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品中硝酸盐的定性方法较多 ,有二苯胺法、二磺酸酚法、香木鳖碱法及还原 -偶氮比色法等。在掺杂的快速检验方法中以还原偶氮比色法较方便 ,但反应灵敏 ,易造成假阳性 ,影响掺伪检验结果。为此 ,本文将还原偶氮比色法锌粉还原改为锌片还原 ,使其方法灵敏度更适于掺伪检验。1 材料与方法本法适于干菜类样品掺入硝酸盐的检验 ,最低检出浓度为 1 0 0 mg/L。原理为锌在酸性条件下 ,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在酸性溶液中与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盐 ,再与 α-萘胺起偶氮反应 ,生成一种紫红色染料 (偶氮化合物 )。1 .1 材料 试剂 …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红花与掺伪红花的鉴别方法,为掺伪红花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结果通过经验鉴别、显微组织、理化反应、薄层色谱、灰分、吸光度及杂质等检测方法,观察了红花与掺伪红花的性状和组织特征,理化反应中掺伪红花检出钙盐和硫酸盐,薄层色谱中掺伪红花检出三个不同颜色的斑点。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可供鉴别掺伪红花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考察蛇胆汁掺伪情况对不同厂家蛇胆川贝液的质量及现行标准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甘氨猪去氧胆酸(GHDCA)和甘氨去氧胆酸(GDCA)为检测指标,对蛇胆川贝液中的蛇胆汁进行掺伪筛查,并将试验结果与实验室前期按照法定标准检验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5批蛇胆川贝液样品中13批检出猪胆汁掺伪,1批检出牛、羊胆汁掺伪.不同厂家产品质量差异明显.结论:市售蛇胆川贝液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其他动物胆汁掺伪入药的情况.现行标准不能充分反映药品的真实质量,应建立多元化质控标准.  相似文献   

4.
查阅、整理本草古籍和近现代文献,对川贝母进行本草考证,并梳理其药用历史的变化,然后对其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分子鉴别等不同鉴别方法进行概述,总结川贝母不同鉴别方法和适用范围。结果发现,川贝母在明代以前本草著作中均未区分,自明代起川贝母被单列;在鉴别方法方面,性状鉴别仅能鉴别完整药材,显微鉴别适用于药材和粉末制品,理化鉴别、分子鉴别适用于药材、粉末制品和中成药等,其中理化鉴别既可定性鉴别掺伪情况又可定量测定掺伪比例,但分子鉴别在掺伪情况下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麝香为麝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rskiiFleror马麝Moschussifanicusprzenrralski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1)。由于它的珍稀贵重,故其假冒伪劣常有出现,严重影响用药的安全有效。传统经验鉴别对其真伪的判断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法,但对掺伪及掺伪量不易判断(2)。当掺伪物为植物性或矿物性物质时.运用显微鉴别方法可准确识别及初步到明掺伪量(3)。但笔者在实际工作及实验中常见的是动物性掺伪物,如血块、蛋黄、肝组织、奶渣、肌肉等。这些掺伪物与麝香在显微镜下的性状征易混淆,不易区分…  相似文献   

