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国香  唐莉  周萍莉 《护理研究》2008,22(11):994-994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角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以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1].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抑制中枢系统谷氨酸的释放,减少兴奋性递质的毒性作用,延迟病人发生呼吸功能障碍时间和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冠状动脉途径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已有较多改善心功能的肯定结论.实验拟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心肌梗死犬的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及其对血管新生和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2/2007-05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杂种犬36只,无菌抽取犬骨髓液10 mL,经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后贴壁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2代后行5-氮胞苷诱导,5-溴脱氧尿苷标记备用.结扎冠状动脉途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12只/组.细胞移植组分别在梗死区边缘4个不同部位点局部注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 mL,模型对照组在相同对应部位注射等量DMEM培养基.术后取心肌梗死组织进行指标检测.结果:①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传至第3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34和CD11b阳性率小于5%,CD44和CD105阳性率高达90%以上.②原位末端标记结果示,细胞移植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1).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移植后2周细胞移植组梗死区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 < 0.05);随移植时间的延长,细胞移植组梗死区新生微血管密度逐渐增加,趋势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39.588,P < 0.01).移植后1,2,4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 < 0.01).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犬后,能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血管新生,同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24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男20例,女4例,平均60岁(27~79岁),体外分离培养自体骨髓干细胞2~3周,开通梗死相关罪犯血管,通过冠脉转运将骨髓干细胞植入患者的心肌梗死区,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为(0.9~3.5)×106,骨髓单个核细胞数为(1.6~8.3)×106。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2例患者因罪犯血管狭窄小于50%未行PCI,仅移植干细胞,1例患者因严重的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未能行PCI而仅行干细胞移植,另l例患者行PCI术后,心功能仍无明显改善,半年后移植干细胞。其余20例患者在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注入细胞。24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51.13±9.68)vs.(42.58±12.49),P<0.05],LVDd较术前稍减少[(58.21±7.75)vs。(58.25±8.31),P>0.05],但未达统计学意义;16例99mTcMIBI检查显示梗死部位心肌灌流明显改善。术中及术后随访6~23个月无心律失常和其他合并症发生。结论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具有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随访6~23个月未见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心肌细胞在人类出生后已几乎失去增殖能力,增加具有完整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目是治疗心力衰竭所致心肌损伤的关键.实验拟进一步观察和验证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10/2005-06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7例,心肌梗死对照组16例.另选取2003-10/2005-06收治的11例严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全心衰竭女性患者为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以2001-10/2003-10收治的同类疾病女性患者10例为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以上4组患者术前均依靠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剂维持心功能,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在髂前上棘抽取骨髓25 mL,用DMEM完全培养基分离培养骨髓干细胞,贴壁筛选法进行纯化的.细胞达80%融合时用胰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移植,浓度调整为1.5×1010 L-1.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自左、右冠状动脉注入5 mL.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自左、右冠状动脉注入,同时行心肌内注射,每点注射0.1~0.2 mL,间距2 cm,注入量共5 mL.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术.③实验评估:细胞移植前后通过心脏超声以及核素显像方法全面评价心功能.结果:4组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①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术前 10 d及术后2周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肌梗死面积均基本相似(P > 0.05);术后4,6,8周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显著提高(P < 0.01),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缩小(P < 0.01).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心功能的影响:与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比较,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术后4周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均明显提高(t =3.97,P < 0.01;t = 3.61,P < 0.01) ,至术后8周差异最为明显,提高效果均显著优于术后4周(t =2.91,P < 0.05;t=2.64,P < 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辅助用于风湿性二尖瓣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外科治疗亦能对心功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实验拟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脏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和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提取体质量120~150 g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取体质量180~200 g 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穿线不接扎血管;PBS溶液注射组: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心外膜注射PBS液;干细胞移植组: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心外膜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组8只.