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成倍增长,妊娠梅毒也不断上升,故为进一步改善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等,笔者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市各医院进行孕期检查而转来本中心确诊的9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予以抗梅毒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妊娠梅毒1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临床特点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17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梅毒孕产妇,依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141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和未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而死胎死产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未治疗组显著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有效规范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梅毒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期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将80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15d;或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未治疗组40例,未能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结果8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一期1例(1.3%)、二期3例(3.7%)及潜伏梅毒76例(9S.0%)。治疗组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均为0,新生儿先天梅毒为7例(17.5%);未治疗组流产8例、死胎8例、死产2例、新生儿死亡1例,新生儿先天梅毒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容易误诊。(2)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有不良妊娠结局,但在妊娠期行规范并及早的抗梅毒治疗,能很好地控制早产、死胎,明显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梅毒3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抗梅毒治疗对胎儿的影响。方法364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按妊娠期是否进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195例)和未治疗组(16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妊娠结局明显好于未治疗组(P〈0.05):妊娠合并梅毒治疗的时间越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越低(P〈0.01)。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能很好的控制早产、死胎及先天梅毒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7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39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母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将71例梅毒孕妇分为≤1:8组与≥1:16组,观察血清滴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100%(39/39),未治疗组78%(25/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72%(28/39),未治疗组仅占25%(8/3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窒息儿、低体质量儿、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RPR滴度:≤1:8组49例,≥1:16组22例。≤1:8组足月儿占98%(48/49),明显高于≥1:16组的73%(16/22)。≤1:8组早产儿、围生儿病死率均低于≥1:16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先天梅毒儿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治疗组孕妇中应用青霉素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6.0%(6/23),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者发生先天梅毒儿为21.4%(3/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有2例孕妇服用红霉素治疗,所分娩的新生儿均为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00.0%,与其他两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①有效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②母血清RPR滴度高低及用药,是影响妊娠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梅毒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梅毒11例临床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云清自1993年7月~1995年7月,我科共诊治梅毒患者87例,其中妊娠期梅毒11例,占12.6%,占同期我科孕妇总数的0.11%。由于妊娠期感染梅毒,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致流产、早产,死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的流行特征、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方法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将5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未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结果(1)妊娠结局:治疗组明显好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2)围产儿预后:治疗组孕妇分娩正常新生儿的例数明显多于未治疗组,且分娩先天梅毒儿、窒息儿、低体重儿、畸形儿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少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1)孕早期进行常规梅毒筛查尤为重要.(2)妊娠期梅毒患者行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妊娠梅毒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方法 112例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治疗组52例,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未治疗组42例,未能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18例妊娠梅毒孕妇自行选择提前终止妊娠。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 (1)112例妊娠梅毒患者中一期梅毒2例(1.8%),二期15例(13、4%)及潜伏梅毒95例(84,8%)。(2)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90.4%(47/52),未治疗组为16.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产死胎发生率分别为5.8%(3/52)、3.8%(2/52),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19.0%(8/42)、52、4%(22/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20.0%(10/50)明显低于未治疗组80.0%(12/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治疗孕妇其孕周与用药治疗关系显示:治疗孕周越早,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越低(P〈0.01)。结论 (1)妊娠梅毒患者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体征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妊娠早期常规梅毒筛查特别重要。(2)妊娠梅毒有危害胎儿的严重合并症,有效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梁岚 《中国实用医药》2009,4(8):100-10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孕期抗梅毒治疗对分娩结果的不同影响。方法68例经血清学确诊为妊娠梅毒孕产妇,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38例)及未治疗组(30例),比较2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未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为30%,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为92.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死胎、死产发生率未治疗组显著高于治疗组,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为81.8%,未治疗组为42.0%,治疗组窒息儿、低体质量儿、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病死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妊娠梅毒孕期未治疗组不良结局高于孕期驱梅治疗组的孕妇,对女性性病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妇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和对梅毒孕妇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可减少其所分娩新生儿发生先天梅毒。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梅毒192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滴度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 经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 PPA )筛查 ,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共192例孕母分娩前外周血检测RPR滴度 ,分析妊娠不良结局 ,比较孕期抗梅毒治疗组(162例)与未治疗组(30例)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 随着孕母RPR滴度的升高 ,畸形、死胎、早产、先天性梅毒及新生儿死亡的风险升高.孕母RPR滴度≥1:8时早产、新生儿畸形和先天性梅毒发生率高于RPR滴度≤1:4者(P<0 .05).未治疗组新生儿畸形、先天性梅毒和死胎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 .05).结论 随着孕母RPR滴度的升高 ,妊娠不良结局风险升高;抗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合并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检出率及干预治疗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确诊检查,对妊娠梅毒患者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干预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在5194例孕妇中,RPR与TPPA均阳性117例,妊娠梅毒检出率为2.25%;在5 078例新生儿中,新生儿梅毒检出率为0.91%;孕妇治疗干预与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滴度的关系密切;新生儿脐带血RPR滴度随孕母RPR滴度升高而升高.结论 早期诊断妊娠梅毒是阻断、改善妊娠梅毒结局和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关键,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梅毒检测及综合干预治疗,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康旻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6-37
目的探讨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妊娠后的治疗方法、妊娠结局。方法将42例确诊为梅毒血清固定的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苄星青霉素,每周1次肌内注射,连续3周,孕早期3个月和晚期3个月各治疗一疗程。非治疗组19例,全程未用抗梅毒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1例,无死胎、死产现象,先天性梅毒患儿1例;非治疗组早产2例,无死胎,先天性梅毒患儿4例,两组出生先天性梅毒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建议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改变妊娠结局,预防先天梅毒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新生儿的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8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加强护患沟通,取得相互信任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同时加强分娩期、产后及新生儿的积极有效的监测护理治疗。结果消除了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满意效果,同时,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康复。结论提高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率,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护理服务,是当前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及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11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分娩的无子宫肌瘤的孕妇120例为对照组。结果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孕期及分娩期的并发症增加,剖宫产率增加,80例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均成功剔除,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子宫肌瘤使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增加,在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并没有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住院分娩孕妇羊水过少93例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00例,比较分析羊水过少对围生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羊水过少组出现的胎儿窘迫率、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慢性缺氧的特异性指标,应积极作胎儿电子监护并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糖铁复合物对缺铁性贫血(IDA)孕妇的贫血状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右旋糖酐铁片,观察组予多糖铁复合物,比较贫血改善情况及妊娠结局,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24周及分娩前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分娩前的红细胞计数(RBC)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多糖铁复合物可明显改善缺铁性贫血孕妇的贫血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151例患者均经我院性病门诊确诊为梅毒,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采用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等药物治疗,观察其临床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文盲、小学和中学文化程度者共有121例(占80.1%);以个体商业者发病居多(占44.4 %),其次是无业人员(占22.5%);夫妻间传染的22例,104例有不洁性接触史,其他为不明原因患病者;有合并症的3 5例;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 梅毒患者的在女性和低文化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及早诊治,及早治疗对预防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