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选择大鼠同种异体腹腔异位辅助小肠移植的模型,对节段与全小肠移植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材料采用成年雄性纯种大鼠,体重250~350g,供体为SD、受体为Wistar种,配对时体重相近。共施行手术137次,其中预备实验106次,正式实验31次。实验分为两组:①25%小肠移植组14只;②全小肠移植组(简称100%组)17只。手术为Monchik方法稍加改进。术后3天即可见移植物周围有纤维素性粘连、肠壁增厚、系膜增厚、系膜淋巴结肿大。术后10天上述变化已达高峰,14天以后移植物包裹呈致密团块,并与腹  相似文献   

2.
目的简化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术式,建立符合生理条件、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取32只封闭群雄性SD大鼠为供、受体,进行同种同基因原位无造瘘全小肠移植,腹主动脉、门静脉的吻合改良为三袖套法。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7.5%(28/32),供肠热缺血时间0 min,冷缺血时间(32±5)min。术后7 d受体存活率100%。结论改良的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三袖套血管吻合法缩短供肠冷缺血时间,吻合口无出血,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此方法操作简单,为研究小肠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以及肠道功能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简化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术式,建立符合生理条件、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32只封闭群雄性SD大鼠为供、受体,进行同种同基因原位无造瘘全小肠移植,腹主动脉、门静脉的吻合改良为三袖套法.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7.5%(28/32),供肠热缺血时间0min,冷缺血时间(32±5)min.术后7d受体存活率100%.结论 改良的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三袖套血管吻合法缩短供肠冷缺血时间,吻合口无出血,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此方法操作简单,为研究小肠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以及肠道功能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4.
大鼠同种异体在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研究抗小肠移植排斥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棋型。方法:选用大鼠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共施行96只移植手术,模型稳定后的56只小肠移植5天成活率为85.71%。结论:本模型制作成功率较高,适合小肠移植排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d认为手术成功.结果:行原位小肠移植30次,术后5d存活率达60%(18/30).手术失败的12例小鼠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术后肠瘘导致腹腔内感染5例.供体手术时间(40±4.5)min,热缺血时间约0.5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 min,受体手术时间(95±8.0)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8±3.5) 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3.0)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mL.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季刚  牛卫博  董光龙  王为忠 《医学争鸣》2008,29(18):1685-1688
目的:比较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中不同节段移植肠的病理学变化及移植肠存活率.方法:将近交系Wistar大鼠320只随机配对分为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n=80),行虚拟手术;B组(n=80)行异位全小肠移植;C组(n=80)行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移植肠部位取中、远段小肠,长度15~50 cm不等;D组(n=80)亦行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移植肠部位取近段小肠,长度15~50 cm不等;各组术后常规补液,给予抗生素.每日观察移植肠造瘘口颜色及分泌物.并于术后1,7,14,30 d于移植肠近端造口内注入麦芽糖溶液,各组随机抽取20只受体于术后7,14,30 d统一自颈外静脉置管处采血1 mL,测量注入麦芽糖前后血糖值并换算出血糖吸收值.移植鼠濒临死亡时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B组受体的病理学变化程度较C,D组明显,大鼠的存活率亦较低.B,C,D各组血糖吸收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移植肠的选择中,节段性较全小肠移植效果好;节段性移植肠的选择以取距屈氏韧带5 cm、长度约15~20 cm移植肠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胎肝组织微片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为胎肝微组织移植的临床试验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急性肝功能衰竭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移植组(n=20).孕14 d的SD胎鼠肝组织作为供体;移植组每只受体接受两个胎鼠肝脏组织微片移植,移植部位在受体肝组织中;对照组只行开腹手术;手术后24 h、72 h、7 d及30 d分别检测受体ALT、AST、TBIL及ALB的变化,统计存活大鼠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后24 h、72 h、7 d移植组ALT、AST及TBIL明显下降,ALB显著升高,死亡率下降.术后30 d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胎肝组织微片移植可以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肝功能,降低大鼠死亡率.这种作用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刘小孙  张卿  严盛  于吉人  章荣华 《浙江医学》2004,26(9):654-655,706
目的建立良好的小肠移植动物模型,用于进一步作小肠移植免疫及相关研究.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获取带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的供体小鼠小肠,移植物腹主动脉离体修剪成带肠系膜上动脉的动脉袖片(Carrel's patch),将移植物门静脉和Carrel's patch分别与受体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移植肠的远端与受体近端空肠作端侧吻合,近端结扎封闭.结果实验初期移植成功率为37.9%,后期技术成熟后移植成功率为81.9%,供体手术时间为(60±10)min,移植肠冷保存时间为(20±5)min,受体与移植物血管吻合时间为20~25min.结论采用改进手术方式制作的肠道内引流小鼠小肠移植模型稳定,是研究小鼠同种异体小肠移植免疫有用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9.
报告22例同种异体猪小肠移植手术方法和模型稳定后的8次小肠移植手术前后供、受体猪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和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结果显示小肠移植供、受体手术前后术猪生理指标无明显波动,模型稳定后受体猪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可存活4~20日,其中5只猪死于排斥反应。不断完善血管吻合技术,加强术中治疗、注意术中血压及酸碱平衡的维持,尽量减少再灌流综合征的延续时间是保证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猪二步法节段性 小肠移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4头猪实施了同种异体节段性小肠移植,移植肠段为100cm回肠,采用二步移植法。一期手术作移植肠段两端在受体腹壁作外造口的异位移植,但供受间的血管作原位对端吻合。30-35天后作二期手术,将位的移植肠段置于受体肠的连续笥之中。  相似文献   

