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对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的41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33例(81%)、恶性8例(19%),神经鞘瘤30例,神经纤维瘤6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完整切除36例,部分切除4例,放弃手术1例,全组无死亡。结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后纵隔,多为良性;胸部X线检查(胸片,CT)为术前主要诊断方法,术后辅助治疗取决于病理检查结果。手术为治疗首选,良性瘤和部分恶性瘤一般可获完整切除,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充分考虑到术中的特殊情况,。防止相邻重要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临床病例患者,男,5岁,2005年因右胸部隐痛不适1月余,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前及中纵隔见类圆形边缘清楚之实行包块,其密度欠均匀,可见点状钙化灶,肿块压迫上腔静脉,考虑右侧纵隔肿瘤,穿刺活检并免疫组化证实为恶性纵隔胚胎癌(图1,2,3)。于2005年6月10日至2005年7月11日行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疗;纵隔病灶6MV-X线照射,DT2.5Gy/次,治疗3次,患者反应不重,将放疗剂量改为DT3.5 Gy/次,照射3次后,行胸部透视检查,提示肿块明显缩小,重新定位修改计划DT3.5 Gy/次,照射7次,靶区总剂量DT42.5Gy/10f/32d。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不适反应。治疗后1个月复查CT,肿块明显缩小(图4)。2007年3月,患者治疗后20个月复查CT提示:肿块几乎消失(图5)。2讨论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后纵隔少见。本例位于前纵隔,与文献报道相符。恶性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基本分为二大类,纵隔精原细胞瘤及非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分为成熟型畸胎瘤、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癌、卵黄囊瘤、混合瘤等[1]。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占所有纵隔肿瘤的1%-4%,占纵隔恶性肿瘤的5%-13%[2]。纵隔非精原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10月~2003年9月间行电视纵隔镜检查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9例肿块位于气管周围的病人施行了标准的纵隔镜检查,8例肿瘤位于前纵隔、左肺门的包块施行了扩大的纵隔镜检查。结果:16例病人通过电视纵隔镜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发生并发症2例。结论: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对于纵隔包块和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可选择使用在诊断和分期上。  相似文献   

4.
纵隔神经鞘瘤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隔神经鞘瘤29例朱正,黄文越,焦小龙,严保国湖北省肿瘤医院(武汉市430070)1975年11月至1993年4月收治纵隔神经鞘瘤29例,约占同期收治纵隔肿瘤的30%(29/96)。本文着意对纵隔神经鞘瘤好发部位、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进行分析与探讨。纵...  相似文献   

5.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在肺及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肺中肿块,12例纵隔肿瘤术中应用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肺部肿块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97.5%(77/79),细胞类型诊断准确率为93%()55/59),纵  相似文献   

6.
 颈纵隔及纵隔囊状水瘤的诊断与治疗王福顺,王其彰,田子强,李文起囊状水瘤亦称囊状淋巴水瘤或囊状淋巴管瘤,为一少见的先天性纵隔良性病变。我院收治7例,占同期收治纵隔肿瘤及囊肿的1.49%(7/469).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 方法 7例纵隔淋巴管瘤,男3例,女4例;术前胸部CT检查提示纵隔内有囊性肿块。所有病例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胸部正中切口4例,1例行右胸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2例颈部锁骨上窝竖切口。 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囊肿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管瘤。 结论 纵隔淋巴管瘤属良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微创技术和腔镜外科的发展,多数包膜完整的纵隔淋巴管瘤可通过微创或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8.
纵隔镜的诊断价值及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Wang X  Huang Z  Rong T  Wu Q  Liang X  Yang M  Ceng C  Long H  Lin P  Fu J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74-76
目的 探讨纵隔镜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方法 41例患者接受了经颈纵隔镜检查术或(和)前纵隔切开术,其中纵隔肿瘤或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12例,临床怀疑为肺部恶性肿瘤3例,肺癌治疗前纵隔淋巴结分期不明26例。结果 12例纵隔肿瘤或纵隔不明原因的肿大淋巴结经颈纵隔镜或(和)前纵隔切开术后,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胸腺瘤1例、转移性肺癌1例、转移性腺癌1例、纵隔淋巴结淋巴滤泡增生1例、成熟性畸胎瘤1例、结节病1例和肺炎性假瘤1例,结核3例,余2例未能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3.3%。41例中有3例临床怀疑为肺部肿瘤,经颈纵隔镜检查1例诊断为结核;2例未能确诊,后经胸腔镜和剖胸探查诊断,1例为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肺炎性假瘤。26例肺癌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100%。全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无其他合并症。结论 纵隔镜对诊断纵隔肿瘤和对肺癌的分期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在肺及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肺部肿块、12例纵隔肿瘤术中应用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肺部肿块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97.5%(77/79),细胞类型诊断准确率为93%(55/59),纵隔肿瘤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对未定性的肺及纵隔肿瘤本操作具有容易、安全,快速和无非发症的优点,可避免盲目进行扩大肺组织切除,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  相似文献   

