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氟烷对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及惊厥后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平行进入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2个实验。每个实验又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异氟烷组(Iso组)(n=10)。各组小鼠先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95%致惊厥剂量的罗哌卡因(86 mg/kg)、氯普鲁卡因(250 mg/kg),出现惊厥后立即ip NS(0.8 ml/kg)或Iso(0.8 ml/kg),观察小鼠惊厥持续时间及惊厥后在旷场实验(open filed test,OFT)、避暗实验(passive avoidancetest,PAT)中的行为改变。结果:在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实验中,Iso组与NS组相比:惊厥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死亡数无明显差异(P>0.05)。在OFT中,中央格停留时间、穿格次数、修饰次数、粪便粒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T中,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异氟烷能够减轻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所致的惊厥,但对惊厥后小鼠短期的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实验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与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两种麻醉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麻醉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以0.15%盐酸罗哌卡因一芬太尼和0.18%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分娩镇痛。对镇痛评分、下肢肌力、产程、分娩方式、药物用量、产妇满意度及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麻醉药用于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产程、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缩宫素用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麻醉药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果无统计学意义。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更经济,更适合于在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椎管内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给予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麻醉达效后,切皮时,术毕后的SBP、DBP、HR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头晕,胸闷,颤抖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椎管内麻醉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陈涛  吴弈涵  蔡金生  敖保林 《吉林医学》2014,(23):5158-5159
目的:对高龄患者在术中罗哌卡因麻醉中毒反应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总结出高龄患者术中麻药中毒反应的规律并为高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提供指导。方法:对2 510例使用罗哌卡因麻醉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将其中50例出现麻醉中毒的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年龄>60岁为高龄组,而年龄≤60岁的定为非高龄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术中出现罗哌卡因中毒反应的程度、例数及用药剂量、用药浓度、操作方法、患者机体状态等可能引起中毒的相关因素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50例中毒反应患者中两组中毒反应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高于非高龄组;患者机体状态差是产生罗哌卡因麻醉中毒的最主要原因,并且高龄组与非高龄组因患者机体状态差产生中毒反应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因素都非产生中毒反应的主要原因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罗哌卡因为现阶段较为理想的麻醉药物,但在高龄患者使用中中毒风险会增加,患者身体状态对产生中毒反应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应用0.75%盐酸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试验组应用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结果 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刘彦   《中国医学工程》2012,(3):166+171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作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20 mL 0.59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和20 mL 0.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阻滞程度、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生命体征变化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生命体征变化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尺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方面优于盐酸罗哌卡因,但在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以上三种神经以及尺神经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与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廖志敏  张晋峰  张兰  罗朝志 《四川医学》2007,28(10):1128-1130
目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比较。方法ASAⅠ-Ⅱ级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78例(其中4例因操作失误改用全麻),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n=39)与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n=39)。监测血压、心率、SpO2、局麻药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测定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显效及完全阻滞的时间、持续时间。结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两组痛觉及触觉的显效时间分别为(5.14±0.82)min和(5.41±1.38)min(P〈0.05),痛觉安全消失时间(20.00±8.74)min和(20.43±8.51)min;A、B组分别有90.32%及87.1%的患者触觉安全消失(P〉0.05)。两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5.68±1.73)min和(5.27±1.15)min(P〈0.05);分别有41.94%和35.48%的例数达到完全阻滞的效果(P〉0.05);运动完全阻滞时间分别在(21.88±9.98)min和(15.00±5.35)min(P〉0.05)。