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对1959—1991年72例Ph’(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初诊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用 COX 危险因子计分法对稳定期组58例、加速期组5例、急变期组9例进行统计学处理,三组间预后因素与Ph’( )、肝肿大、脾肿大、外周血原始细胞>8%、外周血有核红细胞≥1%,骨髓纤维化>5%有关。并对照近年来国内外有关 CML 的预后分析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 PHMA0 2单抗对 AL 患者 Pgp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对该单抗的特异性、检测结果与临床符合率以及预后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RT- PCR法检测了 10 1例 AL 患者 ;用医学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难治和复发组的 MDR+表达率 (5 2 .9% )明显高于初诊组 (19.2 % ) (P<0 .0 1) ;难治和复发组的 CR率 (2 1.4% )明显低于初诊组 (6 8.7% ) (P<0 .0 1) ;初诊组中 MDR+表达患者的 CR率 (2 1.4% )明显低于MDR- 患者 (81.1% ) (P<0 .0 1) ;PHMA0 2单抗的检测结果与国外同型单抗 JSB- 1的平行检测结果呈正的直线相关 (P<0 .0 5 ) ,与 RT- PCR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 (P<0 .0 1)。结论 :PHMA0 2单抗的检测结果与临床有较好的符合率 ,可在临床应用。 MDR- 表达的初诊患者预后较好 ,CR率较高 ;MDR+ 表达的复发和难治的 AL患者 ,预后差 ,CR率极低 ,这两组患者的 Pgp表达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BCR-ABL融合基因的鉴定和针对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问世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已经在慢病化的道路上“行走”了约二十年。近年来,二代、三代TKI为CML患者的长期生存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但TKI停药和少数TKI耐药或携带不良预后基因患者的预后情况仍是CML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对2020年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关于CML研究进展的报道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PN0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雪峰  潘铁成  李军  陈涛  魏翔  宋定伟  胡敏  张霓 《肿瘤》2005,25(4):383-385,395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免疫组化诊断方法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19和粘蛋白1单抗检测56例经传统HE染色诊断为无转移(pN0)食管癌患者的118个淋巴结.对患者随访,应用x2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结果淋巴结微转移率为25.0%(14/56),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与TNM分期(T1/T2、T3)统计学处理结果显著相关(P<0.0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3.85%,无转移者3年生存率83.63%,两组相比较差别非常显著(x2=7.24,P<0.05).单变量与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细胞角蛋白19和粘蛋白1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较常规组织学检查方法敏感性更高,提高了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可以用来诊断淋巴结微转移,对pN0食管癌预后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目前国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15%~20%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乳腺癌整体预后较好,但TNBC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少,导致晚期TNBC患者临床预后较差。随着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问世,免疫治疗[主要是PD-(L)1单抗]成为TNBC患者可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然而PD-(L)1单抗单药治疗TNBC有效率不高,化疗联合PD-(L)1单抗能给TNBC患者带来更好的反应率和预后。化疗与PD-(L)1单抗的协同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限制了化疗联合PD-(L)1单抗在TNBC中的应用。本文分别总结了化疗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和PD-(L)1单抗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并特别从微生物组、肿瘤代谢等方面综述了化疗与PD-(L)1单抗交互作用在晚期TNB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化疗联合PD-(L)1单抗在TNBC中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原发性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特点及其特殊性.方法 对1例初诊时病理漏检CD5的原发性CD5+ DLBCL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初诊和复发均按照NCCN指南推荐进行,分别选用含有利妥昔单抗的标准剂量一线、二线化疗方案.并在二次复发时行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无法阻止病情进展,最终在移植后1 a内死亡.结论 原发性CD5+ DLBCL预后差,加入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治疗不能改善其生存,挽救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亦无法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mRNA及TLR9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内的表达及pDC分泌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的能力。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30例CML患者(初诊未治组15例,缓解组15例)和体检中心的15例健康对照者,运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pDC,利用real time-PCR检测pDC内TLR7及TLR9 mRNA表达水平。CpG ODN 2216刺激pDC 24 h后,ELISA检测上清液中IFN-α水平。结果:初诊组CML患者外周血pDC内TLR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0.34±0.11)vs(0.93±0.21),P<0.05],初诊CML患者TLR9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0.44±0.15)vs(0.94±0.18),P<0.05]。CpG ODN 2216刺激后,初诊组pDC产生的IFN-α明显低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408.61±77.11)vs(611.39±84.86)、(651.67±93.39)ng/L,P<0.05]。结论:CML患者pDC内TLR7和TLR9 mRNA明显降低可能是pDC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提示TLR7和TLR9可能参与CML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的费城染色体(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351例Ph + CML患者资料,患者均经R显带技术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总结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Ph + CML患者临床特征及核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核型患者总生存(OS)差异。 结果:351例Ph + CML患者中,32例(9.1%)为变异易位。