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88例门认孤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中力,服药依从性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陶陷筛选量表(SDSS)及副反应量表(TESS)的评定与分析。结果:服药依从者69.1%,病程〉5年者依从性比≤5年者差;自知力障碍越重者依从性越差;BPRS总分其思维障碍、敌对猜因子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SDSS及TESS“A”栏(严重度)评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免费服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 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利培酮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社区定期免费给药及健康教育,对照组不给予社区免费给药及健康教育.两组于入组时、入组后6个月和1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82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NOSIE、ITAQ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可增加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治疗,而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于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及1年分别各评定1次. 结果:两组BPRS、ITAQ、服药依从性和再次住院次数差异有显著性,均以干预组显著较好. 结论:认知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4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在基线收集一般资料,并在基线和干预结束后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功能活动调查表(Functional Activites Questionaire,FAQ)、药物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报告(自制)等评定。结果人组的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14例,诊断均为精神分裂症,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住院次数、家族史均为统计学差异。基线两组的各个量表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两组在BPRS总分、BPRS缺乏活力因子两项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在个体化康复治疗后BPRS总分、BPRS缺乏活力因子、BPRS思维障碍因子、BPRS激活性、TESS、SDSS、FAQ共7项得分较治疗前分值降低。对照组在随访时仅有SDSS共1项得分较基线增高。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适应等社会功能,以及降低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因素,对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自知力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的疗效总评项目(CGI-GI)、治疗依从性的评定及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知力完整者占11.0%;自知力评分越高,BPRS、SANS、SAPS、CGI-GI和治疗依从性评分越高;自知力与BPRS、SANS、SAPS中的某些症状因子评分,以及受教育年限也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年龄、病程、住院次数及住院总时间无显著相关性。提示自知力与其它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疗效、治疗依从性均有密切的关系,自知力的评定对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80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测试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自编的相关因素调查表。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0.6%;有无抑郁发生的两组比较,在总病程、住院次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社会支持、自知力恢复及药物种类、剂量、时间及不良反应、阳性阴性症状和合并躯体疾病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依次为:阴性症状、合并躯体疾病、抗精神病药的种类、社会支持、自知力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多,需从多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量表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12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2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庭支持少、病程短、年龄轻、初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存质量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TESS和病程。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回放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分别进行药物加病情回放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人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1年对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ITAQ评分、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以回放组显著较好(P均<0.05或P<0.01);并维持至出院后1年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回放组和对照组SDSS评分分别为(10.7±1.3)分和(10.3±1.2)分,出院后1年分别为(4.2±0.8)分和(7.2±0.9)分,以回放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均以回放组显著较低(P<0.01). 结论:病情同放性心理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自知力,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有益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强迫症患者自知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估60例强迫症患者的自知力,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定有关症状。结果按Y-BOCS第11条自知力得分,患者中自知力较差(≥3分)和较好者(<3分)分别为26例(43.3%)和34例(56.7%)。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自知力得分与Y-BOCS总体严重程度条目得分、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总分、BPRS总分等呈正相关(r为0.537~0.581,P均小于0.01)。自知力较差组与较好组之间Y-BOCS总体严重程度条目得分、强迫思维总分、强迫行为总分、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总分与HAMD、HA-MA、BPRS总分及BPRS焦虑抑郁、思维障碍因子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高于后者(t为2.479~4.909,P均小于0.05)。自知力较差组宗教性强迫思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知力较好组(2=5.604,P<0.05)。结论部分强迫症患者自知力较差,提示其可能是强迫症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11.
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医疗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青岛市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对500例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综合医疗干预前后进行精神卫生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结果: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综合医疗干预后,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均有改善,用药种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增多,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减少。结论:对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医疗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需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不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基本需求现状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键。方法 对生活在社区中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所有病人采用Camberwell需求评定量表(CAN),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进行评定。结果:CAN需求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有显著差异,在基本生活和自我生活照料上源于家庭帮助明显高于社会帮助,CAN需求与SAPS、SANS、SSQ均显著相关。结论:影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病人自身精神症状与社会支持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社区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系前瞻性对照研究,对上海市区两个街道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的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实施家庭干预结合家庭教育,对社区的精神病患者确能起到缓解病情,减少复发,提高社会功能及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以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年龄15~59岁;排除器质性疾病,药物或酒依赖,妊娠、哺乳期妇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共4  相似文献   

15.
家庭化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模拟家庭环境住院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化组和对照组各46例,均以氯氮平治疗,家庭化组采用模拟家庭环境住院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式住院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对疗效达显著进步及以上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结果:PANS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ITAQ评分及服药依从性两组相仿;治疗8周后家庭化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家庭化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模拟家庭环境住院治疗不仅有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而且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对34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依从性好坏与患者目前病情有显著关系。依从性好的稳定率、缓解率明显高于差的;依从性好的定期规律随诊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病性症状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1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81篇文献,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251例患者,其中微信干预组641例,常规健康教育组6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微信干预组服药依从性(OR=3.05,95%CI:1.98~4.69,P<0.01)更高,PANSS评分(SMD=-1.05,95%CI:-1.46~-0.64,P<0.01)和复发率(OR=0.34,95%CI:0.24~0.48,P<0.01)更低。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干预方式可能有助于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网络防治精神分裂症复发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对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71例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数字化网络组(数字化网络配合社区防治网)35例,社区防治组36例(由社区防治网随访)。最后完成62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数字化网络组患者进行网上心理咨询,社区防治组进行一般康复干预。随访1年。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同时监测其复发率和药物依从性。结果:随访结束时PANSS各量表的评分数字化网络组均显著优于社区防治组(P〈0.01)。数字化网络组1年复发恶化率低于社区防治组(P〈0.05)。药物依从性和社会功能数字化网络组均显著优于社区防治组(P均〈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网络配合社区防治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防复发,改善社会功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宁市兴宁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登记在册的兴宁区712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了解其有无肇事肇祸情况。结果:712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有肇事肇祸患者148例,占20.79%,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最多,占20.96%;肇事肇祸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婚姻、家族史、服药依从性等原因有关。结论:需要针对高危的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加强监管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