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药物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做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再狭窄严重影响其远期疗效,从临床标准看,其发生率可达20%~30%[1,2],从造影随访看,可达40%~50%[3]。针对其发生机制的大量研究表明,有如下机制参与:(1)亚临床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粘附和生长因子的释放);(2)炎症反应;(3)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及细胞外基质大量增加;(4)血管的弹性回缩和重塑。与此同时,人们进行了大量的预防治疗研究,其中最多的是药物预防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尽管许多…  相似文献   

3.
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及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 1 82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1 2 8例和对照组 54例 ,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成三组 :轻度组 46例 ,中度组 40例 ,重度组 42例 ,测定血脂及胆红素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 OX- 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及总胆固醇 (TC)较对照组增高 (P<0 .0 5) ,而总胆红素 (TBIL)较对照组低 (P<0 .0 1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 ,OX- LDL越高 ,TBIL越低 (P<0 .0 5)。结论 血浆 OX- LDL、血清 TBI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显著相关 ,测定两者的水平对评价冠心病的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从1977年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获得成功以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操作技术的提高以及气囊导管和造影设备的不断改进,使PICA的成功率逐年提高。然而,PTCA后冠状动脉早期再狭窄的发生率,多年来无明显变化。这已成为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是近年来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中极为关注的课题[1]。 1.再狭窄的发生率及其估价方法 最近定量的血管造影研究显示再狭窄是长时间的持续过程,几乎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所有PTCA后的冠状血管[2]。明显的再狭窄多出现于术后1~6个月,6个月后则较少发…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核因子-κB是调节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它的激活可能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分子机制,并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其相关研究成为分子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放射疗法在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的再狭窄问题是 90年代冠心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 ,再狭窄的机理大致分两大类 :(1)冠脉的弹性回缩和机械性重构 ;(2 )冠状动脉内膜增生 ,包括平滑肌细胞对损伤的反应及胶原组织增生。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明显改善了。PTCA后冠脉弹性回缩与机械重构所导致的管腔缩小 ,使得再狭窄率下降至 30 %左右 ,但是支架并不减轻平滑肌及胶原的增生 ,在一定程度上 ,由于冠脉内膜对支架的异物反应 ,反而加重了这种增生 [1] 。现已证实 ,放射治疗能够减轻疤痕形成、异物骨化、男性乳房发育、Crave's病的眼球突出、眼球的…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理学机制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自从 1977年瑞士医生Gruntzig等[1] 成功地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应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以来 ,由于其安全性和迅速改善缺血的效果 ,在世界各国已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然而 ,PT CA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术后再狭窄。约有 1/3强的患者在成功地实施PTCA后的 3到 6个月内形成再狭窄 ,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远期疗效。各种系统性的药物治疗诸如抗血小板剂、抗凝剂、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钙通道拮…  相似文献   

8.
1977年Gruentzig首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后,此种介入治疗很快被广泛应用.由于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趋于熟练和气囊导管的改进,PTCA的成功率也获得提高。但是成功的PTCA后的管腔再狭窄发生率多年来却无明显变化。所以如何克服再狭窄这一障碍已成为近年来这一领域中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仅就PTCA后再狭窄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一)再狭窄与病变部位、范围的关系成功的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约25~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其主要不足是术后有高达 30 %~ 50 %的再狭窄 ( RS)发生率。虽然目前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证实 ,冠状动脉内支架能有效降低PTCA后 RS的发生率 ,但术后仍有 30 %左右的患者出现 RS[1] ,故 PTCA后 RS的预防至今仍是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内的热点课题之一。近年来 ,随着PTCA后 RS病理生理机制的逐渐阐明 ,一氧化氮( NO)在预防 PTCA后 RS研究中的地位正日益受到重视 ,并已有应用 NO供体降低 PTCA后 RS发生率的临床报道。本文就这一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1…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是用球囊牵伸血管壁的弹性成分,并撕裂血管壁和斑块的非弹性成分造成局灶的血管壁夹层,以达到增大管腔的目的[1].自1977年Gruentzig实施第一例手术以来,它挽救了许多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然而随着对PTCA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术后半年有高达30%~50%的再狭窄率[2],支架术后仍有20%~30%的狭窄率.如何防止再狭窄的发生,是如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防治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防治研究的现状空军杭州疗养院彭章平白菁综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朱建华审校1977年9月Gruentzig在瑞士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从此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近年来,随着导管质量的不...  相似文献   

12.
天然抗氧化剂与PTCA后再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抗氧化剂与PTCA后再狭窄[GodfriedSLetal.AmHeartJ1995,129:230(英文)]成功的PTCA后再狭窄发生率约为≤57%,至今尚无有效方法防止再狭窄。再狭窄可能是两个过程的结果,即动脉损伤和对严重中膜及内膜损伤的创伤-...  相似文献   

