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红巧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90-1791
目的:探讨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施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肝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肝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近3年收治的肝癌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7例,在相同化疗、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观察组进行针对性地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定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在接受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明显减少(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帕罗西汀治疗,连用12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治疗12周后,干预组抗抑郁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5,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81,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干预组治疗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6,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临终关怀对老年住院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终关怀对住院老年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晚期肿瘤患者7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8)。对研究组患者实施1个月以上的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干预前后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及焦虑抑郁情绪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干预后在生活质量(QOL)总分及其分类指标如食欲、精神、睡眠、家庭理解与配合、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面部表情以及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P〈0.05或P〈0.01);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除在生活质量分类指标中的疼痛、日常生活情况、面部表情以及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度评分降低外(P〈0.05或P〈0.01),其他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终关怀可以提高老年住院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观支持度、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生活满意度,同时可以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升高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周涛 《中外医疗》2013,(30):148-148,15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通过将该院2007年4月-2012午10,j64例尿毒症接受【缸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血液透析后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①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17、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改善血液透析患者不安情绪,降低其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小儿急性白血病惠儿化疗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6例需要进行化疗的小儿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对于负性情绪的程度评测:26例〉12岁患儿采用90项自觉症状自评量表(SCL-90),20例〈12岁患儿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并评价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化疗后干预组患儿其负性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干预组患儿化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患儿化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小儿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由于化疗的不良反应及疾病本身所形成的心理压力而出现的各种情绪上的不适症状,提高患儿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负性情绪、血压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高血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血压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血压,对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保红  杜贵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17-2118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影响。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的行为干预治疗,于第4、8、12周末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结果:行为干预埴患者体质量、BMI、腰围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MBI、腰围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行为干预能减轻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行胃镜检查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从心理、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恶心人数少于对照组.紧张、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镜检后干预组血压、脉搏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镜检时积极的心理干预可减低各种负性情绪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减轻心理压力,提高镜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邓翠珍  苏冰莲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744-745,78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评定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SAS、SDS、SAQ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U1),而SAQ评分及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纽(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治疗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CL一90分值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SCL一90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改善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负性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70例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结核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行氩氦刀治疗患者的影响,探讨其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4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160例肺癌行氩氦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填写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除了物质生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肺癌行氩氦刀治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并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二组患者在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不良情绪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血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8.56±7.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23±5.32)分(P〈0.05);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2.12±3.52)分,对照组为(52.56±6.78)分,组问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冠心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疏导负性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提高l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自明  于海燕  张莉  邵华 《河北医学》2013,19(7):991-996
目的:评价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对社区内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筛查,依据入选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干预组研究期限内给予综合心理行为干预,5个月后随访,评价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既往疾病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情况,基线实验室检查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后两组SAS评分水平比较,干预组评分降低10.7,对照组评分降低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SAS评分改善率,干预组(81.8%)高于对照组(66.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因素回归系数为-1.190,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为0.304(95%c10。093—0.991)。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具有良好效果,利于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02年10月~2004年12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心理干预组89例。对照组服用吗丁啉;心理干预组口服吗丁啉模拟片(空白片),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开放式和讨论式的交谈方式,使其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并利用图片、录像、小册子等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二级康复教育。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程度测评,应用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评估患者消化道不良症状的程度。结果:①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评分比较:心理干预治疗后第1周,两组评分接近(P〉0.05),第2、4、8周,心理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⑦两组消化不良临床症状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后第1周,两组评分接近(P〉0.05),第2、4、8周,心理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抑郁情绪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提示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巾,对那些心理障碍明显的患者进行心理学治疗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朱丽萍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43-143
目的:探讨适合于内蒙古牧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院外护理的干预模式。方法:选取100例内蒙牧区老年糖尿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等干预措施,以康复治疗行为及该病是否出现新的并发症、重复住院情况作为判断护理的评价指标。结果:在干预后1周,治疗组5项康复治疗行为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重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措施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情绪的疗效影响。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并对干预组(40例)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及降压药物的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情绪症状及降压疗效。结果:1.治疗后干预组、对照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P〈0.05);2.干预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焦虑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t=4.29,P〈0.05);3.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焦虑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1);4.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照均有显著下降(P〈0.01);5.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下降(t=4.25,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常规降压治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