③实验评估:于术后1 ,28 d行心脏超声检测,测量大鼠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以评价心脏功能,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移植细胞存活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24只建模成功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28 d,心脏超声检测显示与注射PBS溶液相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射血分数:(30.76±3.39)%,(24.06±4.71)%,P < 0.05;左室短轴缩短率:(29.33±4.87)%,(23.05±3.94)%,P < 0.05;左室舒张末期直径:(6.45±0.47)mm,(7.81±0.31)mm,P < 0.05] .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心肌梗死后即刻心外膜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宿主体内存活.③与注射PBS溶液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表达(P < 0.05) ,同时增加白细胞介素10表达(P < 0.05) .western blot检测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延缓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同时下调大鼠梗死心脏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blSC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茧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对其中122例行SBMSCI,另123例仅行PCI作对照组。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容量及射血分数变化作为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等指标。检测心肌酶CK-MB、TnT、TnI作为心肌梗死范围的指标。结果发现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心肌梗死范围、急性左心容量、及心功能级别相似(P〉0.05)。六个月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1 P〈0.05),两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显著不同(P〉0.05)。结论干细胞移植明显减少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6例4年随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2003-11/2004-06在同仁医院住院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52.5岁,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球囊成形处理和支架植入血运重建后,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前1周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行干细胞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达到1%~3%时,采集从骨髓动员出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一步纯化后经球囊导管注入梗死相关血管。每半年随访1次,4年后心肌梗死面积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时平均下降42.7%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8.03%,总梗死面积平均下降50.73%,心脏射血分数增加至55.4%,冠状动脉造影无严重狭窄和需要行血运重建的病变出现。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6例4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2003-11,2004-06在同仁医院住院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52.5岁,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球囊成形处理和支架植入血运重建后,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前1周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行干细胞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达到1%~3%时,采集从骨髓动员出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一步纯化后经球囊导管注入梗死相关血管.每半年随访1次,4年后心肌梗死面积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时平均下降42.7%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8.03%,总梗死面积平均下降50.73%,心脏射血分数增加至55.4%,冠状动脉造影无严重狭窄和需要行血运重建的病变出现.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下肢远端没有良好的流出道,故无法接受手术搭桥.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血下肢可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供,以达到细胞性血管搭桥目的.选择2006-06/2007-02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趾端坏疽,踝臂指数0~0.5,CTA及彩超证明为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远端流出道差,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且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排除并发严重的心、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于双髂后上棘穿刺采集自体骨髓血,每例采集骨髓血100~300 mL,羟乙基淀粉及Ficoll液分离,配置成干细胞混悬液50 mL,单个核细胞计数为(2.05~9.36)×108.椎管内麻醉,沿下肢动脉走行给予缺血下肢肌肉及足部局部注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移植后12周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明显减轻,皮肤温度升高,间歇跛行距离延长(t=-5.328~6.373,P < 0.01);踝臂指数略微升高(P > 0.05);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略微降低(P > 0.05).9例缺血性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创面于术后3~12周基本愈合;2例趾端坏疽患者在干细胞移植术中进行坏疽部位截趾,术后4周完全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随访6个月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严重慢性缺血患肢的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等指标,且不会加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作用及治疗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移植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区中央及周边分别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和DMEM培养液。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结扎前、心肌梗死后3d及注射移植后4周左室大小和收缩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期内两组各有1只兔死亡。干细胞移植后4周,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后壁的收缩幅度、增厚率和峰值收缩速度以及二尖瓣环6个部位的平均峰值收缩速度均较梗死后3d时显著增加;移植组左室腔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收缩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减轻室腔扩大。  相似文献   

11.
