0.19±0.03),(0.21±0.03)μg·g^(-1),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分别为(0.79±0.04),(0.82±0.05)μg·g^(-1),与模型组的(0.06±0.03),(0.35±0.12)μg·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小鼠右侧中脑PINK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56.12±3.9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小鼠中脑PINK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78.45±3.29),(79.12±4.22)%,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多巴丝肼片可缓解PD模型小鼠异常行为,通过提高自噬相关基因PINK1的表达,抑制PD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和外泌体。将人牙髓干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进行常规培养,对照组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实验组在成骨诱导分化时添加5μg·mL^(-1)外泌体。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钙素和骨桥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的细胞相对增殖活性(光密度值)分别为0.54±0.02,0.34±0.01和0.32±0.01,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光密度值)分别为10.37±1.26,4.89±0.94和0.71±0.03,骨钙素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9±0.10,0.23±0.05和0,骨桥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12,0.61±0.04和0,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促进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典致幻剂通过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调控急性甩头反应机制。方法大鼠单次腹腔注射经典致幻剂LSD、DOM和Psilocin进行甩头反应实验,选取甩头次数最高的剂量建立甩头反应动物模型;Western blot检测经典致幻剂给药10和30 min后大鼠前额叶皮层中蛋白质的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修饰变化情况。结果LSD(0.025 mg·kg^(-1),i.p.)、DOM(3 mg·kg^(-1),i.p.)、Psilocin(8 mg·kg^(-1),i.p.)为大鼠甩头反应动物模型最佳剂量;经典致幻剂给药10 min和30 min后大鼠前额叶皮层中蛋白质磷酸化变化明显。结论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参与经典致幻剂诱导的大鼠甩头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可能发生的改变及其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首先进行室旁核插管术,1周后采用左侧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或假手术模型,同时各组大鼠分别经微型渗透泵通过室旁核插管持续给予AT1-R阻滞剂缬沙坦(VAL)0.05μg/h或人工脑脊液(aCSF)0.11μl/h干预。4周后检测心功能;电生理记录肾交感神经放电;计算肺/体质量比(L/BW)和右心室/体质量比(RVW/BW);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下丘脑室旁核内Fra-like和AT1-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冠状动脉结扎术后4周大鼠的心功能明显降低;血浆NE和AngⅡ浓度增高(P<0.05);肾交感神经放电明显增强;室旁核内Fra-like和AT1-R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人工脑脊液治疗组比较,接受缬沙坦治疗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有所改善,外周血NE和AngⅡ含量下降(P<0.05),肾交感神经放电减少(P<0.05),室旁核区域的Fra-like和AT1-R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心力衰竭时室旁核区域的AT1-R被明显激活伴有交感神经放电增加,促进心力衰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TNL)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连续7 d皮下注射5 mg·kg^(-1)·d^(-1)ISO的方法构建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将45只参与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大鼠设为空白组。造模开始后第2天,实验组灌胃给予50 mg·kg^(-1)·d^(-1)TNL溶液;对照组灌胃给予20 mg·kg^(-1)·d^(-1)卡托普利溶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量0.9%NaCl。4组大鼠均持续给药14 d。用称量法测定大鼠心脏质量指数,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p65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的心脏质量指数分别为(3.00±0.09)、(2.92±0.11)、(3.42±0.10)和(2.60±0.06)mg·g^(-1),左心室质量指数分别为(2.34±0.06)、(2.29±0.07)、(2.60±0.08)和(2.00±0.05)mg·g^(-1),磷酸化p38MAPK(p-p38MAPK)/p38MAPK分别为0.36±0.03、0.19±0.02、0.47±0.04和0.14±0.01,p-p65/p65分别为0.30±0.02、0.18±0.02、0.52±0.03和0.10±0.01,p-NF-κB/NF-κB分别为0.40±0.02、0.24±0.01、0.73±0.04和0.11±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NL能够减轻ISO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脾泻肺化痰汤对幼龄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调节与促进气道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信的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分泌和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运脾泻肺化痰汤)和西药组(布地奈德),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通过卵清白蛋白联合氢氧化铝致敏雾化激发建立幼龄哮喘大鼠模型,于1天和第8天致敏,第15天开始雾化激发隔天1次,共激发7次。第16天在造模的同时,正常组、模型组均灌胃0.9%NaCl 2 mL,中药组灌胃运脾泻肺化痰汤20μL·g^(-1)灌胃,西药组灌胃予0.01%布地奈德雾化吸入20 min,连续4周。以逆转录-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的IκBα、P65和MUC5AC mRNA表达量。结果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布地奈德组的IκBα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1.12±0.14,0.27±0.05,0.66±0.11和0.52±0.09;这4组的P65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1.12±0.27,4.82±0.76,2.82±0.59和2.85±0.90;这4组MUC5AC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1.12±0.32,5.84±0.66,3.28±1.06,4.35±0.65。