术后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521.41±162.67)min、(575.86±196.5)min(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具有与盐酸罗哌卡因相似的安全性、神经阻滞的麻醉效能、作用时效,相似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特点等,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试验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面,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对分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确保母婴安全,还要求无痛,寻找安全有效的无痛分娩方法已成为产科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对产妇运用罗哌卡因分娩镇痛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对母儿分娩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羟丁酸钠对小鼠脑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常压缺氧模型 ,考察羟丁酸钠对小鼠缺氧的保护作用 ;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 ,观察羟丁酸钠对氰化钾引起小鼠缺氧时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羟丁酸钠 1 0 0mg·kg-1 和 2 0 0mg·kg-1 ip ,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 ,显著提高氰化钾引起小鼠缺氧模型中脑组织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结论 羟丁酸钠对小鼠脑缺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维拉帕米对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生理盐水(NS)组、维拉帕米1.5 mg·kg^-1(V1.5)组、3.0 mg·kg^-1(V3.0)组.以NS或不同剂量的维拉帕米给小鼠腹腔注射,5 min后,各组腹腔注射致惊厥剂量的利多卡因,观察各组小鼠发生惊厥的只数、已发生惊厥小鼠的惊厥潜伏期、持续时间、惊厥次数及惊厥级数.结果 与NS组相比,V3.0组惊厥潜伏期延长(P〈0.05);V1.5、V3.0组惊厥持续时间缩短(P〈0.05);V3.0组惊厥次数减少(P〈0.05);维拉帕米使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的级数降低.结论 维拉帕米能部分拮抗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羟丁酸钠(sodium oxybate,SO)对氯胺酮(ketamine,Ket)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和催眠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的影响。方法生理盐水组(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1,羟丁酸钠组(SO组)腹腔注射羟丁酸钠200mg·kg,20min后再分别腹腔注射等比剂量的氯胺酮溶液,用序贯法测定氯胺酮的LD50和催眠ED50。结果羟丁酸钠使氯胺酮LD50增高(P〈0.01),催眠ED50降低(P〈0.01)。结论羟丁酸钠能够降低氯胺酮的毒性,并可增强其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依托咪酯抗实验性惊厥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对小鼠电惊厥、药物性惊厥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同时探讨依托咪酯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电刺激或致惊剂[士的宁、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利多卡因]建立不同类型的小鼠惊厥模型,观察腹腔注射3种剂量的依托咪酯对小鼠强直性惊厥潜伏期、持续期、惊厥发生率、小鼠死亡率以及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 依托咪酯剂量依赖性地缩短电惊厥小鼠强直性惊厥的持续时间,延长士的宁惊厥小鼠的存活时间(P〈0.01),较大剂量可完全拮抗NMDA和利多卡因引起的强直性惊厥(P〈0.01)。结论 依托咪酯对小鼠电惊厥、士的宁、NMDA及利多卡因惊厥均有拮抗作用。依托咪酯的作用机制复杂,可能与NMDA受体、甘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二巯丙磺钠对杀虫单急性中毒致惊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二巯丙磺钠 (Na DMPS)对杀虫单 (SCD)急性中毒致惊的拮抗作用。方法 :通过实验动物急性毒性及脑电实验 ,观察Na DMPS解毒作用的时效关系 ;观察微量Na DMPS侧脑室给药 (icv)对SCD引起中枢性毒性的解毒作用。结果 :Na DMPS在染毒前 2 0min腹腔注射 (ip)可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Na DMPS微量icv或ip均能明显提高SCD中毒小鼠LD50 ,明显降低SCD中毒大鼠的死亡率 ,并能明显抑制大鼠强直性惊厥波的产生。结论 :Na DMPS预先icv或ip对SCD急性中毒的大小鼠有非常明显的解毒作用 ,提示Na DMPS与SCD存在着中枢性拮抗机制。  相似文献   

16.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V)对小鼠氧惊厥潜伏期及大发作时间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期寻找预防氧惊厥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小鼠氧惊厥模型(纯氧5 ATA暴露),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RV(1.5、5、15 mg/kg),采用行为学观察方法,测定氧惊厥潜伏期及大发作时间;并测定RV 5 mg/kg注射剂量下不同时间点(5 ATA氧暴露后5、15、30 min)脑组织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V 5、15 mg/kg组氧惊厥潜伏期及大发作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而RV 1.5 mg/kg组无显著差异.尾静脉注射RV 5 mg/kg后,RV 5、15、30 min各组顶叶皮质与海马MDA随氧暴露(5 ATA)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但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相比,RV 5、15 min组顶叶皮质和海马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RV 30 min组皮质和海马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V可能通过其抗氧化特性延长氧惊厥潜伏期,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氟马西尼、纳洛酮及二者合用对羟丁酸钠麻醉小鼠的催醒作用,研究羟丁酸钠催眠机制与阿片受体,苯二氮卓艹类受体的关系。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分成4组(每组n=10),腹腔注射2.5 g.kg-1羟丁酸钠,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 g-1、纳洛酮2 mg.kg-1、氟马西尼1 mg.kg-1、纳洛酮2 mg.kg-1+氟马西尼1 mg.kg-1,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即睡眠时间(sleepingtime,ST)。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纳洛酮和氟马西尼单用组小鼠的睡眠时间有缩短的趋势,但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药合用组与单独用药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羟丁酸钠催眠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苯二氮卓艹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大鼠氧惊厥的影响。方法采用小站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睡眠剥夺24h、48h、72h后高压氧暴露,记录氧惊厥潜伏期及氧惊厥严重程度(SOC)计分。结果大鼠睡眠剥夺各后组氧惊厥潜伏期小于氧惊厥组,且睡眠剥夺时间愈长潜伏期愈短,72h组(15.7±5.6)min<48h组(17.2±3.5)min<24h组(20.5±3.2)min(P<0.05),大鼠睡眠剥夺各组氧惊厥的SOC计分高于氧惊厥组,且睡眠剥夺时间愈长SOC计分愈高,72h组(98±4)分>48h组(83±6)分>24h组(74±5)分(P<0.01)。结论睡眠剥夺可以降低氧惊厥发作的阈值,加重氧惊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与血清钠、钙浓度的关系。方法:对38例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钙的浓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钠120-129 mmol/L 9例,130-135 mmol/L 4例;血清钙1.8-2.2 mmol/L 7例,1.7-1.75 mmol/L 3例。惊厥1次者25例,其中低钠者8例(32%),低钙8例(32%);≥2次惊厥者13例,其中低钠5例(38.5%),低钙2例(15.6%)。惊厥持续时间:〈10 min 24例,其中低钠8例(33.3%),低钙6例(25%);≥10 min14例,低钠5例(35.7%),低钙4例(28.6%)。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合并血清钠、钙降低,并且惊厥次数越多或持续时间越长,则低钠越明显,而低钙者以首次惊厥者为多。因此,高热惊厥时应适当补钠、补钙以防止惊厥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33例小儿惊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7例),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苯巴比妥控制惊厥,而观察组则在用苯巴比妥的同时加用地西泮。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2h、24h、48h的控制效果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