背景:干细胞移植可改善缺血性心肌血供并改善心功能。目的:进一步验证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15只健康太湖梅山猪通过冠脉栓塞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其中2组分别在心肌梗死后3h,2周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模型组不移植细胞。行心脏超声观察心脏功能各指标的改变;并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值;在实验终点取大体标本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细胞在心肌内定植及分化情况,检测心肌血管密度。结果与结论:心肌梗死3h组与模型组比较,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收缩期内径各项心功能指标及心肌血管密度、不同时间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心肌梗死后2周移植组与模型组相比,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心肌血管密度大于模型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较移植前(P〈0.05)。提示不同时间点心肌微环境对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及定植的影响,心肌梗死后急性期内局部微环境不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在瘢痕修复早期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对骨髓干细胞的分化和定植以及对心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当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技术进展很快.但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关注不足,无法准确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程度.文章调查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标准药物治疗+经冠脉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对41例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调查,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SCL-90量表每个症状的评分计1~5级,1级没有症状,5级极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越高,社会支持越高.分析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因素、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SCL-90量表的9项因子中,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6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评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惟有偏执评分与常模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1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为25.32~45.52分,平均(36.92+8.91)分.将社会支持评分高于36.92分的23例患者设定为高社会支持得分组,低于36.92分的18例设定为低社会支持得分组,低社会支持得分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高社会支持得分组(P均<0.05).结论:采用干细胞移植的心肌梗死患者常常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身心症状.在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应配合以疏导为主的心理治疗,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受损心肌组织内存活和分化。目的:进一步观察局部注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达到一定数量(106)后用BrdU标记。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未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约1mL直接注射到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的周围;假移植组: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7d,取等量DMEM培养液直接注射到梗死心肌的周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7d,取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注射到梗死心肌的周围;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5周测定大鼠心功能。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5周假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均低于移植前(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高于移植前(P〈0.01);移植后5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高于移植前(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低于移植前(P〈0.01)。②移植后5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均高于假移植组(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明显低于假移植组(P〈0.01)。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方法:抽取2004—09/2006—12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标准药物治疗+经冠脉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实验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术前及术后根据临床需要给予标准药物治疗。于患者双侧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滤筛去除脂肪颗粒及骨渣,共采集100-120mL,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2~15mL,室温下保存少于4h。两侧冠脉造影,左前降支植入支架后,将导丝放置于原病变远端,沿导丝将over the wire球囊置入支架内,将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经over the wire球囊导管中心腔内注入梗死相关动脉血管远端,每次注射4.0~5.0mL,抽空球囊间歇2min后再次同法注射,反复共3次。结果:40例行骨髓单个核细胞冠脉移植的心肌梗死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共34例次,其中血管并发症发生率20%,胸痛17.5%,心律失常15%,低血压12.5%,心功能障碍10%,迷走神经反射7.5%,低血糖反应2.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和操作的规范,手术成功率逐步提高,但仍然会在围手术期出现各种并发症及突发事件。提示应严密观察病情,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应急处置,从而减少干细胞移植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郭蕾 《护理研究》2005,19(11):2396-2397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减少,继发心室重构,是造成心肌梗死者远期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功能心肌细胞丧失的问题。最近研究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并建立新的血管来供应血运。其优点是易于自体采集,避免了伦理学纠纷和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以往认为主要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和促血管新生作用有关,近来研究显示旁分泌、抑制心室重构尤其是细胞外胶原重构对心功能的改善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胶原重构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08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电生理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日本大耳白兔57只,购自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方法:取2只兔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行BrdU标记.余55只兔取10只作为正常组,45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共30只成功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盐水组、细胞移植组,10只,组.兔心肌梗死后7 d,细胞移植组经耳缘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2×10<'6>个细胞),盐水组注射1 mL生理盐水,造模后饲养5周.主要观察指标: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心肌间质纤维结构及测量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化法测量Ⅰ/Ⅲ型胶原比值.结果: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细胞移植组梗死中心区和交界区内胶原纤维融合较少,排列有序;模型组和盐水组梗死中心区和交界区内胶原纤维斑块状融合明显,排列紊乱.心肌梗死5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加(P<0.05),Ⅰ/Ⅲ型胶原比值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胶原容积分数、Ⅰ/Ⅲ型胶原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心肌梗死区定植,通过减少胶原形成、改善胶原结构来抑制心肌梗死后胶原重构.  相似文献   

17.
屠燕 《护理研究》2006,20(11):2954-295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6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病人,经冠状动脉植入从自体骨髓液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在手术不同时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16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均提示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屠燕 《护理研究》2006,20(32):2954-295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6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病人,经冠状动脉植入从自体骨髓液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在手术不同时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16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均提示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03-11/2004-06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年龄18-75岁,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患者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前签署同意书。患者入院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后,即开始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183;d)进行干细胞动员,6d后进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进一步纯化后经球囊导管输入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治疗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 结果:心肌梗死患者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单光子断层发射扫描和正电子断层发射扫描等检查证实,6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梗死面积平均下降42.7%;其中2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梗死面积下降68%,另外4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梗死面积下降31.5%。②治疗后3个月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由平均35.6%增加到50.8%,增加了15.2%。③移植手术过程中患者无不适,术后随访观察过程中无异常发现。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动员后,再分离纯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减小梗死面积,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