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上述基因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上述基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脾泻肺化痰汤有效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其治疗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促进IκB mRNA表达,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降低MUC5AC mRNA的相关表达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AP)肺肠损伤动物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大鼠胰腺、肺、结肠病理改变、血清生化及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探讨AP大鼠肺肠损伤模型复建的最佳时间。方法用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月黄]胆酸钠的方法建立AP大鼠肺肠损伤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12 h组、模型24 h组、模型48 h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大鼠经胰胆管逆行注射0.9%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12、24和48 h采集相对应组大鼠的全血及胰腺、结肠、肺组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的淀粉酶(AMS)、C反应蛋白(CRP)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肺、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模型12 h组、模型24 h组和模型48 h组全血血清中AMS含量分别为(8.15±4.30)、(24.11±3.70)、(35.83±7.12)和(32.69±10.17)U·L^(-1);CRP含量分别为(8.54±4.93)、(23.31±11.04)、(37.56±5.98)和(32.09±14.61)mg·L^(-1);胰腺组织中TNF-α表达含量分别为1.65±0.18、4.70±0.49、16.39±1.38和12.91±0.56;IL-6表达含量分别为2.17±0.25、5.23±0.92、17.18±2.86和10.71±1.91;INOS表达含量分别为2.46±1.26、7.81±0.77、19.60±1.73和16.04±0.75;肺组织中TNF-α表达含量分别为1.91±0.21、4.57±0.27、19.13±2.22和15.90±1.27;IL-6表达含量分别为1.25±0.24、6.18±0.66、17.27±0.32和13.96±6.61;INOS表达含量分别为2.38±0.25、8.48±3.08、17.47±2.27和10.72±6.30;结肠组织中TNF-α表达含量分别为1.94±0.14、8.61±0.74、18.71±2.23和14.60±2.13;IL-6表达含量分别1.98±0.61、7.07±1.58、14.47±0.91和12.63±1.00;INOS表达含量分别为2.52±0.79、8.31±0.86、16.22±1.50和13.66±1.13。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其中模型24 h组的差异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肺肠损伤模型以24 h为最佳成模时间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NXT)对心肌缺血大鼠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脑心通0.25,0.5,1 g·kg^(-1)·d^(-1)),以及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10mg·kg^(-1)·d^(-1)),其中60只连续灌胃预给药14 d,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术后24 h,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小板,检测10μmol·L^(-1)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其余60只无预给药,术后给药3 d。术后24 h及术后给药3 d,分离血浆,用半自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I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高剂量实验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3.90±8.32)%和(10.84±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高剂量实验组的APTT分别为(15.20±1.62),(25.40±5.97)s;PT分别为(34.50±3.58),(39.10±2.05)s;TT分别为(14.59±0.85),(22.90±1.6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组、高剂量实验组血浆中TXB2分别为(102.61±10.26),(44.00±6.21)pg·m L^(-1);6-keto-PGF_(1α)分别为(12.50±2.17),(28.48±5.50)pg·m L^(-1);t-PA分别为(0.83±0.20),(1.53±0.26)ng·m L^(-1);PAI^(-1)分别为(6.63±0.74),(3.67±0.41)ng·m 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大鼠血小板的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缺血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褪黑素对水浸束缚导致的大鼠应激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和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大鼠每日水浸束缚10 h制备应激性肝损伤模型。每日束缚前1 h,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2.5和5.0 mg·kg^(-1)褪黑素,正常组和模型组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干预21 d。以试剂盒法检测谷丙转氨酶(GPT)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内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α(CPT1a)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和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的GPT分别为(3.94±0.73),(10.91±2.17),(5.81±1.82)和(6.27±1.70)U·L^(-1);IL-1β分别为(67.16±5.05),(143.29±7.05),(118.34±9.51)和(102.16±6.77)pg·mL^(-1)。以上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或2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这4组的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59±0.16,0.71±0.21和0.94±0.18;这4组的PPAR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56±0.15,0.75±0.11和0.85±0.07;这4组的CPT1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46±0.12,0.72±0.19和0.90±0.16。上述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或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结论褪黑素对应激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肝中脂质的积累,并上调AMPK、PPARα和CPT1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