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灵枢.经筋》中有关治疗原则的文字"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目前针灸书籍的解释,多有不妥之处。笔者根据多年的经筋病治疗经验,以及《黄帝内经》相关篇章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灵枢》经筋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二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循行分布特点以经脉为纲纪,无脏腑属络;循行方向呈向心性;结、聚、交、合;呈片、面状分布.其病候特点、病理变化分为筋急与筋纵;病位分为经筋所过外周病候与内脏病候;治疗特点有"燔针劫刺",量化刺激标准基于"维筋相交"的交叉取穴法等等,并总结了经筋实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灵枢·经脉篇》对针灸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灵枢·经脉篇》对针灸理论—经络学说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并就此作了具体的阐述。认为《经脉篇》全面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病症、治则及诊断 ;经脉与脏腑的络属关系 ;同时对经脉气绝证 ,经脉与络脉的区别和十五别络的名称、循行、病证也作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灵枢·经筋>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文献<黄帝内经>中的一篇系统论述人体筋部的专著.经筋是十二经筋的简称,它隶属于人体筋的概念,并且是以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共十二经对其进行分部归属的.十二经筋的排列次序有2类,一类是按照手足三阴三阳的相关顺序,另一类是十二经筋病对应的十二月痹的顺序.十二经筋在人体的走行呈向心性,大多发出分支抵止于关节部位,并基本符合<黄帝内经>人体三阴三阳的分部规律.经筋病候的表现,可分为感觉上的、运动功能上的,以及某些重症.经筋之病主要指的是寒邪为痹,通常的治疗方法均是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同时<灵枢·经筋>也指出了治疗经筋病时需要识别寒热急缓的辨证论治思想.完善地整理和继承该篇的医学理论精华,并借助现代医学技术,是当今中医骨伤科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篇的解读,浅析该篇主要学术思想:建立了热病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体系,确立了热病治疗原则,阐述了热病的针刺禁忌及预后等。这些成果对后世医家对热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古代文献记载为依据,通过回顾《灵枢·经筋》篇,浅谈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脉引筋气"思想论治经筋病。从生理病理角度阐释经筋与经脉的内在联系,旨在论述经筋与经脉的相关性。分析论证认为"脉引筋气"思想秉承《灵枢》经筋理论,更加强调经脉对经筋的气血渗灌及濡养调节作用,注重经穴与经脉气血的密切关系,充实了经筋理论的临床应用,拓展了当下理解针灸理论的维度,对于其中蕴含的学术资源,同样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星 《西部中医药》2011,24(9):92-95
对<灵枢·经筋>篇中相关理论的分析,结合现代对于经筋实质的研究以及经筋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Zhuo LS 《中国针灸》2010,30(10):870-874
将《灵枢.骨度》与秦汉时期有关易数的文献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骨度尺寸的背后隐藏了《易经》的"天地之数"。骨度在头颈、胸腹背部、四肢各部的尺寸背后均隐含有数术原理。制定骨度的意义在于确立脉度,原本具有普适性,此为针灸取穴采用比例方法的源头。利用骨度的数术原理可以发现今本《灵枢.骨度》的讹误,有助于骨度的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9.
1软组织疼痛与经筋病软组织损害性疼痛是现代医学对一类疾病的总称,它包括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等运动系统软组织损害疼痛。六十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医学工作者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才认识到此类疾病的广泛存在。他们曾经将大多数颈肩腰腿痛均归结于颈、...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针灸理论的形成。关于经络的记载,尤以《灵枢》为最详。其中《灵枢·邪客篇》第七十一主要讨论了外邪侵入人体可使脏腑气血紊乱,发生各种疾病的病机,故以“邪客”名篇。其所论述的学术思想对针灸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邪气入侵使阴阳失调致失眠的病机、天人相应观、十二经脉循行的曲折离合、心包为心主、针刺宜忌以及肢节与内脏相关等方面对其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1.
