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早期修复重建膝关节交通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早期修复重建膝关节交通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70例膝关节交通伤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手术治疗.手术分两类①关节镜下修复重建手术.②关节镜辅助修复重建手术.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3例剧烈活动后膝部胀痛;2例膝屈曲100°,其余病例关节屈曲均在130°以上,无跛行步态,全部病例都已恢复原工作和运动.疗效评定优67例,良3例.结论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于膝关节交通伤的早期修复重建,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和膝关节继发性损伤.这一技术的普及应用有助于减低交通伤患者的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膝关节创伤性脱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一期手术探查及修复重建,包括关节镜辅助下手术。结果:随访10个月~6年,膝关节远期稳定性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6例,可1例,优良率77.8%,差2例,需二期关节松解。结论:膝关节创伤性脱位是一种严重的损伤,预后差,在对脱位作即时的闭合复位及对血管神经的损伤作出评估和处理后,早期通过关节镜协助进行关节探查及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术后积极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奇  魏长宝  徐小峰  曹学书  孟晨  曹兴兵 《骨科》2015,6(4):169-172
目的:探讨造成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不稳的危险因素。方法从我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住院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例116例,其中男67例,女49例,平均年龄(47.3±14.4)岁。车祸伤54例,摔伤50例,高处坠落伤6例,机器绞伤3例,殴打伤2例,重物砸伤1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选取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原发暴力、骨折程度、开放性损伤、韧带损伤、关节囊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冠状位胫股角、伸直受限、屈曲受限为初筛因素,先纳入一元Logistic回归模型,再将有关联性的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寻求造成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不稳的危险因素。结果一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程度、开放性骨折、韧带损伤、关节囊损伤情况、术中出血量和关节屈曲受限与术后关节不稳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关联因素中,关节囊损伤和屈曲受限是造成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不稳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囊损伤和屈曲受限是造成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不稳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外科治疗过程中,积极修复损伤的关节囊,避免术中切开关节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屈曲受限,能降低术后关节不稳的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新型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目的 :探讨用Ilizarov微创技术矫正各种类型膝关节屈曲畸形。方法 :在Ilizarov牵伸器基础上 ,研制了新型膝关节牵伸器 ;包括股骨、胫骨骨外固定器 ,并在膝关节两侧由关节铰链连接。术中安装时确定膝关节伸屈的旋转中心 ,用于伸缩的带弹簧牵伸杆安装在膝后的上下两个钢环上 ,手术中将牵伸器用 2mm克氏针交叉穿股骨和胫骨于膝关节中央 ,术后逐渐旋转牵伸杆 ,膝关节软骨面在避免挤压的情况下慢慢伸直。结果 :2 7例 3 0个膝关节 ,术后平均牵伸时间 5 8d ( 18d~ 10个月 ) ,全部病例膝关节伸直皆达到矫形需要的要求 ,未发生影响治疗效果的并发症。结论 :新型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技术 ,开辟了一条微创、简便、安全治疗屈膝挛缩的有效方法 ,能够矫正用传统手术难以治疗的严重膝关节屈曲僵直畸形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重建膝十字韧带的临床现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敖英芳 《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0):588-588
前十字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明显的膝关节前向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继发关节软骨、半月板等主要结构损害,导致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病的早期发生。临床与实验研究证明ACL断裂后应进行早期重建,尤其随着关节镜下微创手术重建的实现,人们已逐渐接受了这种较为积极的治疗观点。目前,在开展关节镜技术较早的先进国家镜下微创重建ACL手术已成为膝关节镜外科中常规、经典的治疗方法。因此,有条件者应放弃开放ACL重建手术。1993年以来我国陆续有关节镜下重建ACL的报道,从最初的对单纯陈旧…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宸  陆军 《中国骨伤》2011,24(9):711-713
本期刊登了关节镜外科临床应用相关的一组论文,展示了我国关节镜技术临床应用相应现状。关节镜技术用于关节内疾病观察检查、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微创骨科手术技术,符合现代外科的发展趋势。随着在临床广泛开展了对膝关节疾病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关节镜技术逐步应用到肩、肘、腕以及髋、踝等关节,更有在小关节应用关节镜技术。手术范畴也从初始的关节清理发展到今天众多的修复、重建技术以及在关节外应用的系列创新术式,并对关节镜技术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关节镜外科已成为现代骨科不可或缺的分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的修复治疗中肘屈曲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在已有的几种恢复肘关节屈曲功能的神经转位手术中,部分尺神经转位肌皮神经的手术(Oberlin' s method)是最新的方法.本报告应用Oberlin' s手术治疗早期和晚期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的初步经验.[方法]5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的患者采用了Oberlin's手术进行伤肢肘关节屈曲功能的恢复治疗.患者平均年龄28岁,随访6~15个月.早期手术2例,分别伤后6个月和8个月手术.晚期病例3例,分别于伤后12~18个月实施手术.术后持续性进行肱二头肌、肘关节屈曲肌力、手内肌握力、尺神经支配区感觉测试.[结果]所有病例都恢复了肘关节的屈曲功能,都有3级以上的肱二头肌肌力恢复.2例早期病例术后1周内出现肱二头肌主动收缩,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恢复时间平均6个月,平均肌力恢复4+级.3例晚期病例术后平均3个月出现肱二头肌收缩,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恢复时间平均10个月,平均肌力恢复3+级.3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1个月后自动恢复.[结论]Oberlin' s手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快速有效恢复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探讨其微创手术方法,观察治疗效果,评价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 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 h~12 d(平均6.3 d).全部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方法治疗,需要植入钢板的病例,钢板远端通过切口远端沿骨膜下植入,远端螺钉在关节镜辅助监视下通过皮肤小切口拧入.必要时用C臂机辅助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减少了切口的长度及切口周缘皮肤坏死风险.术后在关节支具辅助下早期开始膝关节活动度锻炼,3个月完全负重.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9个月,治疗效果按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全部骨折均临床愈合.1例开放性骨折发生切口感染,无内固定物外露,经3周伤口换药后痊愈.疗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2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2%.结论 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无需切开关节囊,能直接观察关节内创伤情况并予以相应处理,能监视骨折的复位情况、固定螺钉有无进入关节腔以及螺钉拧入的松紧度,还能利用探针协助骨折复位,其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过程中需注意:根据具体伤情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和固定技术;重视关节面的平整和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注意关节内合并损伤的探查和治疗;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锻炼.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早期修复重建手术成为关节创伤和运动创伤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目的从解剖学的组织愈合发展至关节功能的恢复,经历了一个较高水平的飞跃.支具技术作为配合治疗,是完成术后康复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已日益显示其先进性,并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97-190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MCL)Ⅲ度损伤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2~50岁,平均41.4岁。损伤至手术时间10~16 d,平均13 d。所有病例均于早期行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以及内侧副韧带修复。重建材料选择双侧自体腘绳肌腱,内侧副韧带修复采用有限切开缝合或带线锚钉修复。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IKDC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3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伸膝无明显受限,膝关节屈曲(115±1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8.16±5.72)分,关节活动范围为(115±15)°,IKDC评分为(89.25±4.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Ⅰ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安全、有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