10.
纵隔良性畸胎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纵隔良性畸胎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对1966年~1997年收治的132例纵隔良性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闷、气短、咳嗽及痰中带血。纵隔良性畸胎瘤术前易误诊为胸腺瘤及肺癌等。本组术前误诊率高达31.1%(41/132)。影像学检查肿瘤位于后纵隔1例,位于前纵隔131例。43例胸片或胸部CT有肿瘤钙化。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根治性切除率88.6%(117/132),其中16例同时行肺切除,10例行部分心包切除,17例损伤血管并予以修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0%(29/132),无手术死亡。结论纵隔良性畸胎瘤易被误诊。前纵隔肿物在CT检查表现有囊性、厚壁、钙化及脂肪密度等特点时应首先考虑良性畸胎瘤可能。外科手术时应注意切口选择及避免损伤血管、神经。  相似文献   

11.
苏雷  支修益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0):1175-1177
目的:评价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因单纯纵隔病变而行电视纵隔镜检查42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2.0岁)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常规检查和评估,排除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根据患者胸部CT扫描显示纵隔和(或)肺门占位性病变的范围确定手术路径。其中37例呈结节样改变,5例呈肿块状表现;病变直径1.5~3.5cm;多发病变36例,单发病变6例。有39例患者行颈部纵隔镜术,3例行胸骨旁纵隔镜手术。标本分别送快速冰冻和石蜡病理。对良性病变患者随访6个月,恶性病变患者终生随访。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100%。恶性病变18例(42.9%):小细胞肺癌5例,鳞癌4例,淋巴瘤3例,其它恶性病变6例。有7例在术中获取恶性肿瘤组织学诊断给予术中化疗。良性病变24例(57.1%):结核性炎性肉芽肿17例,结节病4例,其它良性病变3例。无手术死亡及近、远期并发症。结论:电视纵隔镜检查不仅直观、可靠,而且微创、安全,是明确纵隔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剂量表柔比星(表阿霉素)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胸部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8例可评价晚期胸部肿瘤中非小细胞癌32例;乳腺癌11例;纵隔恶性淋巴瘤5例。分别应用EMP[表柔比星(EPI)100mg/m^2联合丝裂霉素(MMC)6mg/m^2及顺铂(DDP)60mg/m^2]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应用CEF[环磷酰胺(CTX)600mg/m^2联合表柔比星100mg/m^2及氟尿嘧啶(5-FU)800mg/m^2]治疗乳腺癌。应用CEOP[环磷酰胺600mg/m^2联合表柔比星100mg/m^2、长春新碱(VCR)1mg/m^2及强的松60mg/m^2]治疗纵隔恶性淋巴瘤。3-4周重复。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总有效率56.3%;乳腺癌总有效率72.7%;纵隔恶性淋巴瘤总有效率100%。白细胞减少为主要毒副反应,发生率为93.8%。未见明显心脏毒性。结论:高剂量表柔比星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3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77年3月1日~2002年11月1日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38例。其中胸腺肿瘤104例(43.7%),并发重症肌无力19例,发生危象9例;畸胎类肿瘤39例(16.4%);神经源性肿瘤35例(14.7%);胸内甲状腺肿26例(10.9%);纵隔囊肿17例(7.1%);其他肿瘤17例(7.1%)。结果:238例中彻底切除231例(97.00%),7例未能彻底切除者,术后给予放疗。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死亡1例(0.4%),237例痊愈。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起主要作用,手术切除是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强调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取不同入路,注意术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纵隔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纵隔淋巴管瘤和血管瘤12例的临床治疗结果,其占纵隔肿瘤的2.88%。有临床非特异性症状者8例,4例为查体胸片发现纵隔内阴影。9例位于前上纵隔,3例在后纵隔。术前10例未能正确诊断。8例囊状淋巴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4例纤维-血管-淋巴管瘤因侵犯周围脏器未能切净,但尽多切除残留囊壁并缝扎囊壁创面。病理诊断包括4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4例纤维-血管-淋巴管瘤。