11.
改进技术的大鼠异体全小肠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减少并发症,提高成活率,通过改进外科技术,建立成功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方法:196只大鼠施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前缩短禁食时间,补充能量,术中静脉输液,保持血压稳定,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对供肠的机械和缺血性损伤,改善供肠生机;重建供肠血管采用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吻合及门静脉-左肾静脉套管法吻合,缩短热缺血时间,保证供肠血供充足与回流通畅。结果:98只接受小肠移植大鼠的存活率为89%,最长存活已超过296天。结论:改进外科技术后的大鼠小肠移植术具有并发症少、存活率高的特点,并且稳定、实用  相似文献   

12.
Wu J  Li T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53-1157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减少小鼠小肠移植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为研究小肠移植排斥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用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在施行的210例手术中,模型稳定后108例小肠移植的手术成功率为74.07%,与国外水平相近。结论: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是减少出血、防止血管吻合口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掌握麻醉的深浅度、合理的补液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大鼠腹腔内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总结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健康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心脏移植90例,其中预实验50例,正式实验40例。采用肺动脉和左房吻合、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工作型心脏移植,统计手术存活率和死亡原因,分析确保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结果 术者通过练习,手术成功率稳定77.5%,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4?min,整个手术时间为71?1min。HE染色显示移植后发生了免疫反应,移植模型可靠。结论 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健康的实验动物、供体心脏的保护、快速有效的血管缝合和术后动物护理。  相似文献   

15.
显微镜下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传统的小肠移植(SBT)模型基础上建立一个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稳定和实用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方法供、受体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切取供肠的范围包括全小肠、门静脉(PV)及其带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腹主动脉(AO)袖。动脉吻合采用供体带SMA的AO袖与受体的AO端侧吻合,静脉吻合采用供体的PV与受体的下腔静脉(IVC)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结扎远端造瘘。结果在大量预实验的基础上共进行正式实验33次,手术成功率为84.8%,供体手术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受体手术时问控制在100min以内。结论完全在显微镜下建立大鼠SBT模型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操作定位准确、局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存活率高、模型稳定和实用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选用建康C57近交系小鼠和BALB/c近交系小鼠,参考大鼠心脏移植Ono式模型,并加以改良.同系移植组(n=20)供、受体均采用BALB/c小鼠;同种异品系移植组(n=20)供体为C57近交系小鼠,受体为BALB/c近交系小鼠.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热缺血时间为(0.9±0.05)min,冷缺血时间为(34.8±0.7)min,手术成功率为90%.同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获得长期存活(>100 d);同种异品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期为(7.5±0.1)d.结论: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交系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近交系大鼠同种异位腹腔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ono术式建立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将供心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采用分别结扎右上腔和下腔静脉后一次性集束结扎法取心,行端侧血管吻合连续缝合法。结果:共进行了48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经过预实验16只的技术总结,正式实验32只手术成功率为96.88%,供心冷、热缺血时间和心脏复跳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至60min。结论:加强供心的综合保护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是移植模型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方法:SPF级近交系雄性BALB/c、C57小鼠各50只,体重均在20-30g,C57小鼠作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利用改进方法行供体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供体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吻合术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术后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和急性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80%,总手术时间(90±10)min;受体手术时间(72±3)min;动脉吻合时间(21.5±2.5)min;静脉吻合时间(20.5±5.5)min。移植术后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小鼠供心存活时间为(7.9±0.7)d,供心停跳后,移植心脏病理排斥反应分级为Ⅱ-Ⅲ级。结论:改进的腹部心脏移植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溶性抗CD2 mAb (OX34)在大鼠小肠移植(SBT)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两种近交系大鼠(SD, Wistar)72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n=18)行虚拟手术,给予普通饲料喂养;B组(n=18)行同系小肠移植(iso-strain SBT),术后常规补液,给予抗生素;C组(n=18)行不同品系小肠移植(aniso-strain SBT),术后处理同B组;D组(n=18)行不同品系小肠移植,术后除常规补液、给予抗生素外,同时给予OX34. 各组于术后3, 5, 7 d取材. 行病理学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 结果:手术后C组移植受体存活时间及外周血CD2 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较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移植肠病理学检查均有从轻度至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D组部分受体于术后5,7d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 A,B组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发生. 结论:OX34可有效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