纵观毒理学的发展史,古人在寻找食物、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并使用了毒物和药物,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探索。随着医疗实践的积累,历代医药学家开始妙用有毒之药,即通过配伍、控制剂量、炮制等方法来安全取效,也包括“炼丹服石”的历史警示,并提出“以毒攻毒”理念,突显中药学的独特智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亚砷酸注射液的诞生造福了世界人民。中国人民不畏毒、不忌毒,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极认识、巧妙制约、有效驾驭应用毒性药物的智慧,最终通过对科学毒理学的不断研究形成中药的毒理学这一中医药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古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以神农氏为始的医药学家们通过“口尝”开始了辨药、用药的实践行动,本草之学由此兴焉。历代政府及众医药学家为进一步丰富、发展本草学,秉持着科学求实的态度,通过辨别药物真伪及临床效验,在继承前人整理的基础上删减、增补及校对本草,整理成籍。与此同时,对民间医药的挖掘为本草学发展注入了动力。可见,本草学以实践为基石,通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螺旋上升中逐步完善和发展,使中医药学发展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中医针灸理论学习平台系统的概念、特点、应用、数据处理方法等。提出一种类似Wiki知识元语义为基础的针灸理论学习平台系统。分析了针灸理论学习平台系统的知识组织与管理模式,给出知识元库系统模型,讨论针灸理论学习平台系统搭建和语义页面的创建步骤。针灸理论学习平台系统对当代的中医针灸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循证医学看中医理论公理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祥  周扬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79-2280
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个性化色彩非常浓厚,不同的医家处于不同的医疗环境,对于中医理论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中医毕竟有着公认的理论基础,文章借鉴循证医学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建立中医理论公理化体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药是独特的药学系统,有三个子系统:药物学子系统包括“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中药传统理论;药效学子系统有“升降浮沉”等理论;隶属人体生命功能的子系统有“药物归经”。本文讨论了本草学术系统呈三元结构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作者认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应融入非线性复杂性科学;中医药学是科学人文水乳交融的学科,他体现了中医学原创思惟、原创成就与原创的优势;组学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亟需系统论意义指导下的还原分析;中医从整体论的角度出发,从望闻问切对神色、形态、症状、体征信息的收集、观察,进一步分析证候,证候就是一种生理、病理的过程与状态。天地人、精气神,宏观朝向人的健康。同时,器官、组织、细胞、基因、蛋白、组学,各种微观的研究也朝向人的健康,朝向疾病的防治。关键问题是我们要寻求契合点。要重视系统论意义下的还原分析,特别强调还原论与系统论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王瑞祥  周扬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79-2280
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个性化色彩非常浓厚,不同的医家处于不同的医疗环境,对于中医理论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中医毕竟有着公认的理论基础,文章借鉴循证医学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建立中医理论公理化体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络病学说与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吴以岭 《中医杂志》2003,44(6):407-409
提出络病学说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从络脉的网络层次和空间位置、络脉的生理功能、络脉的运行时速和常度,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反映中医络病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络病与血瘀证在病机概念与治疗上的不同,并就络病理论代表方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病研究作了简要论述,以期对建立完整的中医络病学说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作者认为: 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下的还原分析, 应融入非线性复杂性科学; 中医药学是科学人文水乳交融的学科,他体现了中医学原创思惟、原创成就与原创的优势; 组学的发展, 带来了海量的数据, 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亟需系统论意义指导下的还原分析; 中医从整体论的角度出发, 从望闻问切对神色、形态、症状、体征信息的收集、观察, 进一步分析证候, 证候就是一种生理、病理的过程与状态。天地人、精气神, 宏观朝向人的健康。同时, 器官、组织、细胞、基因、蛋白、组学, 各种微观的研究也朝向人的健康, 朝向疾病的防治。关键问题是我们要寻求契合点。要重视系统论意义下的还原分析, 特别强调还原论与系统论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人体经穴综合系统论与神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震 《针刺研究》2002,27(4):310-312
人体经穴能量系统是由含线粒体、三磷腺苷量多质好的神经、肌肉及结缔组织等细胞组成的综合体 ,是人体的一个固有的系统 ,它和其他系统器官一样受中枢、周围神经的支配和控制 ,与神经有密切的关系。但经穴系统不等于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