随诊1年至23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四例报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济南市250117)徐忠法宋洪宽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少见,本文报告4例,并就其诊治等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23~54岁,中位年龄38.5岁,其中3例3...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据冯流辉(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等人报道:患者男,46岁,医生,因上腹疼及黑便,经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于1994年7月14日住内科保守治疗。胸部X线拍片右前上纵隔包块。CT示右上纵隔肿块,肿块密度不均,未见纵...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57年7月至1995年7月经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64例,良性53例(占82.8%),恶性11例(占17.2%),其中神经鞘瘤33例,节细胞神经瘤12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纤维肉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3例,原始性神经外胚叶瘤,嗜铬细胞瘤各1例,作者对该类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分类1症状诊断及外科治疗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8.
傅燕萍  王伟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1):1344-1344
例1:患者男性,41岁。于2007年体检时X线胸透发现左侧上纵隔肿块,后行增强CT扫描示左上纵隔处直径4.0 cm囊性肿块,边缘光整,无明显强化。无咳嗽、咳血,也无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电视胸腔镜下见左上纵隔主动脉弓处有直径3.0 cm卵圆形肿块,贴近膈神经,肿块实性,质韧。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大体检查显示:灰白灰红色类圆形肿块,似有包膜,大小5.0 cm×4.0 cm×3.0 cm,切面灰白,黏液样,质地中等,有光泽。镜下观察:低倍镜下见梭形细胞和不成熟的骨骼肌纤维呈短束状排列,有丰富的黏液样基质(图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yoglobin(+)、Desmin(-),NF(-)。病理诊断:(左上纵隔)经典型胎儿型横纹肌瘤。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 探讨前纵隔原发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8例前纵隔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5例胸腺瘤中40岁以上的有38例(84%),17例(38%)伴重症肌无力的症状,29例(64%)表现为偏侧性生长。17例非侵袭性胸腺瘤中14例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轻中度强化的软组织密度肿物,28例侵袭性胸腺瘤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及明显不均匀强化的肿物;8例胸腺囊肿表现为边界清的液性密度肿物,增强检查无强化;14例淋巴瘤表现为肿块周围多发或孤立的结节,10例向纵隔两侧生长且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11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30岁,10例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中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的肿物,9例(90%)病变内可见脂肪密度。1例精原细胞瘤表现为右前纵隔类圆形的软组织密度肿物,增强检查为中度强化。不同前纵隔肿瘤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 CT检查是诊断前纵隔肿瘤类型的重要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对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10月~2003年9月间行电视纵隔镜检查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9例肿块位于气管周围的病人施行了标准的纵隔镜检查,8例肿瘤位于前纵隔、左肺门的包块施行了扩大的纵隔镜检查.结果:l6例病人通过电视纵隔镜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发生并发症2例.结论: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对于纵隔包块和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可选择使用在诊断和分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