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高邮市托幼机构3~6岁儿童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邮市3~6岁儿童体质状况,分析测试结果,查找存在问题,更好地指导儿童保健工作,促进儿童发展。【方法】按照高邮市地理分布,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农村幼儿园4所,城区幼儿园1所,儿童1769名。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10 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结果】高邮市3~6岁儿童体重、身高形态指标符合生长发育规律,素质指标落后,农村儿童素质指标优于城市儿童。【结论】高邮市3~6岁儿童素质指标落后,家长和托幼机构应重视儿童的体质锻炼,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北京市3~6岁儿童生活方式对体质的影响,改善并提高儿童体质。 【方法】 以幼儿园为单位按照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36所幼儿园的6 405名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调查儿童的生活方式对儿童体质综合评级的影响。 【结果】 睡眠时间、上幼儿园情况、户外活动时间及室内娱乐时间4个指标对儿童体质评级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其中儿童在园所的时间越长其体质综合评级的优秀率就越高,具有8~10 h睡眠时间、1~2 h户外活动时间以及30 min~1 h室内娱乐时间的儿童其体质综合评级优秀率是最高的。 【结论】 生活方式是影响儿童体质综合评级的因素,改变儿童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儿童体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托幼园所3~6岁肥胖儿童体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托幼园所 3~ 6岁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体质测试结果。 【方法】 按《北京市 3~ 6岁儿童体质测定标准》 ,对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不同性别肥胖儿童的体质测试评级结果及其各项指标的不及格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的优秀率低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正常儿童的垒球掷远不及格率较肥胖儿童高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肥胖儿童的双脚持续跳跃的不及格率较正常儿童高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体质测试可作为对肥胖儿童进行干预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3~6岁学前儿童体质状态,了解其体质情况。【方法】根据北京市体群字199819号文件颁发的《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测定标准》,随机抽取天坛地区5250名在园儿童进行测试。【结果】所测各项目成绩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在评分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天坛地区3~6岁学前儿童体质发育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托幼机构儿童听力保健,探讨适宜的检查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运用客观测试技术声阻抗,对幼儿园497名儿童进行听力检查。【结果】声阻抗鼓室异常图形检出率(B型为1.7%、C型为12.89%)共为14.64%。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男童比女童更易患中耳疾病。【结论】托幼机构集体儿童通过定期听力检查,可以尽早发现听力障碍问题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珠海市城区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现况,明确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12所幼儿园,对1 428名2~6岁儿童的父母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研究对象在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的意外伤害情况。 【结果】 珠海市城区幼儿园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53.2%。常见的伤害种类是跌伤(26.8%)、碰伤(16.1%)、咬伤和抓伤(13.0%)。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儿童左利手、母亲不良管教方式、儿童骑童车母亲未监管、儿童坐立不定、家庭月总收入、家里有玻璃家具;保护因素为家庭备有急救小药箱、母亲对伤害认识正确、母亲定期检查玩具。 【结论】 应针对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取综合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两所幼儿园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托幼机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实验幼儿园采取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运动、家长健康教育。罗星幼儿园采取对肥胖儿童进行运动锻炼、家长健康宣教但未进行饮食结构调整。【结果】实验幼儿园最初6个月仅对肥胖儿童给予干预,肥胖儿发生率明显增加(从6.6%增至12.2%),以后对全园儿童进行干预,肥胖儿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罗星幼儿园肥胖儿发生率逐年略有增加。两所幼儿园停止肥胖干预、肥胖发生率均明显上升。【结论】幼儿园儿童肥胖干预尽可能采取群体干预,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且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杭州市郊区与城区幼儿园儿童肠道线虫感染的状况。【方法】对杭州市郊区3所、城区4所幼儿园,共1 162名3~6岁儿童进行肠道线虫感染的调查,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粪便检查蛔虫卵、钩虫卵和鞭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1 1 6 2名儿童中肠道线虫感染1 4 6例,总感染率为12.56%;郊区幼儿园儿童感染率为15.0%,城区为9.58%。郊区幼儿园的感染率比城区幼儿园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本次共查见肠道线虫4种,为蛔虫、蛲虫、鞭虫、钩虫,它们的感染率分别是8.09%、4.30%、0.34%、0.52%。【结论】杭州市郊区幼儿园儿童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区幼儿园,说明肠道线虫感染率高低与儿童所处的幼儿园环境、卫生设施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2005年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状况,评价儿童健康状况。【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儿童6 406名。测试指标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安静心率、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 m折返跑、走平衡木和双脚持续跳跃。【结果】儿童体格发育总趋势为男童优于女童,城市儿童优于农村儿童。儿童心血管机能状况表现为男童好于女童,城乡差别不大。儿童身体素质表现为男童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与平衡能力中有优势,女童在柔韧性上有优势。城市儿童在下肢力量与协调性方面好于农村儿童。农村儿童在灵敏度方面好于城市儿童。【结论】儿童体质状况有性别差异与城乡差异,应根据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促进儿童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0.