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47例,包括慢性期29例、加速期3例和急变期15例,分别占全组慢性期的9.15%(29/317)、加速期的25.00%(3/12)和急变期的68.18%(15/22),各期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799, P<0.05);47例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 CML患者中,13例为附加3种以上染色体异常的复杂核型,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复杂核型比例分别为13.79%(4/29)、33.33%(1/3)、53.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6, P<0.05)。慢性期患者中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为双Ph(48.28%,14/29)、-Y(10.34%,3/29),急变期患者中最常见的为+8(26.67%,4/15)、双Ph(26.67%,4/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h + CML患者中,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者OS较非异常者差( χ2=61.138, P<0.05);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 CML患者中,复杂核型者OS较非复杂核型者差( χ2=4.945, P<0.05)。 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与CML疾病进展密切相关;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 CML患者的预后较只有Ph易位的患者差。附加染色体越复杂,CML急变的可能性越大,预后也越差;在CML治疗过程中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也可能导致急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 Hasford等提出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预后公式 ,对 5 7例 CML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中、低危组比例分别占 12 .3%、40 .3%和47.4%。低危组的 5 a生存率 (4 8.5± 9.4) % ,中危组为 (93.1± 1.1) % ,而高危组患者 5 a内全部死亡 ,其 3a生存率仅 (19.3± 6 .90 ) % ,三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三组的生存曲线在 2 a后明显分开。结论 :Hasford预后评分系统能较好预测 CML 患者的预后。在影响预后的因素中 ,脾脏肿大和外周血原始细胞对于预后判断的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妊娠期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1例妊娠期初诊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30例非妊娠育龄期女性初诊CML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羟基脲加伊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1年后评估患者疗效。结果:11例患者中,3例为孕晚期,选择继续妊娠,行剖宫产,婴儿随访至今无异常;8例为孕早期或中期,选择放弃妊娠。观察组11例均获得血液学缓解,其中8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另3例未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妊娠期CML罕见,治疗效果与非妊娠期CML相当,处理方式建议根据CML的孕周、孕妇生育期望等状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引言诱导特异性抗白血病免疫应答 ,而应用于开展白血病患者的特异性过继性免疫治疗 ,清除微小残留病变一直是众多研究人员的研究目标。本研究应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 (MLTC)和LDH方法分析CML细胞诱导自体和异体T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作用 ,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基础资料。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收集经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和细胞遗传学确诊初发未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1例和 1例正常人外周血 ,分别分离单个核细胞 (MNC ) ,利用MACS磁珠分选仪和CD3单抗阳性分选CD3+细胞(总T细胞 ) ,并收集CML患者CD3- 细胞 (主要为CML细胞 )。1.2 T细胞液体培养1.2 .1 刺激细胞 经磁珠分选CML患者外周血的CD3- 细胞 (CML细胞 ) ,经丝裂霉素C (mito mycinC ,MMC ,5 0 μg/mL)处理后 ,用做诱导T细胞特异性扩增的刺激细胞。1.2 .2 T细胞培养 T细胞培养分CML自体T细胞和异基因T细胞两类 ,每类分 3组 ,分别为外周血T细胞 +CML细胞组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ML细胞组和外周血T细胞单独培养组 ,单个核细胞和CD3+细胞 (终浓度...  相似文献   

12.
PN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诊断PN0 胃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用细胞角蛋白 19单抗检测了 3 9例经传统HE染色诊断为无转移 (PN0 )胃癌患者的 3 74个淋巴结。结果 淋巴结微转移率为 3 3 .3 % ( 13 /3 9) ,微转移度为 4.5 % ( 17/3 74) ,微转移与其它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微转移阳性者与阴性者总生存率显著不一致 (P =0 .0 2 73 )。多变量分析表明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细胞角蛋白 19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较常规组织学检查方法敏感性更高 ,提高了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淋巴结微转移对胃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可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组异质性较强且预后较差的疾病。我国约有约有30%的NSCLC患者在初诊时即处于局部晚期。近期,GEMSTONE-301研究显示,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单抗舒格利单抗作为巩固治疗可以改善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未发生疾病进展的Ⅲ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该研究的结果由吴一龙教授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大会上口头报道,并于近期刊登于《柳叶刀-肿瘤学》。本文对该项研究数据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应用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并对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用FISH法检测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CMPD)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dysplast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DS/MP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cute lymphocyte leukemia,ALL)及口服格列卫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和ALL患者的BCR/ABL 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病例共456例,其中经骨髓细胞学初诊为CML的350例,占总阳性病例的76.8%;CML复查病例为85例,占总阳性病例的18.6%;诊断为B细胞型ALL(B-ALL)的21例,占总阳性病例的4.6%.31例初诊为CMPD和MDS/MPD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骨髓形态学诊断为CML,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另26例患者骨髓形态学诊断为非CML的CMPD及MDS/MPD,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100%).79例骨髓形态学诊断为ALL患者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其中阳性病例为21例,占ALL病例的26.6%.45例初次口服格列卫的CML患者,6个月达到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或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omplete molecular response,CMR)的为21例,占46.7%,12个月为40例,占88.9%.2例CML移植患者分别在91天和16个月发现融合基因阳性.