6.
孔朝辉 《医学教育探索》2004,(10):1193-1193
近年来,在购人中药饮片验收时,除验出一些伪品、混淆品外,常会出现一些“掺伪现象”。所谓“掺伪’,就是在正品药材中掺入部分非药用部分或其他物质,以增加药材质量,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现笔者将紫河车、穿山甲的掺伪方法及鉴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搜索范围:北京关键词搜索:不合格食品北京工商局近期对肉制品、调味品、酱腌菜、蜜饯、蜂产品、干菜、豆制品等食品进行了抽检,共抽取样本650个,抽检中发现的19个批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历代主流本草发现,中药掺伪古已有之.南北朝时期以造作为主,唐代始见伪充,明清以后掺伪现象泛滥.据统计,民国以前本草著作记载的掺伪品种达76味,主要集中在贵重药、动物药和人工制品.常用掺伪手法有造作、伪充2种方式.其中涉及造作的中药有11味,而以假乱真的伪充品种高达68味.掺伪现象泛滥,迫使藿香药用部位改变,盐附子、酒制当归和蜜炙黄芪等炮制品的出现均可能与之有关.中药掺伪的根本原因是医药分家,医不识药,而商家职业操守淡漠;另外,以药物产地论优劣而不仔细辨别真伪的做法亦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董红丽 《中原医刊》2002,29(11):48-48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 ,品种繁多 ,历史悠久。由于地区使用习惯及药材外形相似等因素 ,中药的同名异物和名不符实的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 ,为牟取暴利 ,以假乱真 ,鱼目混珠 ,扰乱中药市场 ,严重影响了中药的质量和疗效。现将部分掺伪掺杂药材的经验鉴别报告如下。1 掺伪药材经验鉴别掺伪药材是将形状、大小、颜色及气味大致相似的植物品种掺入正品药材中。鉴别时 ,如在一种药材中同时发现有正品药材的主要特征和伪品的主要特征 ,即可判定为掺伪药材。1.1 黄柏 :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一部规定 ,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们在基层药品监督检查中,发现一些医疗单位购进的中药材及饮片中掺假的现象比较严重,如牛蒡子中掺人伪牛蒡子,半夏中掺人水半夏、慧仁中掺人高梁仁.吴茱萸中掺入臭辣子等等。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如何杜绝中药的掺伪?笔认为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焦作市散装食品经营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我市散装食品的经营情况,为进一步整顿散装食品提供依据,作者对15家大型超市散装食品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数超市散装食品管理差,食品索证率低(最高为40.5%、最低为18.6%),食品标注、标识不全,食品分装条件差。建议:配备卫生管理员,加强食品索证,加强硬件建设,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十五类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状况,为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0年对深圳市流通市场上的十五类食品按照GB/T5009.34-2003方法检测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 1823份食品样品中,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 582份,合格率86.78%,十五类食品的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葡萄酒、饮料、糖类、粉丝〉月饼〉腐竹〉干果〉豆制品〉蜜饯〉水产品〉干菜〉肉制品〉面制品〉酱腌菜〉鲜果蔬,合格率呈逐年提高趋势。结论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超标最严重的是鲜果蔬,超标率达29.20%,酱腌菜超标率达18.67%,面制品、肉制品、干菜、水产品次之。应加强相关类别食品监督检测,以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药价格的上升伪劣中药材呈上升趋势,药材的伪品掺伪掺杂手段也日益现代化,屡见不鲜,而饮片掺伪常常由于药材原有形态特征被破坏不容易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鉴别发现.现将饮片的伪劣新动向及识别要点简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临床应用中不少中药材有掺伪或以假充真、以次充优现象,特别是一些贵重、紧缺中药及进口药材,由于产量少,价格昂贵,掺伪现象尤为严重。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本文对牛黄、熊胆、西红花等名贵中药材提出了快速鉴定真伪的简易方法,方便易行,希望对从事药学工作的人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白矾是一种无色或淡黄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晶 ,主要含水硫酸铝钾 [KAL (SO4) 2 )· 12 H2 O]。其性味、功效及应用与鸡内金、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紫河车、冰片均不相同。但在药材市场中 ,笔者发现这六种中药均为有不同程度的掺白矾现象 ,严重影响中药的质量。为了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 ,特将这六种掺白矾中药的性状特征、掺伪方法及理化鉴别方法介绍如下。1 鸡内金1.1 正品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呈不规则卷片状 ,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砂炒后表面变为淡黄色 ,质松脆易碎 ,味微苦 ,无酸涩味。1.2 掺伪方法 将砂炒至…  相似文献   

16.
熊胆为名贵药材,由于价格昂贵,常有伪品及掺杂品出现。本文通过形性鉴定及薄层层析对一批商品熊胆进行了真伪鉴定,发现:同一批天然熊胆中正品及掺品混在一起,引流熊胆亦存在掺伪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本实验对市售商品红花进行了系统瓣生药学鉴定,结果表明:我市流通的红花药材,存在一定的掺伪情况,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药典(90版)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收集当前市场上伪劣饮片, 分析其制假掺伪的方法和特点, 对各伪劣品种进行归类, 提高对伪劣饮片的全面认识和鉴别能力。[方法] 现场调查中国国内主要中药材市场安国、亳州、荷花池等, 走访医院药房, 收集伪劣饮片, 进行品种归类分析。[结果] 当前市场中常见伪劣饮片较多, 造假手段有增重、制假、掺伪、提取染色等方法, 其中增重、制假现象尤为普遍、突出。[结论] 基于制假掺伪的新特点, 建立一套科学、快速、实用的鉴别方法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9.
柏子仁是一种常见中药材,市场调查中屡次发现一种柏子仁掺伪现象。本文从原植物形态(尤其是果实和种子)、产地加工方法、药材性状等方面对柏子仁进行了生药学研究,进一步强调了柏子仁的鉴别特征。结果推测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柏子仁掺伪品可能来自于筛出的小个侧柏种子用氧化剂等褪色处理以后的样品。该方法为进一步质量控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用薄层色谱法分析熊胆中的游离型胆汁酸及结合型胆汁酸,判断熊胆中是否掺有猪、牛、羊等动物胆汁,分析了其掺伪物黄连、糖。方法简便易行,指标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