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症群体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方法,降低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病率。【方法】从朝阳区和大兴区各选择2所幼儿园为研究现场,2~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每区各有1所幼儿园为干预组,另1所为对照组。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群体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保证儿童运动锻炼时间、幼儿园提供平衡膳食、告知家长儿童体格测量结果等。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期体检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经过2年干预,干预组肥胖率从8.78%降至7.77%,对照组肥胖率从3.58%上升为6.81%;干预组血压偏高检出率从4.83%降至2.60%,对照组从1.39%上升为1.85%;干预组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臂围增长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群体干预方案在幼儿园的实施有助于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病率的控制和儿童体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儿童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研究学龄前儿童对意外伤害的认知能力和特点,为开展幼儿园儿童安全教育课程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南京市鼓楼区1所幼儿园的3个小班和3个中班共188名儿童,采用“幼儿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研究调查表”共20个项目.对每一位儿童逐项询问,了解他们对意外伤害的认知情况。【结果】小班和中班的儿童对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或有不正确的认知,小班有7个项目的正确认知不超过50%,中班有2个项目的正确认知不超过50%,中班儿童对意外伤害的认知能力明显高于小班,有15个项目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儿童对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认知有3个项目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幼儿园儿童需要加强对意外伤害的认知和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2.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症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容桂地区20所幼儿园,3~7岁儿童1866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采用问卷调查相关影响因素,按照体质指数法判定肥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肥胖因素,按照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6.86%,超重率为11.3%。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是多因素的:运动和睡眠时间少、不合理饮食、看电视和静坐时间长、父母肥胖、家长的错误喂养行为和观念、高或低的出生体重。【结论】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应积极探索并开展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广州市荔湾区幼儿园3~7岁气质类型和儿童心理卫生现况,对发现的可疑及阳性病例进行适当干预和随访。 【方法】 以8所幼儿园儿童为调查对象,应用儿童气质问卷和儿童心理障碍症状筛查表,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可疑和确诊病例转介儿童精神专科治疗,并进行一年随访。 【结果】 本研究群体的气质类型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为主;儿童心理障碍的总时点患病率为3.83%,其中以情绪障碍、发育障碍和行为问题为主;对可疑和阳性病例进行了追踪或综合性干预,一年随访结果显示接受干预的个体明显改善。 【结论】 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类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应早期发现和专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11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病情况,掌握儿童口腔保健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降低儿童乳牙龋齿发病率提供依据。 【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11所幼儿园4 306名学龄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结果】 乳牙患龋率平均为45.01%;龋均为1.61,乳磨牙龋均为0.84;乳切牙龋均为0.77,5~6岁为乳牙龋齿高发年龄,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结论】 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加强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普及规范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健全初级口腔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逐步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太原市3所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提出改进意见。 【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的测量方法,测量3所幼儿园772名儿童(男383,女389)的身高和体重。使用SPSS16.0进行分析,运用2006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2009年我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分别计算Z评分,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比较。 【结果】 营养不良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及超重率按照两标准计算所得结果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肥胖发生率与2002年全国水平相当。 【结论】 本次调查儿童体格发育总体上优于WHO标准水平和我国2002年标准,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另外,运用我国标准与WHO标准所得结论总体上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中开展以预防儿童伤害为主题的健康教育,针对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伤害对象的认知行为,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 【方法】 以学龄前儿童为干预对象,监测意外伤害,对干预前后的学龄前儿童伤害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干预方法包括对幼儿老师设计安全课程,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等。 【结果】 干预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干预前降低。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家庭中危险因素认知有所提高,改变不利因素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低于未改变的家庭,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健康教育对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托幼机构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托幼机构实施儿童肥胖干预监测前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对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寻求更合适的管理途径和方法。【方法】每3年对重点区域托幼机构儿童的发病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3~6岁肥胖高发年龄组(以幼儿园为监测单位)进行连续干预监测,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方法主要参照WHO标准。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分析。【结果】1999年调查了上海部分幼儿园10 692名3~6岁儿童的肥胖的检出率为8.49%,是1996年同地区同年龄组的(3.76%)2.27倍;经过对幼儿园儿童实施肥胖干预措施后,2002年3~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8.01%,肥胖检出率下降。2002~2004年,对本市的19个幼儿园进行强化监测后,儿童单纯性肥胖率为5.30%,明显低于非监测点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率为7.58%。【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3~6岁儿童血压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掌握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3~6岁儿童血压的现状以及影响血压的相关因素,对血压偏高的儿童早期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0所幼儿园中的2073名3~6岁儿童进行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血压的测量并进行有关的特殊检查,用Logist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压偏高率为5.7%;高血压发生率2.5%,体重超重、性格内向、家族遗传、居住环境的拥挤等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男女性别间差异显著。【结论】 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儿的发生,建立完善的儿童血压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3岁儿童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 Ecc)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幼儿园集体儿童龋病综合预防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海淀区12所幼儿园588名3岁儿童进行患龋状况调查,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统,统计分析Ecc发病情况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3岁儿童Ecc患病率为47.6% ,龋均(dft)为2.20, dft>3的儿童占样本量的26%,其龋齿数占样本量龋齿总数的7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的喂养方式、口腔中唾液的变链细菌水平及母乳喂养时间 与Ecc的发生率有相关性。 【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刚入园3岁儿童Ecc患病率较高,治疗率低,绝大多数的龋齿集中发生在少部分人身上,提示对龋高危儿童应进行重点监控,及早进行筛查,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模式,控制和减少伤害发生。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社区4所幼儿园儿童为干预对象;建立持续性伤害主动监测;采用“4E”干预模式开展综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1.82%下降至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干预前比较,跌倒(坠落)伤、挤压伤、切割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4E”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