结论: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快速、简单、特异性高、可靠,弥补了染色体检测报告需要时间长等不足.对CMPD和MDS/MP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Ph+ ALL患者的诊断;在监测格列卫疗效和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esease,MRD)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急变期为首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3例以急变期为首发的C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诊疗经过,患者首发症状均类似急性白血病.结果 3例患者主要表现均为脾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骨髓中原始细胞大量增殖、骨髓中期相细胞费城染色体阳性(Ph+),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分叶粒细胞可检测到bcr-abl1融合信号,bcr-abl1融合基因p210阳性,缺乏典型的CML慢性期病史.结论 以急变期为首发的CML患者由于骨髓中存在大量原始细胞,且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白血病,从而在初诊时易被误诊为Ph+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遗传学及基因组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对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09年10月至2022年1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7家医疗中心确诊的654例初诊晚期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方案治疗。按照7∶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训练集(458例)和验证集(196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根据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总胆固醇计算CONUT评分。根据MaxStat统计量确定CONUT评分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总生存(OS)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ONUT评分分别联合国际预后指数(IPI)、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预测OS的效能。结果 65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8.1个月(95%CI:35.3~40.9个月), 5年OS率为49.2%。根据MaxStat统计量确定CONUT评分的最佳临界值为6分, 将患者分为营养状况正常组(CONUT评分≤6分)(489例)和营养状况不良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RM-NPC)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03月至2022年03月一线铂类治疗失败的37例RM-NPC患者,予以特瑞普利单抗3 mg/kg,每2周静脉滴注,阿帕替尼250 mg,日1次口服。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37例RM-NPC患者中位治疗时间为8个周期(3~32个周期),客观缓解率67.6%,疾病控制率86.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2.4个月(95%CI:10.1~14.7个月),中位PFS 11.6个月(95%CI:9.9~13.4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42.0%,1年总生存率82.9%。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转移和EBV-DNA滴度≥10 000 IU/m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不良反应大部分≤Ⅱ级,Ⅲ级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鼻咽部坏死、转氨酶升高和手足综合征。结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显著提高一线铂类治疗失败RM-NPC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预...  相似文献   

18.
ph染色体是慢性拉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标志,而bcr/abl基因重排则为CML的分子基础。BCR,c-abl基因重排及bcr/abl嵌合基因的结构、转录和表述是CML发病的关键环节。对bcr/abl重排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最终阐明CML的发病机制,从而对CML的诊断、分型、鉴别、预后判断及治疗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不同分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血清环氧合酶-2(ser-um cyclooxygenase-2,COX-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变化,并探讨其在CML的诊治及预后判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在安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0例初诊患者(其中慢性期30例,加速期10例,急变期10例)为研究对象,以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OX-2、bFGF 及TGFβ1水平,并对CM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结果:初诊时,CML组患者的血清COX-2及bFGF含量显著升高,而TGFβ1含量明显减低(P<0.001)。CML组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血清bFGF及COX-2水平较慢性期患者均明显增高,而TGFβ1水平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时,血清bFGF及COX-2含量明显下降,而TGFβ1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到缓解时,血清bFGF、COX-2及TGFβ1水平与CR组比较差异显著(均为P<0.001)。CM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分别为r=-0.330,P=0.020;r=-0.632, P<0.001)。结论:CML患者初诊时COX-2及bFGF高表达,TGFβ1低表达,经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达到CR时,血清这些因子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提示CML的发生、发展与这些因子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CML患者血清COX-2、bFGF及TGFβ1水平,可作为CML病情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1990年1月1日—1995年12月30日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就诊,治疗时间大于2周,年龄<15周岁获得有效随访的164例ALL初诊患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64例ALL儿童中位生存时间为19.5月,缓解率为80.5%,5年生存率(5-EFS)为(19.0±3.4)%,其中标危和高危急淋的5-EFS分别为(23.8±4.7)%、(11.3±4.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数据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发病年龄(<1岁或>9岁)、初诊白细胞(WBC)数(>25×109/L)、治疗积分(<5)显著增加ALL儿童生存风险。标危组和高危组的预后因素有所不同。标危急淋儿童的生存风险随着治疗积分的增加、Plt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与F2型相比,F1细胞分型为预后不良因素。而高危急淋的预后因素有初诊WBC数、发病年龄、脾脏肿大、治疗积分。结论:初诊WBC数、发病年龄、治疗积分是影响ALL患儿尤其是高危急淋患儿长期生存较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化疗强度的合理提高、持续科学规范的治疗是提高ALL患儿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