13.
PDGF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GF可通过促进SMC迁移导致PTCA术后再狭窄,抑制PDGF可能对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及IGF系统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糖尿病患者罹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心血管病发生率均在与日俱增 ,同样 ,糖尿病在冠脉成形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机率也明显增加[1] ,其中的机理尚不明。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系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 VSMC)的作用目前再次受到关注。在幼年生长中动物的 VSMC增生、迁移、合成细胞外间质成份 [2 ] ,这种状态的 VSMC可看作是“合成型”( synthetic phenotype) ,随着血管成熟 ,VSMC进入静止状态。静止的 VSMC“收缩型”( constractile phenotype)充满了肌纤维。许多病理状态都与静止型 VSMC转变为…  相似文献   

15.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是近 2 0年冠心病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目前 ,全球每年约 10 0万人接受 PTCA治疗 ,但是 ,其术后再狭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很好地解决。新近再狭窄机制的研究认为 [1] ,再狭窄的形成与创伤愈合过程非常相似 ,也就是说 ,新生内膜增殖 (瘢痕形成 ) ,和继而发生的慢性期重塑 (瘢痕收缩 )是再狭窄的两大原因。近年 ,局部放射疗法作为新的再狭窄预防办法而引起关注。既往放射疗法不仅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也用来治疗良性增殖性疾病 [2 ] 。局部放疗是由密封的小射线源近距离照射的治疗方法 ,从再狭窄是 PTCA术后…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与血管壁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和支架安置术 (percutaneousintracoronarystentimplantation)是心肌梗死病人梗死心肌恢复血液灌注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1977年自从Gruentzig[1] 首次于临床开展PT CA术以来 ,实践证明它具有创伤性小、易于实施、缓解症状明显、作用迅速可靠等优点 ,因而得以迅速推广并普及开来 ,并部分取代了旁路移植术 (coro naryarterybyp…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 (UA)与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疗效。方法 行PTCA的心绞痛患者 2 0 4例 ,分组比较UA与S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TCA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结果 ①分组 :2 0 4例病人中 ,UA组 112例 (5 5 % ) ,SA组 92例 (45 % )。其中UA组心绞痛分级高于SA组 (P <0 0 5 )。②UA组复杂病变血管支数为 74(3 3 % ) ,SA组复杂病变血管 43支(2 0 %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而S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较UA组为多 (P <0 0 5 )。③支架植入情况 :UA组有 114支血管共植入支架 143枚 ,占病变血管数的 5 1% ;SA组 5 4支血管共 67枚 ,占 2 5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共 15 6例病人接受支架术。④术后 3 0d内无重大并发症发生 ,UA组复发胸痛较SA组高 (9%vs 3 % ,P <0 0 5 )。⑤随访 3~ 9个月 ,发生心肌梗死 3例 ,其中UA患者2例。复发胸痛两组分别为 12例和 16例 ,占 13 %和 14% ;临床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 2 0 %和 2 2 % ,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PTCA/支架术对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相似 ,即刻成功率高 ,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粘附分子在防治PTCA后再狭窄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粘附分子在PTCA后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粘附分子抗体治疗能减轻PTCA后再狭窄,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防治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其成功率可达 95 %以上。但是术后 3~ 6个月有 30 %~ 5 0 %的患者会出现再狭窄 ,从而影响了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远期疗效。冠状动脉内支架是降低 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手段 ,但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 2 5 %~ 30 %。对于 Denovo冠脉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率也达 15 %~ 2 0 %左右 ,为此本综述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基础关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但近年来的研究都普遍认为 :再狭窄是局部血管损伤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旨在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支架置入和单纯球囊扩张 (PTCA)后晚期冠脉内径丢失及 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的差异 ,证实支架置入降低再狭窄作用并探讨可能机理。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 35 2例中 ,选择连续 6 5例 (86个冠脉狭窄病变 )术后 6个月随访重复冠脉造影者 ,冠脉定量分析 (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 ,并分析随访时内径丢失与支架置入和单纯球囊扩张的关系及术后 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冠脉内支架置入后随访期病变血管最小内径较大 ,而绝对内径丢失、相对内径丢失、绝对管腔面积丢失和内径丢失指数均低于单纯PTCA ,支架置入组再狭窄病变内径丢失百分比小于单纯PTCA组 ;再狭窄发生和支架置入呈负相关 (RR 0 86 ,95 %CI0 6 3~ 1 16 ,P <0 0 5 ) ;6个月 41例支架置入再狭窄 12例 (2 9 3% ) ,2 4例单纯PTCA再狭窄 12例(5 0 0 % ,P =0 0 6 9) ;5 3个支架置入病变再狭窄 14个 (2 6 4% ) ,33个单纯PTCA病变再狭窄 16个(48 5 % ,P =0 0 37)。结论 国人冠心病患者冠脉内置入支架可能减少晚期冠脉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